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講的是民國人物,想必名字大家都知道,但卻不清楚他的生平事跡和對中國歷史進程的影響。我們一說到他,肯定要和一位風塵女子----小鳳仙聯繫在一起,此人就是蔡鍔,具有爭議和評判兩說的人物,也是民國第一個享受國葬的人。
蔡鍔,1882年12月18日出生,湖南人。12歲就中得秀才,16歲考入長沙時務學堂,他的老師是梁啓超。蔡鍔之所以走上從軍道路,是在那個年代,蔡鍔覺得讀書改變不了國家和民族的命運,中國不缺少知識分子,但缺少優秀的軍人。於是在日本讀完書回國後,又於1902年再赴日本,就讀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當時去求學之時,蔡鍔苦於沒有錢,親戚朋友借遍了,才借得幾元錢,最後還是到北京才借得1000元,借給他錢的人名字叫做袁世凱。
1911年10月10日,爆發了武昌起義,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但是蔡鍔沒有參加同盟會,卻和同盟會暗中有聯繫,他也明確表示,一旦發生革命,必定會給予絕對的同情支持。此時蔡鍔29歲,已經是雲南新軍的一位協統(旅長),在武昌起義後於10月30日在雲南發動起義響應,推翻當地的政府。革命成功後,蔡鍔就職雲南都督,上臺後就開始整頓財政,興辦教育,開發實業。雲南一時間呈現出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
當時蔡鍔擁兵雲南,對這樣的人,袁世凱還是心存憂慮的,在1931年10月,袁世凱調蔡鍔北上赴京,蔡鍔之所以赴京上任,用其老師梁啓超的話來說,蔡鍔還是對袁世凱抱有幻想的,希望能在自己的推動下建立新中國現代化的國防。在之後的兩年內,袁世凱給了蔡鍔一連串的官銜,幾乎每日召見,商議政事。
1915年8月,袁世凱稱帝前的準備,當時全國各省的督軍籤名」勸進「,那份勸進表後面的籤名,」昭威將軍「蔡鍔是第一個籤名。蔡鍔對於袁世凱稱帝時的態度,一直存有爭議,在當時的環境下,大家都要表忠心,你不籤字的結局,不用想也知道。
蔡鍔最後能夠脫離袁世凱的控制,相傳是小鳳仙策劃協助的。從北京到天津,然後從天津再去日本,日本轉去上海,再到香港轉而至越南,最後返回雲南。這麼一大圈,沒有精密的計劃和接應,小鳳仙恐怕很難做到。1915年底,蔡鍔終於歷經艱辛脫離了袁世凱的控制,回到了雲南,隨即就起兵反袁,袁世凱稱帝全國罵聲一片,但是沒有一個人」動手「,而蔡鍔是反袁的第一人。
1916年1月初,蔡鍔率領的部隊開始進攻四川。這是蔡鍔第一次率兵作戰,在沒有增援的情況下,面對近10萬的北洋軍,蔡鍔不足萬人的部隊從鏖戰幾個月,基本殲滅了北洋軍主力。在納溪戰役中,蔡鍔護國軍麾下的一個支隊長勇猛異常,率兵拿下了這場關鍵戰役,這個支隊長的名字叫做朱德。
在與北洋軍鏖戰的時候,貴州、廣西分別響應並宣布獨立。蔡鍔趁機大舉進攻,連戰連捷,北洋軍最終只能籤訂停戰協議。在1916年3月,袁世凱宣布取消帝制,6月6日去世。 在護國戰爭期間,蔡鍔就明確表示,一旦勝利,辭去一切職務。戰爭勝利之後,蔡鍔的確辭去了所有職務。
而此時蔡鍔的肺結核已經感染的很嚴重了,話都不能言,只能東渡日本治療,只是到日本後,已經病入膏肓,日本的醫生也束手無策。最終於1916年11月8日因醫治無效病逝於日本福岡,年僅34歲。第二年的4月,蔡鍔遺體榮歸故裡,北洋政府在長沙麓山為其舉行了國葬,蔡鍔成為民國史上第一個被國葬的人。
【本文首發百家號,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