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秦始皇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他順應歷史潮流 滅六國統一了中國,結束了諸侯長期老死不相往來的冷戰的局面,他建立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統一語言、文字、貨幣、度量衡等。促進了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但他卻做了一件瘋狂的事,這足以讓他釘再歷史的恥辱柱上,就是秦始皇臭名昭著的「焚書坑儒」事件。
看不一樣的歷史,品不一樣的人生!
其實很多人對秦始皇有很深的誤解,以為秦始皇是一個殘暴不仁的暴君,以為秦始皇真的燒毀了名書著作,以為秦始皇真的殺了幾十萬知識分子,然而也只是你以為的以為,但事實的真相真的是這樣嗎?如果你真的了解了秦始皇之後,你就會覺得自己真是個鍵盤俠,來吧上車。
其實「焚書坑儒」它是兩件事情,首先說說「焚書」,當時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中國以後,他就看到了分封制的缺點,他為了鞏固政權,改革勢在必行,因而才有了廢除分封制 ,實在郡縣制的雄才偉略。郡縣制,說白了就是,中央直接任免地方的官員,幹得好的就繼續在地方當官,幹不好就滾蛋 直接換人,這樣就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就加強的了國家的統一。
新官上任三把火,總會有很多人不服,而當時就有一個釘子戶淳于越,他就十分不看好郡縣制,淳于越一向主張厚古薄今,認為老祖宗的東西都是好的,當代的東西都是不好的,這不是槓精是什麼。於是李斯這貨硬生生橫插了一腳,就算冒天下大不為也要說上一說,現在的知識分子不以實際出發,反而以古人的例子說現在的不是,就知道花言巧語沒有一句是中用的,如果皇上要統一天下,首先就得統一思想。
於是李斯就提出了,乾脆一把火把這些鍵盤俠寫的東西全燒了,也就是歷史上說的,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對不屬於博士館的私藏《詩》、《書》等也限期交出燒毀,但並未焚燒醫學、農牧等技術實用書籍,這就是「焚書」的起因。
我們試著站在秦始皇的角度去想,當時秦始皇剛統一中國,根基不穩 大家都不認同秦始皇,於是大家就有了攻擊秦始皇的藉口,就衍生了一批鍵盤俠瘋狂發帖,各種黑秦始皇的言論,秦始皇扛不住了就只好下令「焚書」,燒掉前代所著史書,無疑是不折不扣的文化犯罪,但事情應該一分為二,對於「燒盡天下書」這樣的誤解,還是應該澄清的。
其實始皇也不是傻子,如果把書都燒了 上層建築也就全完了,統治的基礎同樣會受到極大的動搖,秦始皇不會傻到連這個都不知道,而在當時那個時代,秦始皇好像也別的選擇。
相對於「焚書」,「坑儒」的誤區就更大了,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秦始皇隨著年齡大了就容易怕死,於是秦始皇就開始追求長生不老,可能是因為秦始皇喜鬼神之事,於是就派人到處求長生不老之藥,於是就有一些臭道士便投其所好,混水摸魚想藉此博取功名利祿。
其中就出名的就是徐福,他騙了秦始皇一筆巨款後就潛逃了,在秦始皇抓獲無果之後,秦始皇在這件事情上依然十分執著,又找了兩名臭道士,分別是侯生跟盧生,但這兩人就很沒品了,拿了錢沒把事辦好就算了,還到處嚼舌根黑秦始皇,搞到大夥以為秦始皇是個貪生怕死之人。
秦始皇聽後就覺得很沒面子了,而且這也有損皇帝的威嚴不是,於是就下令把那些長舌婦給抓了,有些人為了自保就開始舉報,秦始皇就把那些情節嚴重的人給坑殺了,一共460人左右,並非像歷史上說的,秦始皇殺了幾十萬的知識分子,壓根就沒這回事。
那麼大夥就有一個疑問了,坑儒的儒不就是儒家知識分子嗎,其實儒只是漢朝對同類事件的統稱,而寫這件事的人又在漢朝,漢人天生就對秦始皇有偏見,於是就把殺鍵盤俠寫成了儒生,這就是「坑儒」的真實過程。
在了解了「焚書坑儒」之後,我們再來看看,秦始皇真的是一名暴君嗎?但是這句話好像經不起推敲。在治國上,秦始皇每天要批閱120斤竹卷,大約20萬字左右。
眾所周知,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經常外出巡查工作,歷史上記載他一共5次外巡,外巡的目的就是為了看看自己頒布的政策,有沒執行到位,最終死於他第五次東巡途中的沙丘宮。
然而他也並沒有像其他皇帝一樣,誅殺過哪位朝廷重臣,就是這麼一位勤勉愛國的皇帝,卻被後人黑得這麼慘,貌似有點太過分了呀
好了,本期焚書坑儒的故事就扒到這裡,關注我,帶你揭秘更多有趣的歷史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