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行善為何要回向?代他人行善回向,他人能受益嗎?

2021-01-18 正法光明

問:師父慈悲,我們在打佛七的時候,在念到就是說到回向的時候,有的老師說我們念佛的功德,就是去淨土的資糧,不要隨便回向給別人。

淨界法師:嘿嘿!那你還是大乘嗎?要普皆回向啊!你要把你的功德,你要跟眾生分享,一切眾生同生西方同成佛道,你的心量才會開闊。

你怎麼會把佛號收起來不敢釋放?你要釋放出來,無盡燈法門,譬如一燈燃百千燈,怎麼會不要回向給別人?這個觀念不對!

問:不是,這意思說,如果是有人往生了,我是說我把我今天念佛的功德回向給某某、某某我的好朋友、或者我的……

淨界法師:你不會損失,而且你會有更大的功德,因為你這個是跟菩提相應,跟無上菩提相應。回向,就是無盡燈,你把你一個小蠟燭——我們本來七天,所念的佛號是有限的,對不對?我們創造的佛號不管再怎麼多,還是有限。你到最後普皆回向的時候,它那個佛號是百千萬倍的增長,譬如一燈燃百千燈,燈燈相傳無有窮盡。所以回向對我們是很重要的,把有量的功德轉成無量的功德。我們沒有回向,我們很難產生這麼大的胸量。

但是回向一般來說是最後一天。你剛開始修行的時候,你先扣著你的身心世界,不要一開始就想要去考慮眾生,一般來說正常情況,打佛七剛開始先管好自己。所以你看,那個天親菩薩的五念法門,它是禪定心、智慧心、大悲心,它是先專注,然後再觀照,自調到一個程度的佛號,運轉熟悉的時候,再普皆回向,再修大悲。

剛開始,你修行先不要把眾生放進來,因為你的心是會擾亂的,剛開始先管好你的佛號,管好你的內心世界,到了第七天的時候,再考慮到眾生的問題。所以這個次第很重要,你一開始就考慮到眾生,你的心就亂了。回向很重要,但是它是放在最後面。

問:我們修了一點的善法,用念佛的功德回向給一切眾生,培養廣大的菩提心,如此作法是否正確?是否有開空頭支票之嫌疑?因為有些開示是說,我們修學佛法是一步一腳印,不能好高騖遠,因為法界眾生很大很廣,我們所修的善法不圓滿,憑什麼來回向法界眾生?

淨界法師:其實你讀大乘經典就知道,你回向給法界眾生對我們的增上是很大的。諸位可能不了解什麼叫作借假修真的道理。我們回向給法界眾生,其實眾生不一定能得到,因為它跟你有沒有緣是一個關係。但是重點不是它得得到得不到,你必須發這個願,你才能夠快速成佛。

諸位知道嗎?你回向法界眾生對你是很好的幫助,它得到得不到其實跟你緣沒有深嘛!其實你胸量越狹隘對你越不好。我們一個人最嚴重的傷害就是自私自利的心情。你的杯子這麼小,你修一輩子的善法就是這麼小。古人講一句話,「法性量等虛空,眾生發心自小」。心量太小,你很難修大功德。因為你是誰在造業?念佛是誰?拜佛是誰?當然是你那一念心嘛!那個身體怎麼拜佛呢?身體怎麼念佛呢?身體怎麼作功德呢?它是一個臭皮囊啊!所有的業是從你的心發動的。如果你不發菩提心,你沒辦法修大功德的,你永遠修那種小資糧。所以你要生起利他的心,對你有絕大的好處。我發起利他的心,我把功德回向給他,他不一定得到利益,但是起碼我得到最大的受用,我透過回向擴展我的胸量。你胸量有多大,你的功德就有多大。是這個道理,這叫借假修真。

問:師父好,那個就說《地藏經》裡講,你譬如為他念佛念經,有人臨命終時,如果說有七分功德的話,一分功德,這亡者得一分功德,那另外六分是生者自利,那這時候為什麼又把這回向功德分開了,分成兩份了?

淨界法師:當然這個《地藏經》它有時候,這個是佛陀說話有時候是權法,有時候實法,對不對?那大方向,你回向,你的心量擴大了,對不對?那你心是主導,你心生則種種法生,你心量到什麼程度,你成就的功德肯定更大。

我問你,你回向以後,你心量變大變小?

變大了?你心量變大了,功德會變小,你覺得這個合乎緣起的邏輯嗎?是不是?這不合乎邏輯。你的心去接觸法的時候,你的心量變大了,這個法應該也變大了,因為十方這個法本來是「法性量等虛空、眾生發心自小」。

一佛乘就是說,我們學佛,一佛乘說,你只要聽一句話,應該是皆成佛無疑。阿羅漢為什麼他接觸佛陀的法變阿羅漢呢?因為他的心太小了,不是法有問題。所以你透過回向以後,你心量是不是變大了?是不是?我們本來修行是考慮自身,自己的五蘊身心世界,怎麼調伏自己、怎麼引導自己的內心,現在你把眾生的心都放進來了,你本來是一根蠟燭,變成無量的蠟燭,你功德怎麼會變小?你的心緣自身的法界,跟緣眾生法界,量等虛空,是不是?你跟無上菩提相應,你功德變大了!所以《地藏經》是權法,佛陀為實施權。

所以你在讀經的時候,你要知道有些佛陀是方便說,有些是佛陀的真實義,你一定要把它區分出來。有些話的確是他在攝受某一種人,為實施權,因為他的善根沒有準備好,他不敢把他的功德釋放給眾生,那佛陀說沒關係,你怎麼樣怎麼樣,一時善巧。

問:法師好,那我們每次法會之後的回向,回向給誰,誰也不知道,那他怎麼感應那個功德呢?

淨界法師:對!所以其實從凡夫的角度,我們回向,其實說實在都是在借境修心,增長你的菩提心,增長你的功德,其實眾生是不是得到,就不一定。不知道,如果他不順從,其實是效果有限。但是,當我們回向給法界眾生的時候,有些鬼道眾生,他是一時的罪業墮入鬼道,他有善根,他如果在旁邊見聞到的時候,他也可能會順從,他會隨喜讚嘆,他就得得到,這很難講。但至少我們把那個訊息,我們把那個訊息把它釋放出去。

所以我們在修學佛法,某種程度是「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因為誰也不知道到底有沒有得到。我們今天淨宗學會打一個佛七,我們的佛號無量光無量壽,就往這個世界釋放,可能我們沒辦法釋放到世界,起碼我們可以在加州釋放一道祥和的光明。但是有些人,有鬼道眾生他會感受到——喔!有一道光明照射到他。如果他有善根的話,他順從,他就得到了;但是有些人,他邪見煩惱很重,他看到光明他不當一回事,就對他沒有效果。但起碼我們身為菩薩,我們把這個功德釋放出來,回向給法界眾生離苦得樂,我們只要有這樣的一種作意,我們就可以把每一句的佛號,那無量光無量壽的功德,就變成無盡燈,就是虛空當中,就現出很多的蓮花出來。當然我們沒有神通看到,但是有神通的人他會知道,哇!這個地方打了一個佛七,它釋放很多的蓮花光明在虛空當中,有緣的人就得到了。

我們先不要管別人是不是得到,重點是我們透過這個回向,我們自己功德由小擴大,擴大自己的胸量,是這個意思。所有的大乘法門,最後都要回向,要普皆回向。

一般我們前面叫做發願,前面的發願,中間叫正修,最後的收尾是回向。回向,你可以回向給你個人的親屬家人等等,冤親債主、父母師長,但是最後一定要加一句法界眾生。你只要加這一句,其他跟你沒有緣的眾生,不認識的眾生,他也可以得到,如果他順從的話。(好,回向這一塊有沒有問題?)

回向是很重要的法門,大乘佛法必修的。回向在經典上說,它可以把你微小的功德,透過這個回向的法門,把它轉化成廣大的功德。譬如一燈燃百千燈,你本來是一棵小蠟燭,你本來是打佛七就參加一天而已,但是你如果認真地回向,你那個一天的那個小蠟燭,它會變成無盡燈。

所以你要會用回向的話,對你是很有好處的,這個回向法門是非常好用的,回小向大。但如果說你是替別人做的,你回去以後,你做完以後,你要把你的過程告訴他,讓他隨喜讚嘆,那他也可以得到你對他的回向。

問:那麼請法師開示,若有生重病者他沒辦法學習佛法,若別人替他修懺放生等功德,回向給他,這樣子有效果嗎?

淨界法師:比方說你有家人,你的長輩年紀大了,他不能拜懺了,他也不能修功德了,你幫他做。你幫他做了以後,你把功德回向給他,這樣子有沒有效果?我們解釋一下:

理論上,修學佛法要自己去做,要用你的心去造作,才能夠產生反轉的力量。但是這個人已經沒辦法造作了,他的心力可能羸弱了或者暗鈍,他透過別人來造作,然後造作以後再把功德再轉回去,這種情況,就牽涉到他力的思想。

諸位,凡是他力的思想一定要感應道交!所以只要是他力的感應,一定要這個被回向的人順從,他對這功德要順從。如果你爸爸沒有學佛,他完全不相信因果,你回向給他,幾乎沒有效果,因為他沒有順從,他是抗拒的。

《地藏經》裡面講一件事情說,說你的爸爸媽媽,已經進入臨命終了,快要臨命終了,那你這個孝順的子女怎麼辦呢?把他的東西,拿去變賣換錢去幫他做布施。但是有一個條件,你要告訴他,讓他知道這件事情,然後你要把這功德的美好告訴他讚嘆他,讓他的心不但了知,還要順從。他對這個布施的功德,他要一種隨順服從,他會得到很大的加持力,而且這個時候是在臨終的時候加持力更大。

所以你替你的長輩,替你的子女做的功德,對方是不是得到,有一個條件,就是對方的心是不是對這個功德是一種隨順服從的。如果他完全不相信,那幾乎沒有效果;如果他是陪著你去做,那最好。

你代他去做,他眼睛看到,他念念地順從,那這個效果就很大了!一般是這樣,修福報比較容易有感應,他今天身體不舒服,你幫他去放生,他把錢交給你,你放完以後把過程告訴他,他聽了非常歡喜,念念地隨喜順從,這個他得到的功德,幾乎跟他親自參加一樣。你如果能夠善加描述,帶動他的歡喜心的話,修福報的時候容易順從,容易得到跟他自己去修的相同的效果。

但是修懺就很難,修懺很難。你要幫別人懺悔,這個事情,因為他很難完全順從那個懺悔的力量,除非你拜八十八佛,他就在旁邊看,從頭看到尾,然後他對你的拜懺,念念地隨喜,念念地順從,這個有可能。整個一個小時,他就在旁邊看。如果他都沒有看到,你要替他懺悔,幾乎就很難啦!有限。因為他沒有看到,他很難順從這個懺悔。這個懺悔的心態更複雜,更難生起,跟修福報不太一樣。

所以功德回向就牽涉到這個被回向的人的內心,是不是有對這個功德的順從,這個就是影響到效果了。就你替別人做然後回向給他,你最好告訴他,整個過程讓他知道。

淨界法師:一絲一毫之善,都應回嚮往生!

「日用之中,所有一絲一毫之善,及誦經禮拜種種善根,皆悉以此功德,回嚮往生。」

這一段文,印祖告訴我們:一個修淨土人,我們日用當中,「所有一絲一毫之善」,我們在三寶中住,多少為三寶做一點事,掃地、洗碗等等,一切的,我們供佛、供香,這種世間的有為善法,這是第一個。

其次講到出世間的善根,「誦經禮拜」這個是種種無漏的清淨善根。不管是世間的有為功德跟出世間的善根,要怎麼辦呢?應該要怎麼處理呢?

「皆悉以此功德,回嚮往生。」

就是要把這種功德,使令它不要流入到人天福報,要把它集中起來,回向到往生極樂世界。

這個地方「回嚮往生」我們解釋一下。

印祖在另外一篇文章提到說,這個回向是應該包括兩個內涵:

第一個,約著現生來說,現生業障消除、福慧增長,把這個功德加持在現生的,這個生命還沒有往生之前,能夠業障消除、福慧增長,這第一個。

其次,約臨終來說,蒙佛接引、往生西方。

所以印祖他的意思,就著淨土行人來說,我們應該把所有的功德,加持在這兩個方向上:一個是現生;一個是臨終。這是回嚮往生的辦法。

這樣子做有什麼好處呢?我們看第二段。

「如是,則一切行門,皆為淨土助行。」

你這樣子的修持,一切的行門,當然我們以信願持名是正行,其它的布施、持戒,種種的行門,都是淨土的助行,這是萬善莊嚴淨土,這一切的法門,都對往生有幫助,不但是念佛,一切的法門都是淨土的助行,它都能夠幫助我們往生。

下面講一個譬喻,什麼叫淨土助行呢?

「猶如聚眾塵而成地,聚眾流而成海,廣大淵深,其誰能窮。」

這個灰塵,「眾塵」就是這個世間上有很多的灰塵,東邊一塊灰塵、西邊一塊灰塵、南邊一塊灰塵,各式各樣的灰塵,這個灰塵分散以後,它就力量薄弱,怎麼辦呢?「聚眾塵而成地」,我們把這個灰塵集中起來,就成一個大地,就能夠運載,有這種運載的功能。或者說「聚眾流而成大海」。這個水,東邊一灘水、西邊一灘水,我們把這個水集中起來,變成一個大海水。這個意思就是說,回向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一種凝聚的力量,把我們的功德凝聚起來,不要使令它分散,凝聚在我們所要趣向的目標。

換句話說,如果我們只是念佛不回向,這件事就有問題,會使令我們這種功德,就會流散到這個世間的有漏福報去,對我們往生,就不能有一種加持的力量。

所以這個回向,它能夠把一切的善法集中,你今天做一點善法,明天做一點善法,但是目標是一致的,就是「聚眾塵而成大地,聚眾流而成大海」。這樣子「廣大淵深,其誰能窮」,這個就是一個強大的力量。這個回向的殊勝就在這個地方,它有一種凝聚的力量。這個是說明回向的意義。(節錄自淨界法師《印光法師文鈔選讀》)

相關焦點

  • 念佛,行善一定要回向?(10個常用的回向偈、回向文)
    回向是有必要、有功德、有力量的,對自己和眾生都有無量利益。因為凡夫一旦離開了佛堂,很快就會忘記自己是修行人,面對世俗事情時,難免會產生貪、瞋、痴等煩惱,把我們所做的功德燒掉,所以我們要及時做回向。回向偈一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 佛弟子必念回向文,速看!
    回向二字,對學佛修道的人非常重要,華嚴經普賢菩薩有十大行願,最後第十行願就是普皆回向,什麼是回向呢?無論做什麼善事,或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句佛號是萬德洪名,具備有萬種功德,我們念佛後,將無量無邊大大小小的功德收攝起來,朝向一定的目標送出去,這稱為回向。
  • 回向有什麼好處,如何有效回向?看完你就懂了
    所謂回向,就是佛門的一個專業術語,其含義是自己平時念佛修行,行善布施等行為所修得的功德、法識、善果施與芸芸眾生,分享自己所獲得的利好給他人的善心行為。佛門對於回向有一句偈語:「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 把自己念佛的功德回向給別人,自己還有嗎?
    我們念佛要回向,誦經要回向,放生也要回向。然而「回向」到底是什麼意思?又有什麼意義?還有人會擔心:把自己所做的功德回向給他人,那我的功德是不是越來越少了呢?所謂回向,就是從自己的方面,迴轉朝向他人的方面,這是屬於心力的感應,這是由於自己的心力通過諸佛菩薩的願力而達於所要回向的對方。這像天空的太陽光通過反射物(如鏡或金屬體)的折射,便可使戶外的太陽光照射到室內的黑暗處。室內的黑暗處,雖未直接曝曬到太陽,卻已接受了回向而來的太陽光。
  • 佛弟子應該這樣回向
    不論念經持咒念佛,念完後都要念一遍「回向偈」或「回向文」。即使做完一件善事也要念「回向偈」或「回向文」。要回向給法界,回向給一切苦難眾生,或根據自身問題而回向。「回向偈」和「回向文」有很多,可任選適合自己的一個即可。每句字數相等叫「回向偈」,句子長短不一,叫「回向文」。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願將一切善功德,回向莊嚴佛淨土。
  • 《心經》解釋:心經回向用回向法界眾生嗎
    我們誦經不但要為自己誦,更好回向給法界眾生,這樣我們的功德才是無量的,我們誦經的意義才是最大的。古德說:「三寶門中福好修,一文施捨萬文收;不信但看梁武帝,曾施一粒管山河。」回向之妙,能不信乎! 「回向」是佛教的專有名詞,在佛教的道場裡,每天做過早、晚課誦後,必定要「回向」;偶爾信徒家有婚喪喜慶的佛事,最後也都要「回向」。
  • 念經如何回向
    修行的人,不論念經念佛,念完了一定要把《回向偈》念一遍的。「回」字,是旋轉的意思。「向」字,是歸向的意思。就是把這個念經念佛的功德,都旋轉回來,一齊歸向在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上面去。不但是念經念佛要回向,就是做了一些些無論什麼善事,也都要回向在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上面去。
  • 佛教:誦經念佛後,這樣「回向」,功德無量
    導語回向這個詞,對於許多人來說是一個比較熟悉的詞語,就好比所有的關於佛教活動結束之後都會有回向的環節。例如誦經念佛,以後就要回向,而且放生法會以後也要回向。而且在許多佛教活動中普賢菩薩的十大運行當中,就有著一個名字叫做普皆回向的詞語,大乘菩薩52階位當中也有十回向位的說法。那麼佛者所說的誦經念佛之後,應該如何回向才能夠有相應的功德無量呢?回向是由梵語的意思翻譯過來的,而回向的意思就是我們將所修的一切善和所做的一切善行的功德,都迴轉給法界的眾生。
  • 什麼是回向?回向有什麼作用?如何正確回向?
    回向,就是做完善行後的發願。如果沒有這個願的導向,這些善業可能就隨順散亂心感果了,所得福報就非常有限。要回向到特定的目標,尤其是成佛度生的大願。「回向」是迴轉、歸向之意,造了善業之後要回向到隨順於佛法的自利利他的方向,否則就容易隨著煩惱習氣而流散。
  • 印光法師:念佛回向之要義
    但願汝昆弟與闔家眷屬,認真為汝母念佛。不但令母親得益,實則比自己念佛之功德更大。佛所以教人,凡誦經持咒念佛作諸功德,皆為法界眾生回向,平時尚為無幹涉之法界眾生回向,況母歿而不至心為母念佛乎。以能為一切眾生回向,即與佛菩提誓願相合。如一滴水,投於大海,即與大海同其深廣。如未到海,則勿道一滴,即長江大河固與大海天地懸殊也。
  • 這樣回向,你業障消失得很快 !回向的神奇力量居然如此之大...
    念佛的女人因果故事這樣回向,你業障消失得很快 !回向的神奇力量居然如此之大......我們要想求福德的話——我們多分是求解脫的,但是我們也求福德,在你回向的時候,你要特別地回向。不想功德嗎?那功德就大了。佛就跟地藏菩薩說:若一切眾生在做功德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回向。回者,就把我這個功德回了向給他。向給什麼呢?回向三寶,遍十方,盡法界,往下回向給一切眾生、回向給苦難的眾生,你功德就大了,所感到果報就大了。
  • 多行善事、多積德,人生有七件事千萬不要做
    不要因為昨天行善而今天仍受苦就怨天尤人!也不要因昨天作惡今天未見惡報就誤認為因果不為律,世上一切都在變,只有因果律永恆不變!一切言行舉止,請先問問自己的良心,再付實施,那是對自己負責。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通通要報!多行善事,多積德!天佑善心人!就在今天,請放下惡念,開始,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少些貪念!必有它吉!算什麼命?問什麼卜?
  • 為什麼要回向?如何回向?非常重要學佛必知
    3 「上報四重恩」是回向給我們有恩德的人,「下濟三途苦」 是回向給我們累劫的冤親債主。 4 常念三寶恩、常念眾生恩、常念父母恩、常念國家恩,這是我們回向偈上天天念的「上報四重恩」。 5 一個人能常常念恩,德行就會愈積愈厚,我們常講積功累德,這是累德。
  • 誦經念佛給別人回向,是不是真的有功德?我們吃虧了嗎?
    學佛人都要懂得回向,把每天所做的一切善事做完之後,一定要以清淨的心回向到佛道上去。大海能不能幹?大海不能幹。既然大海不會幹,就什麼時候都有你的一份水。回向也是這個作用,我們要以清淨無我的心,把我們每天所作的善事回向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究竟解脫成佛,那這個作用就非常廣大深遠了,所以回向的作用很大。我們每天念佛修行,功德善事都要做一個回向。那怎麼回向?
  • 怎麼回向比較殊勝?念《普賢行願品》回向比較圓滿
    回向的含義是什麼?譬如,有十個人其中一人有事物,而其它九個人卻沒有。現在的事物,本來可以被擁有者獨享,但他卻捨不得,而願與九個人共同分享,回向的含義也與此類似。人們在行善時所造的善根,能夠獲得善報,但大乘的修行人卻不能獨自享受此善果,二是將它分給普天下所有眾生,這就是回向的內涵。回向有兩種,一是有毒的回向,一是無毒的回向。1、有毒回向:有執著的回向。《般若波羅蜜多經》裡講過,凡是有執著的善根,就像有毒的食品,雖然在吃有毒食物的時候,也許會感覺謂道鮮美可口,但當毒發之時,就會痛苦異常。
  • 最常用的回向偈、回向文大全
    回向偈三(大慈菩薩回向偈)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九品度眾生,威德無窮極。我今大皈依,懺悔三業罪;凡有諸福善,至心用回向。願同念佛人,感應隨時現;臨終西方境,分明在目前。見聞皆精進,同生極樂國;見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
  • 回向是什麼意思?念經是否一定要回向?
    回向是什麼意思?回向是佛教修學過程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修行功夫。所謂『回向』是將自己所修的功德,智慧,善行,善知識,不願自己獨享,而將之『回』轉歸『向』與法界眾生同享,以拓開自己的心胸,並且使功德有明確的方向而不致散失。念經是否一定要回向?
  • 學佛問答:亡故的親人在人道或畜生道,念佛回向還能收到嗎?
    問:亡故的親人在人道,或畜生道,我們念佛回向給他們能收到嗎?答:一樣能收到念佛回向的功德,一樣能增福增慧、消災免難。問:開店做生意,怎樣讓生意更好?答:一、把客人當親人,收費低一點、服務好一點。二、把員工當家人,工資高一點,關心多一點。
  • 夢參老和尚:念佛誦經後,這樣回向,功德才大,因果絲毫不差
    佛氏門中好修福,一分布施萬分收,當然對於學佛人來講,布施是為了上求覺悟之道,下度一切眾生,不是為了修福德這個目的,更重要的是要修功德。功德與福德還是有所區別的。就像梁武帝一樣,他建立佛教道場四百多座,供養出家人幾十萬,有一次他問達摩祖師:「我功德大嗎?」祖師回答:「並無功德。」如果梁武帝問:「我福德大嗎?」祖師一定回答:「甚大!甚大!」學佛人念佛誦經亦是如此,以清淨心讀經、念佛、乃至抄經,都有不可思議的福報。至於自己修的是功德還是福德,這就要看自己的內心了。
  • 夢參老和尚:修學佛法的功德這樣回向,功德就大了
    如果你能將這些利益如法的會向,就等於將這些這些功德福德擴大了,功德無量。什麼是回向「回」,就是把我們所有的功德收回來;「向」,就是向外放。回向,把所有的功德、把你所做的功德回向到盡虛空、遍法界,上供諸佛菩薩,下施六道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