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熱播綜藝《嚮往的生活》中,歐陽娜娜和張子楓的神仙友誼引起了不少人感慨。
張子楓坦言,自己從十二歲就開始在娛樂圈打拼,現實生活中很少有親密的朋友。曾經歐陽娜娜提出給張子楓寄送生日禮物,張子楓立刻開心地跟媽媽分享,並在家靜靜期待了很久,親手拆開每一個寄到家裡的快遞,只為了不錯過歐陽娜娜的心意。
「我生日的時候,很少有人願意給我送禮物」,張子楓如是說道,調侃中又帶著一絲心酸。
慶幸的是,張子楓在節目中擁有了體驗友情的機會。她和歐陽娜娜一起畫簡筆畫,互相用擁抱安慰對方,時時刻刻形影不離,女孩子之間溫柔可愛的感情甜蜜了整個夏天。連許多路人粉都送上了真摯的祝福,希望兩個妹妹友誼長存。
沒有《快樂大本營》那樣爆笑連連,沒有《明星大偵探》那樣燒腦反轉,《嚮往的生活》就像一個平淡如水的生活紀錄片,但每次都能憑藉著一些溫馨的生活瑣碎,在網際網路世界激起一陣漣漪。
當收看《嚮往的生活》時,我們到底在期待什麼?
看膩了勾心鬥角,看透了勝負成敗,撥開世俗籠罩的層層迷霧,真實的生活圖景才是最能引起共鳴的存在。《嚮往的生活》,就是一部真實感很強的綜藝。
影視劇和綜藝的敘事方式有很多種,但「衝突」仍是大部分時候都無法避免的敘事旋律。因為噱頭最具吸引力,有關注才能有收視率和點擊量。最典型的如《花兒與少年》,許晴一句「上一季更開心,因為上一季的人更正常」創造出真人秀史上數一數二的尷尬場面,正兒八經實現了「全網熱議」。網友根據《花兒與少年》複雜又微妙的人物關係,自發整理出「花學」,常看常新,熱度經久不衰。
《花兒與少年》真實嗎?真實,而且現實生活中人情關係的彎彎繞繞可能比綜藝還複雜。
但是,當噱頭掩蓋了真實,觀眾就會更傾向於討論爆點情節,而忽略了真人秀綜藝對生活的描摹。換句話說,就是只著眼於「秀」的戲劇結構,忽視了「人」的真情實感。這使得觀眾會缺少一種非常重要的情感體驗——共鳴。
對生活類真人秀綜藝來說,能引起共鳴的真實,是建立起觀眾與節目之間深度認同的「靈丹妙藥」。這種真實,可以是生活中的慣常動作,可以是不經意的暖心舉動。總之,觀眾要能從熒幕中的綜藝,看到熒幕外的自己。
《嚮往的生活》中,常駐藝人也好,做客嘉賓也罷,只需要把「吃好、喝好、玩好、睡好」的宗旨貫徹到底即可,因此大家很容易展示出最日常的真實姿態。
觀眾可以看到《快樂大本營》中造型一絲不苟的何老師,穿著褲衩、拖鞋和背心,對著地上搖頭晃腦的頑皮狗崽子唉聲嘆氣。也能看到黃磊笑眯眯地忽悠海濤去地裡掰香蕉,天真的海濤幹完活後,累到一屁股坐在地上喘氣。還能看到毛不易在藤椅上的半固定坐姿,一邊安靜發呆,一邊跟來人解釋「我沒事/我不是在哭/我喜歡坐著」。
唯有真實,才能動人。即使《嚮往的生活》除了何炅和黃磊,其他常駐主持一直在變化,但觀眾依舊對這個節目品牌保持高度認可;而同樣是嘉賓一季一換的《花兒與少年》,卻只有各種火藥味十足的場景為人津津樂道。
當「真實」變得平易近人、樸實無華,以此為底色展開的真人秀綜藝,怎能不收穫觀眾的長久陪伴?
如果要給真人秀綜藝摘選出一個關鍵詞,《嚮往的生活》刻畫最成功的,無疑是友情。
《爸爸去哪兒》、《旋風孝子》講述溫暖的親情,《心動的信號》、《喜歡你我也是》描摹浪漫的愛情,《嚮往的生活》則將讓人如沐春風的友情娓娓道來。
這一季中,不僅張子楓和歐陽娜娜的姐妹情令人動容,黃磊和何炅的友情線也讓人感慨萬分。
李維嘉、海濤和吳昕要來做客,何炅從下午就一直關注著門外的路,明晃晃把「期待」兩個大字寫在了臉上。老遠看見人影,何炅急忙打著傘往外衝,生怕朋友們被「曬壞了」,觀眾仿佛看到了自己招待遠道而來朋友的模樣。這可是第一波有迎接待遇的嘉賓,連黃磊都忍不住感嘆:「果然是親人」。
黃磊的老朋友鄭鈞和老狼前來做客,晚餐期間金曲聯唱,現場上演「披荊斬棘的哥哥」。吃飽喝足後,大家趁著夜色去林子裡收樹膠,黃磊發出由衷地感嘆「炅炅,我今天真的很高興,老朋友都在一塊」。
人到中年,家庭和事業幾乎佔據了生活的全部,難得的一次好友敘舊,能讓一個中年人在鏡頭前放下包袱和拘束,吐露真情。對現實中的觀眾們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
同樣的場景在第一季也出現過。結束了工作的孫紅雷連夜趕到蘑菇屋探望黃磊,充分發揮本色,人一到就把蘑菇屋弄得雞飛狗跳,甚至直接把黃磊的拖鞋全都扔到了房頂上。雖然孫紅雷又是搗亂、又是蹭吃,還沒來得及出力幹活就因為工作急匆匆離開,但黃磊臉上的笑意從來就沒下去過,那種發自內心的快樂在整四季中都很少出現過。
既有同齡人的惺惺相惜,也有成年人的推心置腹,觀眾能在《嚮往的生活》中看到友情的千百種模樣,受之感染、為之歡欣。社會生活就像一個步步算計的生存遊戲,能把後背交給對方的百分百信任,是最為珍貴的禮物。《嚮往的生活》所表達的友情,正是許多節目粉絲所留戀的氛圍。
「逃離北上廣」的口號喊得再響,人們也不過從一個城市趕到另一個城市,繞不開摩天大廈寫字樓,躲不開房租外賣和快遞。念書時反覆背誦「把酒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長大後發現這竟是一種可望不可及的奢望。
在《嚮往的生活》的小木屋中,沒有跑不完的通告,應酬不完的飯局,只有慢悠悠的時間,和靜謐悠閒的田園。大片大片的百香果、香蕉樹、向日葵,隨時隨地盡享農家樂的逍遙。有朋自遠方來,開火起灶,美酒好菜來招待;午後閒暇獨處,閉眼小憩,感受時間的脈搏。
流淌在骨子裡的愜意舒暢,是無數人加班時腦中一閃而過的幻想。
普通的鄉下生活當然沒有如此詩情畫意,但《嚮往的生活》田園牧歌式的畫面,卻正迎合了觀眾對世外桃源的期待。觀眾們吃著泡麵、就著《嚮往的生活》下飯時,屏幕中溢出的安穩平靜,暫時慰藉了被物質壓力折磨得千瘡百孔的心。
夠不到夢,但可以做夢。人們或許窮其一生都無法享受理想中的田園生活,但最起碼可以通過《嚮往的生活》,汲取水泥叢林中缺少的人情味兒。就像迪士尼把口口相傳的童話變成了現實中的城堡,《嚮往的生活》滿足了大孩子們內心深處的渴望——對愛和自由的嚮往。
當沮喪、焦慮和惆悵佔領了大腦,不妨打開一集《嚮往的生活》,細細品味也好,當做背景音播放也罷,舒緩平和、偶爾帶點歡脫的綜藝節奏,會撫平心頭的不安與忐忑。
生活中的真善美太多太多,值得我們靜候。
這裡是瓜皮和咚咚,關注,我們一起深度娛樂,理智吃瓜~
(原創不易,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