在美國和西方世界,瑪麗蓮·夢露的藝名和身世,幾乎是無人不曉。
上世紀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這名從孤兒院出來的姑娘紅透整個好萊塢,使多少愛慕虛榮的女孩子羨煞。
而她在36歲的風華之年突然自殺身死,又使萬千影迷困惑不解。
從紅得發紫到香消玉殞,這個薄命的好萊塢女演員的身世沉浮,足可寫成一本悲劇氣氛濃烈、觸及美國明星制度陰暗深處的醒世小說。
色相的犧牲品
身高五英尺四英寸,體重一百一十五磅,金髮、碧眼、身材苗條,含情脈脈,這就是十九歲的諾瑪·瓊,一個有著美好嚮往和追求、雖然漂亮但身份普通的美國女孩子。
她是一個遺腹女,母親有精神病,因而從小就被孤兒院領養。
從少女時代起,她做過裸體模特兒,這就引起了製片商的注意。
她不了解好萊塢腐朽墮落的一面,而當她成為瑪麗蓮·夢露而出名之時,這位號稱「性感女星」的女郎,便難以自拔了。
刺激觀眾的感官,便是製片巨頭們的無窮財源。
夢露只好丟掉她在斯特拉斯伯格演員訓練班學來的表演才能,而聽從導演、製片商、經紀人的擺弄。
旋風般的崛起,瘋狂的廣告宣傳,千百萬張性感的招貼畫,一部接一部用低級趣味招徠觀眾的影片。
夢露走紅了,她主演的電影的票房價值屢屢打破紀錄。
夢露就以「大腿藝術」成為好萊塢的一棵永不枯竭的搖錢樹。
在她「飛黃騰達」的日日夜夜,夢露在哪裡出現,便招來如痴如醉的喝彩,狂叫和口哨聲。
她的表演也不是沒有特色。
在攝影機前,夢露以稀有的傲慢伴隨著隨和的氣質,以她相當完美的體型、自然彎曲的睫毛、潔白無瑕的牙齒和偶爾挑逗的動作,贏得了無數影迷。
「回眸一笑百媚生」,她使觀眾傾倒,使好萊塢的老闆們傾倒,甚至使美國的政界人士,包括堂堂總統,也把夢露引為座上客。
瑪麗蓮·夢露一躍而成為美國的一代紅星和社會名流,也招來了數不清的流言蜚語。
一個靠色相走紅的女星,人們的七嘴八舌是可以想見的。
真情的破滅
為了追逐超額的金錢,別人利用夢露的美貌和肉體;而夢露為了當一名紅星,也利用別人的資本和聲名。
她陷入了苦悶之中。
這個「龐大結構」就是好萊塢的重重黑幕以及要控制她的強大勢力。
夢露辛酸地陳述:「他們要你哭,但只準你掉一滴眼淚。如果你掉了兩滴,便被認為是拙劣的演員。一個演員不是一副機器,但他們卻把你當作一副機器,一副賺錢的機器。」
精神的壓抑使她經常失眠,不時服用安眠藥。
她不得不聘請格林森大夫作為她私人的精神病醫生。
藥物和醫生無法治好她的病。
她的病根在於人生的追求和現實的距離太遙遠了。
夢露儘管在銀幕上活蹦亂跳、強作歡笑,但她的私人生活卻充滿了坎坷和不幸。
這個最樸實的女性和母性的願望都沒有如願。
她結過三次婚,卻沒有一個美滿的家庭,更沒有孩子。
她第一次和海軍商人詹姆斯·多爾蒂短暫的婚姻破裂時才十六、七歲,1954年和迪·馬吉奧的結合又失敗了,1956年她嫁給著名劇作家阿瑟·米勒,到1960年又告離異。
落落寡歡,憂鬱傷神。
她在同她的好友、詩人卡爾·賽特伯格喝酒閒談時吐露:別人負己甚於已負別人。
夢露不喜歡夢露,而是喜歡已經逝去的諾瑪·瓊——她從影前的名字和形象。
一次,夢露把自己的一幀照片贈給她的友人。
一反她在電影銀幕上的作態,她不施脂粉,不露大腿和胸脯,而是身穿晨衣、頭髮自然,還有點睡眼惺忪。
她在照片旁題字:「我最喜歡的一張照片。」
她要的是樸實無華的諾瑪·瓊,這才是她的真情流露。
夢露的真情只能有瞬間的展示,作為一個感情濃烈的女子,她怎能不悲哀呢?
謎一般的死亡
1962年8月4日是一個周末的星期六,這是瑪麗蓮·夢露悲劇一生的高潮。
在這之前的一段時間,有兩個來歷不明的人秘密竊聽、錄製夢露的來往電話談話。
顯然,她受到了外人不得而知的威脅。
夢露早就立下過遺囑,以防不測。
死前一天,她對人說:「我已經厭倦了這一切,厭倦了被人當作玩物。」
周末這一天的早晨,人們還看見夢露的臉龐鮮豔。
誰也沒有料到,這是臨終前的最後光彩。
這一天的午夜,夢露死在她在洛杉磯的住所裡。
見過現場的人說:她臉朝下躺著,毯子滑在一旁,全身赤裸而僵硬。
床邊的小几上,有一個安眠藥的空瓶。
進行死亡原因調查的警方和司法機關,堅持認為她是在幾秒鐘之內服了四十七粒安眠藥丸和大量麻醉劑而自殺的。
夢露的自殺成為第二天美國報紙的頭條新聞:一代名優,香消玉殞。
有人說,夢露是被謀殺的。
因為這涉及政治,因為她握有美國總統級的頭面人物的機密。自殺還是謀殺的爭論,進行了20年。
就在1982年,又就夢露之死進行了5個月的調查。
其中特別引人注目的是,據說當時搜集的物證的一部分,特別是夢露的日記,後來不見了。
更有爆炸性的是洛杉磯《環球報》的題為《我目睹瑪蓮·夢露被人謀殺》的報導。
一位前救護車人員追述說:「我當時正在設法救活因服過量藥物而昏迷的夢露小姐時,被一名『醫生』推到一邊。這名『醫生』將一種神秘的注射液注入她的心臟。」
雖然說得活龍活現,但在美國這樣一個連總統的死因都查不清的國度,恐怕夢露的真正死因,也將永遠是一個謎。
如果她是自殺,也如魯迅所說:「自殺也是對環境的一種抗議。」
如果她是被謀殺,那麼,這不僅是肉體上的,也是精神上的。
夢露的最後一部影片,攝於1960年,名叫《不合時宜的人》。
在這之後兩年,她終於憤而離開了她早已不適應的「環境」。
她是那個「環境」的美麗的犧牲品。
在她身後,美國有人拍了一部《成名淚》的電影,描述夢露為了拍戲、成名而出賣色相的秘聞。
情節是否真實,人們難以判斷,但是美國一個紅透半邊天的女星在一舉成名前後的種種辛酸,倒可以從中窺見一個社會在怎樣毀滅著一個人,而且還在繼續演出著這種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