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小孩,今天有沒有哭?
新聞裡的那些「幼兒園」已經變成「受難所」,我總是忍不住想起這首歌。我親愛的小孩,怎麼會是你來受苦?
感謝章子怡,從昨天下午就開始在微博發聲。
楊蓉也在微博勇敢地分享了一段小時候被猥褻的經歷。
她說,「不光彩」不應該被轉嫁在被侵害的孩子身上,沉默是變相縱容。說出來,就會卸下「不光彩」。
因為這些新聞,大家再一次想起韓國的《熔爐》和《素媛》,美國的《聚焦》。
而今天正好有一部講未成年女孩被性侵的國產電影上映——《嘉年華》。
這是一個聽上去就讓人心痛的話題,但《嘉年華》的處理方式克制而清淡,但內容其實是豐富的:有小女孩單純的內心;有社會百態;有糟糕的家長。
還有一點是很女性主義的:電影描摹了不同年齡不同社會身份的女性,都有因為性別而產生的歧視。
(以下內容有部分劇透)
電影從兩個女孩小文和小新被成年男子帶去開房開始的。
孩子們來到了一個和校園不一樣的新世界,但看似好心的叔叔強行進入了他們的房間。在旅店打工的女孩小米從監控裡看到了,錄下了這段視頻。
事件發生後,兩個女孩被家長帶去檢查身體,醫院確認了,她們被性侵了。
微妙的故事到這裡才開始——成年人究竟給孩子營造了一個怎樣的世界?
《嘉年華》裡拍了幾種不同的家長。
女主角小文的媽媽,在醫生檢查完身體後,第一反應是給了女兒一巴掌。
這個媽媽是那種「受害者羞恥」思想的代表,女兒被侵犯了,她覺得這是因為女兒不乖,誰讓她老在外面不喜歡回家?
我以為這個劇情已經夠刺眼的了,後面這個媽媽則變本加厲地辱罵自己的女兒,責備她愛穿漂亮裙子,強行剪掉了她的長髮。
這是精神虐待。
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格做父母的,小文的父母離異,媽媽自己處在婚姻不幸福的怨懟中,看著孩子就來氣,她有這樣一句很多恨丈夫的妻子都會施加給孩子的話:瞧你那個樣子,跟你爸一模一樣。
性侵案發生後,律師問小文媽媽,出事的那天晚上她在哪裡,她反問:「這跟我有什麼關係?」
女兒不回家,她覺得和自己做了什麼無關;女兒被性侵了,她去扇女兒的耳光。
另一個女孩小新的父母,接到了來性侵者的和解條件:供孩子上昂貴的私立學校,希望跟家長不再追究。這家的父母動搖了,他們說:如果判了性侵者,自己什麼也得不到;而被判刑的這些權貴,過幾年之後會出來再逍遙。
兩個女孩,四個家長,只有一個是正常的——小文的爸爸(耿樂)。
他一個離異單身漢過著極為粗糙的生活,不會給孩子做飯,也不知道怎麼照料她的生活細節。
但他站在孩子這一邊,在性侵發生後不會從孩子身上找錯,他拒絕和解只有一個理由:公道呢?
當一個性侵案發生後,女孩的身體已經有明確的被侵犯痕跡,這是不是證據?
是,但這樣還不夠,還要有人能證明這是誰造成的侵害。
旅店監控裡有那個男人進入女孩房間的畫面,在旅店打工的女孩也拍下來了。
但要找到一個願意說出真實信息的人,太難了。
旅店老闆不敢惹劉會長,強迫兩個打工妹隱瞞事實。
負責案件的警察,千方百計地從受害者身上找缺陷:小女孩為什麼要開房?你們開房是不是點啤酒了?你是不是喝酒了?
他根本是在為「這些女孩不正經」找論據。
電影的第一女主角其實是目擊了性侵前開房過程的打工妹小米。
她試過聽老闆的話隱瞞真相,也試過用證據來勒索權貴以換錢,但她自己也不過是個可憐的小女孩,未成年,沒有身份,在各地流浪。
電影沒有交代這女孩此前受過什麼罪,可一個女孩說自己是從老家「逃」出來的,我們大概也知道那是什麼樣的故事了。
看似沒有價值觀的旅店前臺,習慣了用賣弄姿色來獲得安全感,但男性並不能保護她,反而視她為一個物件,可以轉讓,可以揮霍。她喝醉了酒說:下輩子不要再做女人。
唯一有能力保護自己的是史可扮演的女律師,但警察非要問她:為什麼專注做未成年人性侵案呢?
這太可笑了,眼下正有一樁針對未成年人的性侵在發生,一個警察對查案百般推諉,還問律師為何只做這一類案子。
電影發生在一個海濱小城,海灘上有一尊巨型的夢露雕像。
這應該是有原型的,2014年廣西貴港市的巨型夢露雕像,但因為建造流程違規最後被清理了。
那座雕像,是美豔性感的象徵,身體尚未發育的小文,也嚮往那樣豐腴美麗的女人。
美麗不是女性的原罪,身體當然更不是。但電影裡的女性,不分年齡,除了女律師外幾乎都被自己的性別困擾過。
這個性別好像就是恥感的來源。
這是一種嫁禍。
不是因為孩子不乖,不是因為女生在外面玩了,錯的是性侵者,這麼簡單的事情被複雜化,比惡更惡。
電影裡,那些掩蓋真相的成年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生存法則:我要做生意、我要拓展事業、要我保住前途……
他們精明得連是非黑白都分不清了。
電影裡幾乎沒有正面展現小文爸爸的憤怒,但有這樣一幕,領導找上門勸他不要接受採訪,不如籤個不保證接受採訪的承諾書,因為他受訪會讓「妖言惑眾」。小文爸爸說:我就是把情況如實說了。
受害者爸爸告訴大家自己知道的事實,就這樣被定性為謠言的源頭。
與此同時那些精明成年人總是說:算了算了,不要讓孩子被「說三道四」。
好在電影的結局是性侵者和瀆職的警察都被繩之以法,而中間那些擋住真相的人和事,我們都知道,那是存在的。
這麼殘酷的故事,《嘉年華》講得很溫柔。
小文喜歡藍天、喜歡大海,喜歡美麗的一切。她總是想從有趣而美好的世界裡找到治癒。
但大人們給了她什麼呢?
親愛的小孩,他們受傷了之後,還是會用孩子的語言來講述這個世界,他們甚至還不會描述自己的身體部位和那些動作。壞人的每一句恐嚇,他們都會當真。
我知道性教育很重要,家長提高警惕很重要。
可是,孩子面對的是這整個世界,如果這個世界裡有不知道何時會出現的魔鬼,自保技能真的有用嗎?
《聚焦》裡說,養育一個孩子要靠整個村莊的支持,毀掉一個孩子整個村莊也脫不了干係。
我沒有孩子,但我知道,那些新聞,絕對不是與我無關。
親愛的小孩,天是藍的雲是白的,草是綠的花朵是美麗的,爸爸媽媽是愛你的,老師是教書育人的,你還相信嗎?
親愛的小孩,大灰狼是會被打跑的,小紅帽是不會被吃掉的,美麗的公主是會幸福的,你是不是已經不喜歡聽了?
親愛的小孩,人之初性本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後你要讀書識字的,你會懷疑書本嗎?
親愛的小孩,我不認識你我也很愛你,我不知道你住在哪裡我也想保護你,我好怕我也會變成你討厭的大人。
親愛的小孩,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是大人的世界出了錯,對不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