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經念佛給別人回向,是不是真的有功德?我們吃虧了嗎?

2020-12-28 每日一首佛歌

學佛人都要懂得回向,把每天所做的一切善事做完之後,一定要以清淨的心回向到佛道上去。因為在世間當中,比如說五欲的享受,或者現前的家庭和睦,兒女孝順,工作順利,身體健康,這些都是暫時的,不是真實的,這些都是業力的反應,你若把每天所作的善事為了這些小事去回向,那就不值得,功德也很小,並且在這一生或者在下一生當中遇緣以後就很快受報了,一受報就再也沒有了。

因為有漏法,世間法都是空華浮雲,幻化虛幻不實的,隨著你的業力在反應,這個因緣了了它就沒有了;假如以清淨的心去回向,從今生至佛世,令我和一切父母眾生離苦得樂究竟成佛,那你從時間上、空間上就很遠了,也很廣大了,所以它的作用就不可思議了。所以一直從今生至成佛這麼遠的時間當中,若將來遇緣的話,我們生生世世都能享受到,都能夠起作用。

所以在佛經裡講,修行如彩畫,回向(或者願力)如膠粘。這個回向其實就是我們的願力,這個回向或者願力如膠粘,我們在高樓大廈上彩畫,如果不用膠粘,那麼風吹雨淋很快就脫落了,就沒有了,假如你在上面刷一層膠,刷一層清漆,那它就很長久,永久不變了。所以修行、作善事如彩畫,畫出這個輪廓了,然後回向或者願力如膠粘,在上面刷一層清漆使之功德永久不變。

還有一層含義,回向使我們的功德以小變大。雖然眼前小小一件善事,你若不回向的話,都是自私自利的心,我自己捨不得用,也不給別人,這就不回向,都是為了自己受用,這樣子的話,功德就隨著小心眼變得也小了,將來果報也小了;假如以清淨無我心,把自私自利的心去掉,把自己所作的一切善事功德回向,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究竟成佛,那這個功德就完全成利他的功德。

這樣無我,完全利他的功德,那就無量無邊了。佛在佛經裡舉了個例子,好比一杯水,假如我以自私自利的心,自己捨不得也捨不得給別人的話,這一杯水放在桌子上,十天,二十天,一個月以後,你不喝它自己就幹了,沒有了;假如以無私的心,利益一切眾生的心,把這杯水倒入大海裡去,大海不幹,什麼時候都有你的一份在裡邊。大海能不能幹?大海不能幹。

既然大海不會幹,就什麼時候都有你的一份水。回向也是這個作用,我們要以清淨無我的心,把我們每天所作的善事回向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究竟解脫成佛,那這個作用就非常廣大深遠了,所以回向的作用很大。我們每天念佛修行,功德善事都要做一個回向。那怎麼回向?前面已經說得很清楚了,一定不要以世間的目的作我們的究竟回向,要以出世間解脫成佛為究竟的目的,作為我們回向的方向,才是正確的。

比如說我們每天念佛,作功德善事之後,將此功德回向一切眾生令他們離苦得樂究竟成佛,這就是最正確的回向。那麼有些人懷疑,說我這樣回向,把我每天所作的善事功德都回向給一切眾生,讓他們離苦得樂究竟解脫成佛了,那我眼前的這些事情,比如工作順利了,或子女考上大學了,或者我身體健康等等,能得到嗎?

照樣能得到,不但能得到,而且還能真實地得到。為什麼?因為佛教講究因果。這個因果從兩方面來說:一個是自私自利的因果,第二個是利他的因果。前者有局限性,後者就沒有局限了,以利他的心做功德,積少成多,雖然事情很小,但功德很大很大。

我們在世間當中,這些福祿享受、苦樂善惡的差別,都是根據這個人的福報,有這個福報了,在世間當中,一切享受、一切要求都能夠得到,這叫有求必應;如果沒有這個福報,沒有這個功德,你再求也求不到。正因為是這樣子,所以如果我們受很大劬勞去做一件事,你若心量小了,功德也就小;心量大了,同樣一件事,同樣受一種劬勞,功德卻不可思議了,你福慧增長的功德也不可思議。

我們內心中有這個福報了,有這個功德了,那麼你自然所感的家庭中兒女孝順,所要求工作順利,你所想要得到的健康長壽也能夠有求必應。什麼原因?因果如是!你有這個福報了,有這個功德了,就能有求必應。所以回向的作用非常重要,功德很大很大,所以我們學佛的人,每天學佛修行,一定要回向。

相關焦點

  • 把自己念佛的功德回向給別人,自己還有嗎?
    我們念佛要回向,誦經要回向,放生也要回向。然而「回向」到底是什麼意思?又有什麼意義?還有人會擔心:把自己所做的功德回向給他人,那我的功德是不是越來越少了呢?02功德回向給別人我吃虧了嗎?有的人問:把自己所做的功德回向給他人,那我的功德是不是越來越少了呢?對於這個問題,印光大師說:譬如一燈燃百千燈,其燈光明了無減損;若不相燃,其光亦不增大與久。回向時當知此意。
  • 佛教:誦經念佛後,這樣「回向」,功德無量
    導語回向這個詞,對於許多人來說是一個比較熟悉的詞語,就好比所有的關於佛教活動結束之後都會有回向的環節。例如誦經念佛,以後就要回向,而且放生法會以後也要回向。而且在許多佛教活動中普賢菩薩的十大運行當中,就有著一個名字叫做普皆回向的詞語,大乘菩薩52階位當中也有十回向位的說法。那麼佛者所說的誦經念佛之後,應該如何回向才能夠有相應的功德無量呢?回向是由梵語的意思翻譯過來的,而回向的意思就是我們將所修的一切善和所做的一切善行的功德,都迴轉給法界的眾生。
  • 夢參老和尚:念佛誦經後,這樣回向,功德才大,因果絲毫不差
    就像梁武帝一樣,他建立佛教道場四百多座,供養出家人幾十萬,有一次他問達摩祖師:「我功德大嗎?」祖師回答:「並無功德。」如果梁武帝問:「我福德大嗎?」祖師一定回答:「甚大!甚大!」學佛人念佛誦經亦是如此,以清淨心讀經、念佛、乃至抄經,都有不可思議的福報。至於自己修的是功德還是福德,這就要看自己的內心了。
  • 念佛行善為何要回向?代他人行善回向,他人能受益嗎?
    問:師父慈悲,我們在打佛七的時候,在念到就是說到回向的時候,有的老師說我們念佛的功德,就是去淨土的資糧,不要隨便回向給別人。淨界法師:嘿嘿!那你還是大乘嗎?要普皆回向啊!你要把你的功德,你要跟眾生分享,一切眾生同生西方同成佛道,你的心量才會開闊。你怎麼會把佛號收起來不敢釋放?你要釋放出來,無盡燈法門,譬如一燈燃百千燈,怎麼會不要回向給別人?
  • 心上蓮花答疑:念經回向給別人可以替別人消災減業嗎?
    可是聽一位師兄說超度不是隨便超度的,超度的那些亡人很多債沒有完成,有陰債的,你去超度他的時候,他的冤親債主就會找你算帳,你超度之後就會很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那位師兄說度人先度己讓我先把自己度了,可是我的親人在受苦啊,怎麼辦?請給我解答一下。心上蓮花:  這些說法是不正確的,不符合因果,也不符合經典的。
  • 印光法師:念佛回向之要義
    況其無愛戀之情,有悅豫之色,安坐而逝。若非淨業成熟,曷克臻此。但願汝昆弟與闔家眷屬,認真為汝母念佛。不但令母親得益,實則比自己念佛之功德更大。佛所以教人,凡誦經持咒念佛作諸功德,皆為法界眾生回向,平時尚為無幹涉之法界眾生回向,況母歿而不至心為母念佛乎。以能為一切眾生回向,即與佛菩提誓願相合。如一滴水,投於大海,即與大海同其深廣。
  • 佛教:為什麼自己念佛誦經的功德很小?學佛人一定要知道!
    現在卻有很多所謂的文章即讓人看不懂,又非常無法理解,寫文章的小編寫著別人的修行感悟,給別人講別人的感悟。可是別人的感悟並非見得你能受用,看起來文章很有佛意,但卻能讓你似懂非懂,沒有任何利益。為什麼念佛回向會有功德?因為這個功德是真誠的,誠心是用來祝福的,每個人的意念都是充滿了力量。
  • 夢參老和尚:修學佛法的功德這樣回向,功德就大了
    什麼是回向「回」,就是把我們所有的功德收回來;「向」,就是向外放。回向,把所有的功德、把你所做的功德回向到盡虛空、遍法界,上供諸佛菩薩,下施六道眾生。(求願望)回向的方法第一、由近及遠例如我們念完一部經,由近及遠的會向,把自己誦經的功德先回向給自己,比如你是求財富,就可以先會向給自己,願以此功德滿足自己求財富的願望。但是老法師建議大家還是求智慧、求辯才無礙、求成佛,先這樣會向。
  • 念佛,行善一定要回向?(10個常用的回向偈、回向文)
    佛弟子修行的目的是成佛度眾生,成佛有八萬四千種法門,普度眾生也有多種途徑,而「回向」是修行中最基本的法門,普度眾生最便捷的途徑。所謂「回向」,通俗地說就是以自己所修之善根功德,迴轉給眾生,並使自己趨入菩提涅槃;或以自己所修之善根,為亡者追悼,以期亡者安穩。
  • 《心經》解釋:心經回向用回向法界眾生嗎
    《心經》是佛經中的經典經文,也是非常重要的經文,我們修持《心經》的好處是非常多的。我們誦經不但要為自己誦,更好回向給法界眾生,這樣我們的功德才是無量的,我們誦經的意義才是最大的。回向之妙,能不信乎! 「回向」是佛教的專有名詞,在佛教的道場裡,每天做過早、晚課誦後,必定要「回向」;偶爾信徒家有婚喪喜慶的佛事,最後也都要「回向」。往生佛事有往生的回向偈,祈願祝禱有祈福的回向偈,究竟什麼叫「回向」呢?一般人都不容易了解,回向就是「寄存」的意思。你有了錢,放在家裡不安全,把它存到銀行裡;做了功德,希望帶給父母健康、家人平安,希望讓往生者得生佛國,這就是「回向」的意義。
  • 眾生造業,各有因果報應,誦經、念佛能代嗎?
    利益眾生供養,對眾生有利益的事情,拼命去做,不疲不倦。什麼對眾生有利益?認真的學習經教,依教修行,勇猛精進,不懈怠,以這個功德回向給苦難眾生,這裡頭自利利他全有了,統統具足。即自利,又把自利的功德回向給法界苦難眾生,不是自已修行都為自己,而是自己修行為他人、為眾生。
  • 回向有什麼好處,如何有效回向?看完你就懂了
    所謂回向,就是佛門的一個專業術語,其含義是自己平時念佛修行,行善布施等行為所修得的功德、法識、善果施與芸芸眾生,分享自己所獲得的利好給他人的善心行為。佛門對於回向有一句偈語:「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 居士疑問:去寺廟裡念佛功德大,還是在家裡老實念佛功德大?
    問:去寺廟裡念佛功德大,還是在家裡老實念佛功德大?答:除非寺廟也是專修念佛道場,否則在家裡念佛好。問:用108顆念珠念佛一遍後,可以越過母珠繼續念嗎?答:可以的,佛經沒有這方面的規定,只不過約定俗成到母珠返回。如果你介意,返回念就是了。問:大學之後宿舍每人時間不一樣,我想早點睡,但睡眠質量不好,和其他人也說了好幾次,仍然有時候晚上聲音大,中午也是,怎麼辦?
  • 掌握誦經的竅訣,這樣誦經功德更加殊勝圓滿!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挑選一篇精品文章,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感恩!經典,是佛陀開示的法要,經典所在之處如同佛在,一心專注誦經,身語意都是在造與佛法相應的業,這些善淨的種子燻入內心,就是在增長功德。誦經也並非世人想像中的照本宣科即可,若能按步驟如法地誦經,能獲得殊勝圓滿的功德。為什麼要先祈請,也就是發願?這跟你接下來要念誦的佛經有關。
  • 這樣回向,你業障消失得很快 !回向的神奇力量居然如此之大...
    念佛的女人因果故事這樣回向,你業障消失得很快 !回向的神奇力量居然如此之大......我們要想求福德的話——我們多分是求解脫的,但是我們也求福德,在你回向的時候,你要特別地回向。不想功德嗎?那功德就大了。佛就跟地藏菩薩說:若一切眾生在做功德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回向。回者,就把我這個功德回了向給他。向給什麼呢?回向三寶,遍十方,盡法界,往下回向給一切眾生、回向給苦難的眾生,你功德就大了,所感到果報就大了。
  • 回向相關問答:不要直接回向給冤親債主!│觀音之愛
    出處:漫畫《一禪小和尚》你不回向?可以!這些咒語的願力能量會在你的靈魂體。回向給一切眾生?很好!!這是善念!你同時也強化自己的靈魂光體。亂回向?絕對不要!為了功德才持咒,這就不是善念!若是為了祈求而念佛經咒回向,那樣是不正確的作法。
  • 為什麼要回向?如何回向?非常重要學佛必知
    8 做的善事統統回向,就是還無量劫來一切眾生的債。 9 把自己所修的一切福德、功德,都送給一切眾生,這叫回向。 10 不回向,你所修的福報、功德是有範圍的、有限的。 11 一回向,你的福德、功德變成無限的。 12 做任何善事都回向,則功德無量。 13 一切善根悉皆回向,供養功德才能圓滿。 14 我們修行,不是為自己修,而是為眾生修;只要有這個心,就是回向。 15 我們以智慧善巧方便將佛法傳播,推薦給一切大眾;這樣去做,做了不求人間任何的福報,只有一個目標,求生西方淨土,這叫回向。
  • 釋淨空:在家居士可否誦經念佛做超度
    平時眾生請居士誦經,但是我們心中有很大的疑問,請居士誦經念佛做超度回向功德,但是作為居士自己根本沒有這種能力,但不接受又覺得不夠慈悲、不隨順眾生,接受又怕自己沒有能力這個應該如何處理最佳?說起超度這樁事情認真的來說是要修行證果才行,你才有能力超度,你修行沒有證果,你都沒有能力。
  • 最常用的回向偈、回向文大全
    虛空有盡,我願無窮。虛空有盡,我願無窮。回向偈四(普賢菩薩發願偈)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回向偈五(文殊菩薩發願偈)願我命終時,盡除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剎。回向偈六願以此功德。
  • 《心經》解釋:心經念誦後如何回向
    念誦心經以後,回向也是很重要的,你念誦心經,回向眾生,能讓自己念誦心經的功德擴大, 永遠都不會枯竭。那麼我們在念誦了心經之後要怎麼回向呢?(1)比較流行的回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以及回向西方淨土的偈:「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