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今天就是來討論這個問題的——在出國旅行中,你最常面臨的困擾是什麼?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留言中把你的問題一一提出來,歡迎猛烈吐槽。
前幾天在PO出歐美小朋友對夏令時的吐槽後(沒看的請戳這裡),一位現居美國的機靈的小夥伴留言說夏令時之外,最令她頭疼的其實是英制度量單位和國際標準度量單位的不統一。哈哈,於我心有戚戚焉。
沒錯,放眼全世界,現在還在用英制長度單位的只有兩個國家,利比亞和……這個重量級、傷害度最強的——美國!為啥連當初創造這套長度計量單位的大英帝國都放棄了英尺、英裡這樣的度量單位,而美國卻如此執著地延用著這套系統?美國人也想啊!翻開美國度量衡的黑歷史,才發現原來看似簡單的一個選擇,背後居然也滿把心酸淚。
17世紀:英國工業革命使得國力強勁,後來居上,著名的「五月花」號運來第一批嚮往新大陸生活的英國人之後,到1753年,英國人在北美洲新大陸建立了13個英屬殖民地。當然,英國人踏足北美大陸時,自帶中世紀混亂混亂的度量體系。有多混亂?請看下圖,看懂的大神麻煩你舉個手!
1776年:美國宣布獨立,有頗有遠見的人士提出「統一貨幣和度量衡」,但1790年,當時的國務卿託馬斯•傑斐遜經過一番研究調查說剛剛誕生的國際度量衡還未經驗證,不予考慮。
順便再普及一下,現在國際通用的公制度量單位是集當年最有影響力的自然科學家、多位歐洲國家政府代表等重要人物之力一併商討出來的,並在1799年6月22日公諸於世。那時候,美國也被邀請去接受公制單位「普及教育」,但1821年,美國當時的國務卿約翰•昆辛研究過美國22個不同州所使用的不同度量單位後依然堅持美國無需改變自己的度量單位。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整個歐洲除了驕傲的英國人之外,都開始使用公制了,美國又一次錯失國際統一度量衡的機會。
後面,更奇怪的問題來了。為什麼連英國最終都摒棄了英制度量衡改用公制,而美國卻依然堅持呢?
說起來,歸根結底還是改革的時間越晚,成本就越高。但對於英國來說,因為主要的國際貿易夥伴,其他的歐洲國家都開始使用公制,一連串國際貿易中因為制式換算而導致的損失和糾結,1965年英國下定決心改用公制。這個轉變的痛苦過程幾乎持續了50年才完成。
而美國,因為大多數食品、日常物資的生產和消費都發生在本國境內,同時美國最大的進出口貿易多數又不需要用長度或重量來計算,都是按照「個」為單位的,比如汽車、IPAD等產品。所以美國不存在這種轉換度量單位的驅動。誰讓人家牛啊~~~
所以,即使早在1866年,美國時任總統安德魯•詹森就頒布過一條法律要求所有的合同、交易和法律文件都必須以公制表述,也只是流於紙面。甚至,在1971年,美國標準計量局要求全國在10年內轉換為公制單位的計劃也成功被本國人拖得泡了湯。
於是,感覺到最麻煩的莫過於需要穿梭於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之間的旅行者和國際商務人士啦。一定要提示你的是,開車時要注意,你車子儀錶盤上顯示的數字可是英裡哦,1英裡=1.6公裡,一定要時刻提醒自己!不然超速的罰單是不會客氣的。
還有,在加油站也要格外注意換算,美國用加侖,1加侖大概是差不多4升。歷史上曾使用英制的加拿大為了轉公制就曾出過大亂子。一架飛機在加油時把單位搞錯,結果搭載了數百人的大客機飛到一半沒油了,成為了歷史上最大的「滑翔機」。好驚險!(飛機迫降圖)
別的都不說了,忽然想起上學時老師常教導的一句話:「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那時不信,現在越來越覺得是真理誒~~~
大家都在看
◆ 杭州高顏值藝術民宿
◆ 最迷人的皇城根兒下午茶
◆ 黃桷坪,王家衛視界裡的「重慶森林」
◆ 首爾.峇里島.芬蘭,陳柏霖成了撩妹教科書
◆ 國航距世界最佳,差了一百個宋小寶呀
◆ 韓國人為什麼那麼美?因為他們超會買啊
◆ 把櫻花滿開的時間都留在京都就對了
◆ 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地球上最後的秘境
◆ 美國VS加拿大「十年籤證」怎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