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追求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恆價值

2021-01-10 人民網

原標題:追求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恆價值

「追求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恆價值。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動心,讓人們的靈魂經受洗禮,讓人們發現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靈的美。」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

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承擔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職責。一切堅守正義事業和人民立場的文藝工作者都必然和必須高度自覺地擁抱藝術理想,堅持用高尚的文藝引領社會風尚,促進時代變革,並以藝術的方式將文明之光照亮生活的每個角落,直至每個人的心靈深處,使人民的精神在溫潤中得到提升、在欣悅中受到啟迪、在感悟中獲得洗禮。

文學藝術是審美意識形態,是為滿足人們的審美需要而創作的。真正的藝術精品都是真善美的高度融合、內容與形式的和諧統一。一切藝術創作都是人的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互動,都是以藝術的形式反映生活的本質、提煉生活蘊含的真善美,從而給人以審美的享受、思想的啟迪、心靈的震撼。

認清文藝的本質與特性,認清真善美的關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追求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恆價值。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動心,讓人們的靈魂經受洗禮,讓人們發現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靈的美。」「我們要通過文藝作品傳遞真善美,傳遞向上向善的價值觀,引導人們增強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榮譽感,嚮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總書記的講話,對文藝與真善美的必然聯繫,對文藝傳遞真善美的重要作用做了全面闡述,深刻揭示了文藝的特性和文藝的核心本質與功能。

藝術美的創造,是文學、音樂、繪畫、戲劇、影視等藝術種類共同具有的特徵。何為美?這是美學一直探討的複雜問題。無論現實世界的美,還是文學藝術創造的美,美的事物一般都能通過人們的感官而引起美感愉悅,即審美的快感。文學藝術作品中,真善美三者是既有區別又相統一的整體。

古希臘蘇格拉底認為:「美和善是一個東西,就是有用和有益。」「任何一件東西如果它能很好地實現它在功用方面的目的,它就同時是善的又是美的,否則它就同時是惡的又是醜的。」這是最早把美與有用的價值相聯繫的觀點。美的藝術形象又與真緊密聯繫。黑格爾曾說:「感性觀照的形式是藝術的特徵,因為藝術是用感性形象化的方式把真實呈現於意識。」藝術真實與歷史真實既相聯繫又有區別。人們要求藝術真實,卻不要求藝術等同於現實。藝術作為人的創造,是主觀與客觀的統一,必然體現人作為創造主體的烙印,體現人的能動性。

藝術美作為人的創造,細加分析,我們就會看到它實際上是由作品的情、意、象所蘊涵和傳達的真、善、美而顯示自身的價值。文學藝術形象總寄託和表現一定的思想和情感。列夫·託爾斯泰在《藝術論》中認為藝術的本質在於通過形象「把自己的情感體驗傳達給別人」。普列漢諾夫曾補充說,「藝術既表現人們的感情,也表現人們的思想」。我國古代典籍《尚書·堯典》所說的「詩言志」,「志」在古代也包含思想與情感的意思。藝術中表現的思想情感,一般地說,主流都是向善的,是有益於使人類變得更善良、更美好、更崇高、更進步的思想情感。真與善,只有通過美的藝術形象的表現才能格外感人,格外使人動心,使人受到春雨潤物般的薰陶和感染。這是文藝勝於、區別於哲學或倫理著作的所在。正是情真、意善、象美的統一,形成文學藝術形象的特點及其審美心理機制,使讀者和觀眾產生美的愉悅感。

對於文學藝術在道德倫理方面的薰陶和教育作用,前人也有過許多的論述。我國古代的《毛詩序》論到詩歌的作用時就說:「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很多外國作家也都認識到這一點,古希臘時期的喜劇家阿里斯託芬在其劇本《蛙》中,就借埃斯庫羅斯之口提出:「教訓孩子的是老師,教訓成人的是詩人。」雨果也說:「為藝術而藝術固然美,但為進步而藝術則更加美。」他們講的都是作為文化重要部分的文學在人類文明進步中所起的「化人」的功能,也即道德薰陶和教育的功能。

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文藝工作者是靈魂工程師

文藝與人民的關係、文藝與時代的關係都跟文藝的真善美密切相聯繫。在當今的時代,在我國各族人民團結在黨的領導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理所當然,文藝必須反映這個時代的真、體現這個時代的善、創造這個時代為人民所喜聞樂見的具有中國作風、中國氣派的美。我們的文藝家必須看到現實生活中主導的光明面,表現光明必將戰勝黑暗;必須看到社會中善的精神的主導作用,表現善必將戰勝惡;必須幫助人們去發現生活中的美、自然中的美、人們心靈中的美,並通過典型的集中、概括,創造出比現實生活更高更理想的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文藝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長期以來,廣大文藝工作者致力於文藝創作、表演、研究、傳播,在各自領域辛勤耕耘、服務人民,取得了顯著成績,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國文藝園地百花競放、碩果纍纍,呈現出繁榮發展的生動景象。」

在講到文藝的真善美時,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文藝向上向善的道德薰陶和教育的功用,他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他號召我國文藝工作者「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他以充滿詩意的語言說:「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文藝工作者是靈魂工程師。好的文藝作品就應該像藍天上的陽光、春季裡的清風一樣,能夠啟迪思想、溫潤心靈、陶冶人生,能夠掃除頹廢萎靡之風。」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不僅更全面更深刻地揭示了文藝通過情意象蘊涵和表達真善美的規律,也是針對當前我國文藝創作中存在的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抄襲模仿、千篇一律,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以及醜化人民群眾和英雄人物,過度渲染社會陰暗面,脫離大眾、脫離現實等問題提出的語重心長的批評。為此,總書記還專門激勵文藝工作者要在「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上下功夫。

一首短短的《遊子吟》之所以流傳千年,就在於它生動謳歌了偉大的母愛。文以載道,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從來就不是一個簡單的文學符號,它從誕生起,就被賦予了更深更遠的意義。廣大文藝工作者就是要讓文藝作品傳遞真善美,傳遞向上向善的價值觀,引導人們增強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榮譽感,嚮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只要中華民族一代接著一代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我們的民族就永遠健康向上、永遠充滿希望。

(執筆人:杭迪)

相關焦點

  • 真善美是文藝價值的度量衡
    【新時代·新創作·新文論】● 文藝創作的成功與否,不在於題材的大小,而往往取決於作者體驗的深淺與情感的真偽● 文藝作品傳遞的善解人意,是更高層次的溫柔與善良● 在終極意義上,文藝作品都是以美為旨歸的 對真善美的追求歷來是一切文藝創作的起點
  • 社科評論|士以弘道:文藝創作的價值追求
    文藝工作者是文藝創作的主體,文藝工作者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文藝作品的價值取向。作為吹響時代奮進強音的禮號手,引領社會風氣的倡導者,文藝工作者肩負「士以弘道」的價值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傳播者,把崇高的價值、美好的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引導人們向高尚的道德聚攏,不讓廉價的笑聲、無底線的娛樂、無節操的垃圾淹沒我們的生活。」可以說,對真善美的追求是文藝創作的靈魂和價值歸宿,也是文藝工作者必須堅守的道之所在。  求真是文藝創作的生命之基。
  • 武義:追求真善美,器樂展演奏出夢想的聲音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特別強調,追求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恆價值。本次展演活動以追求真善美,演奏夢想聲音為宗旨,展現武義縣青少年的音樂素養和風採,提供一個展示藝術水平、挖掘藝術潛能的舞臺,使青少年學生在器樂學習和演奏過程中感受美、鑑賞美、傳播美、創造美,也是為組建武義縣中小學生藝術團挑選有潛質的苗子。
  • 真善美4:什麼才是真正的普世價值?
    如下為此文連載最後一部分:五、真善美才是真正的普世價值真善美才是能夠貫通藝術、人文、社會、政治的,具有普適性的普世價值;才是跨越古代、現代和未來,跨越民族、地域和意識形態,具有歷史和空間普適性的普世價值,才是經得起思想史和邏輯分析檢驗的普世價值,才是真正的人類智慧的結晶。為什麼真善美才是真正的普世價值,而其他那些被宣稱為普世的價值,卻不可能成為普世價值?
  • 重視高雅藝術的思想教育價值
    闡釋高雅藝術的思想教育功能,不僅有助於社會各界齊心協力推動高雅藝術的繁榮昌盛,也有助於我們增進對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自信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係系列重要論述的認識。 高雅藝術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高度凝練。文藝是民族精神的火炬,高雅藝術則是有著非凡的精神高度、深刻的文化內涵、高尚的情趣格調之文藝。
  • 【獨家評點】習近平自述文藝心路,給我們哪些啟示?
    習近平對文藝的重要作用深有體會,他在座談會上說了很多非常精彩的話:「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所以,「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我國作家藝術家應該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
  • 清心、明志、崇德、弘藝:文藝家應恪守的創作心態與精神追求
    ●文藝之於文藝家,不應只是職業和飯碗,而應是樂此不疲、近乎痴迷的愛好,甚至是常人難以理解、很難用利益和價值衡量判斷的癖好。  作者:錢念孫(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員)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
  • 劉思通:弘揚沂蒙精神 打造臨沂文藝紅色品牌
    要團結引領廣大文藝工作者植根沂蒙沃土,走向田野大地,走到人民中間,深入挖掘沂蒙人民在不同歷史時期孕育形成的優良品格和崇高精神,稟受革命文化、紅色文化所蘊含的強大力量,在新時代臨沂人民追夢築夢的火熱實踐中,將中華傳統對美的詮釋創造與當代對美的追求結合起來,續寫彰顯時代精神和沂蒙氣派的壯麗篇章。
  • 影視教育的初衷:追求真善美|奧斯卡評委潘恒生先生對話內地中小學科學教師之一
    此次研修中最引人入勝的課程莫過於香港頂級攝影指導潘恒生先生親自講授《初研影視語言表達科學的真善美》,所有參加研修的中小學老師都感嘆不虛此行,受益匪淺,接受了一次真善美的洗禮。潘先生給予中小學科學微電影教育極大的支持和鼓勵,不僅在課堂上給內地的中小學老師們傳授自己40餘年影視拍攝生涯積澱下來的對真善美的感悟,並且在課後逐條回復各位中小學老師的聽課感想和疑問,在線答疑持續到凌晨兩點。
  • 義烏共青團標準化、一體化、多元化推進青少年「真善美」種子工程...
    自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綜合試點以來,團義烏市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爭當「重要窗口」模範生的站位,大力實施青少年「真善美」種子工程,構建黨團隊一體化階梯式培養機制,不斷提升基層團組織的凝聚力、組織力
  • 濮存昕:文藝應是精神生活的伊甸園
    文藝工作者心中應懷著「真善美」本刊:剛剛召開的文藝座談會在社會各界反響非常強烈,您怎麼看待這個時間召開這樣一次超規格的文藝座談會?濮存昕:習總書記講話的精髓,與我們每天在舞臺上面對觀眾所接受到的信息是一致的,百姓在生活中需要文學、藝術來滿足審美的需求。
  • 文藝評論:與創作密切合奏鏗鏘有力的抗疫樂章
    11月13日,「中國抗疫文藝創作的家國敘事和傳播策略」座談會現場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團結凝聚廣大文藝評論工作者迅速行動
  • 天秤座男生的性格特點分析:注重平衡,追求真善美!
    正如天秤座的星座符號一樣,天秤座男孩總是追求平衡感,他們總是以公平、公正的眼光看世界,給人一種平和、和諧的感覺。而天秤男孩子也很注重自己的外貌和言行,有一種翩翩君子的紳士感。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天秤男士們的性格分析!
  • 真善美才是真正的普世價值1:真,就是真誠,就是實事求是
    真善美才是真正的普世價值1:真,就是真誠,就是實事求是於中寧註:電影《五、真善美才是真正的普世價值因為文字過長,分4部分登出。真善美是人性的標準,是反映人性的文學藝術的標準,也是衡量由人組成的社會的標準。真善美是真正的普世價值,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無論是各種意識形態,都共同承認真善美,共同推崇真善美,所以真善美是我們討論的一個重要基礎。
  • 真善美和假善美
    其他都不記得,只一句:「我見過不少人,但是他們對真善美完全沒有追求,我無法接受這樣的人。」當時我心頭一震,有點肅然起敬。矯情,是有點;挑剔,肯定的;但這個姑娘對生活是認真的,她沒有放棄或隨波逐流,她心田裡還想要種花種雨種春風。
  •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和價值取向
    作為黨員幹部研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就要學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執政宗旨和一心為人民的崇高人生追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和價值取向,踐行黨的初心和使命,踐行黨的根本宗旨,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為人民謀利益、謀幸福。
  • 「追求美是人生永恆的修煉」
    「追求美是人生永恆的修煉」 2020-12-05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時代文化文藝工作的根本遵循
    充分認識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文藝工作重要論述是新時代文化文藝工作的根本遵循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以「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為專題,收入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這方面論述的六篇重要文章,以許多具有原創性、時代性、指導性的重大思想觀點,系統回答了新時代文化文藝工作一系列重大問題,彰顯了文化建設、文藝工作在治國理政方略中的重要位置
  • 在習近平總書記新年賀詞的鼓舞下
    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新年賀詞是每年歲末億萬國人的共同期待。「新年將至,山河錦繡、國泰民安!惟願和順致祥、幸福美滿!」習近平總書記2021年新年賀詞說到了每個國人的心窩裡,溶入了眾志成城抗擊疫情,圓夢百年小康的每一名尋常百姓的血脈之中。  幸福不易,唯有奮鬥。「生活總是充滿希望的,成功總是屬於積極進取,不懈追求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