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和項羽殺降很少人罵,為何秦始皇焚書坑儒卻兩千年罵聲不斷?

2020-12-23 劇透歷史

是誰在罵秦始皇呢?

儒生,也就是讀書人。

罵秦始皇什麼內容呢?

焚書坑儒。

這就叫做:共情!

首先必須要解釋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根據《史記》的記載,秦始皇確有「焚詩書」的命令,但卻有沒有「坑儒」的明確說法,有的是「坑術士」,所以焚書坑儒一直是半真半假,存在著爭議。

焚書一事發生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因為當時的一些讀書人反對秦朝實行郡縣制,故而秦始皇採納李斯的建議,將除秦朝國史以外的所有列國史書,除政府館藏以外的民間私藏詩書,盡數搜剿焚毀,如果私下談論詩書則株連全族,禁止私學,如學習法令需以官吏為師。以此防止百姓以古非今,達到統一思想的目的。

這件事沒什麼爭議,秦始皇確實在文化典籍的傳播方面起到了負面作用。這對倡導有教無類的儒家而言,是不能容忍的。

至於坑儒呢,就有點爭議了。

那是秦始皇三十五年,因為始皇帝痴迷長生之術,被侯生、盧生、徐福等人欺騙,捲走不少錢財。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看見自己的長生不老之夢不能實現,卻變成了江湖騙子的「生財之道」,秦始皇龍顏大怒,下令將460多個犯禁者坑殺。

按理說,秦始皇坑殺的不應該是儒生,而是一群鼓吹長生不老之術的方士。但是偏偏後面還跟了一段記載,說秦始皇的長子扶蘇勸諫父親不要殺戮過甚,說道:

「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

從這個角度看,好像殺的就真的是「誦法孔子」的儒生。於是,此行為被漢代多部著作形容為「焚書坑儒」,這個說法就此傳開。時間一長,秦始皇究竟殺的是江湖騙子還是儒家讀書人,已經難以考證了。

無論秦始皇當年坑殺的究竟是什麼人,但「焚書坑儒」的名氣都太大了,以至於歷代讀書人都將其視為秦代暴政的「鐵證」。

說起來,從人數上看,秦始皇不過坑殺了460多個人,和動輒坑殺幾十萬降兵的白起、項羽根本沒法比。為什麼就被抓著不放呢?

因為其中確實有本質區別。

白起、項羽坑殺降兵的行為,是發生在戰場上,處死的也都是敵國的士兵。雖然自古以來殺降行為為人不齒,但戰場本來就是一個會隨時喪命的所在,上戰場的士兵,當有必死的覺悟。

換個角度考慮戰場環境,如果趙括打贏白起,不殺秦軍?若是章邯擊敗項羽,會有楚軍的好果子吃?

所以,這裡面還有一絲願賭服輸的成分,投降後被殺,雖十分悲慘,但與戰死沙場也相差無幾。這些人為國捐軀,也算死得其所。

而白起、項羽固然殘暴,但殺死降兵的行為一來減少敵軍的戰鬥力,二來可以對敵國上下形成震懾,三來減少了部隊看管俘虜的成本。正應了孫子兵法那句話:

「兵者,詭道也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

反觀秦始皇,性質就完全不一樣了。

這460多個人無論是儒生還是術士,都是秦朝的百姓,所以秦始皇殺的是自己人,這就是統治者對百姓的屠殺。無論儒生還是術士,都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身不披甲,手不執兵,把這些人活埋,想像一下畫面,都覺得很悽慘。

更關鍵的在於,後代撰寫書籍的是文人,文人對文人自然能有一種「共情」。縱然跨越千年,想像著那些前輩並無過錯,卻要被推入深坑,活活掩埋,他們能不義憤填膺嗎?

後代文人讀聖賢之書,為的是博得功名、報效國家,那如果他們面對的皇帝也像秦始皇一樣大開殺戒,他們怕不怕?所以,焚書坑儒要日日講,常常講,作為一個反面典型,告誡統治者引以為戒。如果你學秦始皇,你就會像秦朝那樣,很快滅亡。

故而,反覆批評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既是讀書人對統治者的一種勸諫,也是士大夫官僚對自己的一種保護。

然而,如果後世文人都能確定,秦始皇坑殺的不是儒生,就是一群江湖騙子,他們會不會就不批評秦始皇了呢?

也不會!

一來,戰國末年還是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就算是煉丹術士,也是陰陽家的一種,而推崇黃老之術的也大有人在,有些還是被後代文人視為榜樣的,如漢初的張良等。

結合當時的情況看,術士不一定是騙子,他們和儒生一樣,都不是當時的主流而已(秦朝主流是法家)。所以後代儒生對這些術士依然會有共情產生,依然會堅定地為他們鳴不平。

此外,無論坑儒之事的真相如何,焚書卻是真的存在的。就是因為秦始皇焚書,讓許多儒家經典斷層,有的遺失,有的發展出截然不同的版本。

如《尚書》就在漢代分為古文、今文兩派,原因就在於秦朝將民間的《尚書》都焚毀了,碩果僅存的一部並不完整,後又有人聲稱擁有完整版,卻不被很多人認同。兩派支持者互相爭執,喋喋不休。

讀書人苦為這種事情所累,追根究底,就怪在秦始皇焚書頭上。這個大家也應該理解,畢竟,儒生就是靠著讀書吃飯的,秦始皇弄得他們讀了一輩子的書都不知道是真是假,能不恨嗎?

相關焦點

  • 白起、項羽坑殺幾十萬人無人問,秦始皇為何焚書坑儒被罵千年?
    都說刀劍無眼,在冷兵器時代,兩軍對陣難免出現死傷,但是往往在一方投降之後,勝利者仍然會有屠殺俘虜的行為,比較出名的就是白起坑殺40萬趙軍,項羽坑殺20萬秦軍,但是這幾十萬人對於後代人來說反倒沒被過多指責,而秦始皇焚書坑儒僅僅殺了四百多人,卻為何被罵了上千年?
  • 秦始皇背了2000年的黑鍋,」焚書坑儒「並不是真正的焚書坑儒
    千百年來,許多人圍繞著秦始皇編造了一個又一個故事,添油加醋,真假參半。他的家世,被塗抹得陰暗淫亂。說他的父親是呂不韋,一個大商人,說他的母親養面首生孩子,甚至發動政變要奪權。他的為人,被渲染得暴虐恐怖,聲音似豺狗,內心如虎狼,焚書坑儒,滅絕文化。
  • 因為一個人人皆知的成語,秦始皇被痛罵了兩千年
    ▲秦始皇兵馬俑銅馬車。圖源/圖蟲創意1作為千古第一帝,秦始皇嬴政堪稱一個大IP,火了兩千多年,也被罵了好多年。焚書坑儒,是他最知名的黑歷史之一。康有為為變法而作的《新學偽經考》,將漢代儒生視為騙子,指出焚書坑儒是一樁兩千年的騙局。他認為,「秦焚書,六經未因此而亡」,先秦經典是秦漢以後逐漸散佚的,秦始皇只是在背黑鍋。他還說,「秦坑儒,儒生未因此而絕」,秦始皇雖在鹹陽坑了460餘人,但天下儒生眾多,「尚不啻百億萬也」,比如西漢的伏生、叔孫通等就是秦朝的博士,也沒見他們被迫害致死,儒學也沒有斷絕。
  • 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獨尊儒術,後世對二人的評價為啥相差巨大
    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本質都是一樣的,即:統一思想、加強封建王朝中央集權的措施。我們先看看這兩個概念的大致情況。秦始皇命令把平日裡與這倆人有關的儒生、方士都抓起來審問;而這些文人互相牽連,最終一共涉案460多人,被全部在鹹陽活埋,以殺雞儆猴。因此,「坑儒」其實源於欺詐、人身攻擊,更像是個人恩怨事件。「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則顯得溫和許多。
  • 秦始皇焚書坑儒,坑的是什麼人?為什麼說他們是活該
    秦始皇在位時的功與過一直受到多方爭議,尤其「焚書坑儒」一直為人詬病,但事實上很多人並不了解,當年秦始皇焚的是哪些「書」,坑的又是什麼「儒」?一向講究效率的秦始皇哪裡有耐心聽他們爭論,簡直太耽誤事了好麼?於是直接下令修了一條通到山頂,封禪儀式很快就完成了。這件事讓秦始皇對儒生們的印象大打折扣,之後就很少將事情交由他們處理。 為什麼要焚書坑儒 雖然秦始皇對儒生們並不滿意,但是也還沒有到打壓他們的地步,只是人有時候就是喜歡給自己找點存在感。
  • 秦始皇是否殘暴不仁 真相往往讓人大跌眼鏡 焚書坑儒背後有隱情
    可是你如果你說,有一些儒生,因為秦王沒有採用他們的學術,所以他們就在背地裡誹謗他,還有一些人好好的學問不做了,專門去幹一些坑蒙拐騙的事情。那你覺得這些人還值得同情嗎?其實百姓們在很多事的認知上都是片面的,他們不會去了解全局,生活也不允許他們這樣做。所以當多數人都說秦始皇焚書坑儒很殘暴,他們就會相信,這的確是事實!談到秦始皇,多數人印象中他是個暴君。
  • 千古一帝秦始皇為何成為千年背鍋俠,做出巨大功績卻遭史書詆毀?
    秦始皇掃六合,統一中國,建立大一統制度,影響兩千年的王朝歷史。然而在後代的史書以及文人評價中卻常常是批評的對象,成為背鍋俠。秦始皇為何這麼慘,其最大原因是史學觀點不一樣,中國古代是以儒家和王朝文化為主導的史學觀點,對秦始皇自然形成以批判為主的史學觀點。
  •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真相,他真的殺學子燒史書了嗎?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真相,他真的殺學子燒史書了嗎? 一直以來都有一個誤區,大家都說焚書坑儒,就把他們當成一件事情了,其實,這是兩件事情:焚書和坑儒。
  • 秦始皇臨終前發生的三件異事,兩千年來無人能解,是野史還是杜撰
    秦始皇是我國第一個皇帝,他統一六國建立秦朝後,奠定了我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被讚譽為「千古一帝」 ,但是關於他的非議還是很多的。秦始皇焚書坑儒,大興土木,修建秦始皇陵,修建萬裡長城,修建阿房宮等等都被很多人罵暴君,陳勝、吳廣更是揭竿而起,秦朝最終成了一個短暫的王朝,但是秦始皇的傳奇故事還是很多的。
  • 秦始皇被罵了兩千年,現在還被罵,甚至是群起而攻之,究竟為何?
    罵的人集中地說他殘暴不仁,濫用民力,導致二世而亡。而罵得有點「水平」的當數郭沫若。
  • 焚書坑儒:半樁偽造的歷史
    千百年來,許多人圍繞著秦始皇編造了一個又一個故事,添油加醋,真假參半。他的家世,被塗抹得陰暗淫亂。說他的父親是呂不韋,一個大商人,說他的母親養面首生孩子,甚至發動政變要奪權。他的為人,被渲染得暴虐恐怖,聲音似豺狗,內心如虎狼,焚書坑儒,滅絕文化。考察秦始皇的歷史,一步步抽絲剝繭,兩千年來燒得通紅的虛火漸漸熄滅,冷澈透明的真相也一一浮現。
  • 同樣因為上司不聽建議罷工,為何白起被賜死了,王翦卻因此升官了
    前言白起和王翦應該算是秦國歷代將領當中戰功最為卓著的兩位將領了,白起不但是戰神,而且還是至今為止無人可以超越的「殺神」,僅伊闕之戰和長平之戰就殺降卒近七十萬,把三晉殺得是幾乎只剩老弱婦孺,是秦昭王遠交近攻戰略的有力實施者。
  • 焚書坑儒,半樁偽造的歷史
    近年來,我著手考察秦始皇的歷史,追究秦始皇的故事,清理有關秦始皇的傳聞和神話,隨著清查工作的進程,兩千年來燒得通紅的虛火漸漸熄滅,冷澈透明的真相一一浮現出來。呂不韋不是他的父親,她的母親也不曾想要奪他的權。他有第一流的遺傳基因,相貌堂堂,行動敏捷。他聽信了老鼠丞相李斯的壞主意,確是下了焚書令,但是,他不反儒,也未曾坑埋儒生。
  • 焚書坑儒:秦始皇的真實用意是什麼
    但是歷來評價褒貶不一,基本上是貶大於褒,其中最為詬病的就是焚書坑儒。我們在課本上都了解到的就是秦始皇以暴力的手段,將對他有意見的儒生坑殺。為了堵住民眾的悠悠之口,讓民眾將無用的百家思想的書全部銷毀。焚書坑儒雖然我們常常沿用,但是如果單純的從事件上看,其實是單獨的兩件事。因為教科書上將其連用,以至於很多人將其誤解為是一件事。筆者大致梳理一下事情的來龍去脈。
  • 白起和王翦都是秦國的大將,為何王翦善終,白起卻被殺呢?
    在中國傳統汗青上,武將要是矛頭太露,往往輕易惹起君主的懷疑和同寅的妒忌,也就天然而然地處於衝突風暴的中間,稍不周密就會被「冷箭所傷」,乃至人命不保。好比西漢初期,功高震主的韓信就沒有落下一個好終局。再好比南宋上將嶽飛,也是由於功高震主等緣故,以是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殺。就戰國期間的秦國,也有兩位功高震主的將領,劃分是白起和王翦,不過,二者的終局卻截然「相悖」,這是為何呢?
  • 秦始皇焚書坑儒跟清朝的「文字獄」比起來簡直不值一提
    文字獄,顧名思義,就是因為文字緣故而構成的罪案和冤獄,文字獄是中國封建專制主義制度下所特有的一種歷史文化現象,長期以來,對人們思想鉗制,成了沉重的精神枷鎖 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有人說是歷史上第一場文字獄,也是我們稱其為暴君的條件之一,但其實秦始皇的這場焚書坑儒和接下來朝代發生的文字獄比較那可真是不禁看的
  • 千古一帝嬴政,焚書坑儒,是勤政愛民的明君還是殘酷專制的暴君?
    大家聽到秦始皇第一反應是哪個詞?是不是焚書坑儒,如果是的話,可能這就是我們對秦始皇的固有偏見。焚書坑儒這件事讓秦始皇背負了千古第一暴君的惡名,但事情真的是這樣嗎?如果我們把焚書坑儒這件事從頭到尾的去了解一下,就會產生另一種感覺,秦始皇為什麼要焚書?
  • 秦始皇:被誤解千年的民族英雄,不要再被一些電視劇騙了
    而一個穩定的,延續千年的制度,使我們這個偌大的國家的文明能夠一直延續至今,這便是後世的皇帝無法與秦始皇相比的一點。這不僅僅使中華文化可以向外傳播,同時在歷史上當外來少數民族,如匈奴、鮮卑政權入主中原後,他們依然以中華文化為正統,以宣揚和繼承中華文化為榮,其中最主要的便是使用漢字,如北魏君主孝文帝的改革,放棄了原來的鮮卑文字,改用漢字;清朝也是如此,雖然清朝的皇帝初期提倡滿、漢文字都用,可是經過兩百年,就連清朝的皇帝也忘記了滿語該怎麼說。
  • 焚書坑儒的真相剖析,秦始皇背鍋2千多年,其實我們都被史書騙了
    其實很多人對秦始皇有很深的誤解,以為秦始皇是一個殘暴不仁的暴君,以為秦始皇真的燒毀了名書著作,以為秦始皇真的殺了幾十萬知識分子,然而也只是你以為的以為,但事實的真相真的是這樣嗎?如果你真的了解了秦始皇之後,你就會覺得自己真是個鍵盤俠,來吧上車。
  • 《秦始皇》|焚書坑儒背後的秘密竟然是它?
    最後由孔子和弟子們的思想一起,孕育出了一個嶄新的思想,就此產生了一位稍早於秦始皇登上歷史舞臺的人物——荀子。荀子認為,人性先天是邪惡的,但後天有變好的可能。荀子門下的弟子眾多,韓非和輔佐秦始皇的丞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弟子。李斯是楚國上蔡人,原本是呂不韋的門客,後因才華得到秦始皇的賞識,一路做到了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