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寶華(珞思影視研究組)
在知乎上,一個「嚮往為什麼追不下去?」的問題已經得到1565個回答,一些追隨節目一路成長的知友們,表達了自己的遺憾和失望,而爭議的焦點,集中在「欠缺新鮮感」和「廣告太密集」上。
筆者認真翻看了這些回答,與其說大家是在吐槽,更不如說是在真情實感地表達對節目的建議和祝福。節目組顯然也留意到了這些討論,總製片人王徵宇委託一位後期小哥,跟進了回答。
回答中提道:「在不變的情況下,一切意外都越來越少,而所有人也越來越熟練在自己的角色裡,失去了驚喜……最大的責任其實在我,我沒有在一開始就決定要完全打破原來的框架,去給到他們突破的方向,其實我們架構人物關係的方法和剪輯方法這些一直都並沒有變,但四年了,神仙都看膩了吧。我應該從一開始就去說服所有人,放棄原來獲得成功的那些小方法,去構架完全全新的嚮往,讓變化和意外重新回到MC和觀眾眼中……所以,這季以後,再往後的嚮往,只有兩種選擇。要麼翻天覆地,要麼壯士斷腕。」
每一檔「綜N代」似乎都逃不出審美疲勞的困境,一個簡單過日子的節目,又該如何躲過歲月的消磨呢?
看起來,嘉賓來電不再有驚喜了,一日三餐不再有驚喜了,甚至連聊天和遊戲也變得習以為常了……可站在觀眾的角度,「白月光」真的變成「飯粘子」了?
在競爭激烈的周五晚間檔,非黃時段的新一季《嚮往的生活》依然強勁:5月8日的開播收視甚至創下CSM59城2.815%的驕人戰績;豆瓣評分7.2,尚屬良好水平;每一期都火力收割話題,連動物朋友都能登頂熱搜,對,它還是那個「行走的流量體」。
拋開數據,第四季《嚮往的生活》雖不盡善盡美,但它的情感治癒價值、社會公益價值絕對是四季以來最高的。
在筆者看來,導演組不僅沒有固步自封,反而竭盡所能地在2020這個特殊的年景挑起了更多的責任,無論是給武漢醫護人員「千裡送紅燒肉」,還是用直播帶貨幫扶當地村民,即便是每一處開足腦洞的植入廣告,筆者都能感到一份沉甸甸的真誠——「用心做廣告,用腳做節目」,這季《嚮往的生活》真的做到了!
帶著一些對幕後製作的好奇,捕娛記專訪了本季《嚮往的生活》內容側的執行總導演胡明,也希望通過這番交流,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節目,理解生活,理解什麼叫「我用盡了全力,過著平凡的一生」。
籌備時間最長的一季
從第一季的北方山村,到第二季的江南水鄉,再到第三季的湘西苗寨,蘑菇屋不斷變幻風景。第四季來到熱帶季風氣候的西雙版納,在「彩雲之南」開始全新生活。
蘑菇屋的美好日常在保留淳樸的同時迎來更新,不同於前幾季種植玉米、水稻等農作物,這一季主要經營熱帶水果,而且還坐擁大片花海。高大的椰子樹、美麗的藍孔雀、熱鬧的潑水節……獨具傣家特色的村鎮風貌撲面而來。
2020年的春天,一場生命的無常,重新喚起了大家對瑣碎和平淡的珍視。波瀾不驚的靜好時光,一日三餐的炊煙蒸騰,圍坐歡談的老友新朋,都顯得彌足難得。
這一季,人到中年的黃老師開始跑步鍛鍊了,備戰高考的妹妹晨讀的樣子美好極了……看到這些畫面,你會由衷感嘆:好好生活享當下時光,好好讀書願未來可期,好好度過看似庸常的每一天,已是最大的幸福。
就像黃磊老師在節目一開始說的:「沒有什麼比國泰民安更珍貴的,沒有什麼比大家在一起過著平凡的日子、嚮往的生活更珍貴的」。
第四季節目,生活的質感仍在,人情的濃度仍在,心靈的迴響仍在。從最初選址到正式錄製,前後歷時超過一年,也是製作團隊籌備時間最長的一季。筆者覺得,如果你開始覺得審美疲勞,那也正常,因為生活本身就是一件容易讓人疲倦的事:初見時驚喜,又見時尋常,再見時乏味。
而伴隨感受力的遞減,我們往往會忽略——「歲月靜好」的背後,都有著怎樣的「負重前行」。
Q:這一季為什麼會選擇在西雙版納?以及為什麼選擇了曼遠村?
A:早在2018年,第二季《嚮往的生活》結束的時候,我們就找到了這個地方,所以這也是籌備時間最長的一季。踩點是我去的,相信很多觀眾和我一樣,從沒去過西雙版納,但一聽到這四個字,就非常嚮往。
前三季節目都是種植經濟作物,西雙版納是著名的「水果之鄉」,非常有利於我們開展新鮮的農事活動。踩點的過程中,我們有一個重要的訴求,希望選擇的村落是未被旅遊開發過的,保留了原生、淳樸生活氣息的那種。
我們看了很多村落,過程中搜集了很多的信息,比如甘蔗可以做成紅糖、水果可以曬成果乾,這都為我們後面的農事活動呈現提供了靈感。最終結緣曼遠村,是因為當時和我們一起踩點的一位政府部門工作人員曾在那裡當駐村幹部,向我們主動提起說,那個村子好像很適合節目的要求。
我現在都還清晰地記得第一次到達曼遠村的情形:正值7月,那個村子是香的,是一種花草樹木的味道。我們在村子裡沿路閒逛的時候,夕陽西下,樹蔭投射下斑駁的光影,一位穿著民族服裝的老奶奶,就在風景裡行走,那個畫面特別打動我,仿佛到了另外一個世界的感覺。
曼遠村是西雙版納傣族村寨文化保留完整的鄉村之一,是個具有原始特色的古樸村寨,相信大家也在節目中感受到了,民風淳樸,風景秀麗,乾淨整潔,當地村民也並不會因蘑菇屋的來客們是明星而另眼相看,反而把他們當作新搬來的普通村民。
其實不管是臺裡,還是我們自己,都希望在這一季呈現更加立體、群像的生活樣貌,蘑菇屋不是獨立於村莊之外的存在,應該和村落生活進行更多的交融。這一季節目,嘉賓們經常去村民家裡串門交談,包括送菜、助農、參加潑水節……和村裡的互動更加親密了,同時也非常自然。
Q:本季開篇的長鏡頭特別驚豔,一片孔雀羽毛隨風徐徐飛行,飄過村莊,最後落在了蘑菇屋。據說這個鏡頭從思考腳本、挑選路線,再到拍攝、後期,耗時好幾個月。為什麼要做這樣一個創意呈現,以及通過這樣一個致敬《阿甘正傳》的鏡頭,節目希望向觀眾傳達的意境是什麼?
A:因為錄製地點確定地比較早,也讓我們有了相當充裕的籌備時間。去年11月的樣子,我們和編劇開會進行頭腦風暴的時候,大家提出了一個想法——綜藝節目為什麼不可以像影視劇那樣有質感呢?我們可以做一些致敬電影的設計。
我本人對《阿甘正傳》的印象非常深刻,加上我們已經定下來這一季會加入孔雀,有一天我突然想到,是不是也可以借用一片羽毛的一鏡到底,引領大家和曼遠村美好初見呢?觀眾看見的那條羽毛越過村莊的路,就是我第一次進曼遠村時,深深打動過我的路。
我們最初的出發點,是希望讓節目的品相更好一些,但完成這個鏡頭真的很不容易。有了想法之後,我們迅速和和後期對接,動畫和建模是比較複雜的,從去年12月開始,我們買了很多孔雀的羽毛,設計運作的方式、路線的行進。
今年年初,疫情讓很多工作都變得更加棘手,懷著完成這個鏡頭的執念,我們2月份就去了雲南,完成隔離之後,立即去到村裡生活,感受村民的日常,每天都會模擬一次拍攝路線,反反覆覆在村子裡走。
最後,我們統一了觀念。在今年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觀眾應該更希望看到朝氣蓬勃的村落,正常生活的村落。
節目播出後,很多網友和我們留言,覺得這個鏡頭特別打動他們:「平凡過好每一天,都是很珍貴的」,其實這也是《阿甘正傳》告訴我們的,願我們每個人都能認真地活著。
Q:「老友記」是《嚮往的生活》非常鮮明的情感特質,在這一季,我們看到了很多的「回憶殺」,同時,節目似乎也在追求一種代際的碰撞,這季節目在人選和搭配上,是怎麼考慮的?
A:的確,節目嘉賓是以老朋友為主,但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說,如果一直局限於此,那能挑選的嘉賓餘地已經不多了。所以我們在嘉賓的邀約上,結合了兩種思路,一種是拓展朋友圈,一種是激發新關係。
我們每期都是奔著一個主題去挑的嘉賓,比如「快樂家族」、《小別離》組合,最後變成什麼樣子是不可控的,但那個人際場合一定是力爭讓大家都舒服的。一開始大的宗旨,是挑選蘑菇屋成員們熟悉的朋友,然後我們加入了朋友的朋友,這樣可以很快就能玩在一起,比如宋威龍、許魏洲、任嘉倫做客的那一期,宋威龍和妹妹曾經合作過,許魏洲和彭昱暢是好哥們兒,任嘉倫和宋威龍又有交集,這樣稍微擴大一點點範圍,就會產生一些新的變量。
另外一個考慮,就是拓展嘉賓關係的維度。以三次參加節目的毛不易為例,他第一次來是回憶年少時代;第二次是和老狼、尤長靖、李子璇等音樂夥伴在一起,有藝術上的交流;第三次是和紹剛老師、周深一起,有點「老父親」帶著「倆兒子」的感覺。所以,即便是邀請同一位嘉賓,我們也不希望是重複。
Q:《嚮往的生活》不僅關於人和人之間的情感,也關於人和動物,人和植物,還成功帶火了一群「動物網紅」,到底是如何在這一塊做得如此打動人心的?
A:所有的東西都是一個原則:得到和付出成正比。我們的每一個方案、每一次錄製,都是實實在在,沒有捷徑。節目裡的羊、鴨、狗,為什麼不怕生人?因為要麼是我們自己親自養著,要麼僱著農戶去照看它們,它們從小就和人生活在一起,它們就是我們節目天然的一份子,是蘑菇屋裡的常駐嘉賓。
每一季的蘑菇屋,我們都傾注了時間、情感和心血,以這一季的蘑菇屋為例,房子是本來就有的,椰子樹是原生的,我們在那基礎上做了一些改造,比如涼亭,還有目之所及的水果、鮮花,那些植物都是我們根據當地既有的作物類型,在一個集中的區域做了種植。
因為錄製《嚮往的生活》,我們早就變成半個農業專家了。植物不像常規節目的道具,明天要,今天就可以連夜做出來,它們需要一個漫長的生長周期,很早就要進行規劃,為錄製做足準備,留夠選擇的餘地。
甘蔗是我們一年前種下的,其實這一季還種了香瓜、南瓜,最後沒能呈現,因為沒種出來。包括嘉賓們一開始種西瓜苗,最後是希望收官的時候地裡長滿西瓜的,結果下了一場冰雹,只長出很小的西瓜,也就是上一期節目裡說的「全村唯二的希望」。
最難的部分還不是種植,而是把作物的生長周期和藝人的錄製檔期結合起來,今年的疫情又打亂了原本的節點,大家可能不知道,菠蘿我們都收了好幾茬了。
我們經常調侃自己,說一直在與天鬥、與地鬥,但其實在戰天鬥地的過程中,我們真正學會的是尊重自然的法則、敬畏平凡的生命,從動植物,到悉心珍藏的老物件,都構成了節目寶貴的記憶和傳承。
可能正是因為這樣,當得知「天霸」因為難產在春天不幸離開之後,「天霸走了」登上熱搜第一,許多觀眾為之淚目,就像自己失去了一位親密的朋友。
實現媒體理想的一季
一檔節目所能實現的最大價值什麼?2020年是「無情的出卷人」,各大綜藝節目迎難而上,紛紛成為用心的答卷人,在克服困難完成錄製的同時,大家努力藉助文藝的力量撫慰大眾情緒、助力脫貧攻堅和復工復產,《嚮往的生活》無疑是其中一位「高分答卷人」。
正式錄製前夕,節目組與嘉賓通過實地走訪,了解到一些小企業和農戶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經營受阻,產品滯銷,決定幫助當地解決實際困難,並迅速在當地政府部門的支持下制訂幫扶計劃,以直播的形式為果農和商戶解決銷售問題,首次開創了直播賣貨登上綜藝節目、幫助農戶銷售產品的新形式,直播累計售出滯銷農產品近20萬份,銷售額達500餘萬元,惠及西雙版納195個村莊的1750戶村民。
今日,人民日報發文點讚《嚮往的生活》,高度認可其在開拓價值空間上的努力,認為「這既源於創作團隊回饋觀眾、回饋社會的文化責任感,也是綜藝自身發展的需要。當節目不只呈現出一種『令人嚮往的生活』,而是努力『讓別人過上嚮往的生活』,節目的意義就不再僅僅是給觀眾提供茶餘飯後的消遣,而是以實際行動參與時代生活,帶著觀眾一起為脫貧攻堅添磚加瓦。」
即便少數觀眾認為本季節目不盡如人意,但對於節目製作團隊來說,這是他們一路走來最有成就感的一季。
作為傳播者,他們用腳踏實地的幫扶行動,為特殊的2020年獻上了飽含真誠的綿薄之力,傳遞人和人之間的溫情,也傳遞信心和勇敢,就像突破重重困難送到武漢劉凱護士手中的那碗紅燒肉,千裡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Q: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這一季《嚮往的生活》也用內容非常溫暖地做了呼應。很多人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第四期節目裡為曾經奮戰在武漢抗疫一線的劉凱護士送上了一碗熱騰騰的紅燒肉,可以具體介紹一下事件發生的前後嗎?雖然節目裡的呈現比較簡單,但是我們知道,當時情況比較複雜,完成的過程中是不是遇到了不少困難?你們自己對完成這件事,內心的感受又是怎樣的?
A:從第一季開始,蘑菇屋就和外面的觀眾保持著互動和交流,但前三季都是在最後一期才有讀信環節。這一季開錄前,我們內部進行了討論,加上看到很多網友的留言,就決定把開啟信箱環節提早一些。在經歷了一段特殊的時期後,大家內心一定有很多想要表達的東西,以及想要完成的願望,一開始就做,肯定更有意義。
對於我們節目組來說,一開始並沒有說固定哪些選題,只是純粹希望和大家有一些走心的交流,也是機緣巧合吧,我們了解到了劉凱護士的心願。
相信很多人和我們一樣,對於武漢人民,尤其是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志願者們,內心的情感是很複雜的。最難的時候,很多人都在努力奮戰,我們身在異地的多數人非常無助,除了守望,除了擔心,好像什麼也做不了。對於劉凱護士來說,這只是一個願望的達成。但是對於我們來說,這是一個表達敬意和心意的出口。事情雖然不大,但我們希望真誠地去完成它。
從3月初開始,我們做了很多的備案。那時,武漢還沒有解封,我們不知道黃磊老師親自做的紅燒肉何時可以順利送達武漢,於是設計了三個方案:如果錄製的時候武漢解封了,那就錄製的時候去送;如果當期錄製的時候沒有解封,就在最後一期錄製的時候去送;如果最後一期錄製的時候還沒解封,我們就到黃老師家裡去做,然後在播出的最後一期去送。
就在我們錄製前夕,讓全國人民歡欣鼓舞的好消息傳來:4月8日,武漢解封了,當時航班已經開通,我們的導演把用保溫箱裝著的紅燒肉送到武漢,交到了湖北衛視《非正式會談》節目組編導的手中。當時的一切都是臨時發生的,特別突然,「非正」的小夥伴們二話沒說,非常給力,相當於我們兩個團隊接力完成了這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整個過程,無論是蘑菇屋的成員們和劉凱護士視頻通話,還是節目編導馬不停蹄、趁著夜色將保溫箱送到劉凱護士工作的醫院,又或者是她自拍的吃紅燒肉的畫面,都是特別質樸的。
大家可能還有印象,視頻電話接通的時候,兩頭的反應都有些沉默,那是他們彼此的真實反應,我們沒有任何的編排。我當時戴著耳返,百感交集,一切都盡在這份無言中,這可能就是真情實感的力量,不需要語言,就已足夠感動人心。
我的很多朋友在看了這期節目之後,特別發來信息點讚。而作為創作者和傳播者,我們特別想說的是,感謝正常的生活,感謝勇敢的人們,能讓我們力所能及能做點什麼,是一份莫大的幸運。
Q:這季節目延續了一直以來「助農扶農」的公益性,比較有突破性的,是將線上直播帶貨搬上電視綜藝節目,幫助當地銷售因疫情滯壓的農產品,請具體介紹一下這項幫扶計劃組織、實施的前後。從這場行動中,你們最大的感受和收穫又是什麼?
A:相信真實的力量,相信真情的流露,眼明心亮的觀眾是一定感受得到的。我們在這裡籌備了一年多,但是正式錄製前,導演組去了當地之後,發現和去年、前年很不一樣,以前遊人如織,賣東西的人也多,但是今年的瓜果貿易存在明顯的滯銷。
當地政府手中有一份實時滯銷的名單,他們也想了很多的辦法,我們看了之後就想,是不是可以盡一份我們的綿薄之力?今年直播帶貨很火,若是搬上綜藝節目,大家也不確定能做成什麼樣,而且真的要做直播的話,節目宣發都還沒開始,信息透露出去了怎麼辦?但是,那種想要去做的衝動,超越了一切的顧慮。
本著對觀眾負責的態度,我們根據政府統計的滯銷名單,走訪了很多的商家和農戶,所有出現在直播裡的產品,我們都詳細做了調查和了解。
走訪的時候,我們發現賣果乾的商家還在繼續收水果,就問他既然不好賣,為什麼還在向農戶收鮮果?他說,如果我不收,果子就只能爛在地裡,做成了果乾,就還有六個月的緩衝期。
一個賣蜂蜜的40多歲的壯漢,突然在我們面前嚎啕大哭。他說,他本來是免費發放蜂箱給農民,讓他們養蜂的。如果廠子沒了,蜂蜜就沒人收了,這會讓很多農民創收的願望落空。
面對面的走訪越深入,了解得越多,我們就越堅定自己做的事情是對的,我們是真的是可以做點什麼的,能幫一把就是一把。
也很感謝我們的嘉賓,大家都是義無反顧地投入其中,我們和薇婭提出這個想法的時候,她非常乾脆地答應了。要知道,她做直播其實是浩浩蕩蕩的一支隊伍,也有非常細緻的流程,受各種條件的限制,蘑菇屋所能提供的直播設備沒那麼完美,客觀上是有技術風險的,但大家說,一起克服,一起成就,今年這一年都會很驕傲、很值得。
我覺得,我們齊心協力去完成這件事本身,其實也是在傳遞一種信心和能量吧!
採訪結束的時候,筆者對這支團隊報以了更多的敬意。今天中午,節目的一位小夥伴開心地說:「果乾老闆來致謝了,我們真的可以幫到別人的生活!哎呀不說了,我又要去哭一場了!」
總製片人王徵宇向觀眾許諾,這季以後,再往後的嚮往,只有兩種選擇:要麼翻天覆地,要麼壯士斷腕。
可是筆者在想,過日子而已啊,要什麼翻天覆地、壯士斷腕的?你們只用當好勤勞的農夫,把收成交給大地好了!不過,內心也有那麼一點點小期待——第五季《嚮往的生活》,值得更好,也一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