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木大爺,原名Clint Eastwood,影迷們親切的將他的姓意譯成「東木」,這倒也挺符合他老而彌堅的性格。
東木生於1930年,現年90歲,仍奮戰在導演第一線。自1955年入道以來,他參與過超過150部電影,無論是當演員、導演還是製片人甚至音樂人,都出類拔萃,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已經成為美國文化的一部分,金錢、獎項對東木已沒有任何意義,為什麼這麼老了還在拍電影呢?因為他想拍。
什麼叫為電影而生,東木大爺下了一個難以超越的定義。我猜他的願望,就是死在攝像機旁邊吧,只有這樣的死法才配得上他。
好漢不提當年勇,單看看他80歲後拍出的片子:《美國狙擊手》《胡佛》《薩利機長》《騾子》,都是水準以上的佳作,近些年更是年均一部,讓無數中青年導演汗顏。
這不,他又帶著新作《理察•朱維爾的哀歌》來了。
從片名與海報你就知道這電影不可能有什麼票房的,雖然配角都是實力派,但對中國觀眾來說遠談不上有什麼流量,男主扮演者保羅•沃爾特•豪澤更是完全路人臉,我查了下,這是他第一次演男主角。
所以發行方選擇只在藝術聯盟影院上映,整個青島市區今天也就拍了10場,離我最近的在百麗廣場,百麗廣場曾是青島最潮的地方,現在破敗成這個鳥樣子,空無一人,只剩下影院還在營業,很適合拍鬼片。
電影改編自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期間的真實事件。
理察•朱維爾是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保安,他在巡邏的時候發現一個可疑包裹,裡面裝著滿滿的炸彈,雖然沒有避免爆炸,但因為發現及時,沒有造成更大規模的傷亡。(還是死了兩個人)
剛開始朱維爾被新聞界捧上了天,冠以英雄的稱號,但不久,因為找不到其他線索,朱維爾就被FBI認為是爆炸案嫌疑犯,而理由僅僅是歷史上有這種賊喊捉賊的先例。
被新聞媒體不負責任的瞎報導一通,朱維爾平靜的生活被打破了,他成了民眾眼裡的騙子、恐怖分子、超重媽寶男。
雖然後來被證明一切都是子虛烏有,FBI也做了正式道歉,但傷害已經造成,10年後,朱維爾因心臟問題去世,雖然主要原因是身體超重,但很多人認為那次冤屈是一大誘因。
東木大爺說他早就想拍朱維爾的故事了,因為他是一位英雄,海報上的宣傳語是:為英雄正名。
給大家再放放預告片吧,背景音樂是一首美國200多年前的老歌:《Amazing Grace》,典型的清教徒頌歌。
由好萊塢傳奇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改編自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爆炸案真實事件的高口碑佳作《理察·朱維爾的哀歌》將於1月10日全國藝聯專線上映。影片今日曝光「直指人心」版預告,展現英雄被誣陷淪為嫌犯的歷史悲劇,政府媒體聯手將朱維爾及其家人推入深淵,弱者選擇奮起反抗,揭露被掩蓋的真相。教課書級敘事和深刻內涵獲國內媒體盛讚「曲折離奇又平靜克制」,「本片的現實意義值得深思」。
故事就擺在明面上,沒啥好劇透的,還是充滿著濃濃的右派氣質,雖然出生在左派大本營的加州,但東木一輩子都是個鐵桿右派,算是好萊塢的異類,信仰的是南方清教徒的那一套:奮鬥、責任、家庭、道德榮譽感與虔敬上帝。
東木一輩子都是牛仔體質,牛仔面對世間的不公與磨難,向內是死磕,向外是拔槍,他們也許不那麼高大上,但絕對夠硬。
所以東木的電影裡,都是「小人物英雄主義」,從早期的鏢客三部曲到如今的胖保安,一脈相承。
故事是從80年代講起,理察•朱維爾是個身材肥胖的保安,他曾經當過警察,但因為出了點兒事,就被擼了下來,他說自己最想從事的工作是」保護別人」。
按我們的話說,朱維爾是個軸人,總在旁人不在意的地方鑽牛角尖,比如學校當保安期間,他竟然會把校長曾經說過的話記下來,到了實際情況與校長訓話不符的時候拿出來打領導的臉。
他確實是正直認真,但這樣的性格在職場裡很不討好,所以就不斷的換工作,好在保安哪兒都需要,倒也不擔心會失業。
在某個為中小型企業服務的組織裡,朱維爾碰到了洛克威爾扮演的律師沃森,他注意到了朱維爾的細心(從垃圾中判斷出他喜歡吃士力架)。
兩個人一起打了射擊遊戲,勉強算朋友了,其實他們的階層差很多,也談不上什麼共同語言,只是相對於朱維爾受到的冷眼,沃森算很友好了。
朱維爾一直想重新當警察,在離職的那天去找沃森告別,此時沃森說的一句臺詞讓人印象深刻,他說:「答應我,不要因為擁有了權力,哪怕是一丁點兒權力,就讓自己變成混蛋」。
這句臺詞是整部電影的魂兒,沃森說的時候其實是對自己很不滿,他年輕時候肯定也是個熱血青年,但現實生活把他逼成了混蛋。
沃森沒想到的是,朱維爾聽進去了。
十年後,奧運會在亞特蘭大盛大舉行,朱維爾成為保安團隊一員,他沒有結婚,與媽媽住在一起,平時喜歡打獵,家裡長短槍一大堆,對待工作依然一絲不苟。
這種大型活動一般都分會場,在某公園空地上正在舉辦小型演唱會,第一天相安無事,朱維爾還挺悠閒的聽了會兒音樂。
第二天他在阻止幾個小青年滋事的時候發現個背包,這種事一般保安就略過去了,因為大概率是裝著啤酒(前一天也有類似事發生),但朱維爾堅持要把人群疏散,讓警察過來查看,同事說他真是瘋了。
警察來了之後打開包一看,果然是一捆炸藥,在防爆部隊到來之前,炸藥爆炸,幸好朱維爾疏導及時,避免了更大的傷亡。
無孔不入的媒體馬上找到了朱維爾,登上各大電視臺,他從一個默默無聞的保安突然成了國家英雄,一個出版社甚至聯繫要給他寫書。
但反轉來的如此之快,FBI由於找不到恐怖分子,就懷疑上了朱維爾,「人們總是懷疑第一個發現屍體的人,不是麼?」。
FBI處理過類似賊喊捉賊的案件,犯罪者自導自演,把自己「安排」成英雄,朱維爾的問題就是太過普通了,FBI頭頭覺得他就是想出名,所以才製造了爆炸案,沒想到親愛的喬恩•哈姆叔在裡面演了個渣渣。
這就是典型的先有結論,然後再找證據,警方的秘密調查行動被一個上躥下跳的女記者獲悉,登在了報紙頭條。
朱維爾幾天之內從英雄成了騙子,家門口常駐著一堆記者,私生活被完全毀了。
我對FBI頭頭跟女記者這倆角色的塑造是不太滿意的,表現的有點過了,似乎是為了戲劇衝突,把他們寫的特別可恨,壞了大半部電影,女記者最後竟然那麼輕易就悔過了,東木向來以圓潤著稱,這次不夠好。
前天看到個消息,女記者的原型Kathy Scruggs發文抗議,說東木在電影中暗示她為了搶頭條與別人睡覺,這是歪曲事實,還說要告電影公司侵犯名譽。
朱維爾沒辦法只好求救十年前有過一面之緣的沃森,他是唯一沒有嘲笑自己的人。
後半段就是沃森幫朱維爾對抗國家機器的故事,細節我就不多說了。
這次三個主要人物的表演依然是高水準,洛克威爾太適合這種又喪又勵志的角色,凱西•貝茨更不用提,老戲骨從未失手。
我看到有的觀眾說朱維爾演的太木訥,我倒是覺得很不錯,這才是一個普通人被突然置於鎂光燈下的真實反應,他不會、也不應該像名人那樣去保持什麼熒幕人設,保羅•豪澤演的很自然,有兩次淚水噎在眼眶裡的畫面很動人。
我在想,到底什麼是正直,所謂正直,不光要聽其言,主要還是觀其行,朱維爾笨嘴拙舌的不會講話,他只有簡單的一句「想保護別人」,為此,他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只有付出代價的正直,才是真的正直。
看到最後,《聞香識女人》中艾爾•帕西諾說的那段話在我腦子裡回想,中校知道正直的道路是對的,但他選擇不走,因為那條路太特媽的難走了。
朱維爾在同事的冷眼度過了半輩子,他愛國愛家,工作上遵守規則,以保護他人為使命,是真正的平民英雄。
他履行了答應沃森的話:不要成為一個混蛋。
雖然也有瑕疵,但東木大爺的調調就是那麼的招我喜歡。
當然是推薦大家去電影院看啦!
但是,你未必買得到票。
試試吧,不要錯過一部好電影。
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