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真「腐」。
所以,當我秒懂《王牌特工2》中的各種「梗」,究竟是我學識淵博了,還是我已經不像過去那麼純潔了呢?
真叫人頭大!
《王牌特工》系列電影本身就是「瘋狂」的代名詞。
即便很多人詬病作為續集的《王牌特工2:黃金圈》新意欠奉乃至有些為煽情而存在的刻意和邏輯失衡,但它依舊保持了足夠多的時髦、荒誕與混搭特色。
而這些特色,完全可以成為趣味所在,如果你真的不去深究其與第一部的差異的話。畢竟,沒有比較,就不存在落差。
但我們還是要提一下《王牌特工》的第一部。作為特工電影中的奇葩,《王牌特工》走的是「反類型」路線,在固定了模板的形如《007》等特工影片當道的境況下,硬是生生撕開一道裂口,給觀眾帶來了撲面而來的新鮮感、時髦感和荒誕感;劇情的反轉層出不窮,黑色幽默頻現,動作場面簡直是一種優雅的血腥,而且更有英倫復古紳士風範的元素加持,一些經典的橋段如教堂大戰、人腦煙花等至今仍被人津津樂道。嚴肅卻荒誕,優雅而又惡趣味滿滿,第一部《王牌特工》實在很有腔調。
如果說第一部是純「英國製造」,那麼第二部整體風格就偏向了好萊塢。當西裝革履、風度翩翩的英倫紳士遇上五大三粗不倫不類的美國牛仔,雖然帶來了不同文化的碰撞和多元化的審美,但同樣很大程度上弱化了紳士風範的呈現,當然他們稱之為「混搭」。而劇情架構雖然看似顛覆,卻依舊未能跳脫出好萊塢特工電影的桎梏,表現出了相對較少的新意,甚至帶著一點腦殘的腥味;節奏偏快,縱然有兩個多小時的時長,卻因塞進了太多冗長、混搭的歡樂,縱有野心,但總歸力道有所欠缺;加之邏輯編排上的一些刻意和煽情與少了前作中拿捏得當的「度」,《王牌特工2》在評價上趨於兩極分化,怕是無可避免。
但即便兩極分化,畢竟還有一「極」是向好的。一眾大牌明星的加盟,除了前作中臉叔「科林·費爾斯」的復活歸來,朱利安·摩爾、 錢寧·塔圖姆、哈裡·貝瑞等,可謂驚喜。其次,為英國人所得意的層出不窮的各種黑科技與殺人武器,在本作中更是出現了升級版,紳士的西裝、高科技眼鏡、雨傘手槍與公文包機關槍等,都繼續變本加厲地發揮著作用,時髦感十足。喜劇元素有過之而無不及,對於深得第一部精髓的觀眾而言,可能會立即得到某些前後照應的「梗」的深意,只是,請不要笑的太大聲。當然,如果說第一部結尾人腦煙花伴隨著交響樂是神來之筆,那麼第二部結局則是以搖滾助興伴著大殺特殺,依舊是荒誕而又優雅的血腥。最後,我要說:埃爾頓·約翰的客串堪稱全場最佳。
換言之,時髦感、荒誕感以及混搭特色,帶來的趣味,使得《王牌特工2》依舊是一部非常合格的爆米花動作電影。
偶爾,在影片緊張刺激的耍寶間隙,又會流露出一些難得的溫情。臉叔科林·費爾斯的蝴蝶,主角「蛋蛋」艾格西的小狗,光頭梅林犧牲前踩著地雷唱起約翰·丹佛的經典歌曲《Country road takes me home》,這些光影的瞬間,都會多少帶給人一些關於人性的思考。畢竟,拯救世界的英雄也是「人」,他們有哀傷,有遺憾,會孤獨,也會落幕,但卻更有深情和溫度。這些東西是把握觀眾情緒的利器,也使得影片不至於在花哨的CGI特效中太過失重。
我們看慣了一本正經的特工角色,如007之流,但在大銀幕上,或許,特工們從來都沒有這麼時髦、荒誕和顛覆過。於是,這也就是我為什麼推薦你去看一下這部電影的原因。
不為你能從中得到什麼關於人生的深刻感悟,只為兩個小時的歡笑,也便足矣。
秋意寒涼之時,這部超現實的動作喜劇電影,堪為近期觀影首選,就讓這個涼意漸濃的秋天,最後再火熱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