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廣場舞老人故意絆倒滑板男童的視頻引發了全網熱議。
事發四川成都,一位跳舞大媽看到5歲男童玩滑板車靠近,故意伸腳將其絆倒,致使孩子面部著地摔倒。看到男童倒地,老人卻沒有扶起孩子,而是若無其事地走開。
幸而事後證實,孩子沒有受傷,老人委託子女出面向男孩的父母道歉,據稱已取得男孩父母的原諒。
但網友卻並不買帳,認為那不過是迫於輿論壓力才不得不為:
「白活一輩子了!良心長著長著就歪了!」
「一個月前的事情,不曝光出來壓根兒沒打算道歉,太壞太不要臉了,道歉還託人,毫無誠意。」
……
網友紛紛斥責:壞人變老了!
01好的家風是一個人的底氣
朋友小池曾經跟我提過一件事:
那年她女兒4歲,有一天,鄰居婆媳一起找上門,說她們種的菜被偷了,有鄰居說親眼見到是小池婆婆幹的。
而她的婆婆此時不吭一聲,但躲在廚房不肯出來。
小池了解自己的婆婆是絕不肯吃啞巴虧的人,心下已然明白對方並沒有冤枉好人。於是賠禮道歉並賠了錢,客客氣氣地將人送出門。
「媽,如果是生活費不夠,你可以跟我說,為什麼要做這種事呢?多丟人啊!你想過小妮嗎?」
「我沒偷,她們瞎說的。」婆婆矢口否認。
「那剛才你為什麼不敢站出來當面說呢?」
婆婆無言以對,卻用憤怒掩飾尷尬,她哐當一聲甩上房門,不吃晚飯以逃避家人的問責。
那之後好幾天,無牌不歡的小池婆婆都不曾下樓,她無聊得在房間裡自己跟自己玩紙牌。但只要有人提那件事,她就發瘋一般的鬧騰,不承認、不道歉。
有一天,女兒小妮很不開心地說:「小虎他們不跟我一起玩,他們說我奶奶偷東西。」
小池又想到婆婆往日的種種劣跡,她越想越怕,於是跟先生商量讓婆婆回老家去。
她說,「好的家風是一個人的底氣,我們既然改變不了她,也不能讓她影響孩子的成長。」
每個人都是社會人,既受世俗的道德規範約束,也同樣受到相應的保護。
相信沒有哪一個家長,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殺人放火,無法無天的人。每個孩子出生,都承載著家長們美好的祝福和期許,要成為一個受尊敬的人,一個成功的人。
初生的孩子,如一張純淨的白紙,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世界觀、道德觀的形成。
02「我要加油陪伴你成長」
《少年說》中,六年級的彤彤同學走上勇氣臺,感恩自己的姥姥。
她的姥姥已經70多歲了,卻還要為她和姐姐操心。「全能姥姥」不僅會做各種衣服、玩具、布娃娃,還當過教師、護士,她在照顧姐妹倆的同時,還會去紅十字會當志願者。
看著姥姥一把年紀還這麼勞碌奔波,柳同學心疼地喊話:
「姥姥,您不要太勞累,要活得長長久久,等我長大成人,一定要讓你好好享清福」。
外孫女的懂事讓姥姥潸然淚下。她表示自己一點也不辛苦,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齡人,她會加油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長。
老人,就是一個家庭裡的家風代表。
這樣一個慈祥善良的老人,才培養了懂事感恩的彤彤。她們在臺上臺下互訴「衷腸」,感動了在場的很多小同學,正在看視頻的我,眼睛也溼潤了。
03好的家風:好善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家風」這個說法。
所謂的「家風」,又稱門風,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傳的風尚、生活作風,即一個家庭當中的風氣,是給家中後人樹立的價值準則。
倘若身為長輩,卻不能以身作則地去教育自己的子女,無論於社會、於家庭,還是於子女,都是極大的不負責任。
易經有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一個家庭是否有福,就看這個家庭是好善還是好惡,好善之家必有福氣。
在了凡四訓中有這樣一句話: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一個積善之家,暫時雖然不見福報,但禍事已經遠離了,一個積惡之家,暫時雖不見禍事,但福也已經遠離了這個家庭。
04寫在最後
我們也曾是少年,如今也為人父母,將來我們也會成為老人,要知道,我們就是一個家庭的家風,我們就是孩子的底氣。
當家長不易,不僅要為孩子提供生活上的物質保障,更要給孩子精神上的滋養與支持。
且行且修,一路同行,我是@愫說育兒,歡迎互動、歡迎點讚、歡迎關注。
——感謝閱讀——
【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繫本人並註明出處。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