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蕾拉·弗蕾妮的聲樂表演藝術理念

2021-02-09 歌劇雜誌

1962年在斯卡拉歌劇院出演《賽爾斯》

眾所周知,米蕾拉·弗蕾妮享受著漫長且成功的職業歌劇演唱生涯,這源自其小心翼翼篩選適合自己的曲目及歌劇角色(義大利人稱其為「最謹慎的人」)。即便在其年過六旬時,她依舊在世界各地的歌劇院舞臺上演繹著普契尼的歌劇《波希米亞人》(La Bohème)中年輕的繡花女咪咪。

米蕾拉·弗蕾妮1935年出生於摩德納,自幼便顯現出過人的歌唱天賦。十歲時弗蕾妮在一次廣播競賽中,遇到了義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吉利,吉利忠告弗蕾妮,倘若她繼續演唱不符合自己聲樂技巧的曲目將會毀掉聲帶,建議其在變聲前放棄演唱歌劇詠嘆調。弗蕾妮虛心接受了吉利的建議,在17歲時才開始專業學習美聲唱法。

弗蕾妮歌劇演藝生涯的首次正式亮相是1955年,在摩德納歌劇院參演比才的歌劇《卡門》,飾演米卡埃拉一角,這是弗蕾妮本人最鍾愛亦是她最具影響力的角色。隨後,弗蕾妮受到奧地利著名指揮大師赫伯特·馮·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 1908~1989)的賞識,在米蘭斯卡拉歌劇院成功飾演《波希米亞人》中咪咪一角,獲得巨大成功,從此正式晉升國際歌劇舞臺。

1960年代初,正值弗蕾妮國際藝術事業起步階段,英國百代唱片公司(EMI)敏銳察覺到她過人的音樂天賦迅速與其籤約,發行了她演唱生涯早期的大部分專輯。遺存的音響資料為研究其演唱風格與聲樂技巧提供了寶貴的素材,使得我們能夠清晰地聽到她不同時期的聲音與技術,並發現其藝術風格與審美的轉向趨勢。

通過對弗蕾妮女士一系列珍貴視聽材料的研究,筆者可毫不誇張地說:她圓潤華美的嗓音,加之塑造音樂線條的高超技藝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諸多義大利女高音所無法比擬的。弗蕾妮懂得如何清晰且準確地演唱出曲目的歌詞,並傳達出語詞深刻精準的內涵,更令人驚嘆的是,在近60年的職業歌唱生涯中,弗蕾妮高質量的聲音與純美抒情女高音(Lyric Soprano)音色的圓潤與光澤之感保持得完好無損。隨著年齡與舞臺經驗的不斷積累,其音域與胸聲共鳴變得更為通暢且飽滿,中低聲區亦越發紮實穩定,具有相當的戲劇爆發力。到1980年代,弗蕾妮極大提升了其弱音(Pianissimo)處理的聲樂技巧,使得其音色在任何時候都不會出現鋒利與尖銳之感,聲音從起音部分就是極其圓潤與流動,且始終如一。

本文將以米蕾拉·弗蕾妮代表性演唱專輯及歌劇舞臺表演角色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弗蕾妮女士聲樂表演藝術理念。

筆者將弗蕾妮的演唱專輯分為三個階段,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職業生涯的具體變化軌跡。

從早期(1963~1973)演唱蒙特威爾第的歌劇《奧菲歐》(L』Orfeo)開始,再到巴洛克時期亨德爾的歌劇《阿爾契娜》(Alcina),及多部莫扎特歌劇如:《費加羅的婚禮》(Le Nozze di Figaro)、《唐璜》(Don Giovanni)。需要指出的是,弗蕾妮演唱了大量義大利美聲黃金時期的作品,集中於多尼採蒂與貝利尼歌劇中的詠嘆調。到職業生涯中期(1974~1984)逐漸將重心轉向普契尼的歌劇,如:《曼儂·萊斯科》(Manon Lescaut)、《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圖蘭朵》(Turandot)。後期(1984~1993)開始嘗試更具戲劇性張力的作品,例如:威爾第的歌劇《奧賽羅》(Otello)、《命運之力》(La Forza del Destino)、《唐卡洛斯》(Don Carlos),加之大量真實主義歌劇,如:馬斯卡尼的《鄉村騎士》(Cavalleria Rusticana)及阿爾弗萊德·卡塔拉尼所創的《瓦蕾》(La Wally)等。弗蕾妮如此的演唱軌跡是極為科學有效的,亦與諸多學院派的聲樂教學理念一脈相承,即以大量古典作品作為練習打磨技術的基礎,再逐步嘗試演繹情感及矛盾衝突更複雜的作品。

弗蕾妮主演的《波希米亞人》劇照

深入研究其早期的演唱風格與技巧,必須提及《米蕾拉·弗蕾妮——首場音樂會》(Mirella Freni-The first Recitals)這張專輯,該唱片收錄了她早期珍貴的歌劇詠嘆調錄音,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弗蕾妮演唱貝利尼的歌劇《夢遊女》(La sonnambula)中阿米娜的詠嘆調「啊!我怎能相信」(Ah! Non credea mirarti),此曲完美展現出其將優美連貫(Legato)的音樂線條與音階均勻串聯起來的高超聲樂技藝,這亦是義大利美聲唱法(Bel canto)所追求的核心技術理念。在唱到尾聲處的「ci formiamo un ciel d』amor」(我們將建立一個愛的天堂)時,弗蕾妮採用擅長的「弱音」聲樂演唱技術,並融合主人公情感上對純潔愛情的期盼,令聽眾能清晰地感受到美妙絲滑且順暢的聲樂線條,綿延不絕地流淌環繞著。此刻的音樂上升至可視化的戲劇性層次,筆者不禁為大師巧妙且精準地音樂控制力折服。

弗蕾妮高超的花腔(Coloratura)演唱技巧也給筆者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例如,在演唱歌劇《清教徒》(I Puritani)中艾爾薇拉的詠嘆調「耳邊回想起他的聲音」(Qui la Voce)後半段快板樂章時,可發現其在保留花腔顆粒性與圓潤感的同時,仍巧妙且精準地維持著每個音符之間的連貫與律動感。弗蕾妮所演唱出的花腔音樂線條,猶如顆顆閃耀奪目的圓潤珍珠,串連起華美的項鍊,極具明亮金屬顆粒質感。她溫暖質樸且不失華麗的女性化聲音,同時賦予歌劇中人物形象獨特個性及豐富的情感表達,弗蕾妮女士美妙的歌喉無愧為20世紀最令人著迷的聲音。

《米蕾拉•弗蕾妮——首場音樂會》唱片封面.

隨著聲樂技術的不斷完善及歌劇角色的大量積累,到職業生涯中後期的弗蕾妮聲音變得更為有力度且集中,身體的腔體共鳴亦日漸鬆弛、頗具戲劇性張力,故其開始拓寬自己的曲目範圍並嘗試演繹更具戲劇性衝突與人物內心複雜情感的角色。例如弗蕾妮在1980年代為卡拉揚錄製威爾第的歌劇《阿依達》(Aida),即便是在角色與聲音上要求接近戲劇女高音(Dramatic Soprano)的力度來演唱,其聲音也並未產生過度搖擺或不純淨的音色,但必須指出,強大的爆發力與戲劇性女高音仍有些許差距。

歌劇《清教徒》唱片封面

《真實主義歌劇詠嘆調》唱片封面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弗蕾妮在職業中後期錄製的音樂專輯《真實主義歌劇詠嘆調》(Verismo Arias),是極具特殊意義的唱片(此專輯中多數曲目從未在歌劇舞臺上有過演繹)。眾所周知,義大利真實主義歌劇(The Verismo Opera)對於人物性格與情感把握的分寸及戲劇性嗓音要求頗高,一位典型的抒情女高音將如何處理這一系列複雜且艱深角色?錄製該唱片時弗蕾妮已55歲,不禁讓筆者對其演繹產生些許顧慮。但令人驚喜的是,其華美圓潤的音色、音樂句法的完美處理及情感表達的豐富層次,一如既往地細膩動人,加之閱歷的沉澱與嫻熟技術的支撐,再加上極具戲劇性的嗓音音色,為我們帶來一種奇妙且獨特的混合視聽之感。例如在演唱義大利作曲家馬斯卡尼的《鄉村騎士》中桑圖扎的詠嘆調「你可知道,好媽媽」(Voi Lo Sapete, O Mamma),弗蕾妮在戲劇節奏和情感張力的收放控制上處理得異常嫻熟穩定,但最令筆者為之震撼之處是劇尾桑圖扎對丈夫圖裡杜背叛自己時撕心裂肺的控訴,弗蕾妮通過飽滿的胸腔共鳴唱響「Io piango, io piango!」(我流淚,我哭泣!),令我們感受到猶如戲劇女中音(Dramatic Mezzo-Soprano)般強大的驚人震懾力,筆者不禁再次感嘆其聲樂技巧的爐火純青,更感恩上帝賜予人類這美妙的嗓音樂器。

縱觀米雷拉·弗蕾妮近50年的國際職業歌劇舞臺生涯,她一直是義大利美聲唱法的典範,嗓音適合較為輕盈的抒情角色。到職業生涯中期,她開始嘗試演繹更為戲劇化的劇目(於1970年代參演三場威爾第的歌劇。坦率而言,這些偏「重型」的角色一定程度上超過了其嗓音負載,但她理性地以一種抒情兼戲劇的角度立場來處理),她依然保持著旺盛的舞臺生命力。弗蕾妮拒絕那些她認為超出自己嗓音能力範圍的角色,這是對傳統義大利美聲發聲理念的回應與尊重,即在創造豐富具有層次感音樂線條的同時,拒絕壓迫性且非自然的聲音。需要指出的是,卡拉揚曾多次試圖讓她演繹更偏向於戲劇女高音的角色,都遭到了弗蕾妮的謝絕,這亦是其熟諳自身嗓音本質,使其永葆最佳音質與演出狀態的核心原因。

1980年在英國皇家歌劇院出演《波希米亞人》

弗蕾妮為世人留下了大量經典優秀的舞臺表演影像資料,筆者選擇將其歌劇表演聚焦於兩種演出類型作為研究對象,即電影版與舞臺版本,旨在更全面反映其歌劇表演藝術生涯的多元性。弗蕾妮作為一名「電影演員」,最為人熟知的當數1974年由卡拉揚執棒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Wiener Philharmoniker)的電影版歌劇《蝴蝶夫人》(但弗蕾妮從未在歌劇舞臺上完整演繹過該角色)。弗蕾妮在劇中飾演巧巧桑這一日本女性形象,男主角平克頓則由西班牙著名男高音普拉西多·多明戈(Plácido Domingo)扮演。電影歌劇較之歌劇院舞臺的不同之處主要在於,電影可靈活藉助鏡頭的自由剪輯與切換,以便於多維度立體描繪戲劇情景併集中襯託人物情感。例如,在巧巧桑的詠嘆調「晴朗的一天」(Un Bel Di, Vedremo)處,弗蕾妮跪坐在地上,眼含熱淚深情地詠唱著,此刻導演在鏡頭的渲染上融入大量景物的戲劇性情境描繪,例如:黃昏的高崗、枯黃的稻草、搖搖欲墜的樹枝等這一系列鏡像疊加渲染著並配合音樂及生動的表演,巧妙暗喻並反襯出女主角悲慘的命運及徒勞的等待。

1989年在斯卡拉歌劇院主演《阿德裡亞娜·萊科芙露爾》

最打動人心並充分展現出弗蕾妮深厚演唱與表演技藝的段落出現在詠嘆調的中段,當巧巧桑唱道:「Chi sarà? chi sarà? E come sarà giunto.Che dirà? che dirà? Chiamerà 『Butterfly!』」(會是誰?會是誰?當他接近時?他會說什麼?他會說什麼?他會叫我「小蝴蝶」),此處猶如詠敘調(Arioso)般的自問自答這一藝術處理是極難把握的,要求專業歌劇演員在瞬間迅速做出多重情感處理。而弗蕾妮對於劇中人物的情感拿捏得恰如其分,將女主人公糾結、期盼、痛苦且略帶神經質的多重複雜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令觀眾隨著她產生強烈的共情之感。最後戲劇性高潮部分(亦是全劇最高音)是筆者認為迄今為止最為圓潤且充滿情感分量的版本,不同於大部分女高音直截熾烈的情感處理方式,其音色與技巧完全融合了日本傳統女性隱忍的性格特質,在極富戲劇性的部分仍然保持圓潤柔和的光澤,戲劇性不靠撐大腔體和做作來獲得。無疑,這部偉大的歌劇電影是東西方藝術文化成功交融的典範之作,使其成為流芳百世的經典佳作。

2002年在大都會歌劇院與多明戈合作《費朵拉》

弗蕾妮在歌劇舞臺留下的經典人物形象眾多,但必須提及其在《波希米亞人》中所飾演的繡花女咪咪,這亦是她與諸多世界頂級男高音合作次數最多的歌劇角色,最廣為人知的當數她與帕瓦羅蒂或多明戈的舞臺版本。但筆者以為,現場舞臺演繹最為全面的歌劇版本是弗蕾妮1971年在德國漢堡與義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弗蘭科·科萊裡(Franco Corelli, 1921~2003)合作的版本。兩人曾在電影版歌劇《卡門》就有過極為成功的演繹,在唐·何塞與米卡埃拉的二重唱「請告訴我關於母親的消息」(Parle moi de ma mère)中,科萊裡明亮且富於金屬光澤的音色加之弗蕾妮抒情柔美的嗓音形成鮮明的對比,稱之為重唱的典範之作。這一版本的咪咪可謂是完美無瑕,首先,該角色無論是外在形象抑或是內在氣質與都與弗蕾妮本人保持著極高的吻合度(科萊裡的音色及氣質亦具有詩人的特質),其在第一幕中唱響著名的詠嘆調「人們叫我咪咪」(Sì.Mi chiamano Mimi)時,咪咪恬靜地坐著唱道「Sì. Mi chiamano Mimì,ma il mio nome è Lucia.」(是的,他們叫我咪咪,但我名叫露琪亞)。這是極難把握的一句唱詞,歌詞看似並無過多的內容,猶如宣敘調般(Recitative)的日常對話,弗蕾妮在保持清晰的語言表述前提之下,以矜持且略帶羞澀的神情恰如其分體現出人物的心境,完美地呈現出少女咪咪真誠、淳樸的人物情感。詠嘆調的後段情緒開始出現轉折,「ma quando vien lo sgelo,il primo sole è mio」(但當冰雪融化時,第一縷陽光將照向我),弗蕾妮亦隨著音樂線條的緩慢流動開始起身站立歌唱,其將義大利語詞的每個元音之間串聯得天衣無縫,優美柔和具有絲綢質感的音色極具畫面感,仿佛一幅美麗的油畫——春日的暖陽照耀在鋪滿白雪的大地上,可聽見滴滴冰雪融化的聲音。

1974年在電影版《蝴蝶夫人》中飾演巧巧桑

弗蕾妮是位極富智慧及藝術敏銳感的歌唱家,倘若她認為某個角色不適合她的嗓音抑或是氣質,便毫不猶豫地拒絕,甚至是面對卡拉揚大師也不例外。這位抒情女高音明智地將自己的角色擴展到精準的邊界,即使在她60歲時,她仍保持著飽滿、自然流暢的音樂線條和極富表現力的樂劇分句,以及在每場演出中發現新的音樂與戲劇表現的能力。弗蕾妮女士在辭世的前幾年中,仍致力於歌劇演唱事業的教學與推廣,希望將其數十年的寶貴藝術理念與經驗傳遞給從業者們。1987年,她在接受美國《歌劇新聞》(Opera News)採訪時曾說道:「我誠實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在很多方面我都十分慷慨,但假使我認為這會毀掉我的聲音時,就不那麼慷慨了。我始終對自己嗓音及其可能性保持誠實。」筆者認為,這段話是弗蕾妮大師留給我們聲樂表演與教育者們極其重要的寶貴財富,我們應當注意,大師是如何巧妙將音樂與所扮演的角色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的。

聲樂藝術是一門複雜且艱深的學科,唯願我們都能像弗蕾妮大師那般理性地思考,感性地歌唱。

——本文選自《歌劇》3月號

女高音歌唱家 米蕾拉·弗蕾妮

相關焦點

  • 女高音蕾妮·弗萊明:中國會出現世界頂尖歌唱家
    5月17日,又一位世界級的唱將、美國大都會歌劇院首席女高音蕾妮·弗萊明將首度訪穗,登陸廣州大劇院,為羊城觀眾奉上無與倫比的視聽盛宴。  說起蕾妮·弗萊明為《指環王之王者歸來》演唱的主題曲,相信不少人都會印象深刻。她是曾四度獲得格萊美最佳古典歌唱者的歌劇名伶,在美國人眼中有「國寶」的美譽。即使年過半百,這位女高音還在去年被德國權威獎項「回聲獎」評為2012年度女歌手。
  • 【藝術之旅·雲講壇】張麗珍——《聲樂藝術與表演實踐探微》
    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藝術之旅」雲講壇第二十期,特邀中北大學藝術學院聲樂教研室主任張麗珍老師現場授課,現接受線下報名。
  • 一路走好,偉大的女高音歌唱家米瑞拉·弗蕾妮
    貝尼米諾·吉伊(Beniamino Gigli)在羅馬的一次私人試奏中聽到了弗萊妮的聲音,建議她系統的去學習聲樂。吉伊是一名教師,曾擔任20世紀初期男中音的伴奏,曾經為鋼琴大師萊昂·瑪吉埃拉伴奏。1995年2月3日在摩德納的劇院(Teatro Comunale)首次登臺,成為卡門(《Carmen》)的米凱拉(Micaele)。
  • 百年樹人培育聲樂人才,中國傳媒大學音樂表演(聲樂演唱)專業歌唱...
    中國傳媒大學的音樂表演(聲樂演唱)專業建立於2012年,僅短短八年間,培養出眾多聲樂領域的優秀學子。中傳的音樂表演(聲樂演唱)專業在國內外所有音樂學院中都算是最幸福的——音樂表演(聲樂演唱)專業所屬的音樂與錄音藝術學院擁有國內頂級的錄音專業,同時擁有音樂傳播、音樂編輯、電子音樂專業。學院這樣的專業設置,使得聲樂表演的學生在校期間可以得到從作曲、鋼琴伴奏、舞臺演唱(出)、錄音……到後期製作、灌制唱片、經紀推廣等一系列的「角色體驗式」學習。
  • 「美人」布蕾妮
    今日視頻推薦:「美人」飾演的某藝術短片(音樂超讚)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gzMTM3NzUy.html
  • 蕾妮·齊薇格與朱迪·加蘭:穿越彩虹
    此前,這個角色已經幫她贏得了金球獎、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評論家選擇獎、美國演員工會獎、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等多個頒獎典禮的最佳女主角。當蕾妮·齊薇格站在領獎臺上眯著眼露出笑容時,人們才感知到這仍然是21世紀初因《BJ單身日記》走紅國際的傻大姐。
  • 孫媛媛:中西聲樂藝術的融通與回歸
    目前,在中國專業音樂院校的聲樂教學和文藝演出團體的聲樂表演中,大多都是以美聲唱法作為發聲基礎原理進行教學和演唱的。以中國傳統唱法為主的聲樂教育機構和單位中,不少教師在保持民族聲樂藝術優秀傳統的同時,也大膽借鑑包括西洋美聲唱法在內的其他各國聲樂藝術的科學發聲方法,大大拓寬了我國民族聲樂藝術發展道路,取得了豐碩成果,受到各方的關注和讚譽。
  • 蕾妮·弗萊明獨唱音樂會
    2013年第四度榮獲格萊美「最佳古典獨唱者」獎、曾為電影《指環王:王者歸來》獻聲的美國女高音蕾妮
  • 蕾妮·弗萊明 | 通吃歌劇、爵士、搖滾的「聲音變色龍」
    她不僅能遊刃有餘地用英語、德語、義大利語、法語、捷克語、俄語進行演唱歌劇、藝術歌曲等,對於爵士、搖滾,她也照樣通吃。 蕾妮在郊區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童年,很小的時候就開始隨她從事歌唱教學的父母學習聲樂。
  • 蕾妮-弗萊明登臺廣州大劇院 將演繹世界名曲
    5月17日,又一位世界級的唱將、美國大都會首席女高音蕾妮-弗萊明首度訪穗,登陸廣州大劇院,為羊城觀眾奉上無與倫比的視聽盛宴。  名曲連唱 第一女高音展實力  說起蕾妮-弗萊明,也許一些不熟悉歌劇的朋友並不熟悉,但要是說起蕾妮-弗萊明為《指環王之王者歸來》演唱的主題曲,相信不少人都會印象深刻。
  • 蕾妮齊薇格:來自美國鄉村的醜小鴨,怎樣獲得了奧斯卡獎?
    小學畢業時蕾妮全家搬到了德州第一大城市休斯頓的郊區居住,升入高中後蕾妮第一次有機會嘗試了表演蕾妮登臺演出的第一部戲劇是《愛麗絲夢遊仙境》,她扮演一隻大白兔,她好像永遠都有無窮無盡的活力,自然不造作,從那個時候就能看得出她有表演的天賦,從高中一年級起蕾妮就開始參加學校拉拉隊的訓練,她富有活力且性格活潑,待人親切永遠都帶著微笑,後來蕾妮當上了拉拉隊隊長,她敢於挑戰高難度的動作。
  • 不是CP勝似CP:詹姆·蘭尼斯特VS布蕾妮
    布蕾妮則更像是提利昂那般被上天遺棄的對象。她身材極其高大,胸平肩寬,面孔又圓又糙,一排牙齒暴突不齊,黃色的頭髮像骯髒的稻草,脆弱乾枯。只有一雙大而藍的眼睛,還算得上美麗。由於相貌醜陋,布蕾妮自幼生活在他人的嘲笑和憐憫中,人們甚至為了戲謔,給她起了「美人」的外號。賽爾溫伯爵為自己的獨生女前後訂立了三次婚約,但最終都因為對布蕾妮相貌的嫌棄或是不允許布蕾妮習武而告終。
  • 音樂劇和聲樂表演的有什麼區別?
    音樂劇和聲樂表演這兩種表現形式都是為了表達藝術作品,比如我們聽到的耳熟能詳的韋德的《貓》,三寶的《金沙》都是屬於音樂劇,而我們能看到的很多藝術家的音樂會,包括一些明星的演唱會等這就是屬於聲樂表演。我們所看到的音樂劇就是通過音樂(這其中包含演員的歌聲,舞蹈,配樂等)臺詞和場景的變化,讓這些藝術形式貫穿整個劇,從而呈現出這個劇,所有的歌唱、臺詞、舞蹈是服務於這個劇的,一切的藝術表現形式都是為了讓音樂劇的主體「劇」更加的飽滿;2、聲樂表演:它的主體那就是聲音了,就是用我們的聲音來去表演,沒有別的藝術形式配合,一切都是從聲樂出發,到聲樂結束
  • 為什麼蕾妮·齊薇格能提前鎖定奧斯卡影后!
    相比於諸多懸而未決的獎項,今年最沒有懸念的,反而是以往競爭最激烈的表演類大獎。其中最佳女主角也就是所謂影后的歸屬失去懸念,蕾妮·齊薇格幾乎預定了這個獎項。 而蕾妮·齊薇格的傳神演繹,或許正是源於同樣的人生際遇。 於是,成就了去年最精彩的表演之一。
  • 聲熔匠心·歌傳四海——記中國傳媒大學音樂表演(聲樂演唱)專業
    中國傳媒大學的音樂表演(聲樂演唱)專業建立於2012年,僅短短八年間,培養出眾多聲樂領域的優秀學子。中傳的音樂表演(聲樂演唱)專業在國內外所有音樂學院中都算是最幸福的——音樂表演(聲樂演唱)專業所屬的音樂與錄音藝術學院擁有國內頂級的錄音專業,同時擁有音樂傳播、音樂編輯、電子音樂專業。學院這樣的專業設置,使得聲樂表演的學生在校期間可以得到從作曲、鋼琴伴奏、舞臺演唱(出)、錄音……到後期製作、灌制唱片、經紀推廣等一系列的「角色體驗式」學習。
  • 為什麼蕾妮·齊薇格能提前鎖定奧斯卡影后?!
    相比於諸多懸而未決的獎項,今年最沒有懸念的,反而是以往競爭最激烈的表演類大獎。其中最佳女主角也就是所謂影后的歸屬失去懸念,蕾妮·齊薇格幾乎預定了這個獎項。還好英國倫敦依然對「桃樂茜」滿懷期待,請她去完成為期五周的表演。而朱迪僅僅將這次演出視為給孩子們賺學費的一次走穴。理所當然的,她成為英國演出方的大麻煩。演出遲到和排練跳票是家常便飯,但是沒有人知道,每一次上臺對她來說都是巨大的煎熬。曾經的舞臺女王,現在對舞臺充滿恐懼。第一次演出,她被演出經紀硬是拉出酒店房間,幾乎推到了舞臺上。而演出之後,她獨自在後臺垂淚。
  • 美人布蕾妮效忠誰,誰盒飯 這次效忠的是全人類《權力的遊戲》
    第一任效忠對象布蕾妮曾迷戀藍禮·拜拉席恩,並成為了他彩虹護衛的一員,但是在彩虹護衛團體裡,布蕾妮一直被嘲笑,直到藍禮被刺殺時,她剛好在場,以至於變成了嫌疑犯。藍禮的死,讓布蕾妮非常傷心,一度想要放棄自己的生命。在凱特琳的勸說下,才與她一起逃跑。布蕾妮出場沒多久,自己的偶像就這麼在自己面前被謀殺。
  • 朱迪·嘉蘭和蕾妮·齊薇格:永不凋謝的是塑料玫瑰
    蕾妮·齊薇格(Renee Zewellger)出演47歲的朱迪·嘉蘭(Judy Garland)時,看上去比她本人和當年的朱迪都要老。讓活著的偉大演員扮演死去的偉大演員,是電影藝術長盛不衰的手法。死與生擦肩,上升與衰落交錯,是這塊銀幕能提供的至高享受。很顯然,齊薇格與嘉蘭的人生軌跡有相似處。
  • 在《權力的遊戲》中,美人布蕾妮應該情歸何處?
    在上一期,小編和大家分析了布蕾妮因外貌受到排擠嘲諷,但布蕾妮值得擁有更好的。這一期我們繼續聊一聊出現在布蕾妮生命中的三個男人,誰才是布蕾妮的真命天子?藍禮,詹姆還是託蒙德?藍禮·拜拉席恩:那個讓你願意低到塵埃裡的人布蕾妮對藍禮的愛慕起源於少女時期的一次經歷。
  • 奧斯卡女演員:蕾妮·齊薇格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蕾妮·齊薇格因出演《傑瑞·馬奎爾》、《冷山》等影片而聞名。《芝加哥》和《布裡奇特·瓊斯的日記》系列電影。誰是蕾妮·齊薇格?女演員蕾妮·齊薇格在電影《傑瑞·馬奎爾》(1996)和後來的布裡吉特·瓊斯的《日記》(2001)中的角色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後者為她贏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2002年,她因在芝加哥的表演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2003年獲得了奧斯卡冷山最佳女配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