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師:念佛回向之要義

2021-01-18 學佛家園

文鈔原文:

人一生事事皆可偽為,唯臨死之時,不可偽為。況其無愛戀之情,有悅豫之色,安坐而逝。若非淨業成熟,曷克臻此。但願汝昆弟與闔家眷屬,認真為汝母念佛。不但令母親得益,實則比自己念佛之功德更大。

佛所以教人,凡誦經持咒念佛作諸功德,皆為法界眾生回向,平時尚為無幹涉之法界眾生回向,況母歿而不至心為母念佛乎。

以能為一切眾生回向,即與佛菩提誓願相合。如一滴水,投於大海,即與大海同其深廣。如未到海,則勿道一滴,即長江大河固與大海天地懸殊也。

是知凡施於親,及一切人者,皆屬自培自福耳。知此義,有孝心者,孝心更加增長。無孝心者,亦當發起孝心。請僧念七七佛甚好,念時,汝兄弟必須有人隨之同念。——《印光法師文鈔》·復周孟由昆弟書

白話譯文:

人的一生事事都可作假,唯獨人的死,不可作假,何況她(指寫信給印光大師的哪位居士的母親)臨終無愛戀之情,有悅豫之色,安坐而去世。如果不是淨業成熟,怎麼能到達這樣的地步?只願你昆弟與全家眷屬,認真為你母念佛,這不但讓母親得益,實則比自己念佛的功德更大。

佛所以教人,凡誦經持咒念佛作各種功德,都是為法界眾生回向,平時尚且為與自己無直接關係的法界眾生回向,何況母親臨終,可以不至心為母親念佛嗎?

因為能為一切眾生回向,即與佛菩提誓願相合;如一滴水,投於大海,即與大海同深同廣。如果未到海,則莫說一滴水,即使是長江大河,也與大海有天地懸殊之別。因此應該知道,凡是施恩於親,及一切人,都是屬於自培自福。

知道了這個道理,有孝心的人,孝心要更加增長。無孝心的人,也應當發起孝心。請僧人念四十九天佛很好,念時,你兄弟家必須有人隨之同念。

相關焦點

  • 《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有聲書 · 重排序
    在山日久,有以筆墨事見託者,絕不用印光名字。即自己有必須署名之文字,亦只隨便寫二字即已。以故二十年來,絕無人客過訪,及信札往來諸紛擾。民國啟元,高鶴年居士,紿去數篇文稿,登《佛學叢報》,不敢用印光名,以印光常稱常慚愧僧,故署名常慚。徐蔚如居士,及周孟由,謬為見賞,打聽三四年,了無知者。後孟由來山拜謁,遂祈歸依,持去數篇廢稿,寄於蔚如,乃於京師排印,名《印光法師文鈔》。
  • ...仲巴活佛為淨空法師造住世祈禱文!恭請為師父上人念佛回向...
    眾弟子圍坐在淨空法師身邊,祈請師父長久住世……【全球弟子請求淨空老和尚長久住世祈願文、回向文】懇請阿彌陀佛慈悲加持 師父上人不舍眾生 長久住世 法體安康 光壽無量藏傳佛教大德東寶·仲巴活佛為淨空法師造住世祈禱文!
  • 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有聲書-01
    民國十六年丁卯(1927年)仲春(農曆二月)常慚愧僧釋印光謹撰  嘉言錄重排序——《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文(印光大師著/圓濤法師白話譯)白話譯文:    淨土法門的義理極其高深玄妙,但事修卻非常簡單容易。正因為這樣,那些自認為天生聰明敏銳,知識見解高超奇特的人,總是把淨土念佛法門看做是愚夫愚婦所作的事,而不肯修持。
  • 印光法師:念佛之人,千萬不可結交此等人
    若先曾學外道法,後知非正道,完全丟脫彼之修法則可。否則不可。又有相信扶乩者,此種亦不可令皈依。以乩多是靈鬼假冒仙佛之名。上等靈鬼,雖不知深理,尚不至誤事。下等靈鬼,或至誤人大事。念佛之人,千萬不可結交此等人。 今為各皈依者,各取法名,祈為抄而交之。祈為彼等說,必須要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
  • 認識佛醫:道友間如何探病慰問,印光大師問疾三法師
    其知命之法子,光皆不能望其項背。函中謂佛教二大砥柱,已折其一。其一以光當之,則不知光但一吃粥吃飯之庸僧耳。承諦公不以無狀見棄,相交三十多年。然光於人事應酬,概不舉行,只朝暮課誦回向一七,以盡我心而已。」印光大師不以人情為準,而以法益為準,對最相契的蓮友的往生,與對後學弟子的往生一樣,唯以念佛的真實利益來回向。
  • 念佛行善為何要回向?代他人行善回向,他人能受益嗎?
    問:師父慈悲,我們在打佛七的時候,在念到就是說到回向的時候,有的老師說我們念佛的功德,就是去淨土的資糧,不要隨便回向給別人。淨界法師:嘿嘿!那你還是大乘嗎?要普皆回向啊!你要把你的功德,你要跟眾生分享,一切眾生同生西方同成佛道,你的心量才會開闊。你怎麼會把佛號收起來不敢釋放?你要釋放出來,無盡燈法門,譬如一燈燃百千燈,怎麼會不要回向給別人?
  • 重溫印祖言教,具足正知正見 | 印光大師往生80周年紀念
    此大覺世尊最切要之開示,惜人不肯真實思想耳。地獄之苦,比水火之慘,深無量無邊倍。——《印光法師文鈔》·致包師賢書汝宜於念佛畢回向時,為宿世一切怨家回向,令彼各沾汝念佛利益,超生善道。此外概不理會,彼作聲,也不理會作怕怖,不作聲,也不理會作歡喜。但至誠懇切念,自然業障消,而福慧俱皆增長矣。——《印光法師文鈔》·復某居士書
  • 《印光法師文鈔》四續編下:065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下
    原著:印光法師演播:胡克錄音:張振平剪輯、混音:徐國雲文字校對:郭貞
  • 大航法師:念佛三昧之修持15(連載完畢)
    延伸閱讀:大航法師:念佛三昧之修持01大航法師:念佛三昧之修持02大航法師:念佛三昧之修持03大航法師:念佛三昧之修持04大航法師:念佛三昧之修持05大航法師:念佛三昧之修持06大航法師:念佛三昧之修持07
  • 印光大師文鈔嘉言錄白話有聲書-01
    後來周孟由居士拜謁普陀山,於是祈求皈依我,臨走拿去幾篇廢稿,寄給徐蔚如居士,然後在北京排印出來,書名為《印光法師文鈔》。於是刺痛了很多高雅之士的眼目,更增添了我的慚愧心了,那一年是1918年。1919年他們又搜羅我若干篇文章,作為文鈔的續編,和初編一同排版印刷。1920年有數位弟子在上海商務印書館,排印《印光法師文鈔》鉛印本,分作兩冊,並且留了板樣,1921春天正式出書。
  • 印光大師:念佛之人,舉心動念,常與佛合,則律教禪淨,一道齊行
    印光大師:念佛之人,舉心動念,常與佛合,則律教禪淨,一道齊行矣因果律與六道輪迴是佛教揭示的人生與宇宙真相,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佛教的基本戒律。戒定慧是佛教的修行次第,因戒生定,因定生慧。如印光大師所說:「律,不獨指粗跡而已。若不主敬存誠,即為犯律。而因果又為律中綱骨。
  • 念佛時出現「黑影」是怎麼回事?|菩薩|佛法|修行人|開示_網易訂閱
    此外,修行人在念佛、參禪、修止觀等方面難免會遇到魔事,種種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的境界難以辨識,稍有不慎,或一念不善用心,便易誤入岐途。  面對上述的險難,我們摘錄了《印光法師文鈔》中「防魔止偏」的部分內容作為大德開示的言說,用以我們念佛參禪路上的參照。
  • 信願堅定 攝心念佛 專仗佛力 感應道交
    然須至誠之極,方有感應。若泛泛悠悠,則其利益,亦是泛泛悠悠。回向之文,宜於正回向後,自己依所求之意,作數句。但表其心,不必鋪排。汝既知淨土法門,尚宜與一切人說其利益,令彼修持,況生我之父母乎。為父母回向,固為至理。而不勸父母,自己修持,便失真實孝親之義。若父母天性與佛相反,當至誠代父母持念回向,消除宿業。久而久之,自會生信修持。誠之所至,金石為開。
  • 印光法師:修行不可以求速成
    ——《印光法師文鈔》·復吳思謙書白話譯文:你想要我讓你圓覺妙心,廓然開悟(此心乃佛所證之心),寂光真境(此境乃佛所居之境),常得現前,蓮池大師的發願文裡雖有這些境界的話,可你千萬不可發痴,想即刻就得到。如果想即刻得到,必定會著魔發狂,佛也不能救你了。
  • 歷代高僧:印光大師與諦閒大師 修持上互相激勵
    大約在兩期閉關之間的1900年,印光大師給第一期閉關的侍者融明法師去信,叮囑他要親近淨業知識,「隨忙隨閒,不離彌陀名號:順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同時提到:「諦法師專修淨業,予料其必得大利益。以彼撐持道場種種心,皆死盡無餘,念佛之心,又懇切之極。恐彼深得三昧,我尚未能一心,他日何顏見彼?故當仁不讓,又欲閉關。
  • 弘一法師:人生之最後
    第五章 薦亡等事七七日(注6)內,欲延僧眾薦亡(注7),以念佛為主。若誦經、拜懺(注8)、焰口(注9)、水陸(注10)等事,雖有不可思議功德,然現今僧眾視為具文(注11),敷衍了事,不能如法,罕有實益。《印光法師文鈔》中屢斥誡之,謂其惟屬場面,徒作虛套。若專念佛,則人人能念,最為切實,能獲莫大之利矣。
  • 佛教:念佛也是有講究的,如何念佛才是最穩當的,印光大師開示
    佛教:念佛也是有講究的,如何念佛才是最穩當的,印光大師開示。阿彌陀佛是釋迦牟尼佛在《阿彌陀經》中開示,並勸我們要念佛「阿彌陀佛」的。念阿彌陀佛,具足信願,可以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生成佛。所以出家人見面會互道一聲「阿彌陀佛」,在家念佛的人也會用相同的方式問候。
  • 印光大師:念念對治自身習氣毛病的才是真念佛人
    核心提示:印光大師,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生於1861年。幼時讀程朱儒書,對佛法持批判態度,後因病閱佛經,方知佛法廣博精深。21歲時前往終南山南五臺蓮花洞,禮道純和尚出家,專修淨土。22歲依印海定公律師受具足戒。
  • 《印光法師文鈔》五三編上:024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一
    原著:印光法師演播:胡克錄音:張振平剪輯、混音:徐國雲文字校對:郭貞
  • 淨宗法師:餘行回向 疏雜不親
    朗讀:佛岸居士然則非言修餘行不能往生,善導和尚言:「雖可回向得生,眾名疏雜之行。」不過,這倒不是說修餘行絕對不能往生,善導和尚有一句話,「雖可回向得生,眾名疏雜之行」,可以往生,但是必須回向才得以往生。即使得以往生,仍然是疏而不親、雜而不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