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為什麼自己念佛誦經的功德很小?學佛人一定要知道!

2020-12-22 每日一首佛歌

今天有個同修給我發了一篇「佛教文章」,我看了一下,其實就是一篇所謂的「佛教雞湯」,讀起來很無聊,這篇文章是關於如何學習佛陀的寬宏大量,如果你生氣了,是你自己的原因:是你不夠慷慨,如果你因此變得沮喪,就是你不夠大度,你悲傷,就是你不夠堅強等等。

事實上,很多文章似乎都有「禪意」,但其實不是關於佛法的。佛法是關於心法的,是告訴你如何用自己學到的心法去看待事物的本質,如果你對一個人很討厭,但是也要教對方如何豁達,這樣的文章是教人盲目克制,忍耐,如果積壓負面情緒,還能克制自己多久?一篇真正的佛法文章應該教會人們自己去看待事物。

現在卻有很多所謂的文章即讓人看不懂,又非常無法理解,寫文章的小編寫著別人的修行感悟,給別人講別人的感悟。可是別人的感悟並非見得你能受用,看起來文章很有佛意,但卻能讓你似懂非懂,沒有任何利益。為什麼念佛回向會有功德?因為這個功德是真誠的,誠心是用來祝福的,每個人的意念都是充滿了力量。

特別是念佛時的專注意念是能召喚佛菩薩到身邊,更何況是功德回向呢!但現在很多學佛人比較愚痴,往往沒有真誠的回向,但是平時憤怒卻是真正的憤怒,憤怒不假,可是你知道憤怒要多少天才能恢復平靜嗎?許多高僧大德,他們總是強調「反作用力」,即你用一顆感恩的心感謝世界,然後你遇到的都是感鞋你的人和東西。

在這裡再次強調「真心自性」的感恩,而不是嘴上的形式。再者,海濤法師曾說過:法力也是反作用力,是佛法的起源,佛法力量的大小是看主法人是否有一顆清淨慈悲心,如果慈悲如此之大,功德的力量是無法形容的,這個相信各位同修都是有所體會的。另一方面,如果一個人真的生氣,其實是自己「詛咒自己」。

我們最後不談這件事是什麼原因,事情發生了一切都是過去式。就像十年前讓你很生氣的一件事情,現在你還會生氣嗎?不管是什麼因果,讓他隨風而去,看清楚:沒有修行的果報是無知,修行的果實是覺悟和解脫,真正的佛學,是看清楚放下,而不是看一些雞湯,教你要多麼慷慨。

學佛人,要學會用「意念」,就是我們經常發出與佛菩薩相應的意念。這樣呼喚回來的都是美好幸福的,倘若你一邊念佛,一邊又釋放惡念,讓你在一個死循環裡面無法出來,這不是學佛。我們再怎麼生氣,也要告訴自己,看清當前的事物和人,不要做最傻的那個人,依照佛陀的佛法堅持念佛修行!

相關焦點

  • 誦經念佛的人,為什麼會改變命運?答案在這裡
    誦經念佛的人,命運為什麼會改變?學佛不僅能夠得到智慧,學佛之後生命完全不同,哪怕只是念一句佛號功德就大得不得了,念佛獲益多多。學佛以後會知道,人的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我們種下什麼因,就得什麼果。因果從來不會欺騙眾生,惟人自欺,無視因果。到頭來,果報還是要自己承受的。
  • 夢參老和尚:念佛誦經後,這樣回向,功德才大,因果絲毫不差
    佛氏門中好修福,一分布施萬分收,當然對於學佛人來講,布施是為了上求覺悟之道,下度一切眾生,不是為了修福德這個目的,更重要的是要修功德。功德與福德還是有所區別的。就像梁武帝一樣,他建立佛教道場四百多座,供養出家人幾十萬,有一次他問達摩祖師:「我功德大嗎?」祖師回答:「並無功德。」如果梁武帝問:「我福德大嗎?」祖師一定回答:「甚大!甚大!」學佛人念佛誦經亦是如此,以清淨心讀經、念佛、乃至抄經,都有不可思議的福報。至於自己修的是功德還是福德,這就要看自己的內心了。
  • 佛教:誦經念佛後,這樣「回向」,功德無量
    導語回向這個詞,對於許多人來說是一個比較熟悉的詞語,就好比所有的關於佛教活動結束之後都會有回向的環節。例如誦經念佛,以後就要回向,而且放生法會以後也要回向。而且在許多佛教活動中普賢菩薩的十大運行當中,就有著一個名字叫做普皆回向的詞語,大乘菩薩52階位當中也有十回向位的說法。那麼佛者所說的誦經念佛之後,應該如何回向才能夠有相應的功德無量呢?回向是由梵語的意思翻譯過來的,而回向的意思就是我們將所修的一切善和所做的一切善行的功德,都迴轉給法界的眾生。
  • 誦經念佛給別人回向,是不是真的有功德?我們吃虧了嗎?
    學佛人都要懂得回向,把每天所做的一切善事做完之後,一定要以清淨的心回向到佛道上去。雖然眼前小小一件善事,你若不回向的話,都是自私自利的心,我自己捨不得用,也不給別人,這就不回向,都是為了自己受用,這樣子的話,功德就隨著小心眼變得也小了,將來果報也小了;假如以清淨無我心,把自私自利的心去掉,把自己所作的一切善事功德回向,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究竟成佛,那這個功德就完全成利他的功德。
  • 為什麼要回向?如何回向?非常重要學佛必知
    1 佛法裡面對於回向非常重視,為什麼要回向?回向是破執著,你就曉得這個很重要!2 我們要把自己修學的功德、布施的功德,一生當中所作大大小小的善業,都回向給「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18 我們斷惡修善不是為自己,破迷開悟不是為自己,成佛也不是為自己,乃至於我們生活、吃飯、喝水也不是為自己;只要有這個心,就是回向。 19 有恩的,我回向給你,這是報恩。 20 有怨的,我回向給你, 這是解除怨結。 21 冤業病,是冤親債主纏身。以誦經、念佛的功德回向,這是調解。他若接受,問題就解決;若不接受,就有麻煩。
  • 學佛人一定要懂,不然,損失很大
    有一位網友說了這麼一句話,他說,現在很多學佛只學到一層皮毛的人,基本上都會犯下一個錯誤。那就是不知道該如何「回向」,甚至還有一些涉獵佛學不久的人,都不知道佛門所言的「回向」究竟是為何物。這是一個好問題,「回向」這一詞在佛教中常常會被人們提到。過去我曾遊歷過不少古剎廟宇,在很多廟堂之中,我經常看到僧人誦經拜佛完畢之後,一些修為深厚的老僧就會提醒他們趕緊做回向。
  • 佛教:家裡設佛堂,這幾點常識,一定要知道!
    我國佛教信仰人數居多,許多虔誠的信眾會喜歡每天到寺院裡誦經禮佛做功德,或者每天定時跟著出家法師上早晚功課,以淨化內心,獲得安寧與清淨。寺院是大眾護持、大眾謀福的共同道場,更有三寶加持,擁有無量福田。但對於絕大多數在家信眾而言,若要做到每日都到寺院裡去,難免時間不富裕,難以抽出空來,更有許多人居住地離寺院比較遠,來往會比較麻煩,會耽誤事。這樣一來,在自己家裡設置佛堂就顯得尤為必要。但是佛堂不可過於草草了事,或敷衍應付,應當依照一定的規矩,否則不但積不到功德,反而造業就不好了。「佛法在恭敬中求,一分恭敬一分利益」,家裡設佛堂,這幾點常識,一定要知道!
  • 【視頻】萬人合唱《阿彌陀佛》+ 勸人念佛有功德,可免除災難
    僧人過了很久才說:「從今以後,你要戒殺放生,每日虔誠念佛、持大悲咒,或許可以避免災禍。」吳允升聽了之後,信受奉行,並常以此事勸人念佛。    到了二十九歲,在歸還鄉裡的途中,經過杭州,在江幹登船,同船有十七人。船開始行駛數十裡之後,剛好遇有潮水,巨大的波浪洶湧而來,情勢非常危險,吳允升忽然憶想起先前僧人所說的話,於是急忙雙手合掌念佛。
  • 佛教:佛弟子在家誦經時,你需要注意這10個問題!
    佛教:佛弟子在家誦經時,你需要注意這10個問題!對於佛門弟子而言,每天念經、誦經、學佛、念佛這是必修的功課,也是最基本的功課。既然誦經有著這麼重要的意義,那麼,佛弟子在家誦經時,有沒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 生活處處是道場,在家學佛的八點建議!
    歡迎關注"禪覺正者",廣結善緣,功德廣大,感應至深!1、學佛就是學佛做人慈悲待人,智慧做事佛教是適應救度一切人的智慧與慈悲之法。如果把它理解為某一種或某幾種陳舊的教條模式都是錯誤的。在家的人學佛應以修慈悲心,修善德為主,至於念佛、坐禪,不需要生搬硬套,可以按照本人的實際情況決定,貫徹佛教的方便原則,家中設不設佛堂,拜不拜佛,不必一律強求。最主要的是要心中有佛,心中有法,以佛為榜樣,以佛法為準則。
  • 把自己念佛的功德回向給別人,自己還有嗎?
    我們念佛要回向,誦經要回向,放生也要回向。然而「回向」到底是什麼意思?又有什麼意義?還有人會擔心:把自己所做的功德回向給他人,那我的功德是不是越來越少了呢?回向是一個佛教用語,指佛教修學過程當中,將自己所修的功德,智慧,善行,善知識,不願自己獨享,而將之『回』轉歸『向』與法界眾生同享,以拓開自己的心胸,並且使功德有明確的方向而不致散失。所謂回向,就是從自己的方面,迴轉朝向他人的方面,這是屬於心力的感應,這是由於自己的心力通過諸佛菩薩的願力而達於所要回向的對方。
  • 佛教為什麼稱貪嗔痴為三毒?
    修行是為了解脫不是為福報念佛成佛要把握兩大核心念力很重要(如何恢復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念佛誦經)圓瑛法師:念佛具足戒、定、慧三無漏學達照法師:念佛的四個階段、持名念佛五字要訣!人臨終所經歷的過程(念佛最重要),令眾生墮落惡道的十種惡習行住坐臥都要不忘念佛,念佛往生要破三疑、闖四關!老實念佛,漸離生死很多世福是禍福相依、利弊同在的,能念佛是最大的福報念一句佛號的功德真多!一個人業障小、福報夠大的話,事事稱心如意。
  • 為什麼要禮拜慈悲金剛寶懺?功德意義何在?
    所以拜懺的真正意涵,就是要我們借著拜懺的儀式,當著佛菩薩的面前披露自己的過失並發願改過,重新做人永不再犯,所以這也叫做「發露懺悔」;也就是借著法會的儀式,在佛菩薩面前虔誠地懺悔、禮拜、誦經、念佛,祈求佛菩薩慈悲的寬恕、護佑與加持,因而得以影響旁邊的人共同生起覺悟的心,也能加入懺悔、改過的行列。
  • 常有自殺想法,一念佛經就發狂,該怎麼辦?學佛人要注意這個問題
    很多人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尋找到了佛教作為心理歸宿,並常常去寺院拜佛靜心。雖然暫時的寺院居住和禮拜,會暫時減輕人們的痛苦,但其痛苦的根源我們還是要有所了解。想要解決問題,首先就要明白問題的根源在哪裡。有這樣一位居士就是在壓力大、痛苦多的情況下,接觸到了佛法。雖然皈依後,情況有所好轉,但還是常常會有想自殺的想法。
  • 佛教常識丨許願、祈願、發願、行願,到底有什麼區別?
    佛像前的人們來一波又一波,他們都帶著自己的心願上香叩拜,然後許願,如果願望成真再來還願。  但是,其實佛教中並沒有「許願」一說,準確一點說叫做「祈願」,一字之差到底有何不同?  你又是否知道,比祈願更重要的是發願、行願。
  • 信為道源功德母,佛教到底是不是迷信?不要再愚痴了
    如果一件事情你不知道,盲目地相信就是迷信,如果你對佛教沒有最基本的認識,聽別人信佛,念佛,就斥之為迷信,你才是真正的迷信,因為你迷信自己的認知,認為自己是對的。佛教到底是不是迷信?信為道源功德母,一個人如果一點也不相信佛教,一聽到人們談論佛法就斥為迷信,是不會與佛結緣的;只有信受奉行,相信佛的教化,虔誠的得去念佛,去拜佛才會與佛法相應。二、學佛者的基本信念是正信。何謂正信?
  • 在家學佛一定要注意這些禁忌!(切記)
    在家修行的方法1.念佛如果我們沒有一個理想的修學環境,就在家裡修。我們不懂儀規沒有關係,跟著念佛機念就好。念佛以繞佛為主,把客廳的椅子、桌子暫時搬開,讓空間大一點,在客廳裡繞佛。繞累了,坐下來跟著念佛機念,不拘形式,哪一個人念累了,可以坐在旁邊休息;坐著可以念,也可以不念,不念就專心聽佛號。繞佛要念出聲;坐著止靜時,可以默念。拜佛不能念出聲,也可以專聽念佛機的佛號,拜佛念佛傷氣、傷身體。這種念佛方法,一點壓力都沒有,你會念得很自在、舒服。許多同修依照這個方法修學,非常受用、歡喜。所以在家學佛,念佛的時候,最好把手機統統關掉。為什麼?
  • 為什麼別人念佛靈,我念佛就沒用?
    現在修習淨土法門的善知識與師兄特別多,這也是為何「阿彌陀佛」世人皆知的原因,即便不學佛,甚至不信仰佛教,很多人都會念誦幾句「南無阿彌陀佛」。很多人都講,末法時代,就該修習淨土宗,因為適合不同根器的人來修,只要一心念佛就好,將來就能夠得佛接引,做起來沒有困難,人人都會,人人都修得。但卻有不少人有這樣的疑題:為什麼別人念佛靈,得佛護佑,還有感應,我念佛怎麼就沒用?
  • 簡單實用的誦經儀軌,建議學佛人都收藏!
    回向  ■ 供養  誦經前,清潔雙手身形端莊,在佛或菩薩的像前供上一杯清水或點上一支香做供養。  ■ 頂禮  向佛像頂禮三拜。稱念佛菩薩名號三稱,若沒有條件頂禮的,可合掌念三次。一聲南無,意即皈依、皈命、頂禮。
  • 弘一法師:切莫誤會佛教 燒香拜佛不是迷信
    有些人連現成的儀規也不會念誦,就請出家人領導著念,慢慢地自己不知道懺悔,專門請出家人來為自己禮懺了。有的父母眷屬去世了為要借三寶的恩威來消除父母眷屬的罪業,也請出家人來禮懺以求亡者的超升。然而如不明佛法本意,為了鋪排門面,為了民間風俗,只是費幾個錢請幾個出家人來禮懺做功德,而自己或不信佛法,或者自己毫無懺悔懇切的誠意,那是失掉懺禮的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