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覺者也。佛所說的話,即為佛法。佛說的話,所結集的經,就是佛經。人們之所以想要修行,就是希望自己通過修行,達到真正的覺悟。覺悟之後,遠離諸苦,不再有塵世煩惱。
佛說的話,是一種指導。通過讀佛經,就能獲得佛的指導,依照來修行。
佛經上萬卷,是否都要讀完,才能真正讓自己覺悟呢?事實並非如此。只要一個人,能依照佛經中說的去做,就能達到修行的目的。
佛教中有無數的佛經,到底該讀哪一部好呢?作為學佛的人來說,這2部佛經,一生一定要讀一遍!
01第一部:《金剛經》
《金剛經》全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屬三藏十二部《般若部經》中的核心經典。對於學佛的人來說,這部佛經理論結構嚴謹。特別是其中對於「相」的開示,是其它諸經無法與之相比的。
須菩提向佛陀請示了一個問題:「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陀從不同角度,闡述了這個問題。
首先,作為修行的人,要看破諸相。怎樣看破呢?《金剛經》中佛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只有將所有的相,都看作是虛妄,才能讓自己的心,不隨著相妄動。
不僅如此,佛陀還說:「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這句的意思,就是不要將自己的心念看得太重。當你看到什麼相,想到什麼相,其實都是自己的心相。而且這種心相,都只是一種概念而已。並非是事物的真實存在。
當一個人看外物空相,看心空相的時候,他就懂得「都無我者,我既都無」的圓覺真相。
不僅如此,《金剛經》中還提到,一個人,不僅要看破諸相,還要看破一切緣法。
佛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意思就是告訴人們,人的一切,都是由因緣構成。作為修行的人,就要從這種因緣中跳出來。怎樣跳出來呢?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裡的一切有為法,就是指的因緣。因為一切有為的事,都是因緣所生,因緣所滅的。懂得了這一點,你的心就會真正地空起來。
正因為如此,《金剛經》中所講的內容,被稱之為「緣起性空」,這個世界的一切因緣,全部都具備空的特性。
02第二部:《心經》
《心經》全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僅260字。但是這260字的內容,涵蓋了所有佛經的核心要義。
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心經》涵蓋了所有佛經的要義呢?
眾所周知,佛陀講法49年,其核心內容,就只有一個字。這個字,就是一個「空」字。佛陀所說的空,並非指的事物的生滅,而是一個人,真正要做到不存在一點心念、妄念。
佛陀在開悟的時候,說了這麼一句話:「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乃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在49年的講法中,也都是圍繞著讓人去掉一切妄想執著,來普度眾生。
而《心經》中所講述的,就是要如何去掉人的一切妄想執著。
其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這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讓人在對待自己的心念時,既不要為外物所動,也不要為自己心中的想法所動。
當你去看外物時,你覺得外物是這樣的,那只不過是你的心,產生的一種妄見。它並非是人的智慧,而是屬於妄想執著。人的真正智慧,是在「五蘊皆空」的狀態,對事物有了真知灼見。即便是這樣,他也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
所以,一個人最好的狀態,就是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因為人的如來智慧德相,從來不會失去什麼,也不會得到什麼。
以上這2部佛經,學佛的人,一生一定要讀一遍。除了誦讀,還要依照佛陀在佛經中講述的內容,真正去做,才是真正的學佛。如能堅韌不拔地修行下去,就一定會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