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善美是文藝價值的度量衡

2020-12-28 新華社客戶端

【新時代·新創作·新文論】

● 文藝創作的成功與否,不在於題材的大小,而往往取決於作者體驗的深淺與情感的真偽

● 文藝作品傳遞的善解人意,是更高層次的溫柔與善良

● 在終極意義上,文藝作品都是以美為旨歸的

對真善美的追求歷來是一切文藝創作的起點,也是最終的歸宿和目的。優秀的文藝作品,不管採取的是哪種形式,書寫的是什麼內容,發表於哪個時代,其內在都是對真善美的具體呈現與深刻探尋。可以說,真善美是文藝價值的度量衡。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特別強調,追求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恆價值。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動心,讓人們的靈魂經受洗禮,讓人們發現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靈的美。我們要通過文藝作品傳遞真善美,傳遞向上向善的價值觀。

好的作品有真感受、真體悟

受「天人合一」觀念的深刻影響,中國文藝之「真」,往往並非客觀物象之「真」,而是生命體驗之「真」。故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又說:「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真情實感賦予文藝以生命力,缺乏真情實感的作品,如「七寶樓臺,炫人耳目,拆碎下來,不成片段」。只有用真情與心血去澆灌,文藝作品才能煥發出生機活力。

古人云:「不精不誠,不能動人。」「人心一真,便霜可飛,城可隕,金石可鏤。」做人是如此,文藝創作亦復如是。蘇軾最佩服的「真」人,莫過於陶淵明。他說:「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飢則叩門而乞食;飽則雞黍以迎客。古今賢之,貴其真也。」陶詩亦是一任真情流露,不假雕琢:「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農務各自歸,閒暇輒相思。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雖未量歲功,即事多所欣。耕種有時息,行者無問津。日入相與歸,壺漿勞近鄰。」洗盡鉛華,真淳自然,讀來令人如飲醇醪,不覺自醉。

世道滄桑,華夏民族歷經幾千年農耕、幾百年工商,眼下正在經歷一場巨變,即由現代化時代跨入信息化時代,人們獲取資訊的渠道在無限地拓寬,認知世界的能力在極大地增強,虛擬世界越來越多地介入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圖像強勢地僭越本屬於表意文字的領地,人工智慧在幾分鐘內就能創作出「標準」的格律詩……傳統文藝創作模式受到種種衝擊和挑戰,然而,無論如何,我們說,「真情實感」永遠是文藝的命脈所在,現實生活永遠是文藝的創作之源。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文藝界迅速行動起來,創作了一部分質量不錯的作品。這些作品有一個特點就是寫得真切,於是動人心弦,映現出情感的溫暖與深摯。

明代歸有光的《項脊軒志》,所記亦無非家常瑣事,惟其所寫皆真光景、真性情,所以幾百年來,一直感動著人們。這就表明,文藝創作的成功與否,其實不在於題材的大小,而往往取決於作者體驗的深淺與情感的真偽。記錄一個偉大的時代,宏大敘事是必要的,但不是必然的,可以是大江東去,也可以是小橋流水;可以是黃鐘大呂,也可以是洞簫牧笛;可以是國色天香,也可以是小草閒花;可以是鯨魚碧海,也可以是翡翠蘭苕……只要有真感受、真體悟,就都有可能創造出感人肺腑的佳作。

有仁愛、善良的內心,才有資格在藝海馳騁遨遊

不同的文明類型有著不同的本體論和世界觀,世代沿襲、潛移默化,成為各民族的精神依歸與基因密碼。農耕民族靠河而居,祖祖輩輩,安守田園,對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係有著與生俱來的依賴與維護。因而,仁民愛物情懷,向為華夏民族所推崇。

如果說,道家之「善」,主要體現在自我修為,儒家之「善」,則重在推己及人,由血緣親情,向外逐漸擴展,延及整個家族,然後延及陌生人,「泛愛眾,而親仁」,再延及國家、天下,「視天下之人,無外內遠近。凡有血氣,皆其昆弟赤子之親,莫不欲安全而教養之,以遂其萬物一體之念」。儒家對血親關係的體認,漸漸超出同類的範圍,進一步延伸到動植物、無生命的自然萬物,「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只有擁有這樣開闊的胸襟與善感的心靈,作為創作主體的詩人,方能「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才能說出這樣的心聲,「吾聽風雨,吾覽江山,常覺風雨江山外有萬不得已者在。此萬不得已者,即詞心也。而能以吾言寫吾心,即吾詞也」。不只是詩詞,書法、繪畫、音樂等各種藝術形式的創作,無不強調「修心」這一前提之重要性。孔子說:「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先有博大、仁愛、善良的內心,然後才有資格在藝海馳騁遨遊。

士人風範,無論兼濟天下還是獨善其身,皆歸結為一個「善」字,有能力造福天下蒼生,那就剛健奮發、積極作為;無條件施展抱負,那就持堅守白,安頓好自己的身心,抽身社會,回歸自然,同樣都是在追求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與之相對應,歷代文藝作品,總的來說不外乎「載道」與「自適」兩大類別。很多時候,「載道」與「自適」也並無截然分明的界限,而是相互交融在一起。杜甫的《北徵》,是經典的「載道」之作,但詩中也流露出詩人潛意識中對「自適」的嚮往。兩種旋律明暗交替,使詩歌充滿內在的張力,但貫徹始終的,是詩人對國與家、人倫與自然的善和愛,而這正是這首作品最令人感動的地方。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是有名的「自適」之作,我們從中也依稀可辨作者「載道」之隱衷,「與民同樂」之意出於言外。文學創作,自古有「歡愉之辭難工,窮苦之音易好」之說。《醉翁亭記》從頭至尾都在寫「歡愉」,卻如此見好,千古為人傳誦,終因其有「與民同樂」的「善」做底子。

不久前,一位馳援武漢的白衣天使創作了小詩《守夜》,寫的是自己與值夜班的武漢大哥的交往片段,最後兩段是這樣寫的:「天氣預報說,武漢要降溫了/雷電,大風,冰雹,暴雪/你在軍大衣裡縮緊身體/縮進內心的風暴,假裝/聽不見這個壞消息//半夜,我送去了一點食物/沙發裡的身體發出鼾聲/讓我久久止步。是的/不要驚動一個人睡覺/讓他回到中年人的日常/讓他在夢裡享受子孫滿堂……深夜寒冷/『我』給武漢大哥送去食物/然而卻又停下了腳步。」這一送一停的小小曲折,令讀者禁不住為之感動。善解人意無疑是更高層次的溫柔與善良。

表現美、守護美是文藝作品的使命

與商業文明重思辨、重理性相比,農耕文明重感性、重直覺,芳菲悱惻,多愁善感,華夏民族對自然之美、人情之美、心靈之美擁有異乎尋常的敏感和信仰,自古就有山水比德的人文傳統,這一傳統將美與善牢牢地結合在一起。

山川風物,與人的生命息息相通;花草樹木,總是寄託著人的美德與情操、願望與期盼:梅花堅韌、翠竹有節、蘭花脫俗、菊花清高,牡丹雍容富貴、石榴多子多福……善美並重,是華夏民族悠久的禮樂文化的突出特徵,孔子聞《韶》,三月不知肉味,因其達到了「盡善盡美」之境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時空變遷,詩曾一直肩負著陶冶、淨化和升華世人靈魂的使命,至今仍發揮著重要作用。詩人在作品中盡情描繪和表現自然美、人情美、心靈美。還是童稚之時,我們便從「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裡想見山水之奇,在「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裡感受友情真摯,在「高標逸韻君知否,正是層冰積雪時」裡景仰君子風骨……愛與善,總是這樣伴隨著美的感染、情的薰陶,在內心深處生根發芽,隨著生命的成長而枝繁葉茂、開花結果。

當然,文藝作品並非只是表現美、歌頌美,對惡的事物的批判、對醜的事物的鞭撻,同樣也是在守護美、弘揚美,是在「曲線救美」。各種文藝形式——詩、書、畫、樂,乃至小說、散文等,在終極意義上,都是以美為旨歸的。儘管它們在表現手法上千差萬別,但有一點是相通的,那便是都注重意境的營造。意境,並非只是詩歌的專利。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紅樓夢》,成功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幾百年來,常讀常新,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作者高妙的意境營造功力。現當代受人們喜愛和讚譽的作家,亦莫不如此。畫家深明此理,創作時,講究意在筆先,就是要用心經營意境。有意境,創作就成功了一大半。現代漫畫大師豐子愷先生善於從古人詩句中擷取最能體現意境的部分入畫,寥寥數筆,情態畢現,極富藝術感染力,給人以無盡的美的享受。

時代發展到如今,社會生活日益紛繁複雜,日新月異的新媒體技術與開放便捷的新媒介傳播方式,使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文藝創作的隊伍中來,這使得當今的文學藝術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多樣化態勢,古典審美文化的優美、崇高、莊嚴、秩序性呈現,與當下流行審美文化的日常、隨意、流動、碎片化敘事並存共生,陽春白雪與下裡巴人都可以一展歌喉,都不乏知音見賞。相應的,文藝的評價體系也隨之發生著改變。但無論如何,人們在內心深處對真善美的追求是永遠不會改變的,文藝當以真動人、以善感人、以美育人,這是文藝永恆的魅力之所在。(作者趙海菱,系山東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相關焦點

  • 習近平:追求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恆價值
    原標題:追求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恆價值 「追求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恆價值。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動心,讓人們的靈魂經受洗禮,讓人們發現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靈的美。」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 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承擔著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職責。
  • 一組圖還原古今度量衡差異
    然而在大家接觸歷史的過程中,受影視劇的影響,對歷史上度量單位的感知常常來源於影視演員與道具,譬如觀眾們對關羽的身高認知,幾乎源於演員陸樹銘的影視形象;而在史料文字記載中傳達的度量單位又不十分直觀,譬如古文中的七尺男兒具體是怎樣的一副身材?仍停留在字面意思上。
  • 明明「斤」是我國傳統的度量衡,為何現在一斤剛好500克?
    這其中有一個很大的轉變就是中國官方開始在曆法和度量衡上面,開始採用國際通用標準。統一度量衡,中國從秦朝就開始這麼幹了這個影響很大,一直到現在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均受其影響,比方說曆法吧,中國現在用的是公曆,但民間節日什麼的,用的還是傳統的農曆,於是中國特色:一年過兩個新年。
  • 美國人堅持使用英制度量衡,造就了多少不便?
    關於度量衡的單位,這世界估計只剩下兩種,公制和英制。公制大家很熟悉,例如表達長度的米,表達質量的公斤,表達容量的升等等,都是從小就學習,並且全球通用的單位。而英制的話,大家應該也有所耳聞——包括表達長度的英寸/英尺/碼,表示質量的磅,和表示容量的加侖都屬於英制單位。
  • 招標文件「三步走」守護公正「度量衡」
    在招投標活動中,招標文件猶如是不可更改的規則說明,是評審的唯一評判標準,而採購需求是作為招標文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企業參與政府採購活動中重要的依據,是體現公平公正的唯一「度量衡」。淮陰區嚴格把控招投標活動中的「度量衡」——對招標文件進行嚴格審核。
  • 實用乾貨 香港你一定得知道的度量衡單位
    租房子時,站在地產中介門口看廣告,但不知道究竟房子有多大;逛家具,尤其是床板床墊的時候,看著標籤上的尺寸,還得找導購員問,這個究竟是幾釐米啊;甚至有人投訴,在藥房買花旗參,店員給稱「一斤」,稱完了才知道香港一斤並不是十兩!這都是因為沒有弄清楚度量衡惹的禍~說起香港的度量衡,也算是一部小歷史。因為香港的特殊殖民歷史,雖然國際單位制自1976年正式引入香港後,現時已成為了香港主流的度量衡制度。
  • 度量衡黑歷史|換算單位這件事我們真的是要謝謝秦始皇!
    為啥連當初創造這套長度計量單位的大英帝國都放棄了英尺、英裡這樣的度量單位,而美國卻如此執著地延用著這套系統?美國人也想啊!翻開美國度量衡的黑歷史,才發現原來看似簡單的一個選擇,背後居然也滿把心酸淚。1776年:美國宣布獨立,有頗有遠見的人士提出「統一貨幣和度量衡」,但1790年,當時的國務卿託馬斯•傑斐遜經過一番研究調查說剛剛誕生的國際度量衡還未經驗證,不予考慮
  • 中國古代度量衡單位換算和來歷都在這兒了
    中國古代度量衡名稱多,早期制式多樣,後期又有幾次改制,是個挺複雜的體系,但是追根溯源,都跟兩樣東西有關:一個是農業,另一個竟然是樂器。首先說,度量衡是說了三個東西:度:長度的標準量:體積標準衡:重量標準理工男一看,馬上就不幹了----體積不就是長度的衍生嘛,這不科學啊。
  • 朝聞花城_解讀理想城市藍本《光輝城市》人的尺度是城市的度量衡
    20世紀最著名的建築大師柯布西耶,親眼見證了這場瘋狂的城市化運動,對此,他有一番極其生動形象的描述「人們的『價值敗壞』外化為城市形態上『急遽而粗暴的增殖』,亟需以方案促成涅槃重生」,他決心構建一座理想之城,讓城市涅槃重生。
  • 宇宙最強度量衡與難以吃飽之痛——吞叔的血淚回憶史!
    吞叔可說是宇宙最強度量衡,每次漫威的大事件都會拿五大神明裡「最菜的」這位祭旗。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吞叔的超鬼數據吧!
  • 社科評論|士以弘道:文藝創作的價值追求
    文藝工作者是文藝創作的主體,文藝工作者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文藝作品的價值取向。作為吹響時代奮進強音的禮號手,引領社會風氣的倡導者,文藝工作者肩負「士以弘道」的價值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傳播者,把崇高的價值、美好的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引導人們向高尚的道德聚攏,不讓廉價的笑聲、無底線的娛樂、無節操的垃圾淹沒我們的生活。」可以說,對真善美的追求是文藝創作的靈魂和價值歸宿,也是文藝工作者必須堅守的道之所在。  求真是文藝創作的生命之基。
  • 真善美4:什麼才是真正的普世價值?
    如下為此文連載最後一部分:五、真善美才是真正的普世價值真善美才是能夠貫通藝術、人文、社會、政治的,具有普適性的普世價值;才是跨越古代、現代和未來,跨越民族、地域和意識形態,具有歷史和空間普適性的普世價值,才是經得起思想史和邏輯分析檢驗的普世價值,才是真正的人類智慧的結晶。為什麼真善美才是真正的普世價值,而其他那些被宣稱為普世的價值,卻不可能成為普世價值?
  • 英尺、盎司、磅…出國留學後,我被這些度量單位虐瘋了!
    相信每一個留學生,都有一個被國外度量衡虐慘的故事。▼這些度量單位除了在烹飪上給留學生帶來困擾,連買東西都不讓你好過。在網上買個牛奶吧…亞馬遜上一搜,這一盒豆奶是32盎司…被這些度量單位虐慘的孩子們一定很想知道,這些單位到底是怎麼規定的?據說,這是一個「以人為樣本」的開始…最開始,1英寸的長度是「拇指的寬度」。
  • 武義:追求真善美,器樂展演奏出夢想的聲音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特別強調,追求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恆價值。本次展演活動以追求真善美,演奏夢想聲音為宗旨,展現武義縣青少年的音樂素養和風採,提供一個展示藝術水平、挖掘藝術潛能的舞臺,使青少年學生在器樂學習和演奏過程中感受美、鑑賞美、傳播美、創造美,也是為組建武義縣中小學生藝術團挑選有潛質的苗子。
  • 度量(寫的真好)
    作者:國文  朗誦:陳著來源:國學生活(ID:gxsh789)編輯:慈懷讀書會(ID:cihuai_dushuhui
  • 在新的度量衡單位裡讀懂年輕人
    以下 12 個在當下使用頻率比較高的新度量衡單位,希望能為大家在丈量萬物這件事上帶來持續的幫助和啟發:
  • 真善美和假善美
    最近一次跟友人談到真善美是在上周,ta 也有類似的答案,害怕「從頭到腳一絲不亂的好像生活在雜誌裡的精緻女性」、「到了網紅地點瘋狂照相對濾鏡一絲不苟的妹子」、「對文藝的態度體現在字斟句酌顧影自憐廣而告之的人」等。再深化一下中心思想,我們喜歡真實自然的美,有的事物看上去是善和美的,但是不太真,打了折扣。
  • 真善美才是真正的普世價值1:真,就是真誠,就是實事求是
    真善美才是真正的普世價值1:真,就是真誠,就是實事求是於中寧註:電影《五、真善美才是真正的普世價值因為文字過長,分4部分登出。真善美是人性的標準,是反映人性的文學藝術的標準,也是衡量由人組成的社會的標準。真善美是真正的普世價值,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無論是各種意識形態,都共同承認真善美,共同推崇真善美,所以真善美是我們討論的一個重要基礎。
  • 「飛天」「星光」為衡影視插上翅膀
    「飛天」「星光」為衡影視插上翅膀 飛天獎和星光獎是中國電視劇和電視藝術的最高獎項,本屆頒獎典禮「花開」衡水,充分體現了國家廣電總局對衡水的信任和青睞。 前段時間,第32屆電視劇「飛天獎」、第26屆電視文藝「星光獎」頒獎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