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被罵了兩千年,現在還被罵,甚至是群起而攻之,究竟為何?

2021-02-13 影視威視

罵的人集中地說他殘暴不仁,濫用民力,導致二世而亡。而罵得有點「水平」的當數郭沫若。

郭沫若在《十批判》裡把秦始皇說得一無是處,說秦始皇是大獨裁者,甚至他還根據司馬遷的關於秦始皇的外貌記敘,把秦始皇說成是雞胸,有佝僂病,氣管炎。

司馬遷在《史記》中通過尉繚之口說「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鷹,豺聲,少恩而虎狼心,居約易出人下,得志亦輕食人」。郭沫若認為蜂準是塌鼻,長目是眼睛細小而長,摯鳥鷹是雞胸佝僂病(一種軟骨病),豺聲是氣管炎。

照郭老這個說法,秦始皇就是一個面目可憎,身患先天殘疾,軟弱無力的人。

果真是這樣嗎?

秦始皇聞聽尉繚這樣說他,不但沒發怒,反而很高興,重用了尉繚。這是為什麼?自已思考一下就就明白了。

勇士荊軻刺秦王,秦王剛開始空手與荊軻對搏,後又抽出佩劍,一劍砍斷荊軻的腳,憑一己之力還反殺了荊軻。如果秦王是如郭老所說的有軟骨病的話,他又哪有力量反殺荊軻?除非荊軻也患有軟骨病。但荊軻是燕太子丹千挑萬選的勇猛之士,曾經有過輝煌的殺人戰績。

郭老是為了達到批判秦始皇的目的,是有意曲解了。

正因為如此,偉人毛主席在一片罵秦之潮中,從歷史發展的高度寫了一首詩《讀封建論》呈郭老:

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名學高實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

毛主席認為秦始皇是代表先進的進步力量,推動了歷史的發展進程。而孔子提倡復古的政治主張,在春秋戰國時期並不適用,是開歷史倒車。

詩中的子厚,就是唐代文豪柳宗元,他寫的《封建論》,認為秦始皇的中央集權+郡縣制度,是推動歷史的進步制度,只是看什麼樣的人去施行。胡亥趙高用了則亡國,漢武帝用了則興國強國。

明代思想家李贄對秦始皇評價更高,他在《藏書》中說,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了一個世界。是聖是魔,未可輕議。祖龍是千古英雄爭得一個天下。

就連我們熟悉的大詩人李白,也對秦始皇的豐功偉績擊節稱嘆「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訣浮雲,諸侯盡西來,明斷自天啟,大略駕群才。」

可見,歷朝歷代的很多明智之士,對秦始皇的功績及推動歷史的發展是持肯定態度的。

而罵秦始皇的人,一是對歷史發展缺乏深度的了解,人云亦云。二是受歷史上一些帝皇的思想影響,有些帝皇為表示自已仁愛,利於自已統治的穩固,而刻意抹黑秦始皇。三是別有用心,不希望國家大一統。

第一第二種人,出於對歷史的了解深度不同,看歷史的視角不同,或者出於愛民之心,提出自已的見解,從自已的思想角度去理解和評價秦始皇,是學術思想的碰撞,無可厚非。

而第三種罵秦始皇的人,則需警惕了。

中國的繁榮富強,始於一個統一國家的建立。如果秦始皇不統一六國,七國戰亂何時休?死的人會更多,老百姓受的苦難為更重。君不見,漢未三國,五代十國戰亂,中國死了多少人,還剩下多少人。曹孟德是親眼歷見的,發出「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的哀嘆,所以立志要統一國家,儘早結束紛爭戰亂的局面,讓百姓安生度日。

晉朝之後,國家又發生了分裂和戰亂,百姓遭塗毒,民不聊生。隋文帝楊廣結束紛亂割劇,建立大一統隋朝,實行中央集權制,國家又走向繁榮富強。

從歷史發展軌道中,可以看到,國家分裂,必然導致戰亂不休,百姓流離失所,百業凋零,生產力發展受到嚴重阻礙。國家統一,百姓才能安居樂業,才能發展生產和科技,社會才能進步。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秦始皇建立大一統的中國,建立的政治制度和法治制度,開了中國歷史的先河,推動了中國歷史的發展,歷史發展的實踐已檢驗,勿需洗白,想抹也抹不黑,罵也罵不黑。國家統一是民心所向。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臺或媒體的文章,本平臺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本平臺並提供相關書面證明,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

相關焦點

  • 白起、項羽坑殺幾十萬人無人問,秦始皇為何焚書坑儒被罵千年?
    都說刀劍無眼,在冷兵器時代,兩軍對陣難免出現死傷,但是往往在一方投降之後,勝利者仍然會有屠殺俘虜的行為,比較出名的就是白起坑殺40萬趙軍,項羽坑殺20萬秦軍,但是這幾十萬人對於後代人來說反倒沒被過多指責,而秦始皇焚書坑儒僅僅殺了四百多人,卻為何被罵了上千年?
  • 白起和項羽殺降很少人罵,為何秦始皇焚書坑儒卻兩千年罵聲不斷?
    是誰在罵秦始皇呢?儒生,也就是讀書人。罵秦始皇什麼內容呢?焚書坑儒。這就叫做:共情!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看見自己的長生不老之夢不能實現,卻變成了江湖騙子的「生財之道」,秦始皇龍顏大怒,下令將460多個犯禁者坑殺。按理說,秦始皇坑殺的不應該是儒生,而是一群鼓吹長生不老之術的方士。
  • 秦始皇身世為何一直是個謎?秦始皇父親究竟是誰?
    從司馬遷撰寫《史記》起,秦始皇生父究竟是何人,已經爭論了幾千年。其實,有確切證據表明,秦始皇嬴政的血脈確實是秦國王室嫡傳,並不是呂不韋的兒子。《史記》中關於秦始皇身世的說法,所謂「呂不韋把懷有自己孩子的姬妾,贈給了秦國公子異人,生下的就是秦始皇嬴政」僅僅是司馬遷雜採了野史傳說、記述在書中的產物。異人這個在趙國當人質的秦國公子,被呂不韋視為「奇貨可居」。
  • 因為一個人人皆知的成語,秦始皇被痛罵了兩千年
    康有為為變法而作的《新學偽經考》,將漢代儒生視為騙子,指出焚書坑儒是一樁兩千年的騙局。他認為,「秦焚書,六經未因此而亡」,先秦經典是秦漢以後逐漸散佚的,秦始皇只是在背黑鍋。他還說,「秦坑儒,儒生未因此而絕」,秦始皇雖在鹹陽坑了460餘人,但天下儒生眾多,「尚不啻百億萬也」,比如西漢的伏生、叔孫通等就是秦朝的博士,也沒見他們被迫害致死,儒學也沒有斷絕。
  • 秦始皇愧對暴秦稱號:王翦尉繚等五人罵過他,為何一個都沒被殺?
    秦始皇要殺背後罵他的盧生侯生,還被誣陷為「焚書坑儒」,秦始皇怎麼不殺背後罵他的王翦?其實不僅僅是王翦,當面或背後罵過秦始皇的五個人,好像也沒有誰被斬殺,看來「暴秦」真的是有點名不副實。背後罵皇上也沒事兒,這種事情還真的只能在秦始皇時代發生:盧生侯生罵完秦始皇跑掉了,倒黴的是給他們吹喇叭抬轎子的無良文人,而且是當時的執法部門處理的,跟秦始皇關係也不大:「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阬之鹹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
  • 被趙薇郭敬明公開批評,被網友群起而攻,孟子義為何如此不討喜?
    視頻曝光後,娛樂圈頓時炸開了,孟子義深陷輿論中心,網友不約而同群起而攻,不僅吐槽孟子義身為演員不自覺,連過往黑歷史都被重新扒出,甚至連一向觀眾緣奇差的郭敬明都莫名其妙刷了一波好感。這不是孟子義第一次因《演員請就位》上了熱搜,上一次還是因為她與李溪芮被趙薇罵矯情,下臺後的「戲」比舞臺上的戲還足。
  • 罵不罵秦始皇,從來不是一個歷史問題
    「起兵討始皇」的說法,表明偉大領袖認為秦末大起義的性質總體表現出對秦政的反抗,也包含著對秦始皇政策的否定。 總體而言,早年間,偉大領袖對秦始皇持抨擊之態度。 在著名詞作《沁園春·雪》中,他評點了中國古代五位帝王,「惜秦皇漢武,略輸文採。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 我們罵《大秦賦》,究竟是在罵什麼?
    今天特意抽空寫個影評,談一談這部大秦系列的撲街之作究竟為何撲街。        解決問題全靠嘴,遇到問題沒有智慧、沒有計策,就燉雞湯畫大餅妄圖感動觀眾,我們天天微博求開播求了一年,是來看奮六世之餘烈,吞二周而亡諸侯的大秦一統天下的史詩巨作,不是來看雞湯狗血燉一鍋的宮鬥古代偶像劇的。
  • 被罵2000年,秦始皇的男主之路為啥這麼辛酸?!
    我們知道,最近啊,凱歌導演因為一檔綜藝《演員請就位》而備受爭議,大家把當年被批為「爛片」的《無極》又拿出來批判了一番,並且驚訝於陳凱歌為何依然不願意承認《無極》不好。可以說這兩部電影與其說在和觀眾講秦始皇的故事,不如說是在90年代特殊的背景下借了秦始皇的軀殼在講自己想說的事。而縱觀其身後兩千年的歷史,秦始皇的形象和評價一直是面目模糊的,一直逃脫不了被當成工具人的命運——嬴政究竟是一個殘酷少恩,虎狼之心的暴君還是一個勵精圖治、功蓋千秋的偉人呢?這個問題背後是綿延千年的「儒法之爭」。
  • 秦始皇是千古一帝,還是千古暴君?毛主席5句話給出答案!
    又說,在中國歷史上,真正做了點事的是秦始皇,孔子只說空話。(3)我們應該講句公道話。秦始皇比孔子偉大的多,可是被人罵了幾千年。(4)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 秦始皇陵長明燈為何千年不滅?千年之謎被外國學者破解,中外信服
    通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大家終於發現,這些兵馬俑其實是秦始皇的護陵軍,他們守衛著秦始皇陵,守衛著秦始皇。而且秦始皇陵離兵馬俑僅一公裡之遙。而且,考古學家發現,秦始皇陵地宮裡的長明燈居然一直亮著!真令人驚訝,為什麼這盞長明燈能燃燒那麼久?材料到底是怎麼製成的?專家們對此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最終在史記中找到了這段話。
  • 秦始皇臨終前發生的三件異事,兩千年來無人能解,是野史還是杜撰
    秦始皇是我國第一個皇帝,他統一六國建立秦朝後,奠定了我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被讚譽為「千古一帝」 ,但是關於他的非議還是很多的。秦始皇焚書坑儒,大興土木,修建秦始皇陵,修建萬裡長城,修建阿房宮等等都被很多人罵暴君,陳勝、吳廣更是揭竿而起,秦朝最終成了一個短暫的王朝,但是秦始皇的傳奇故事還是很多的。
  • 《鹿鼎記》讓張一山跌入谷底,黑粉群起而攻之,導演:比陳小春強
    「群起而攻之」出自《論語.先進》,形容遭眾人反對。至於為何張一山受到了這麼多批評《鹿鼎記》前前後後已經有了很多版本,從周星馳開始,陳小春、黃曉明......情懷都被消耗得差不多了,輪到張一山,其實已經是全新版本了,雖然劇名還掛著《鹿鼎記》三個字。
  • 他是秦始皇,是被罵了兩千年的暴君,看看這些還覺得他是暴君嗎?
    說起秦始皇,很多人都會想起暴君這個形容詞,這個被大家痛罵了2000年的暴君,其實並非是一個真正的野蠻人,有許多關於秦始皇的歷史資料,都沒有被人指仔細的了解過。有不少網友表示,如果你看完那些秦始皇的歷史記錄,並且對他有一個相對正確的認知。
  • 千年不腐秦始皇陵至今還未挖掘的真相是什麼?你知道嗎?
    秦始皇陵自發現到現在已經不下四十多年的時間了,而且秦始皇的埋身之處也已經找到了。但是幾乎整整40年過去了,國家卻從來沒有要開棺的意思,一直以陵墓中探測到水銀含量嚴重超標來作為理由。按理說幾千年前的墓葬處理技術在現如今發達的科技面前應該只是小兒科。難道是有人在發掘過程中發現了有關秦始皇的其他事情而且遲遲不動手,只讓人看到了其中一個小小的俑坑,更加讓人好奇,但裡面到底有些什麼東西?
  • 說實話,你們罵"林有有"的樣子真醜
    &34;被罵了。是的,聽見這句話也不覺得奇怪。自從《三十而已》那個年輕的&34;上線之後,罵聲不斷。《還珠格格》裡扮演&34;的李明啟老師,當時還珠風靡大江南北,容嬤嬤這個惡毒的形象一出現,按捺不住憤怒的觀眾就群起而攻之。就在那個網絡不發達的年代,李明啟收到的不是網絡謾罵,而是來自現實的傷害:走在街上,突然就被扔菜葉雞蛋;出去乘車,險遭司機拒載。
  • 她被稱為「綜藝女王」卻為何在《中餐廳3》被罵,真相究竟如何?
    她被稱為「綜藝女王」卻為何在《中餐廳3》被罵,真相究竟如何?堂堂女王楊超越,居然被《中餐廳3》罵了一頓,想想都覺得不可思議,小編還沉浸在她參加《極限挑戰寶藏行》的喜悅中,覺得她人品超好,又高又帥,又能吃苦,又能吃苦,怎麼會被《中餐廳3》罵呢?
  • 被諸葛亮罵死的王朗,究竟怎麼死的?
    他黨同伐異,助操晉升,逼宮獻帝,助丕篡位,還特別善於投機鑽營,跟司馬家族勾勾搭搭,將嫡孫女嫁給了司馬昭。  以小說留給我們的集體記憶,曹操是個大花臉,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誰跟他們走得近,再胸有溝壑,也必須掉溝裡,所以,王朗很不幸!  原本打算兩軍陣前抖抖威風:「來日可嚴整隊伍,大展旌旗。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話,管教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戰自退。」
  • 哭倒長城罵倒秦——從孟姜女故事看中國老百姓眼裡的秦始皇
    在故事的早期,即《左傳》、《檀弓》和《孟子》的記載中,還沒有也不可能有秦始皇這個人物,也沒有秦長城,而只是講了一個發生在春秋時代的杞梁之妻哭悼陣亡丈夫的簡單故事。但漢唐以來,這個簡單的故事「生命日漸擴大」(顧頡剛語),演變成了一個孟姜女哭倒秦長城的長篇大故事。對此巨變,南宋史學家鄭樵說過一句感慨的話:「杞梁之妻,於經傳所言者不過數十言耳,彼則演成萬千言。」
  • 黑社會頭子萬人稱頌,千古一帝秦始皇卻被稱為暴君,為何?
    秦始皇可以說是萬 皇之始,否則後面的這些朝代的掌舵者都沒人會稱皇帝,但在歷史上確被冠以暴君的名號,何故來哉?秦始皇的偉大功績我們在歷史課本上已經知道了很多,每一條幾乎都是澤被萬世的。統一六國,給我們打下了現在國土的基礎疆域範圍;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等,方便了華夏的交流;萬裡長城到現在都堪稱奇蹟;都江堰把蜀中平原變為沃土,,,偉大功績屈指不可數,得用計算機,可是就這樣一位偉人,確被後人稱為暴君,為何?拿一個不能和秦始皇相提並論的人做個比較,民國時期上海的黑社會頭目杜月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