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個同修給我發了一篇「佛教文章」,我看了一下,其實就是一篇所謂的「佛教雞湯」,讀起來很無聊,這篇文章是關於如何學習佛陀的寬宏大量,如果你生氣了,是你自己的原因:是你不夠慷慨,如果你因此變得沮喪,就是你不夠大度,你悲傷,就是你不夠堅強等等。
事實上,很多文章似乎都有「禪意」,但其實不是關於佛法的。佛法是關於心法的,是告訴你如何用自己學到的心法去看待事物的本質,如果你對一個人很討厭,但是也要教對方如何豁達,這樣的文章是教人盲目克制,忍耐,如果積壓負面情緒,還能克制自己多久?一篇真正的佛法文章應該教會人們自己去看待事物。
現在卻有很多所謂的文章即讓人看不懂,又非常無法理解,寫文章的小編寫著別人的修行感悟,給別人講別人的感悟。可是別人的感悟並非見得你能受用,看起來文章很有佛意,但卻能讓你似懂非懂,沒有任何利益。為什麼念佛回向會有功德?因為這個功德是真誠的,誠心是用來祝福的,每個人的意念都是充滿了力量。
特別是念佛時的專注意念是能召喚佛菩薩到身邊,更何況是功德回向呢!但現在很多學佛人比較愚痴,往往沒有真誠的回向,但是平時憤怒卻是真正的憤怒,憤怒不假,可是你知道憤怒要多少天才能恢復平靜嗎?許多高僧大德,他們總是強調「反作用力」,即你用一顆感恩的心感謝世界,然後你遇到的都是感鞋你的人和東西。
在這裡再次強調「真心自性」的感恩,而不是嘴上的形式。再者,海濤法師曾說過:法力也是反作用力,是佛法的起源,佛法力量的大小是看主法人是否有一顆清淨慈悲心,如果慈悲如此之大,功德的力量是無法形容的,這個相信各位同修都是有所體會的。另一方面,如果一個人真的生氣,其實是自己「詛咒自己」。
我們最後不談這件事是什麼原因,事情發生了一切都是過去式。就像十年前讓你很生氣的一件事情,現在你還會生氣嗎?不管是什麼因果,讓他隨風而去,看清楚:沒有修行的果報是無知,修行的果實是覺悟和解脫,真正的佛學,是看清楚放下,而不是看一些雞湯,教你要多麼慷慨。
學佛人,要學會用「意念」,就是我們經常發出與佛菩薩相應的意念。這樣呼喚回來的都是美好幸福的,倘若你一邊念佛,一邊又釋放惡念,讓你在一個死循環裡面無法出來,這不是學佛。我們再怎麼生氣,也要告訴自己,看清當前的事物和人,不要做最傻的那個人,依照佛陀的佛法堅持念佛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