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這2部佛經,學佛的人,一生一定要讀一遍!

2021-01-18 作如是觀

佛,覺者也。佛所說的話,即為佛法。佛說的話,所結集的經,就是佛經。人們之所以想要修行,就是希望自己通過修行,達到真正的覺悟。覺悟之後,遠離諸苦,不再有塵世煩惱。

佛說的話,是一種指導。通過讀佛經,就能獲得佛的指導,依照來修行。

佛經上萬卷,是否都要讀完,才能真正讓自己覺悟呢?事實並非如此。只要一個人,能依照佛經中說的去做,就能達到修行的目的。

佛教中有無數的佛經,到底該讀哪一部好呢?作為學佛的人來說,這2部佛經,一生一定要讀一遍!

01第一部:《金剛經》

《金剛經》全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屬三藏十二部《般若部經》中的核心經典。對於學佛的人來說,這部佛經理論結構嚴謹。特別是其中對於「相」的開示,是其它諸經無法與之相比的。

須菩提向佛陀請示了一個問題:「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陀從不同角度,闡述了這個問題。

首先,作為修行的人,要看破諸相。怎樣看破呢?《金剛經》中佛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只有將所有的相,都看作是虛妄,才能讓自己的心,不隨著相妄動。

不僅如此,佛陀還說:「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這句的意思,就是不要將自己的心念看得太重。當你看到什麼相,想到什麼相,其實都是自己的心相。而且這種心相,都只是一種概念而已。並非是事物的真實存在。

當一個人看外物空相,看心空相的時候,他就懂得「都無我者,我既都無」的圓覺真相。

不僅如此,《金剛經》中還提到,一個人,不僅要看破諸相,還要看破一切緣法。

佛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意思就是告訴人們,人的一切,都是由因緣構成。作為修行的人,就要從這種因緣中跳出來。怎樣跳出來呢?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裡的一切有為法,就是指的因緣。因為一切有為的事,都是因緣所生,因緣所滅的。懂得了這一點,你的心就會真正地空起來。

正因為如此,《金剛經》中所講的內容,被稱之為「緣起性空」,這個世界的一切因緣,全部都具備空的特性。

02第二部:《心經》

《心經》全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僅260字。但是這260字的內容,涵蓋了所有佛經的核心要義。

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心經》涵蓋了所有佛經的要義呢?

眾所周知,佛陀講法49年,其核心內容,就只有一個字。這個字,就是一個「空」字。佛陀所說的空,並非指的事物的生滅,而是一個人,真正要做到不存在一點心念、妄念。

佛陀在開悟的時候,說了這麼一句話:「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乃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在49年的講法中,也都是圍繞著讓人去掉一切妄想執著,來普度眾生。

而《心經》中所講述的,就是要如何去掉人的一切妄想執著。

其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這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讓人在對待自己的心念時,既不要為外物所動,也不要為自己心中的想法所動。

當你去看外物時,你覺得外物是這樣的,那只不過是你的心,產生的一種妄見。它並非是人的智慧,而是屬於妄想執著。人的真正智慧,是在「五蘊皆空」的狀態,對事物有了真知灼見。即便是這樣,他也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

所以,一個人最好的狀態,就是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因為人的如來智慧德相,從來不會失去什麼,也不會得到什麼。

以上這2部佛經,學佛的人,一生一定要讀一遍。除了誦讀,還要依照佛陀在佛經中講述的內容,真正去做,才是真正的學佛。如能堅韌不拔地修行下去,就一定會有所成就。

相關焦點

  • 佛教:學佛的人,這部佛經,今生一定要讀一次!
    用佛教中的話說,他能看破一切迷,已經證悟了所有的一切,不受後有。佛陀在世時,曾經講了無數的話,這些話,被眾弟子們,結集成文字,即是人們所說的佛經。許多的人,想要修行,想通過修行的方式,讓自己達到解脫。即便成不了佛,也能讓自己,遠離諸多的煩惱,真正覺悟,成為一位清淨的大自在。
  • 佛教十部必讀經典佛經!
    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學佛必讀十部經典佛經, 消除罪障、積累功德,也是上求佛道之正路。希望大家有時間可以一一閱讀將受益匪淺! 此經是釋迦牟尼成佛後,首先講的第一部經,最適合的也是大根器的人。
  • 佛教十部必讀經典佛經,你都讀過幾部?
    諸位應知曉,念經不是超度亡魂,佛法在人間,而是度人向善度己向善,你讀經,你心裏面不會起惡念,自然就「諸惡莫作」;你念佛菩薩的教訓,這是最善,再沒有比這個更善了。今天為大家介紹一下佛教的十部經典佛經,看看各位都讀過幾部?
  • 佛教:學佛之人,身上出現這三大徵兆,說明走對了路!
    假如你學佛之後,身上出現這三個徵兆,那麼隨喜讚嘆,你走對了路!其一,不生貪著心,追求覺悟。佛法不是魔法,能讓人「變出」自己想要的東西,學佛也不是求神通,讓你在不如意時心想事成。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弘法四十九年,他的一切言傳身教,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 佛教:為什麼自己念佛誦經的功德很小?學佛人一定要知道!
    今天有個同修給我發了一篇「佛教文章」,我看了一下,其實就是一篇所謂的「佛教雞湯」,讀起來很無聊,這篇文章是關於如何學習佛陀的寬宏大量,如果你生氣了,是你自己的原因:是你不夠慷慨,如果你因此變得沮喪,就是你不夠大度,你悲傷,就是你不夠堅強等等。
  • 學佛解謎讀佛經《心經》不能去讀,這麼多年很多人都弄錯了!
    即便是不學佛的人也都知道《心經》,似乎《心經》不僅是佛法般若智慧的承載,還是許多人以佛為師的「敲門磚」,想要穩一穩自己的心,那就讀讀《心經》,跟著師父做功德,讀讀《心經》也能讓回向的果報上達天聽。那麼,你真的會讀《心經》嗎?
  • 四十四位博士談佛教,所有人都震撼了!
    一邊行醫教學,一邊學佛修心,我愈來愈明確,只要心地清淨,一切又何得染汙呢?還是再重複一遍那句話,「解鈴還需系鈴人」,把心這個「系鈴人」捉住,讓它轉無明為妙用,轉煩惱為菩提,那人生哪種境遇不會轉危為安、轉煩惱為快樂呢?我們人人都想趨樂避苦,為這一目的,大多數人都造作不休。
  • 佛教界人士,必讀的3部佛學經書,你讀過幾本?
    我們常常看到的佛教經書就屬於三藏中的經藏部分,裡面描述了釋迦牟尼佛在世傳法時的言行以及佛教教義,經藏可是說是佛教文化中最為核心的精神支柱。在佛教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佛、法、僧三寶。我們學習佛法,不是盲目的搞個人崇拜,而是真正地深入到佛教經典當中,去尋求開悟解脫的智慧方法。因為佛陀的智慧就存在於佛經裡,所以我們應該多讀佛經,來真正的了悟佛教真諦。
  • 44位博士談佛教,所有人都震撼了!(敬請轉發)
    7、南京中醫藥大學 思桃博士:一邊行醫教學,一邊學佛修心,我愈來愈明確,只要心地清淨,一切又何得染汙呢?還是再重複一遍那句話,「解鈴還需系鈴人」,把心這個「系鈴人」捉住,讓它轉無明為妙用,轉煩惱為菩提,那人生哪種境遇不會轉危為安、轉煩惱為快樂呢?我們人人都想趨樂避苦,為這一目的,大多數人都造作不休。
  • 佛教最經典五部佛經,你知道是哪幾部嗎
    佛教經典有三藏十二部,每一部都是佛教思想的精華,小編就和大家介紹一下其中必讀的五大經典。《心經》是大乘佛教的第一經典,全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般若就是智慧的意思,讀《心經》最是開悟,《心經》全篇雖然只有260個字但確實佛教的至高法門。
  • 這8部佛教經典電影,沒有看的佛弟子一定要收藏好了!
    一、佛教電影:《達摩祖師傳》 改變無數人的一生經 典 臺 詞1.在你眼中所見的都是虛幻的景象,在我看來什麼都沒有。2.對目前對自己的處境都不把握,將來的事你能肯定嗎。3.你們這樣殺來殺去有完沒完了?化解仇恨唯一的方法,就是用慈悲的心去原諒他人。4.寶珠之光,只照耀他人,不能自照。我認為,世上最寶貴的是智光。5.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
  • 【佛教法寶】《校正》新編佛咒古音之十九:有情決定成佛真言及上品悉地真言梵音
    -版本2,有情決定成佛真言裡的咒語有其他梵文學者說來源於上品悉地真言,所以我們就替換為上品悉地真言作為一個版本。這五字屬於五方法身真言。是vam的梵音,二合音為瓦姆注釋:有情決定成佛真言,意思是持誦這個真言的人將來決定能成佛,不是當下念了一遍就成佛了,就如同《妙法蓮華經》云: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意思是種下了成佛的種子,將來菩提牙生起,機緣具足 一定可以成佛,或者努力精進修持正法,解行並重,勇猛不退必可得道果。
  • 【佛教法寶】新編佛咒古音之十九:有情決定成佛真言及上品悉地真言古音
    這五字屬於五方法身真言。讀wǎn。萬。是vam的梵音,二合音為瓦姆注釋:有情決定成佛真言,意思是持誦這個真言的人將來決定能成佛,不是當下念了一遍就成佛了,就如同《妙法蓮華經》云: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意思是種下了成佛的種子,將來菩提牙生起,機緣具足 一定可以成佛,或者努力精進修持正法,解行並重,勇猛不退必可得道果。
  • 佛教:佛弟子在家誦經時,你需要注意這10個問題!
    佛教:佛弟子在家誦經時,你需要注意這10個問題!對於佛門弟子而言,每天念經、誦經、學佛、念佛這是必修的功課,也是最基本的功課。既然誦經有著這麼重要的意義,那麼,佛弟子在家誦經時,有沒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 一生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八點佛教電影的第816條學佛視頻人在這個世間,幸福美滿與富貴不相干,這個道理一定要懂。人活得要幸福、要自在,所以心安理得,你就會自在,明理了。所以古人講「孔顏之樂」,孔夫子快樂,顏回快樂。孔夫子沒有地位,平民;顏回是個非常貧窮的人,貧窮,但是不能說賤,他有高尚的品格。
  • 原人的學佛心路歷程01:在臺灣學佛的5年歲月
    雲林縣鬥六市的永福寺(攝於2019年),距離我老家不到2公裡,主要供奉觀音菩薩與媽祖像。臺灣民間的寺院通常都是佛道教混雜,有佛經的共修,也有道教的各種祈福儀式,裡面供奉許多世間鬼神,多數人去燒香拜佛,也只是為了求得平安、財富、愛情與健康。
  • 學佛——六時吉祥、法喜充滿
    學佛,你修學到一個階段之後,你得到第一個好處就是法喜,就是歡喜,這一歡喜的現象會把懈怠、疲倦給洗刷掉。我們俗話也常說「人逢喜事精神爽」,人要一有歡喜的事情,精神都來了,疲倦就沒有了。你要念佛念到法喜充滿,你的疲倦就沒有了。法喜是很好的養分,是滋養我們精神世界的最好營養劑,人心裡常常歡喜,我們世法裡頭都說人逢喜事精神爽。
  • 學佛中的八種「神經病」,若有,請及時「預防」!
    很多人之所以了解佛教,是因為他們基本上只是在過節時去寺廟參拜。 此外,網絡上還流傳著各種各樣的謠言,學佛的國人逐漸被邊緣化和妖魔化的。因此,當一個人開始學習佛教時,他周圍的許多人會感到:這個人看穿了紅塵嗎? 這個人有什麼問題嗎?
  • 學佛人一定要懂,不然,損失很大
    有一位網友說了這麼一句話,他說,現在很多學佛只學到一層皮毛的人,基本上都會犯下一個錯誤。那就是不知道該如何「回向」,甚至還有一些涉獵佛學不久的人,都不知道佛門所言的「回向」究竟是為何物。這是一個好問題,「回向」這一詞在佛教中常常會被人們提到。過去我曾遊歷過不少古剎廟宇,在很多廟堂之中,我經常看到僧人誦經拜佛完畢之後,一些修為深厚的老僧就會提醒他們趕緊做回向。
  • 學佛這六年來,在我所接觸到的所有佛經中這部經是增加福報最快的!
    關於夢就舉這幾個例子不再多說了,但是呢,有一件事情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我最初發願一個月之內讀滿108部。我發願的原因是因為我在修行上遇到業障,然後呢?在夢中有善知識指點我讓我讀這部經。所以我才發願一個月之內讀108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