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辭風華年
《側耳傾聽》是由近藤喜文導演,本田陽子、高橋一生、小林桂樹等配音的日本動漫,導演近藤喜文與宮崎駿合作了近20年,並且在吉卜力工作室的多部作品中任作畫監督,工作經驗豐富。
雖然宮崎駿在《側耳傾聽》影片中沒有擔任監督工作,但是通過擔任編劇和製片的工作,影片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他一直堅持的理念——心靈的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
《側耳傾聽》於1995年在日本上映後創下了高達18.5億日元、208萬多人次觀看的票房記錄 ,並被英國著名導演特裡·吉列姆列為他個人認為最棒的50部動畫電影裡的第21名。它如此令人著迷,除了對唯美青春的生動描繪外,對古老工匠手藝的傳承問題也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01陪伴和守護的長情告白最令人動容
《側耳傾聽》以天澤聖司和月島雯的感情發展為主線展開,以清晨、日出、單車等意象營造出唯美的意境,它的風格純樸自然、清新淡雅,同時又給人深深的震撼,意味深長。
《側耳傾聽》的故事開始於借書卡,在一次次的借書記錄中,天澤聖司敏銳地發覺月島雯閱讀速度之快,甚至有趕超他的趨勢,少年的「好勝心」徹底被激發,於是他不斷提高自己的看書能力,「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就是對他很切確的評價。
「為了要讓我的名字,早點出現在借書卡上,我看了好多書,將來我如果去了義大利,會不停地唱著你那首歌來努力的」
這是他的告白,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的努力是為了配得上更好的你」。
月島雯也逐漸注意到天澤聖司,人們常常喜歡仰望比自己更加優秀的人,並對他產生強烈的好奇感,月島雯就是這樣。
月島雯對天澤聖司很佩服,青春萌動的感覺隨之產生,她幻想過現實中的天澤聖司是什麼樣子:溫柔又文靜。因為憧憬過,所以在她知道其真實身份之後才會「滿臉震驚」,其實相比難以置信她更多的是激動喜悅,雖然想像與現實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無可否認天澤聖司依然很優秀。
在《側耳傾聽》裡面,我們可以悟出什麼樣人生經驗?
我認為如果想遇見優質另一半,可以多去圖書館,說不定下一個就是你。
「我等你把書看完」「我等你回來」
這是美好的愛情,真誠而又深愛。
「嫁給我」這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美好願望。人生之路還在繼續,他們不知未來,卻朝著有彼此的未來努力,緊握的雙手相互扶持,這比一個人的拼搏更加有力。
席慕蓉在《無怨的青春》裡面有一段很應景:
在年青的時候如果你愛上了一個人請你一定要溫柔地對待她不管你們相愛的時間有多長或多短若你們能始終溫柔地相待 那麼所有的時刻都將是一種無暇的美麗
真摯的感情令人嚮往,陪伴和守護的長情告白令人動容。沒有人永遠年輕,但總有人年輕著,熱愛著,奮鬥著。唯愛生生不息,歷久彌新,足矣!
02跳動的音符,優美的旋律,讓我們靜下心來側耳傾聽
一部成功的作品往往離不開契合主題的音樂,一首好的主題曲將為電影注入生生不息的活力。就如《鐵達尼號》的主題曲一樣,也許大家已經忘記了影片的細節,但是口中依然哼唱著《My Heart Will Go On》(我心依舊)的熟悉旋律。
寫實的人物行為表現加上恰到好處的音樂烘託,可以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側耳傾聽》就很典型。
在《側耳傾聽》中,主題曲《Take Me HomeCountry Roads》(回家的路)是天澤聖司和月島雯首次交談的引線,這首歌貫穿整部影片,對其視覺效果的呈現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在電影裡面,月島雯因為心情不好外出散心,不知不覺中她又來到了「地球屋」,這次她驚喜地發現天澤聖司會製作小提琴,她在與天澤聖司的談話中感受到他對自己的小提琴製作技術沒有自信,嘴角微微向上一噘就想出了一個辦法——言語刺激法
「那你會拉小提琴啦」「還好了」「拜託,拉給我聽嘛,一下下就好」「可是我……」「拜託拜託拉給我聽啦」「好吧,那你也要唱歌給我聽」
不得不說,天澤聖司洞察人心的能力也很強,他知道月島雯在寫作方面很有才華,但是也缺乏自信,所以他採取「等價交換」的方法,我彈,你唱這是合作,是需要一起才能完成的,缺少誰都沒有那種味道。
暖色系的燈光下,天澤聖司演奏起了《Take Me HomeCountry Roads》,將鏡頭聚焦在左手,畫面上的指法與真實的提琴指法完全吻合,和音樂配合得天衣無縫!受其感染,月島雯也跟著節奏唱起來,後面爺爺和他的兩位樂團朋友也加入其中,一曲終了,眾人紛紛拍掌叫好。這就很好的激勵了月島雯,也增強了天澤聖司的信心。
據說這個場景是當年最大的賣點,是動畫技術的新突破。
此外,《側耳傾聽》的主題歌曲《Take Me HomeCountry Roads》(回家的路),它的演奏使用了曼陀林、木質短笛、古大提琴等古樂器。據說是「因為古樂器的聲音很小,所以如果不側耳傾聽的話,是聽不到的」這樣的意思。
其實這也象徵著天澤聖司對月島雯的愛——隱秘而深沉,他的愛就像古樂器發出的聲音一樣讓人難以察覺,但這種愛是真實存在的,是可觸摸的,而唯有用心感受,側耳傾聽,才能感同身受。
03直面工業生產自動化的衝擊,古老工藝如何傳承?
分析一部作品,都離不開對社會背景的挖掘,《側耳傾聽》也是如此。
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世界經濟繁榮、世界貿易擴大、科學技術革命成果的得到了極大的推廣,到20世紀末,工業生產自動化技術基本成熟。
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自動化」,「自動化」一詞最早是由美國福特公司的機械工程師D.S.哈德於1946年提出,之後不斷發展。
「自動化」是指研製系統代替人或輔助人去完成人類生產、生活和管理活動中的特定任務,減少和減輕,人的體力和腦力勞動,提高工作效率、效益和效果。自動化技術廣泛應用於工業、農業、軍事、科學研究、交通運輸、商業、醫療、服務和家庭等方面,它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效率。
我們都知道事物發展往往具有兩面性,「自動化」技術在解放人們雙手的同時,也給傳統工藝的傳承帶來了危機,傳統工藝測重人工製造,製作成本高、耗時長,製作工藝複雜,正如天澤聖司所說:小提琴的造型在三百年前就已經完成了,只是靠工匠的技術來決定音色罷了。
一個人的製造能力非一朝一夕就能達到極高水平的,事物發展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在經濟水平得到極大提高的年代,人們的內心也漸漸變得浮躁起來,這就意味著他們無法靜下心來刻苦鑽研。
那正好是近藤喜文生活的年代,所以他把1994年的日本社會作為背景,製作出了《側耳傾聽》,其中也隱含著對傳統工藝傳承艱難的擔憂。
如何順利地傳承優秀傳統工藝,影片中給了我們相關的解答:
出國深造
天澤聖司為了提高自己的製作水平,選擇去義大利留學。眾所周知,義大利的製造業歷史悠久,它之所以聞名於世,一定有它的過人之處。
古語有云:術業有專攻,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出國留學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天澤聖司選擇去克雷莫納留學。
克雷莫納——義大利北部波河平原上的一座小城,這裡不僅有著輝煌的製作歷史,現在仍然人才輩出,是許多制琴師心中的聖地。
簡單來說就是「古老的城市,有很多擅長製造小提琴的工匠」。
現代仍然流行出國留學,留學生大多也是懷揣著自己的夢想,遠離故國,為的是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我們可以在《側耳傾聽》裡面尋找自己的影子,在成長的某個瞬間:靜靜地暗戀一個人、對前途感到迷茫、突然變得「不可愛」了、為了自己的夢想奮力拼搏……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側耳「傾聽」到的。若你真的深愛一個人,就得用心去感受;若你真的熱愛某項傳統工藝,就得精益求精,用心去學,讓它們以你為傲。對我們來說真正重要的東西,要用眼去看,更要用心去「看」!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辭風華年:專注於影視評論,書評的創作,願以文會友,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