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指南:
1. 薇婭跑到新一季《嚮往的生活》直播,曝光蘑菇屋就藏在西雙版納某處!
2、大膽預測,這5個少數民族風情的古村寨極有可能藏著蘑菇屋,偶遇試試!
photo by HockingCao's
等了大半年的《嚮往的生活》第四季終於開始錄製啦!
4月10日,節目組在微博公布本次錄製地點是素有「水果之鄉」之稱的西雙版納。
而就在前天,「蘑菇屋」這個關鍵詞又一次衝上了微博熱搜,為什麼?
還不是直播一姐薇婭竟然在蘑菇屋開直播了!
看到同屏出現的薇婭與何老師
黃磊,彭昱暢,宋威龍
有沒有次元壁破裂的趕腳?
近期,西雙版納的眾多果農遭受了新冠疫情的衝擊,他們辛苦種植的水果和農產品都處於大面積滯銷的狀態。
為了幫助果農打開銷路,蘑菇屋的家人們特地邀請到薇婭,共同助力,進行了一場助農直播,剛開一個小時,觀看人數就直飈一千九百萬!
反正我是被卡退四五次,連個菠蘿都沒搶到!
當然哈,作為一個「資深」旅遊愛好者,菠蘿還是次要的,我只想感慨這節目組保密工作也太好了。
一小時的直播愣是只給看了屋內的一角,甚至連全貌都沒看見,更不用說蘑菇屋到底藏在西雙版納的哪個桃源!
抓心撓肝半宿,還是決定發動一下祖傳藝能,掏出小本本分析預測一波,猜測蘑菇屋的選址。
不難看出,從第一季的北京密雲到第二季的浙江桐廬再到第三季的湖南湘西,節目組多是將蘑菇屋選在當地原住民棲居的小村莊裡。
景色風光無需多說~
未經人工雕琢的原始美是大自然的饋贈不假,但最後也是一定會有經濟作物培育能力的田地或是水塘,畢竟賺生活費生態經濟也是節目的核心要義啊!
來總結一下蘑菇屋選擇要義
1、原汁原味的地方風情村落
2、風景,非常嚮往的生活
3、有經濟作物,方便賺生活費
So,在查閱大量資料+舔著臉追問定居西雙版納的朋友後,下面這五個村寨脫穎而出,成為我心中的候選寶地!
它們也是當地人推薦的,來西雙版納最值得去逛逛的地方。
-----
偶遇蘑菇屋指南
🏠
1、曼飛龍村
正宗傣族美食、白塔
📌:景洪市勐龍鎮曼飛龍村
📞:鄉村巴士、自駕
💰:無門票
位於勐龍鎮的曼飛龍村靠兩樣絕活聞名,其一是正宗可口的傣族美食。
去這裡吃過傣味的朋友曾經發朋友圈感嘆「整個景洪市的傣味在曼飛龍面前都會被秒成渣!」
photo by blackcapsule
一下車馬上就能被寨子口幾家當地人開的餐廳拖住腳步,漂亮的傣式小樓和開滿鮮花的小院,正好趕上飯點的話飯菜香能夠順著小路飄向村的深處。
傣族的各種特色菜都可以在這裡吃到:比如烤三線肉,烤魚,烤雞等,原汁原味的很。
西雙版納有名的曼飛龍烤雞就是以這裡命名的哦!
其二就是村寨後山上有著西雙版納著名的佛塔群—曼飛龍佛塔。
曼飛龍佛塔建於清乾隆年間,早在1988年就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它由主塔和八座小塔組合而成,看上去猶如春筍一樣拔地而起露頭,被稱作「筍塔」,又因為塔身潔白,也被稱做"白塔」。
據傳其向龕下原生巖石上的人踝印跡,是釋迦牟尼的足跡,因而每年都有許多信徒從各處前來朝拜,長此以往這座佛塔也成了西雙版納的象徵。
雖然有知名景點,但曼飛龍村依然保持著古樸的靜好,不會過分喧囂,亦不會索然無趣。
沿著村中的小路悠悠踱步,會看到許多充滿異族風情的傣陶,放置在各家各戶中。
這也是這個村獨有的特色—慢輪手工制陶,這是一種遠古時期的手工制陶術。
在器物表面用有紋的木拍拍打出印紋,再用露天焙燒或是封閉半焙燒進行燒制,在這裡你不僅可以欣賞到製作過程,甚至可以自己親自動手感受。
🏠
2、曼掌村
傣族傳統技藝、佛系小村
📌:景洪市勐養鎮曼掌村
📞:景洪出發班車到勐養客運站後換小三輪
自駕
💰:無門票
「曼掌」在傣語裡意為大象,如果你想欣賞了解傣族的傳統技藝,那這裡一定是絕佳的選擇。
已經有500多年歷史的曼掌村擁有18項國家級以及省級非遺項目。
白族的木雕、苗族的銀飾,造紙、制陶、織布,傣拳,葫蘆絲、高升等,被譽為是保存zui完整的傣族傳統村落。
手工花草紙
初到曼掌村,會有種誤入了熱帶雨林的錯覺,叫得出或者從沒見過的花草綠植點綴了所有建築,有懸於樓上,也有不經意伏在地上的,錯落有致,亂中有序。
photo by blackcapsule
令人嘖嘖稱奇的是,你甚至還能看到養在房梁上的雞,晉太元中武陵人誤入的桃源恐怕也不過如此了。
村子不大,用腳丈量一圈估計只需十分鐘。
但這路上大概總會被一些有趣的事絆住腳步,大概是在村中心大菩提樹下跳廣場舞的傣族阿姨,又應該可能是迎面遭遇、激烈異常的鬥雞大戰。
當然也有可能是擦身而過留下淡淡花木香氣的少女,回眸,只有遠去的曼妙背影……
告別了城市的鋼鐵水泥高科技,最原始自然的生活情趣,就是自由的在這裡奔跑。
🏠
3、曼丟村
真實的傣族生活
📌:景洪市嘎灑鎮曼丟村
📞:景洪出發坐公交至嘎灑下車換小三輪
自駕
💰:無門票
很難想像曼丟村就在距離景洪市不到10公裡處,這裡民風淳樸,簡直就是活生生的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寨子在坡上,寨門前有水塘,依山傍水,有天有地,有你有我~
寨門的兩側建了涼亭,如果你是在清早來到寨子,還能看到當地婦女們拿著聖水夾道歡迎,男人們則是在亭子裡演奏樂器。
音樂一響,寓意著祝福的聖水就會灑向你。
photo by blackcapsule
已經存在一千多年的曼丟村,傣樓造型格外豐富。
有全是木質結構的第一代傣樓,也有木質和磚相結合的第二代傣樓,還有全是鋼筋混凝土的第三代傣樓。
外表雖各不相同,但布局都是一樣~
這裡的傣樓幾乎都帶著院子,原住民們喜歡在院子裡種上各種水果樹,最吸引人的還是院子裡品種豐富的水果樹。
嗯,記得,如果剛好遇見主人在院子裡,可以打聽下是否可以買。
生長的很好的香蕉垂墜在枝頭,看看都覺得有味道的畫面
每個傣村都有自己的寺廟,曼丟也不例外。寺廟建於一百多年前,周圍牆上的壁畫比之以前看到過的寺廟壁畫更為童真質樸。
有時候會有佛爺(和尚)在,可以請佛爺為自己栓線(一種祝福方式)。
從寺廟出來可以去旁邊的橡膠林晃晃,每天下午,膠樹的葉子在陽光的照射下出現耀眼的光斑,偶有一陣風帶著整片林子層層翻滾跌宕起伏飄搖。
這個經歷了無數次時代變化的傣族古寨,依然保持著自己的生活方式。
不變的寨門、水井、寺廟、佛塔……還有真實的傣家人,無懼太陽暴曬的小孩爬樹玩鬧,上了年紀的老爺爺在樓閣上扇風乘涼,碰上重大的節日那更是全村人都會忙碌起來。
🏠
4、曼遠村
zui美鄉村,竜山文化
📌:景洪市勐罕鎮曼遠村
📞:自駕
💰:無門票
西雙版納有一片區域被譽為「理想而神奇的樂土」,指的就是曼遠村足足35畝的竜山。
這裡也至今保留著傣族傳統的竜山文化,簡單的說就是一種對樹的敬仰,他們認為有「竜」環抱的村寨,人能健康長壽,衣食無憂。
本質上大概就是一種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吧。
村寨至今還流傳著「有樹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糧、有糧才有人」的古訓。
從進村的大路上向前望去,寨內以傣族「幹欄」式傳統建築為主,民族風情滿滿,寨邊百年古樹蒼勁挺拔,無怪乎曾獲評2017中國十大最美鄉村之一。
一說起曼遠村,當地人大概都會告訴你一句話」彩雲之南古寨古樹高,芒果橡膠富曼遠「。
說的就是除了這片巨大的竜林,這裡還有著別處難尋的野生芒果林,當地人稱為「蒙搭」
這些野生芒果樹最大的樹幹直徑3.2米,最高的大約有80米,從外表完全看不出是已經矗立600個多個年頭的「老壽星」。
村民將這些老芒果樹看作聖物,不會輕易砍伐、破壞,不過碰上慕名而來的遊客還是願意摘下幾個芒果作為禮物贈予的。
寨內還留存有600多年歷史的佛寺和佛塔,是歷代傣族建築工藝代表作中的精品。
🏠
5、章朗村
全國唯一的布朗族村寨
📌:勐海縣西定鄉章朗村
📞:自駕
💰:無門票
藏匿在深山的章朗村,居住著世世代代以茶為生的布朗族,也是全國唯一的布朗族村寨,距今已經有1400多年的歷史。
「 章朗 」在傣語中意為「大象凍僵的地方」,傳說,這裡是為了紀念一頭為僧人駝運經書的大象而組建的寨子。
photo by 繆miao
幾年前的這裡原始的甚至沒有餐館和客棧,不過倒不用擔心餓肚子,淳樸熱情的布朗人民十分願意接待遠道而來的客人。
在路口、半路上還有供人休息的亭子,也多是私人出資,以為功德。
photo by 繆miao
章朗是幸運的,坐擁著豐富的古茶樹資源,據說樹齡都在900年以上。
趕上採茶時節過來,可以跟著村民一起去到茶園採茶,是不可多得的體驗,並不會雷同於我們印象中常見的南方丘陵採茶。
若是被邀請至村民家裡吃飯,千萬記得要喝上一杯用苞谷發酵的自烤酒落落胃,獨特神奇的口感一定會讓你終身難忘!
村子的房屋建築是傳統的幹欄式結構上下兩層,村子裡有古樸的藏經閣,耀眼的古佛寺,在至高點還有一座禪院是觀雲海、靜坐禪思的好去處。
現在年長的布朗族婦女在參加社交活動時依然會用植物將牙齒染成紫黑色。這可是正兒八經的的上古遺風咧!
在章朗多待幾天,你會深切地感受到,似乎大千世界的鬥轉星移在這裡都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陣輕風,風過後,一切照舊,不受歲月的管控……
🔳
西雙版納世居著13種民族
其中少數民族人口佔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二
這裡大大小小的村寨數不勝數
預測準不準不敢保證
但要想避開人潮體會原汁原味的傣族風情
上面的五個村寨一定是不錯的選擇!
End.
撰文:大飛
編輯:River
文中圖片,部分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