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七寶」到底是哪七種?為什麼佛經上記載的都不一樣?!

2021-03-01 愛盤玩兒


近期很多朋友找小編諮詢佛教七寶的問題,說是想用佛教七寶來做一串多寶手串。但發現眾說紛紜,很是迷惑,不知道該聽誰的。今天就借著這個機會給大家科普一下。


在《阿彌陀經》中說,西方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其中的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應是七寶。


其實在不同的經書當中,甚至同一本經書,不同歷史時期所譯的不同版本中,所說七寶都不一樣,比如:

玄奘譯《稱讚淨土經》所說七寶為金、銀、吠琉璃、頗胝迦、牟娑落揭拉婆、赤真珠、阿溼摩揭拉婆;

《般若經》所說的七寶是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硨渠、瑪瑙;

《法華經》所說的七寶是金、銀、琉璃、硨渠、瑪瑙、真珠、綠松石等等;

而現代來說,一般意義上的佛教七寶是:珍珠、琥珀、綠松石、南紅瑪瑙、青金石、紅珊瑚、水晶。

所以,可以作為七寶之聖物的東西有十多種,包括:金、銀、琉璃(水晶)、硨磲、赤珠(紅珊瑚)、琥珀、珍珠、紅瑪瑙、青金石、綠松石……


指黃金,又稱為紫金。梵名蘇伐刺那(修跋拏),譯為妙色或好色。佛典在讚嘆佛身端嚴時,常用妙色身、金色身之語。《翻譯名義集》卷三引真諦之釋,舉出金之四義:(一)色無變,(二)體無染,(三)轉作無礙,(四)令人富,以譬法身常、淨、我、樂四德耳。金多用於寺院殿堂、法器、佛像、佛具。


指白銀。是最廉價的貴金屬,佛教認為銀所呈現出的光與色都具有息災的能力,所以銀被廣泛用於飾物。


琉璃

又作毗琉璃、吠琉璃耶、鞞頭黎等。譯為'青色寶』或'不遠』。是一種類似玉的寶石。中國、日`本常有人誤以為是有色玻璃。此詞古來多作'流離』。《慧琳音義》卷一:'須彌山南面是此寶也。其寶青色,瑩徹有光,凡物近之皆同一色,帝釋髻珠雲是此寶,天生神物,非是人間鍊石造作,焰火所成琉璃也。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中載:「願我來世的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徹,淨無瑕穢。」在某種意義上說,琉璃是一種人格、一種精神、一種境界的象徵。明澈的琉璃寄託了人們的美好心願。


硨磲

一種生活在深海裡的軟體動物的貝殼。梵音牟娑落揭拉婆。《法華經玄贊》卷二(末)云:'車渠梵雲牟娑洛揭婆,青白間色。』硨磲在藏傳佛教中是高級的聖物。


玻璃(水晶)

又作薩頗胝迦、颯頗置加、塞頗胝迦、頗梨等。《慧琳音義》卷四:'古譯雲是水精,此說非也,雖類水晶,乃有紫白紅碧四色差別,瑩淨通明寶中最上。紅碧最珍,紫白其次,如好光明砂,淨無瑕點,雲是千年冰化作者謬說也。


赤珠(紅珊瑚)

即赤真珠,所見實物一般為紅珊瑚珠。《大智度論》卷十云:'真珠出魚腹中、竹中、蛇腦中。』《佛地經論》卷一云:'赤蟲所出,名赤真珠,或珠體赤,名赤真珠。』真珠普通呈薄鼠色、灰色,赤珠則指珠之稍帶赤色者。純赤色之真珠極其難得。通常用紅珊瑚珠代替赤珠。


琥珀、蜜蠟

琥珀、蜜蠟從地質學上說是同一種東西,透明的叫琥珀,不透明的叫蜜蠟。蜜蠟在藏傳佛教尤其重視它,用來做念珠和護身符,有強大的闢邪趨吉功效,黃色蜜蠟還可以催財旺財。

紅瑪瑙

紅瑪瑙在東方,被稱為佛教七寶之一。有記載說由於瑪瑙的原石外形和馬腦相似,因此稱它為"瑪瑙"。不論在舊約聖經或佛教的經典,都有瑪瑙的事跡記載,瑪瑙以其色彩豐富、美麗多姿而被當做寶石或作工藝製品。


珍珠

珍珠是珍珠貝分泌的膠汁狀炭酸鈣化合物包裹異物而形成的。以大而圓為貴,一般做念珠、項鍊。珍珠的形態以正圓形為最好,古時候人們把天然正圓形的珍珠稱為走盤珠。珍珠與瑪瑙、水晶、玉石一起並稱我國古代傳統"四寶"。

綠松石

綠松石是西藏的聖物,在藏傳佛教中佔有重要地位。綠松石也常被填嵌在金、銀、銅器上,其顏色相互輝映,美麗且富有民族特色。藏族和蒙古族同胞尤其喜愛鑲嵌綠松石的寶刀、佩飾等工藝品。藏醫還將綠松石用作藥品。

不管哪部經典的七寶,有一個共同處,那就是用來表法的,而非裝飾意義上的作用。

七寶雖然寶貴,但是最寶貴的還是對佛的正信,對佛法的宣揚,佛經常常說即使有人拿裝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布施,也沒有宣揚佛的一句偈得到的福報大,所以這些身外之物,還是不要太注重為好。

◆關注愛盤玩,了解更多

星月金剛打結硨磲琥珀蜜蠟

崖柏鳳眼黃花梨小葉紫檀青金

菩提根綠松老山檀椰殼葫蘆

沉香〡珊瑚金絲楠橄欖打結編串

相關焦點

  • 佛教七寶都是哪七種寶貝
    在佛經中佛教七寶,指七種珍寶引,又稱七珍。無論是哪一種,都代表了佛家人祝福和吉祥的好寓意。不同朝代對七寶的定義也不盡相同。藏傳佛教中的七寶為紅玉髓、蜜蠟、硨渠、珍珠、珊瑚、金、銀,稱為「西方七寶」。根據上面的表格來看,被奉為「七寶」的珠寶玉石類有十多種,它們蓄納了佛家的光明和智慧,背擁更是蘊含了深刻的含義。無論不同版本的佛教七寶有怎樣的差異,金、銀都是永遠少不了。
  • 佛經中記載的仙界到底什麼樣?
    須彌山的山頂上是「仞利天」,這一層天,不是仙界的最高層,但也是和我們凡間一樣有土地的。這一層天再往上的仙界,以我們凡人的理解,就是沒有土地的,嗯......在虛空之中。城內有很多小城,其構造與大城一樣,每個小城的城門口也有五百位鬼神侍衛把守。如果整座城是金的,城門便是銀的;城是銀的,城門便是金的;城是水精的,城門便是琉璃的;城是琉璃的,城門便是水精的;城是赤珠的,城門便是瑪瑙的;城是瑪瑙的,城門便是赤珠的;城是硨磲的,城門便是七種寶石鑲嵌的。城外的欄楯、羅網都是金、銀、水精、琉璃、赤珠、瑪瑙、硨磲七寶所造。
  • 佛教七寶!你了解麼?
    同一本經書,不同歷史時期所譯的不同版本中,所說七寶也不同,以《無量壽經》為例,漢代版本的七寶為金、銀、琉璃、水晶、硨磲(也叫車渠)、珊瑚、琥珀;曹魏時期版本所載七寶為紫金、白銀、琉璃、水晶、硨磲、珊瑚、琥珀;唐代版本的七寶為黃金、白銀、琉璃、頗梨、美玉、赤珠、琥珀;宋代版本的七寶為黃金、白銀、璃、頗梨、硨磲、珍珠、琥珀。
  • 佛教七寶 你了解麼
    玄奘譯《稱讚淨土經》所說七寶為金、銀、吠琉璃、頗胝迦、牟娑落揭拉婆、赤真珠、阿溼摩揭拉婆(紅竹石)而藏傳佛教中的七寶則為玉髓、蜜蠟、硨渠、珍珠、珊瑚、金、銀,稱為「西方七寶」。所以可以作為七寶之聖物的東西有十多種。
  • 仁王天子擁有七寶千嗣——《彌勒大成佛經講記·轉輪聖王》
    本於這一基礎,早期佛教思想中的淨土世界全都保留著基本的社會形態——帝國組織。當然,也保留著家庭形態——還有結婚生育。相反,後出佛教的目標變了,其實踐與視野更為廣大;於是,大乘佛教的淨土——理想社會,儼然就是一大修士集團,就連生命延續都是依靠化生——從根本上取消了家庭存在的必要性。當然,為了統攝早期教說,還有一種說法:離垢地菩薩多作轉輪聖王,為大法主。
  • 觀音為什麼坐在蓮花上?蓮花與佛教的不解之緣
    佛座稱為"蓮花座"或"蓮臺";結跏跌坐的姿勢,即兩腿交叉、雙腳放在相對的大腿上,足心向上的姿勢,稱為蓮花坐勢;佛教宣傳的西方極樂世界,比作清淨不染的蓮花境界,故稱"蓮邦";《阿彌陀經》描寫的西方極樂世界的情景是:"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池中蓮花大如車輪。"故稱佛國為"蓮花國";
  • 佛教十部必讀經典佛經!
    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學佛必讀十部經典佛經, 消除罪障、積累功德,也是上求佛道之正路。希望大家有時間可以一一閱讀將受益匪淺! 《楞嚴經》是佛教上的一部極重要的大經,可說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
  • 佛教七寶,你真的弄懂了嗎
    「佛教七寶」的版本,有如下(但不限於)這些:        鳩摩羅什譯《阿彌陀經》:金、銀、琉璃、珊瑚、硨磲、赤珠、瑪瑙。        玄奘譯《稱讚淨土經》:金、銀、吠琉璃、頗胝迦、牟娑落揭拉婆、赤真珠、阿溼摩揭拉婆。
  • 佛教十部必讀經典佛經,你都讀過幾部?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下佛教的十部經典佛經,看看各位都讀過幾部?因為此經在內容上,包含了顯密性相各方面重要的道理;在宗派上則橫跨禪淨密律,均衡發揮,各得其所;在修行的次第上,則更是充實、圓滿:舉凡發心、解、行、證、悟,皆詳盡剖析開示--從教令正發心起,經循循善誘的破惑、見真(明心見性)、依性起修(設壇結界、於實際上起正修行),並詳細開示了一切凡聖境界(二十五聖圓通、三界七趣眾生),令於聖境起企慕、而於凡外得知解,從而不受迷惑、不入岔道;又詳述六十位修證(三漸次、
  • 何謂「佛教的七珍八寶」?
    「佛教七珍」又稱佛教七寶,即七種珍奇寶物。佛教的七珍在《翻譯名義集》卷三云:「佛教七寶凡有二種,一者七種珍寶,二者七種王寶。」王寶為另一種涵意的七珍,是轉輪聖王擁有的七珍,它們是:金輪寶、主藏寶、大臣寶、玉女寶、白象寶、勝馬寶、將軍寶七種。 1.金輪寶:即法輪。古印度時,輪是一種殺傷力強大的武器,後為佛教借用,象徵佛法象輪子一樣旋轉不停,永不停息。 2.主藏寶:又稱摩尼寶、珠寶。
  • 關於佛家七寶,這些你一定不知道~
    佛教七寶一般指的是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得三寶而國泰,得七寶而民安。佛教七寶蓄納了佛家淨土的光明與智慧,其蘊育著深刻的內涵,使之成為珠寶中的靈物。金是一種廣受歡迎的貴金屬,在幾世紀以來都被用作貨幣、保值物品及珠寶。在自然界中,金出現在巖石中的金塊或金粒、地下礦脈及衝積層中。金亦是貨幣金屬之一。
  • 《寶可夢》場景介紹:七寶指的就是七種寶物——七寶市
    小夥伴們好呀,本篇我們要介紹的場景城市就是合眾地區有道館的所在地,也就是七寶市了,七寶市傳聞是因為有著七種寶物而聞名的城市,但是不管是在遊戲中還是動畫裡,我們都暫時無法得知這七件寶物是什麼(有可能是博物館的七個展物),這是一個圍繞著100年前的倉庫而改造而來的城市,所以城市的整體風格也很有特色
  • 六個來自佛經的經典寓言
    轉生到地獄道中的就像大地土一樣無量無邊。餓鬼、畜生道眾生也是如此。得到人身非常難,但是失去人身非常容易。再復得人身的話,需要漫長的時間,乃至數萬劫都難以恢復人身。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釋初品中舍利弗因緣第一六(卷第一一)記載一則佛教故事:有一隻鴿子飛過來,佛用宿命通觀察它,發現八萬劫之前是一隻鴿子,再往後的八萬劫還是鴿子,轉不到人身。
  • 為什麼觀音菩薩坐在蓮花上?
    《阿彌陀經》中也記載,「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有地,……池中蓮華,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 後來摩耶夫人在娑羅樹下降生佛祖時,百鳥群集歌唱,天樂鳴空相和,四季裡的花木都一同盛開,尤其是沼澤內突然開放出大得象車蓋一樣的蓮花。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蓮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並說:「天上天下,惟我獨尊」。這天正是四月八日,以後就成了佛教的「浴佛節」。釋迦牟尼覺悟成道後,起座向北,繞樹而行,「觀樹經行」,當時就是一步一蓮花,共18蓮花。
  • 各種動物在佛經裡的寓意
    佛教以慈悲為懷,視眾生平等,這其中也包括了動物。佛法認為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無二的,在本質上並無差別。由於因緣果報的關係,所以現前的生命形態各有不同。而佛陀善於根據眾生不同的根性,以不同的教理說法,度其出輪迴苦海。
  • 藏傳佛教中的「九宮八卦」圖
    作為藏傳佛教傳播的核心區域,藏區為什麼會出現道家文化特色的「九宮八卦」圖案,並以此作為護身符?而且從佛教理論而言,佔卜、算卦等是佛經明文禁止出家比丘不許從事的活動,這其中有什麼原因呢?這要從兩方面說起。
  • 佛教:一個人做「回向功德」,到底有沒有用?
    眾所周知,佛教中很多人講究「回向功德」,也就是自己積累了功德,自己不要,將它「回向」給某位具體的親人,或者朋友,甚至回向給一切大眾。那麼,這種做法到底有沒有用呢?在佛陀時代,是沒有回向這種事情的。佛陀讓人去修心,並且只能修自己的心。只有自己修自己的心,自己才能真正獲得利益。
  • 《六祖壇經》是唯一一部中國人的佛經嗎?怎樣的才能稱為佛經呢?
    在我們討論《六祖壇經》是不是佛經的問題之前,應該先要弄清楚佛經的定義是什麼,才好回答這個問題。甚至還可以引出另一個問題:中國為什麼只有六祖才可以寫出一部佛經,其他人不可以嗎?為什麼沒有第二、第三?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不喜歡囉裡囉唆的,他只想知道一個簡單直接的答案:是?還是不是?簡單明確的回答,確實能夠快速的抓住痛點,不僅直指人心,簡直就是大快人心。
  • 佛教:這2部佛經,學佛的人,一生一定要讀一遍!
    佛說的話,所結集的經,就是佛經。人們之所以想要修行,就是希望自己通過修行,達到真正的覺悟。覺悟之後,遠離諸苦,不再有塵世煩惱。佛說的話,是一種指導。通過讀佛經,就能獲得佛的指導,依照來修行。佛經上萬卷,是否都要讀完,才能真正讓自己覺悟呢?事實並非如此。只要一個人,能依照佛經中說的去做,就能達到修行的目的。佛教中有無數的佛經,到底該讀哪一部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