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向,就是做完善行後的發願。如果沒有這個願的導向,這些善業可能就隨順散亂心感果了,所得福報就非常有限。要回向到特定的目標,尤其是成佛度生的大願。
「回向」是迴轉、歸向之意,造了善業之後要回向到隨順於佛法的自利利他的方向,否則就容易隨著煩惱習氣而流散。做一切善行都可以回向,而且應該回向。回向是對發願的鞏固,能夠把所做善行的功德集中歸向到特定的方向成熟。
猶如賺錢,如果沒有很好的計劃收入的用途,則很容易隨手亂花掉;行善之後的善業不回向到特定的目標,就會成熟於與煩惱相應的淺狹願望。養成及時回向的好習慣,既是不斷地串習自己的宗旨、目標,也是一種攝心的修行。
回向有三層意思,一個是回因向果,一個是回小向大,一個是回自向他。一個微小的善行,因為回向的廣大和清淨,將之融入成佛的宗旨中,就能夠產生無盡的功德。
回向有三種作用:1.令善業歸向特定的善願而成熟,而非隨著自己的煩惱習氣成熟;2.令善業增長廣大;3.培養、擴大我們的心量。
回向本身也是一種修行,幫助我們提策宗旨、開發內心、擴大心量、增長慈悲、與眾生結善緣,這才是核心,並不是我們有多少功德能力去幫助眾生。當然我們的心至誠懇切時,回向對眾生必有利益,但不能用世俗的觀念去衡量、理解回向。
回向有總別二種,回向給一切有情皆成佛道為總回向,回向給自己現世的善願為個別回向。做了一切善事都應當回向,先總回向,再個別回向。每次回向都可以包括二者。
回向可以回向給眾生,同時回向給自己的親人、冤親債主等。功德不是有限的物質,具有排他性,而是像火光一樣,一個火把可以點燃千千萬萬的燈,自身的光明卻不會有絲毫損減,點的燈越多,光明越大。
功德不是物質,不要以物質的概念來衡量。回向給他人,對方能得到多少幫助,不在於我們回向的對象有多少,而在於回向的心有多強猛、真誠。對於凡夫來說,回向給具體的人更容易用心,回向一切眾生能夠幫助我們修廣大心、平等心。計較利益多寡,是世俗的心態,修行要重在自己的內心上。
對於佛弟子來說,究竟宗旨就是成佛度眾生。真正的回向是內心所想,而不是語言所說,如果嘴上說一套,心裡想一套,說出來的就是空話,沒有用了。所以回向正是一種提醒,幫助我們把心用到該用的地方去,說出來就是用聲音攝心的一種方法。當然也可以默默回向。無論哪種,都要殷重、誠懇。
一滴水,若置於礫石之上,一會就幹了;若落入大海裡,大海沒有乾涸之前,這滴水是不會幹涸的。因此,哪怕一個小小的善根:布施一塊錢、或至念百聲佛號、或敬心繞塔數匝等,若能回向給法界眾生同證菩提,那麼在未獲得佛果之前,此善根永遠不會消失。反之,若做了非常大的善法卻沒有回向,善根則很容易毀壞!保存功德的最好方式,就是將功德存入眾生的銀行裡,這樣才能永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就是功德回向的修學與益處。
文章根據大德開示綜合整理,歡迎分享,自利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