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趙蘊嫻編輯 | 黃月1
8月27日,微博博主@光明處是你我歸處 發布的一條有關醫保改革的內容在網際網路上引發爭議。「割包皮納入統籌基金支付,偉哥進醫保降到2塊,與此同時,避孕藥移出醫保之外,衛生巾一如既往貴還重稅。」一些網友認為,這些措施全是對男性的利好,與女性相關的醫療用品被排除在外。但也有人指出,這條微博內容與事實有出入,忽視了偉哥治療「陽痿」以外的其他功效。還有人評論說,這是在「無腦打拳」「挑起對立」。
微博博主@光明處是你我歸處 的微博截圖的確,原博對事實的描述不夠準確,有失偏頗。《基本醫療保險用藥管理暫行辦法》第八條規定,「主要起增強性功能」的藥品不納入《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也就是說用於治療勃起功能障礙的偉哥不在醫保報銷範圍內。另一方面,自2017年起,免費提供避孕藥具被納入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項目,居民可到計生辦、居委會以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領取避孕藥具,費用來源於財政列支。
不論是科普偉哥療效,還是討論包皮手術適用範圍,我們都無法否認這些措施更偏向男性。公眾號「女泉」的一篇文章指出,免費發放的避孕藥具與實際需求相比杯水車薪,女性承擔了更多的避孕責任,此時便須考察公共政策對兩性的扶持力度是否相同。關於衛生巾價格的討論,也正是在這一對女性需求缺乏關注的背景之下再次躍出水面。
有網友認為,來月經是自然現象,如同吃飯喝水,女性為此承擔更多天經地義。這種帶有性別原罪意味的發言忽視了工業與消費社會中的結構性歧視。天津一家飯店日前推出了價格一致但分量減少的「女版盒飯」,聲稱是為節約糧食而設,無關性別歧視。如果是為節約糧食,為何不能簡單分出大小型號的盒飯,讓消費者按自身需求購買呢?儘管「女版盒飯」是個案,卻很能說明女性要為天生的性別付出更多的社會現狀。
天津「女版盒飯」 截圖來源:豆瓣消費社會一邊把女性捧為「血拼狂買」的消費女王,一邊以普遍而明確的性別歧視向女性收取更多「粉紅稅」。與此同時,輿論中還充斥著不少「貴就別用」「沒人攔著你用布條」的無理訓誡,仿佛「衛生巾貴」以及「衛生巾價格竟能成為一個社會問題」是女性「無腦剁手」造成的。而真正值得指出的問題是,既然有人以予以報銷的包皮手術是針對包皮過長引起的具體疾病來論證其納入統籌基金支付的合理性,那么女性討論減免衛生巾稅額、關愛自身健康(和包皮手術一樣,對兩性都是有益的)又有什麼錯呢?
在這篇文章裡,我們試圖探討衛生巾議題中的雙重性別歧視。一方面,在女性須為同等商品或服務支付更多金錢的社會現象背後,是一種將男性需求默認為標準、女性需求為額外需求的根本性歧視;另一方面,在關於大牌衛生巾是否為女性智商稅的討論中,女性更傾向於非理性消費的刻板印象再次浮現,也從更深的層面為我們敲響了男權主導一切話語——包括女性月經血量、衛生用品用量、衛生用品是否昂貴等等——的警鐘。
「粉紅稅」:男性商品為默認值,女性商品是附加值?
「粉紅稅」指的是在購買質地、用途、款式相似的商品或同類型服務時,女性消費者支付的金錢往往比男性消費者要多。1991年,美國經濟學與法學家Ian Ayres的一項研究發現,白人女性購買同款新車的費用比白人男性高40%。紐約消費者事務部(Department of Consumer Affairs,下稱「DCA」)1992年的調查證明,收取女性更多錢款的「粉紅稅」現象遍及各個消費領域——從美髮沙龍、健康護理到衣物清洗、二手車交易,女性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額外榨取。1994年,加利福尼亞州的一項研究指出,每位女性每年平均要支出1351美元的「粉紅稅」。雖然自上世紀末起美國多地相繼出臺了反價格性別歧視的法令和措施,但從2015年DCA公布的最新調查結果來看,「粉紅稅」依舊大規模存在,並且由嬰孩時起尾隨女性的一生。
粉色頭盔和滑板車的例子很好地展現了因消費者「性別為女」而加價的荒謬。DCA最新一次的調查中有這樣兩個案例:兩輛由一家公司生產的滑板車,除顏色外完全相同,粉色的卻要比紅色的貴出20美元;同款頭盔,粉色的女版比男款多出13美元,二者沒有任何質量上的差異,設計上也看不出女款有何特別之處。
專欄作家侯虹斌在刊登於「騰訊·大家」的一篇文章中寫道:「實現功能性和基本安全的玩具,默認是男性;把它變成女性款,就改為粉紅,加上流蘇和蕾絲、荷葉邊,雖然成本極低,價格馬上翻一倍。」不論商品的受眾是哪個性別,在生產之時男性才是標準,其後的一切改動均為「附加」,如果消費者不符合標準的男性定義,就得為這些「附加值」買單。按此以男性為默認值的邏輯,男性不會來月經,沒有衛生巾需求,女性使用衛生巾於是完全成為一種額外的「附加」需求,即使為此多掏錢也是符合規律的自願行為。
DCA在2015年調查報告中列舉的兩個對比但難以理解的是,世界上一半人口會經歷月經,為什麼要以另一半人為標準呢?衛生棉是女性生活的必需品,卻只有少數國家免除了「衛生棉稅」。有網友指出不存在專門針對衛生棉的「衛生棉稅」,但人們頻繁地使用這個詞,可能不是因為知識有誤,而是想以此質疑對衛生棉徵稅的現狀是否合理:作為女性必需品,經期用品為什麼不能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一樣享受更低稅率或免稅待遇?在澳大利亞,牙膏、保險套、成人尿布等商品都在免稅之列,而衛生棉直到2019年才被列入;印度政府也在2018年免除了衛生棉的商品稅。根據中國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2019最新增值稅稅率表」,當前對糧油、自來水、暖氣等物品的增值稅稅率為9%,圖書、報紙、雜誌等出版物同樣採用9%的稅率,而衛生棉的增值稅率卻是13%。
對於中高收入群體而言,4%的稅率差價可能無關痛癢,現行的13%稅率也影響不大,但對經濟條件不佳的底層女性來說,這也許是她們能否負擔得起衛生棉(或者質量好一點的衛生棉)的關鍵。世界上仍舊有許多女性面臨買不起衛生用品的「經期貧困」,自製替代品幾乎不可能達到衛生標準,這種貧困造成的健康問題又進一步損害了女性的勞動能力,形成貧困惡循環。界面文化(ID: Booksandfun)曾詳細探討「經期貧困」的問題,就算是在英國這樣人均收入較高的國家,也有15%的女性(14-21歲)曾買不起經期用品。2017-2018年間,一項針對美國路易斯安那低收入女性群體的調查發現,64%的女性早年間無法擔負衛生用品開銷,21%的女性每月都陷入「經期貧困」,很多女性使用衣物、破布、紙巾等代替衛生巾,或從公共衛生間取用兒童尿布和廁紙作為經期用品。
今年2月,將衛生巾納入防疫物資的提議就引起關於女性身體權益的討論。當時有網友稱「女性每次來月經只需使用5、6片衛生巾」,批評者指出這種言論對女性真實生活狀態缺乏了解。6月,科普平臺@丁香醫生 在微博上發布了一條內容,稱以每次月經量20ml-80ml計算,1-4片普通日用款衛生巾就足以吸收。對於絕大多數有月經經驗的女性來說,以上兩種論調根本不值一哂,這種純粹男性視角的猜測、測量和評判有如戲言,但凡對於女性伴侶或親屬的經驗有過一絲關切或問詢,也不至於有這種對衛生巾使用情況的誤解與偏見。
非理性消費?並非只有女性身陷消費主義陷阱
在此次爭論中,微博博主@紅茶魔術貓 的發言也引發了大量討論。他在微博中質疑,女性呼籲衛生巾免稅的做法不能真正解決價格過高問題,反而有「追求大牌」「交智商稅」的嫌疑,給出的例子是印度實行衛生巾免稅之後,整個市場價格沒有明顯改觀。
微博博主@紅茶魔術貓 關於「割韭菜」、「智商稅」的發言面對這種狀況,我們應該做的是繼續追問,從中吸取經驗,讓更多女性有機會擺脫「經期貧困」,而不是兩手一攤做「白費功夫」的居高臨下的說教。
這條微博中提到的「智商稅」,是指女性消費者太容易被代言廣告等包裝營銷手段迷惑,購買華而不實的產品。侯虹斌在文章中把「粉紅稅」稱為「女性智商稅」也是類似的意思,認為商家能從女性的口袋掏走更多的錢,是因為她們易受蠱惑,不夠理性。認為只有女性會跳入「粉紅稅」陷阱,是不是另一種性別歧視呢?
以上文提到的兒童頭盔舉例,假如一個小女孩想要粉色頭盔——可能出於本然喜愛,也可能是受了「女孩要用粉色,男孩才用藍色」的教化——家長因此多付出13美元購買,這可以用「智商稅」來解釋嗎?如果是一位父親為女兒購買了更昂貴的粉色頭盔,這種行為也可以被稱為「智商稅」嗎?
90年代DCA的研究認為,「粉紅稅」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女性消費者沒有足夠充足的信息進行比對。從理論上看,今天我們能從網上搜集到幾乎所有同類型商品的價格,可在精心比對後再行購買。但問題在於,在現實生活當中,無論是家庭主婦還是職場女性,都不是24小時坐在屏幕或貨架前專業看貨比價的購買員,或許信息足夠,然而精力有限。
從「雙十一」到「三八節」,女性被消費主義塑造為「剁手」女王,「買買買」以一種既是羞辱又是歌頌的方式鼓吹女性的「不理性」,似乎男性全然不受消費主義的困擾和圍剿。而從茶葉到手錶手串,從運動鞋到CK內褲,男性消費的就一定是不可或缺、質優價廉的商品嗎?又有多少人曾聽過「男性智商稅」一詞呢?男性也會受到焦慮營銷的影響,認為在某些節日裡「不送禮物就沒人愛」,於是購入口紅、鮮花與珠寶——只不過在這時候,女性的非理性就又可以被搬出來為其做擋箭牌了。
經期衛生用品種類品牌看似五花八門,但真正做到安全舒適的選項有多少? 來源:視覺中國美國弗吉利亞大學英文系教授芮塔·菲爾斯基在《現代性的性別》中談到,這種看似反現代的「非理性」其實極為現代,「因為它是一種受管控的欲望,受控於一種計算和理性化的邏輯,所服務的是利益動機。」一種觀點認為「粉紅稅」之所以產生,是因為女性商品所用的材料更好、設計更多,但正如DCA調查研究所指出的,女性消費者無法控制生產端使用何種材料或工藝。陳列在女性面前的商品似乎琳琅滿目,但這種多元性是虛假的,真正可供選擇的空間十分有限。導致這一結果的,既有資本社會的生產與消費方式,也有男權文化對兩性氣質的塑造。
消費看似是女性的場域,實際上只是女性被推到了前面。19世紀以來,傳統女性作為男性的附庸和家庭的採買員,她們的很多消費行為不是出於衝動的物慾,而是精打細算的迎合與計較。播客「隨機波動」曾在《女權主義與消費主義水火不容嗎?》中談到,女性從男權的家庭中走出後,很快就掉入了消費主義的陷阱,且這個陷阱依舊是男權主導的文化,男性不一定比女性消費得少,但消費鄙視鏈將男性的消費領域置於上遊,「品位」使之免於「膚淺」和「不理性」的非難。如果說女性追求「超級輕薄」的大牌衛生巾是交「智商稅」,男性在保險套的選擇上就真的免交了這筆錢嗎?
參考資料:
「From Cradle to Cane: The Cost of Being a Female Consumer.」DCA
"Fair Driving: Gender and Race Discrimination in Retail Car Negotiations." Ian Ayres
"Battle of the Prices: Is It Ever Fair to Charge One Sex More?"
https://www.theatlantic.com/business/archive/2014/10/battle-of-the-prices-is-it-ever-fair-to-charge-one-sex-more/381546/
《多國掀起衛生巾免稅浪潮,「經期貧困」問題受到關注》田佳慧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3NzUyMTE3NA==&mid=2247490908&idx=1&sn=5a6e6c0174432584d60b5ba4bfba0205&chksm=eb65ab25dc1222335e25128bf615042fd111c195aa47237ccd5711047b8085563cc1d6c5de62&token=1739253400&lang=zh_CN#rd
《偉哥、包皮手術齊進醫保,誰來考慮避孕藥和衛生巾的福利比例?》
https://mp.weixin.qq.com/s/cjFqFSVwjoh0xsZFsG_Gs
《女權主義與消費主義水火不容嗎?》
https://mp.weixin.qq.com/s/isd9miArcTZDF-3ZeAmrew
《有一種稅叫粉紅稅,也叫全體女性智商稅》侯虹斌
https://mp.weixin.qq.com/s/LFIohyx5BDJERRaRB3JOBA
Unmet Menstrual Hygiene Needs Among Low-Income Women
https://journals.lww.com/greenjournal/Fulltext/2019/02000/Unmet_Menstrual_Hygiene_Needs_Among_Low_Income.2.aspx
《商品與女性慾望:消費社會強化了男性權威,也對其造成了威脅》[美]芮塔·菲爾斯基 (此文為《現代性的性別》書摘)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8658488
《最全最實用!2019最新增值稅稅率表》
http://www.chinatax.gov.cn/n810341/n2340339/c4180655/content.html
《關於做好2017年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的通知》政策解讀
http://www.nhc.gov.cn/zwgk/jdjd/201709/9cb26d17f691491bb3bb0f139bbf3ff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