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罵2000年,秦始皇的男主之路為啥這麼辛酸?!

2020-12-24 澎湃新聞

原創 新之AKIRA 底線思維

【視頻/觀察者網 新之AKIRA】

大家好,我是在觀網陪您聊文娛的新之。最近啊,作為《大秦帝國》系列的最終章,講述秦始皇統一華夏故事的電視劇《大秦賦》千呼萬喚始出來,正在各大平臺持續更新。然而,高調上線的《大秦賦》開播後卻經歷了討論度不高,口碑低迷,豆瓣評分高開低走從8.9一路跌到了如今的7.4這樣的尷尬局面。

《大秦賦》是一部爛劇嗎?當然不是。從我個人的追劇體驗來看,它的服化道與場景厚重而精良,劇情有邏輯有章法,在整體的氣韻和基調上也承接了前面三部《大秦》,再加上劇中宏偉的實景與戰爭場面,和當前市面上一眾譁眾取寵、粗製濫造的「神劇」相比簡直是一股清流。

但是,也許正是由於《大秦賦》的相對質量高,它所吸引的收視群體相對質量也高,本來這批人在目前的觀眾基本盤中已經是少數派了,而他們對於這類所謂的「正劇」的要求也是極高的,和他們的期待相比,《大秦賦》就顯得過於平庸了:少年嬴政的苦難經歷和成長、呂不韋的梟雄形象、戰國末年如群星閃耀般的英雄畫卷、秦國奮六世之餘烈的虎狼之氣,戰火紛飛中的天下蒼生與諸子百家,在劇中都僅僅是幾國宮殿的場景切換、套路化的宮鬥與權力鬥爭、以及被切得很碎不怎麼出彩的人物線——真實的歷史給了你飛翔的翅膀,而你卻拿它做了一對奧爾良烤翅。

有意思的是,目前為止本劇最出圈的梗落在了張魯一飾演的秦始皇嬴政的形象上。當青年演員朱珠看著40歲的張魯一,慈愛地說出:「政兒,你還是個孩子啊」,你沒有看錯,張魯一此時飾演的,是歷史上初登王位,時年13歲的秦王嬴政。不過,當我看到後面出現的12歲的甘羅時,嗯,我只能安慰自己,可能是老秦的水土比較養人吧。不僅是張魯一版的13歲嬴政,《大秦賦》的這個9歲嬴政也讓人感覺過於著急,對比一下20年前張豐毅版那位從開篇一直演到繼位的貨真價實的小朋友,無論是年齡感還是外在形象,都還差那麼點意思。

確實,在一部描寫「秦王掃六合」的歷史劇中,大家第一關注的還是「秦王」,也就是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的秦始皇嬴政。然而,這位皇帝中的「一哥」,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中閃閃發光的大咖,在影視作品中的形象居然既不多見也不豐富,不是被高度臉譜化就是被當成某種不可言說的禁忌,可以說嬴政的男主角之路走得是異常曲折而艱辛。

歷史上第一部以秦始皇為主角的影視作品出自日本人之手,1962年由田中重雄執導的《秦始皇帝》。在日本,秦始皇一直是最受歡迎的題材,直到今天依然如此。當下,講述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日本漫畫《王者天下》累計銷量達到6600萬冊,以其非常不美型的畫風位居2019年全日本漫畫榜單第三,僅次於《海賊王》與《鬼滅之刃》,同名改編的電影也以54億日元票房成為2019日本真人電影票房冠軍。

而這部60年代的日版秦始皇同樣是當年的大製作,嬴政和荊軻分別由勝新太郎和市川雷藏飾演,如果您是日本劍戟片的愛好者,這兩位算是老熟人了。女優方面,也雲集了山本富士子、若尾文子和京町子這樣名留影史的昭和美人。

雖然陣容群英薈萃,但是本片的劇情呢卻是蘿蔔開會。且不說在那個兵馬俑尚未出土的時代,日本人給本片設計的造型和真實的歷史相比,雖不是一模一樣,但可以說是毫不相關了,劇情方面,開頭簡單交代了一下秦始皇統一了天下的大背景,接著劇情就快進到修建阿旁宮,搞後宮選秀,美女A說,我會唱歌,美女B說,我會跳舞,美女C說我會騎馬射箭,於是就嗖的一箭就要刺殺秦始皇,嬴政一看,誒唷,不錯哦,女人你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一定要徵服你。

接下來就是規定動作的趙姬嫪毐偷情,嬴政身世被揭穿,荊軻刺秦,快要成功時之前那位射箭刺殺嬴政的姐姐突然跳出來怒斥荊軻不講武德,怎麼能搞偷襲呢,荊軻一愣,納尼,結果被嬴政反殺。在此之後,這兩人情好日密,就在射箭姐姐開心地等待陛下召喚時,匈奴突然殺進宮裡,和宮女陷入激戰,射箭姐姐寡不敵眾,不幸身亡,嬴政衝冠一怒為紅顏,當即表示不惜一切代價修築長城,引來儒生們在大殿之上叉腰怒罵「你這個暴君」,嬴政表示,別罵了別罵了,統統殺掉殺掉殺掉,於是焚書坑儒。故事的最後是孟姜女哭倒長城,嬴政大怒要把她燒死,引發人民群眾的奮起反抗,最終秦始皇死於御駕親徵討伐農民起義的路上。

可以說,整部電影的劇情是日本編劇在搜集來所有和秦始皇有關的元素之後,在「暴君人人反對」「暴政不能長久」的主基調上加上自己的想像進行的一鍋亂燉,更加諷刺的是這部電影得到了當時的臺灣當局全力支持,島上的蔣介石親自批示「一定要全力拍好」,這其中的政治算計不言而喻,結果搞出來這麼個玩意兒,最後日本方面連一個「聯合攝製」的名都不願意署。

在其後的幾十年裡,以秦始皇為男主的影視作品陸續出現,雖然不至於像上面這部這樣無釐頭,但卻始終逃脫不了一種高度程式化的刻板印象:這些作品往往會略過秦統一六國的具體經過和秦始皇本人政治上的理念,而專注於愛情故事,倫理慘劇、和那場流傳千古的刺殺行動。如果我們總結一下大概就是:威猛霸道一總裁,打拼江山失所愛,親爹成謎媽出軌,風蕭蕭兮易水寒。比如說1986年香港亞視的鴻篇巨製,長達63集的電視劇《秦始皇》中,嬴政就和燕太子丹來了一場轟轟烈烈的三角戀,嬴政苦追韓國公主,而公主心中只愛太子丹。

用今天的視角看,這樣的故事實在太過市井太過小家子氣,顯然很沒有說服力。到了90年代,中國內地影壇出現了兩部以秦始皇為主角的重量級電影——由陳凱歌導演,李雪健、鞏俐、張豐毅主演的《荊軻刺秦王》以及由周曉文導演,姜文、葛優、許晴主演的《秦頌》,兩部電影又都將故事的主線投向了「刺秦」這一主題,又都試圖通過藝術化的電影語言實現某種對秦始皇形象的顛覆,並滿含隱喻地表達歷史之外的涵義與思索。

咱們先說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我們知道,最近啊,凱歌導演因為一檔綜藝《演員請就位》而備受爭議,大家把當年被批為「爛片」的《無極》又拿出來批判了一番,並且驚訝於陳凱歌為何依然不願意承認《無極》不好。其實,在仔細研究陳凱歌的多部作品之後,我倒是比較能夠理解他,因為《無極》的調調才是陳凱歌的本體,或者說如果我們把程凱歌的本體命名為「陳凱歌」的話,那麼《無極》可以算得上是「商業版陳凱歌」,《妖貓傳》就是「浪漫版陳凱歌」,這部荊軻刺秦王就是一部「史詩版陳凱歌」,至於大家津津樂道的《霸王別姬》,不好意思,因為是李碧華原著、蘆葦的劇本,其實是一部「非典型陳凱歌」罷了。

所以,《荊軻刺秦王》作為90年代一部中日合拍的史詩版陳凱歌,就融合了巨大的投資和明星陣容、歐洲戲劇化的臺詞和表演風格、黑澤明式的畫風和場面調度,最後,將近三個小時的片長和顛覆性的劇情讓這部電影收穫了票房和口碑的雙失敗。

如今20年過去了,有人認為這是一部被嚴重低估了的藝術佳作,而有人依然覺得它沉悶、冗長、不知所云。在這部電影中,導演希望通過荊軻刺秦的故事演繹一出人性的悲劇,由李雪健扮演的秦王嬴政一改以往秦始皇高大威猛的形象,而是顯得有點不修邊幅,粗獷中帶有些許猥瑣,孤傲中帶有一點幼稚,開頭,秦始皇是一個雄心壯志的君主,然而隨著他統一六國的進程不斷推進,他被捲入了一場場人性慘劇中,愛,在他身邊不斷消失,他先是讓母親和嫪毐失去彼此所愛,而後呂不韋自盡讓他失去了父愛,滅趙的屠殺讓他失去了母愛與國人之愛,最後荊軻刺秦,滿朝文武無人上前讓他成為孤家寡人,最後他失去了他愛的女人,趙女的愛。隨著愛逐漸消失,嬴政也逐漸變得癲狂,最後留給他的只有那句「秦王嬴政,你忘了歷代先君,統一天下的大願了嗎?」

而到了姜文這個版本的秦始皇,在前面那部電影中墨跡了2個小時才出發刺秦的荊軻在《秦頌》的開頭就被姜文版嬴政手起刀落給解決了。在本片中「刺秦」的主角也從荊軻變成了葛優飾演的高漸離:威震宇內的秦始皇內心一直放不下的是兒時的玩伴,音樂家高漸離,不惜滅掉燕國得到了高漸離,不顧群臣反對也要給他高官厚祿,讓他侍奉左右,為他創作歌頌秦王朝不朽功業的《秦頌》。然而高漸離身為戰國末年著名行為藝術家,表示,你能得到我的人,但是得不到我的心,你把我當兄弟,我卻把你當嶽父,轉頭就睡了秦始皇最愛的女兒櫟陽公主,順便綠了公主的未婚夫秦國大將王翦的兒子王賁。

但是嬴政依然沒有放下高漸離,最終,被燻瞎了眼睛的高漸離在秦始皇的稱帝大典上用琴砸向了嬴政,而嬴政沒有停下,而是帶著無盡的痛苦走向了祭臺。本片的劇本出自著名編劇蘆葦,同時又被姜文刻下了深深的個人烙印,從蘆葦的角度,我們看到的是文藝工作者眼中自己和統治者的關係:統治者渴望得到藝術家,因為藝術家象徵著更高層次的精神世界,藝術可以讓政治升華、國家穩固;但是藝術家拒絕為統治者服務,他們選擇曲線救國、用精神羞辱的方式來反抗統治者。

而從姜文的角度,我們看到了一個在冷靜的絕望中走向末路的秦始皇:他清楚地明白徐福在搞封建迷信,清楚身邊的李斯趙高在破壞秦法、侵蝕國家,手握兵權的王翦和自己離心離德,他寄希望於高漸離的《秦頌》凝聚人心但換來的是高漸離的拒絕和背叛,他只能靠處理海量的竹簡,用權術平衡各方的利益支撐帝國,最終獨自走向祭臺,在山呼萬歲中放聲痛哭,為自己的理想獻祭。

可以說這兩部電影與其說在和觀眾講秦始皇的故事,不如說是在90年代特殊的背景下借了秦始皇的軀殼在講自己想說的事。而縱觀其身後兩千年的歷史,秦始皇的形象和評價一直是面目模糊的,一直逃脫不了被當成工具人的命運——嬴政究竟是一個殘酷少恩,虎狼之心的暴君還是一個勵精圖治、功蓋千秋的偉人呢?這個問題背後是綿延千年的「儒法之爭」。

儒家用「焚書坑儒」來佐證秦始皇的反動和無道,用「身死國滅為天下笑」來警醒後世君王「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儒家統治中國思想界2000年,秦始皇就這樣被罵了2000年。到了清末民初,革命志士們要反對帝制、倡導共和,這時候秦始皇又被作為「2000年帝制」的始作俑者被推出來背鍋,他們認為正是秦始皇開啟了中國專制黑暗的時代。

鬥轉星移、時代更替,秦始皇身上的鍋也就越來越多,比如說他推動的華夏統一,我就曾親耳聽人說過「都怪秦始皇,如果中國當年不統一,就會像今天的歐洲那樣,變成很多發達的小國家,我們就都有好日子過啦」;再比如說因為一句「勸君少罵秦始皇」,他又成為了某個特定人物的象徵,替他承受各種指桑罵槐的攻擊;更有人拿著秦國的耕戰制度說硬是成是「軍國主義」,種種爭議讓秦始皇題材成為了影視劇的高危地帶,每每有正面描寫、哪怕是毀譽參半都會收到各種清奇角度的批判和爭議,這也就是為什麼2001年張豐毅主演的央視大製作歷史劇《秦始皇》被整整雪藏了6年到了2007年才靜悄悄地被放到深夜劇場草草播完了事,當年還是小學生的少年秦始皇扮演者此時已經上了大學,而當年還是普通演員的兩位女主,範冰冰和張靜初已經成為一線女星了。

由此,我們很容易理解,2008年上線的《大秦帝國》系列在當時引發了多大的震撼和爭議:這是中國文藝史上空前的,拋棄了六國視角,把觀眾置於秦國視角,毫無保留地歌頌秦政、歌頌法家、歌頌秦統一六國歷史的影視劇。

秦國在這個系列中不再是恃強凌弱的虎狼之國,而是在被侵略、被欺壓、積貧積弱的屈辱中崛起,在質樸而尚武的民風中開拓,一步步站上巔峰完成統一偉業的正面主角。這樣一部讓人眼前一亮的劇雖然在當時依然是被官方低調處理,卻引發了民間巨大的正向反饋,因為當時的中國恰恰也正是在冷眼中開始崛起,老百姓樸素的願望希望有朝一日中國也能東出於天下,開闢新時代;同時這部劇在當時也遭到了很多國內媒體的批判,比如《新京報》就以《好大一碗雞湯》為題目,說「當年中國的精英階層搞新文化運動,就是想為中國提供一些新的東西,而百年過去了,有人卻還是喜歡舊時代的糟粕」,還有評論者更為直白地寫道「大秦帝國的「崛起」模式,不值得稱頌。」而在最新的《大秦賦》中,秦始皇和他身邊的人依然延續本系列的基調,以非常正面的形象出現,而最終落筆的結局和評價會是怎樣,可能需要我們看完全劇再來討論。

我想,中國歷史上很少有秦始皇這樣的人物,以如此模糊而有爭議的形象示人、卻又如此強勢而有存在感地影響著這個國家和民族上千年。

嬴政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這個問題新之我也許沒有資格回答,但是我個人認為,世上大概存在三種人:第一種,屬於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這也是絕大多數人的結局;第二種是「丈夫處世立功名,留取丹心照汗青」,用個人的奮鬥得到歷史的正面評價從而獲得永生;第三種則是如秦始皇那樣,歷史也許不會給他們好的評價、也不會記錄真實的他們,正如在《秦頌》結尾,始皇帝自負地對高漸離說,「史書由我來寫」諷刺的是,史書卻是由「高漸離」們來寫,然而他出生時,華夏是四分五裂的戰亂之地,而他死時,這片土地歸為一統,車同軌、書同文——這片山河不可逆轉的變化就是他為自己寫的史書,他為自己拍的電影。

所以今天,來自楚國的王驍、來自燕國的董佳寧、來自齊國的王慧、來自巴國的Kris、來自很多國家的李夫人、來自吳國的席亞洲和我,我們才能不分彼此地在同一片屋簷下一起建設社會主義,一起仰望星辰大海。縱使滄海桑田、物是人非,但秦時明月依然朗朗照於華夏大地之上。

原標題:《被罵2000年,秦始皇的男主之路為啥這麼辛酸?!》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白起、項羽坑殺幾十萬人無人問,秦始皇為何焚書坑儒被罵千年?
    都說刀劍無眼,在冷兵器時代,兩軍對陣難免出現死傷,但是往往在一方投降之後,勝利者仍然會有屠殺俘虜的行為,比較出名的就是白起坑殺40萬趙軍,項羽坑殺20萬秦軍,但是這幾十萬人對於後代人來說反倒沒被過多指責,而秦始皇焚書坑儒僅僅殺了四百多人,卻為何被罵了上千年?
  • 大秦賦:冬兒這麼好,秦始皇為啥不立她為皇后?你看真相是什麼?
    大秦賦:冬兒這麼好,秦始皇為啥不立她為皇后?你看真相是什麼? 大秦賦作為一部展現戰國時期秦國歷史的電視劇,巧妙的以秦始皇嬴政和一位叫冬兒的女子的感情線為主要的線索,展開了演繹,這有別於歷史正劇的節奏,卻也多了一些讓人觀看的趣味性,劇中,這兩個人的感情著實是十分令人羨慕,但奇怪的是,冬兒這麼好,嬴政為什麼在當了大王以後,沒有立她為王后呢?其實真相只有一個。
  • 「魔改」秦始皇的劇,下場都很慘
    據說當時劇組緊急想了各種應急方案:比如把男二郭品超換為男一,不行就讓李晨頂上。之後,李晨身穿男主角衣著的照片流出,疑似換角頂替高雲翔,靠摳圖救劇。一番折騰下來,好不容易修補完了,女主範冰冰又出事了。她因為偷逃稅問題被國家稅務部門公開並責令其追繳稅款、滯納金、罰款共計約9億元人民幣,央視更直接點名,這劇看來是徹底涼涼了。
  • 罵不罵秦始皇,從來不是一個歷史問題
    在小鮮肉和老戲骨之間,還有一類演員,韶華不再卻年富力強,演技就如段譽的六脈神劍,時靈時不靈,運氣好能成就經典,一個不慎就是油膩。 靳東、周一圍、楊爍、張魯一……都是這類。 張魯一真不適合演秦始皇,原汁原味的兵馬俑就擺在那裡,老秦人的精神面貌栩栩如生呢。 秦始皇到底長相如何,歷史上曾有爭議。
  • 秦始皇被罵了兩千年,現在還被罵,甚至是群起而攻之,究竟為何?
    罵的人集中地說他殘暴不仁,濫用民力,導致二世而亡。而罵得有點「水平」的當數郭沫若。
  • 秦始皇愧對暴秦稱號:王翦尉繚等五人罵過他,為何一個都沒被殺?
    今天咱們要說的,就是司馬遷先生用推理小說筆法寫出來的秦始皇嬴政與大將王翦之間的勾心鬥角,細看之下我們也會產生這樣的困惑:王翦背後罵秦始皇,司馬遷是怎麼知道的?司馬遷都知道了,秦始皇會不知道?秦始皇要殺背後罵他的盧生侯生,還被誣陷為「焚書坑儒」,秦始皇怎麼不殺背後罵他的王翦?
  • 沒毛病,秦始皇的故事應該這麼寫~
    秦始皇與阿房女是說秦始皇為了個女人建了阿房宮。裡脊傳是說秦始皇和荊軻愛上同一個女人。
  • 老人家誕辰之日,再說說歷朝歷代對秦始皇的評價.
    秦始皇得罪儒家得罪的這麼厲害,儒家怎麼可能說好話。 秦二代而亡,也沒時間給自己塗脂抹粉。 二、雖然有諸子百家。但二千年來,儒家在意識形態的唯一真正對手就是法家。 路線之爭可不是鬧著玩的。 秦始皇這個人物,是具有特定政治含義的標誌性人物,或者說是一種政治符號。 前面說到,儒家主流意識形態,對秦的評價很負面。知道辛亥革命後,儒家失去對意識形態的完全把控,對秦和秦始皇才開始有了更多公正的評價。 但對秦始皇的大規模翻案,還是1949年後。
  • 專家:我們冤枉秦始皇2000年
    在他看來秦始皇屬於暴君,胡亥屬於強化版暴君,因為胡亥繼位後不體恤天下民情,那邊酈山工程還沒完,又接著修阿房宮,大興土木加重徭役導致了秦朝短命,秦雖然居關中享有天賜便利,也經不住秦始皇、胡亥兩代暴君這麼無休止折騰。
  • 秦始皇生母趙姬的關係到底多混亂?秦始皇生父成2000多年懸案
    呂不韋大怒,但想到已經為子楚傾家蕩產,又想放長線釣大魚,索性就將趙姬送給了子楚。後來,趙姬便生下了秦始皇。不僅是《史記》,另一位著名史學家班固在他的《漢書》中也持此說。《漢書•王商傳》中寫道:「臣聞秦丞相呂不韋見王無子,意欲有秦國,即求好女以為妻,陰知其有身而獻之王,產始皇帝。」
  • 秦始皇背了2000年的黑鍋,」焚書坑儒「並不是真正的焚書坑儒
    千百年來,許多人圍繞著秦始皇編造了一個又一個故事,添油加醋,真假參半。他的家世,被塗抹得陰暗淫亂。說他的父親是呂不韋,一個大商人,說他的母親養面首生孩子,甚至發動政變要奪權。他的為人,被渲染得暴虐恐怖,聲音似豺狗,內心如虎狼,焚書坑儒,滅絕文化。
  • 86年的港劇「秦始皇」:米雪劉松仁劉永馮寶寶黃造時,還有尹天照
    這段時間是非常時期,閉關在家,每天都在懷舊,寫的東西,無一不在暴露年齡,今天再寫一篇童年時期看過的一部老劇——《秦始皇》,那是魔姐童年那段時光裡每晚趴在炕上觀看過的,雖然當時還只有幾歲,剛剛上小學,但從小記憶超凡,所以關於情節還是記得一些的。
  • #言情#《系統逼我考科舉》作者:一七令(前人渣男主被系統調教成'鐵憨憨'男主的科舉興家之路)
    《系統逼我考科舉》作者:一七令(前人渣男主被系統調教成'鐵憨憨'男主的科舉興家之路)【文案】--顧家賣女當日,家中的寶貝疙瘩突然昏厥。顧邵醒來後,妹妹沒賣成,錢沒弄到手,自己腦子裡還多了個名為系統的東西。系統:「經鑑定,宿主系晉江史上第一渣男,拋妻棄女,諂媚權貴,喪盡天良。為配合淨網行動,本系統將會對宿主進行徹底改造。」顧邵傻了。
  • 秦朝只有15年,為什麼影響這麼大?看看秦始皇的粉絲就知道了!
    蹊蹺的是,秦只存在了15年。兩漢相加,差不多300年;唐加上武則天的周,也將近300年。孱弱的宋朝分成兩股,北宋和南宋,這倆朝代,血緣關係最近。西漢滅亡後,重新打下大漢江山的光武帝劉秀,和西漢末代皇帝早就八竿子打不著了(類似於三國的劉備和劉邦攀親戚)。
  • 幾千年來,不為人知的秦始皇
    這時有人插話:「秦始皇焚書坑儒。」主席立予駁斥:"秦始皇算什麼?他只坑了四百六十八個儒,我們坑了四萬六千個儒……我們與民主人士辯論過,「你罵我們是秦始皇,不對,我們超過了秦始皇一百倍;罵我們是秦始皇,是獨裁者,我們一概承認。可惜的是你們說的不夠,往往要我們加以補充。
  • 被國人罵了2000多年的暴秦,為何突然成為了人人讚美的大秦帝國?
    被國人罵了2000多年的暴秦,為何突然成為了人人讚美的大秦帝國?國人對秦朝評價的改變近段時間,大秦賦正在熱播。作為一名歷史愛好者,小天也看了這部劇。無論是秦始皇時代,還是秦二世時代,秦朝給後人的印象一直是非常殘暴的。特別是到了秦始皇后期,因為各種貪圖享樂,讓國家民不聊生,百姓人人自危。這也是為什麼秦朝會遭到國人2000多年唾罵的原因。然而,近年來,關於秦朝的正面評價越來越多。仿佛大家都認為,以前那個殘暴不仁的暴秦,已經成為了一個值得人人讚美的大秦帝國了,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 誰還記得亞視版秦始皇?男主三段婚姻兩次家暴,三婚被甩賣慘求生
    但1986年播出的亞視版《秦始皇》則異常精彩,在歷史與戲說之間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平衡點,讓秦始皇變的有血有肉,生動立體。多年過去了,儘管對劇情的記憶已經很模糊,但「大地在我腳下」的豪邁曲風以及「霸氣側漏」的秦始皇還是令人印象深刻。以至於現在再看以秦始皇為題材的影視劇,總覺得只有亞視版才是一代始皇帝該有的樣子。
  • 2000年,黃渤拍攝第一部電影時,被管虎罵得狗血淋頭
    01高虎引薦黃渤出演《上車,走吧》2000年,黃渤出演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叫《上車,走吧》。這部電影沒有在院線上映,只在電視臺播出過,講述的是山東兩個農村小夥在北京闖蕩的故事。主演是高虎和黃渤,高虎飾演司機劉承強,黃渤飾演售票員高明。
  • 炒CP罵女主拆CP罵男主
    導讀:還記得上一次電視劇播完男主拆cp,男女主拆cp被罵的很慘的男主是誰嗎?沒錯,就是《傳聞中的陳芊芊》的男主韓爍——丁禹兮。二、炒CP罵女主,拆CP罵男主?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磕cp的基本上都是女孩,很多女孩兒將自己帶入女主的主觀情結,然後覺得男主辜負了女主,進而上升到真人演員,便討厭起了男主。然而也有很多粉絲指出拆cp的行為,並不是成毅的單方面行為,因為成毅給女主遞話筒的時候,袁冰妍也沒有接他的話筒,而是直接拿了旁邊騰蛇的話筒。
  • 偶像劇男主們為啥都不學化學?
    最近我開始惡補偶像劇。這套價值十幾萬的東西,拿來做光的折射實驗是不是有點奢侈了,除此之外我實在揣測不出來男主還有什麼動機把雷射器雷射筆鏡子擺一塊。小朋友完全可以用20塊錢複製你的實驗過程,這麼浪費設備不怕導師抽死你個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