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罵就哭的孩子,和忍著不哭的孩子,長大後差距一目了然

2021-02-08 騰訊網

文|美芽媽媽(文章純屬原創,歡迎媽媽們轉載分享)

玻璃心這個詞在國內非常火,意味著一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非常差,遇到一點小小的挫折都會哭個不停。其實很多小孩子也有玻璃心,還被人們親切的稱為小哭包。

一罵就哭的孩子,和忍著不哭的孩子,長大後差距一目了然

鄰居老李家有兩個兒子,老二從小就是一個小哭包,一旦被別人罵了,感覺自己受了委屈就哭個不停,有的時候還沒受到委屈呢,只是察覺到了一點方向,就開始醞釀眼淚了。

老大跟老二截然不同,哪怕被人罵了,受了委屈,他也會把眼淚憋在肚子裡,不讓別人知道。老李認為自己的兩個孩子中肯定是老大有出息,因為他很堅強,不像老二一樣動不動就哭,實在是太沒有男人氣概了。

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長大之後反而是老二更有出息,已經在工廠裡當上了經理,手底下管著幾十號人。老大自己做著一些小買賣,每天起早貪黑不說,掙的還沒有老二多。

為什麼愛哭的孩子更有出息呢?

沒有太多負面情緒

對於這些愛哭的孩子來說,一旦他們受了委屈,就會哭個不停。家長千萬不要以為這是沒有骨氣的表現。相反,哭可以釋放我們的情緒,讓孩子減小心理壓力。

如果一個孩子受了委屈不哭,不向外釋放,全都放在心裡默默承受,只會讓他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當心理壓力積攢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轉化為負面情緒,讓孩子開始仇視外界,產生一些不好的想法。

愛哭的孩子很敏感

喜歡哭的孩子對他人的眼神語言非常敏感,能夠察覺到他人細微的情感變化。一旦有人表達出了對自己的憤怒之情,孩子就會感到非常委屈,從而哭出聲。

也正是因為他們很敏感,因此具備著很強的共情能力。當孩子察覺到其他人受到委屈的時候,會感覺自己心裡也非常難受,於是便伸出援手。這種孩子喜歡幫助別人,在他們看來,幫助別人也是在幫助自己。

愛哭的孩子更單純

受了委屈哇哇大哭,本就是一件正常的事情,是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有的表現。這說明他們很單純,受到了委屈直接表達出來,而不是把事情全都藏在心裡。

對於那些受到了委屈,還不表達出來的孩子,他們的心機非常重,一點也不單純。從小就知道記恨別人,把這份仇恨藏在內心的深處。這樣的孩子很難管教。

當孩子哭的時候,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不要馬上妥協

有些父母看不得孩子受委屈,因此當他剛哭出聲的時候就妥協了,無論孩子有什麼樣的要求都立刻滿足。如果孩子受了委屈,也會答應幫他討回公道。

但是這樣只會讓孩子變得無法無天,認為眼淚是自己最強大的武器,只要哭出聲,父母一定會答應自己的要求。

弄清楚孩子哭的原因

還是哭是有原因的,父母應該先跟孩子好好溝通一番,看看他到底是為了什麼哭,如果孩子哭的理由正當,我們應該幫孩子討回公道。但如果孩子是為了一件毫無緣由的事情哭,家長就不應該妥協了,應該嚴厲的管教自己的孩子。

美芽知心話:當孩子哭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小心一點,不要落入了孩子的圈套,趕緊去哄孩子,有的時候我們要學會矜持。當然如果孩子真的受了委屈,我們也不能虧待了孩子,否則只會讓孩子感到世界不公平,父母不愛自己。你怎麼認為呢?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美芽媽媽,每天為大家分享育兒知識,成長故事,希望我的感悟能幫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孩子擁有一個幸福美好的童年!

想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從小就愛哭的孩子,與忍著不哭的孩子,長大後3個差別很明顯
    那也有的家長表示,孩子從小就勇敢,就算磕碰摔倒了也不會哭!從小愛哭和忍著不哭的孩子,長大後哪些方面有區別?我們都說,小孩子是情感表達最直接的,高興了就開心的笑,不開心了就放肆地哭。這不僅是一種情感表達能力,也和性格共情能力有關。例如有的孩子共情能力強,不管是自己遭遇了不好的事情,或者說看到了傷心的人或事情,也會被環境氛圍所感染,忍不住掉淚。
  • 愛哭的孩子和忍住不哭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
    孩子聽到媽媽這麼說哭得更厲害,他想上前抱住媽媽的腿,卻被媽媽甩開摔倒在地。這時男孩的爸爸回來了,他抱起坐在地上大哭的兒子,輕聲安撫幾句孩子就不哭了。按理來說當孩子哭的時候家長會心疼,但家長又希望孩子內心不那麼脆弱,刻意管教孩子不讓他哭出來。那麼,擁有了忍住不哭能力,就一定利於孩子成長嗎?答案或許和家長期待的不一樣。
  • 從小愛哭的孩子長大後會優秀,哭與不哭真的有差距,家長別不信
    由此我們就可以引出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愛哭的孩子和不愛哭的孩子,究竟有什麼樣的差距呢?從小愛哭的孩子長大後會優秀,哭與不哭真的有差距!1、情緒調適方面眾所周知,福原愛是著名的運動健兒。然而,福原愛也是一個愛哭鼻子的小朋友呢。福原愛在6歲的時候,就開始桌球的訓練之路。但是小小的孩子,每次都會被桌球打得哭鼻子。
  • 從小愛哭的孩子和不愛哭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家長們別不信
    孩子哭是一種負面情緒的表達,也是一種宣洩情緒的手段。家長們普遍認為,「哭鼻子」是一種很丟臉的行為,如果是男孩子就更難以容忍。每當孩子開始哭的時候,家長們都會被搞得心煩意亂,但孩子哭真的是一件壞事嗎?那愛哭的孩子和不愛哭的孩子有著怎樣的差距呢?
  • 從小「愛哭」和「不哭」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家長們別不信
    愛哭是孩子成長過程常有的事,也是他們宣洩情緒的手段。但是有的家長認為「哭鼻子」是件很沒面子的行為,還會試圖阻止,甚至看見男孩子哭就更加惱火。當孩子開始哭泣的時候,家長們都會感到心力交瘁,但是孩子哭真的是件很差勁的事嗎?那愛哭的孩子跟不愛哭的孩子存在著哪些差距呢?
  • 從小「愛哭」和「不哭」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大到讓人戳心
    孩子會哭其實是一種負面情緒的表達,也是一種宣洩情緒的方式。家長們會普遍認為,「哭鼻子」是一種很丟臉的行為,假如是男孩子的哭的話家長就會更難以容忍,不是早就提倡男女平等了嗎?明星劉德華也在一首歌裡表示: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提到孩子喜歡哭,父母們都會覺得被搞得心煩意亂的,是一件刺手可急的事,但是孩子哭真的是一件壞事嗎?孩子愛哭或者不愛哭有著怎樣的差距呢?
  • 愛哭的孩子與不愛哭的孩子,長大後區別竟這麼大,父母別不當回事
    如果家長對孩子哭的時候不進行教育的話,孩子以後每次遇到自己不順心的事情,都會用哭來解決問題。很多家長都表示,在孩子哭的時候,自己的心會很煩。因為家長自己很心煩,所以不願意再花時間在哄孩子上,於是就都滿足了孩子的要求。但是作為家長,大家發現了沒有,其實在孩子之間也有愛哭的孩子和不愛哭的孩子。愛哭的孩子和不愛哭的孩子,他們之間的差距到底有些什麼呢?
  • 男孩從小愛哭和不愛哭,長大後差距很明顯,愛哭還有可能是好事
    可現實生活中,在養育男孩上打破了很多父母的認知:「兒子轉眼間都4歲了,從早上睜眼開始,全天要哭好幾次……比如看不到媽媽哭、穿鞋子哭、走路哭、打翻東西哭,無時無刻都在挑戰我和孩子爸的耐心。」「我家寶寶每回不答應他的請求,就會一直哭,每次對他說你是男子漢不許哭,這沒什麼大不了的。結果哭的情況越來越嚴重,真是沒辦法 。」
  • 黃聖依:想哭不敢哭,什麼時候我們都變成了不敢哭的孩子?
    最新一期《脫口秀大會》,黃聖依坦言自己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後,被罵了自己想哭但又不敢哭,怕大家說她假哭!她說自己當時上《乘風破浪的姐姐》時,首先自己穿了一件很誇張的長裙被罵,後來金晨幫她提鞋,工作人員幫她拿牛奶,但是自己當時沒有表示感謝,她表示道歉!
  • 孩子動不動就要哭是為什麼?
    年輕媽媽:我不讓看電視他要哭、說話語氣重了點也要哭、我多誇了幾句別人的孩子,他也要哭。我真沒見過誰家的男孩子是像他這樣的,我都懷疑我養的是個女兒,真的要崩潰了!我輕輕笑了笑,很多年輕媽媽在面對自己的子女時,總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困惑。我繼續問:那你怎麼做的?年輕媽媽:還能怎麼辦啊?要麼哄,哄不了就罵,罵了不聽就打。實在沒辦法了就跟著他一起哭。
  • 李玫瑾提醒:「經常挨打」和「從不挨打」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
    「子不教,父之過」,天下沒有父母想打孩子,無奈孩子就是太不聽話了,真的很讓人生氣,只能打一頓,才能孩子消停會,不會再犯錯了。 李玫瑾:挨打的孩子和從沒挨打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距很大 1、性格的差別
  • 小時候喝「母乳」和喝「奶粉」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該了解
    最後因為大家都勸她,還是趕緊給孩子喝母乳吧,再加上寶寶在一旁哭得不像樣子,於是他決定下定決心給孩子試一試,結果當孩子剛開始喝的時候,她就疼哭了。 二胎寶媽給大寶喝母乳,二寶喝奶粉,長大後差距明顯 芳芳,是一個二胎寶媽,生大寶的時候,那個階段他因為是新手媽媽,對於任何事情都是任人擺布的,
  • 一罵就哭,孩子破碎的玻璃心,父母要及時「加固」
    在孩子成績出了以後,每個孩子對待成績的態度也是不一樣的。 小孫就是這個類型孩子,有一次期中考試的時候,小孫的學習成績考得非常不理想,排名已經排到了班裡的中後遊了。
  • 從小喝「母乳」和喝「奶粉」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父母該了解
    大寶喝母乳,二寶喝奶粉,長大後差距明顯玲玲是一位90後二胎寶媽,剛有大寶的時候,玲玲什麼都不懂,對於照顧孩子的事情,基本上都是聽的婆婆,很多時候做不好,心裡也會自責沒把大寶照顧好。尤其回想起剛開始母乳餵養,心裏面非常排斥,不適應自己母親的角色,第一次給孩子餵奶,自己就被疼哭了,以至于大寶母乳餵養的過程中,玲玲留下了很深的陰影。
  • 一哭就抱一鬧就哄的父母,會讓孩子養出「負能量」,長大難有出息
    面對孩子哭鬧你會怎麼做?無非兩種情況,第一種只要孩子哭,家長立馬把孩子抱起;第二種則是讓孩子先哭,等孩子停止哭泣後再去抱。說實話,很多家長採用第一種方法,因為他們不忍心孩子哭泣,所以會在第一時間抱起孩子進行安撫,這幾乎是家長的一種本能反應,可這樣做真的好嗎?
  • 陳凱歌怒斥胡杏兒,罵哭倪虹潔,惱羞成怒卻另有原因
    《演員請就位》正式進入導演團戰環節,陳凱歌一改常態,當眾怒斥胡杏兒,罵哭倪虹潔。陳導惱羞成怒卻另有原因,大導演果然有水平。郭敬明卻經常因為個人喜好「護犢子」,差距一目了然。,一點面子都不給。陳凱歌「惱羞成怒」,倪虹潔瞬間被罵哭
  • 不哭不鬧的孩子,其實很可怕
    而於孩子而言,感受大多是恐懼的。「不準哭!」「不要哭了,再哭就不要你了!」基於此類的話層出不窮。 還有一種溫和耐心的母親。會不急不躁地安撫自己的寶貝。會說:「媽媽在這,寶寶不哭啦!」媽媽在這,簡單的幾個字,往往能給孩子莫大的安慰。
  • 寶寶被罵哭後會尋求抱抱,父母應該怎樣選擇?和孩子成長有關係
    就是孩子哭完了之後仍然會伸手希望讓自己的媽媽抱住自己。最近小麗就遇到了這種情況,自己的孩子最近特別調皮,總是拿著水彩筆把家裡的牆壁畫的亂七八糟。這種情況讓小麗感覺到非常生氣,所以忍不住打了孩子一頓,被打的孩子自然會委屈的哇哇大哭,但是哭完了之後卻讓小麗繼續抱著她。面對這種情況讓小麗感覺到非常納悶,不知道到底是什麼原因。一、為什麼孩子哭著也會讓父母抱著他?
  • 小時候「經常挨打」和「沒挨過打」的孩子,20年後的差距一目了然
    有些父母在孩子到了一定年齡的時候不打孩子,而是用懲罰代替暴力教育。比如有一次,一個男生在電梯裡撒尿。他媽媽發現後,命令他在電梯貼紙上道歉,並承諾以後不再重複,還讓孩子做了一周的電梯衛生工作,這樣的懲罰會給孩子留下很深的印象。
  • 孩子被說兩句就哭了?這不是「玻璃心」,是父母的問題
    上周,鄰居吐槽她家的孩子太喜歡哭了,每次說她兩句,就哭得稀裡譁啦,好像全世界都背叛她了一樣。生活中這樣的孩子不在少數,他們聽不得批評,有的孩子只是被吼了兩句,就哇地哭了起來。孩子「一說就哭」的原因 1、家長過於溺愛孩子現在的孩子各個都是家長的掌中寶,走路怕磕著,吃飯怕噎著,捧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