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師:修行不可以求速成

2021-02-28 淨土宗祖師專弘

文鈔原文:

汝欲光令汝圓覺妙心,廓然開悟,此心乃佛所證之心寂光真境,常得現前,此境乃佛所居之境蓮池願文雖有此語,切不可發痴,欲其即得。若欲即得,必定著魔發狂,佛也不能救矣。

譬如小兒扶牆而走,尚難不跌倒。而欲飄行長空,遍觀四海,豈非夢話。但求往生,即了生死。若欲悟此心,見此境,尚須漸修,方能分悟分見。若圓悟圓見,非成佛不能。

——《印光法師文鈔》·復吳思謙書

白話譯文:

你想要我讓你圓覺妙心,廓然開悟(此心乃佛所證之心),寂光真境(此境乃佛所居之境),常得現前,蓮池大師的發願文裡雖有這些境界的話,可你千萬不可發痴,想即刻就得到。如果想即刻得到,必定會著魔發狂,佛也不能救你了。

譬如小兒扶牆學走路,連不跌倒尚且難以做到,卻想要飄行長空,遍觀四海,難道不是夢話嗎?只求往生,即了生死。如果想要悟此心,見此境,還必須慢慢修,才能有一分悟即有一分見。如果想要圓悟圓見,非成佛不能。

印光法師:讓人聽到佛號也有大功德

文鈔原文:

念佛一事,約現生得利益,必須要至誠懇切常念。若種善根,雖戲玩而念一句,亦於後世定有因此善根,而發起修持者。故古人大建塔廟,欲一切人見之而種善根。此一句佛,在八識田中,永久不滅。是知肯念佛固好。不肯念,為彼說,彼聽得佛號,亦種善根。聽久則亦有大功德。

——《印光法師文鈔》·復張朝覺書

白話譯文:

念佛一事,要現生得利益,就必須至誠懇切常念。若種善根,即使是遊戲或玩笑中念一句,也一定會在後世因為這個善根,發起修持。所以古人大建塔廟,想要一切人見之而種善根。這一句佛號,在八識田中,永久不滅。因此要知道肯念佛當然好,不肯念,為他說,他聽到佛號,也種善根,聽得久了也有大功德。

印光法師:利人則利己,害人則害己

文鈔原文:

佛與眾生,心體是一,而其所受用,天淵懸殊者,以其用心不同之所致也。佛則唯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度脫眾生為懷,了無人我彼此之心。縱度盡一切眾生,亦不見能度所度之相。故得福慧具足,為世間尊。

眾生唯以自私自利為事。雖父母兄弟之親,尚不能無彼此之相,況旁人世人乎哉。故其所感業報,或生貧窮下賤,或墮三途惡道。即令戒善禪定自修,得生人天樂處。但以無大悲心,不能直契菩提,以致福報一盡,仍復墮落。可不哀哉。

是則唯欲利人者,正成就其自利。而唯欲自利者,乃適所以自害也。

——《印光法師文鈔》·藥師本願經重刻跋

白話譯文:

佛與眾生,心體是一。然而佛與眾生的受用,卻是天地懸殊,這是因為彼此的用心不同所造成的啊!佛唯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度脫眾生為本懷,沒有人我彼此分別的心。縱然度盡一切眾生,也沒有能度所度的分別。所以得福慧具足,為世間之至尊。

眾生唯以自私自利為前提去作事,對於父母、兄弟這樣的至親,尚且做不到不分彼此,何況是對旁人、世人呢?故眾生所感業報,或生到人間而貧窮下賤,或墮入三途惡道。即使能夠奉行五戒十善,自修禪定,得生人天樂處,但因為沒有大悲心的緣故,不能直契菩提,以至於福報一盡,仍然會再墮落,可不悲哀?

所以,一心想要利益別人的,正是成就了自利;而那些只想損人利己的,卻偏偏是害了自己。

相關焦點

  • 認識佛醫:道友間如何探病慰問,印光大師問疾三法師
    (二)不嫌惡病人的屎尿及唾吐之物。(三)以慈悲心看護病人,而不是為了衣食等報酬。(四)能調理湯藥等事。(五)能為病人說法,令其歡喜,並使自己的善法亦有所增益。道友是佛法修行上的同行法侶,探病慰問生病的道友,是應有之義。印光大師是如何做的?從《文鈔》中對諦閒法師、弘一法師、顯蔭法師的問疾書中,我們或可一窺其貌。
  • 《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有聲書 · 重排序
    後孟由來山拜謁,遂祈歸依,持去數篇廢稿,寄於蔚如,乃於京師排印,名《印光法師文鈔》。以致遍刺雅目,愈增慚愧耳,時為民國七年。八年,又搜羅若干篇作續編,並初編同排之。九年,令上海商務印書館,排作兩冊,留板,十年春出書。光又於揚州,將九年所排者,刻一書冊板,作四冊。十一年,又於商務印書館,排作四冊,當時諸居士任者有二萬部。而商務印書館印以出售者,不在此數。
  • 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有聲書-01
    民國十六年丁卯(1927年)仲春(農曆二月)常慚愧僧釋印光謹撰  嘉言錄重排序——《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文(印光大師著/圓濤法師白話譯)白話譯文:    淨土法門的義理極其高深玄妙,但事修卻非常簡單容易。正因為這樣,那些自認為天生聰明敏銳,知識見解高超奇特的人,總是把淨土念佛法門看做是愚夫愚婦所作的事,而不肯修持。
  • 印光大師:若女人有信心者,即令在家修行,萬萬不可令其出家
    印光大師:若女人有信心者,即令在家修行,萬萬不可令其出家【印光大師開示】夫隨意出家,於上士則有大益,於下士則大有損。倘世皆上士,則此法固於法道有益。而上士如麟角,下士如牛毛。以後求出家者,第一要真發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第二要有過人天姿,方可薙落。否則不可。至若女人有信心者,即令在家修行,萬萬不可令其出家。恐其或有破綻,則汙敗佛門不淺矣。男若真修,出家更易,以其參訪知識,依止叢林也。女若真修,出家反難,以其動輒招世譏嫌,諸凡難隨己意也。如上揀擇剃度,不度尼僧,乃末世護持佛法,整理法門之第一要義。
  • 印光大師:男若真修,出家更容易修行,女若真修,出家反難修行
    我們在家人很難理解出家之人,也不知道什麼人可以出家,更不知道出家是大丈夫所為之事,如印光大師所說:「古人謂,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所能為,乃真語實語,非抑將相而揚僧伽也。良以荷佛家業,續佛慧命。非破無明以複本性,宏法道以利眾生者,不能也。
  • 弘一法師是華嚴宗高僧,堅持拜在印光大師門下轉求淨土,原因何在
    弘一法師上一節說到弘一法師點燃了三支香縛在自己手臂上,跪在大殿裡,要求拜印光大師為師。在佛門裡面,燃臂香和燃指香都是極高也極難的願心。隨著縛在指頭手臂的香火漸漸燃燒,發願者的指頭手臂勢必遭受炙烤乃至冒出縷縷青煙,那撕心裂肺的痛苦並非尋常人所能忍受,故此古往今來,不是心如鐵石的人不敢輕易發這樣的宏願。印光大師不願接受這個才學聲譽遠遠高出自己的弘一法師為徒弟,忍心掉頭走進了關房。不多時,關房裡飄進來皮肉燃燒發出的奇臭,不言而喻是那弘一法師燃臂香的結果。
  • 印光大師開示:禮佛修行,在於內心而不在於形式,居家修行也一樣
    故此,老衲勸導你,萬萬不要想到皈依或出家,你要全力撫育兒女,此外平日多念佛,以求懺消前世夙業。請居士勉之!」過女士含泣領命而去。那些在場的人耳聞目睹,無不對大師的菩薩心腸深深嘆服。也有人不解地說:「請教大師,我見過不少和尚,千方百計勸導出家修行,以為這就是普渡眾生,您卻恰恰相反,千方百計勸導他們不要出家,只要在家修行,這是什麼緣故呢?」
  • 印光法師:心外無佛,佛外無心
    說甚同運分運,說甚願存則一心不純。原是一個,何得頭上安頭,以不能兼顧及不能不兼顧為慮。觀閣下之所說,與某僧之論,皆實未能著實從事,乃於未發足前,先擬議到家景象。故於古人對治分別之法言,反生出種種分別。試問心外無佛,佛外無心,不懇切而能然乎,無信願而能然乎。徹悟堅密二師之語雖有異,而意實相資而相成。認做分運同運,可謂無擇法眼。
  • 印光法師對色慾的開示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三不可錄重刻序)【白話】當性慾非常強,難以自制的時候,只要把女陰觀想成毒蛇的口,如同陽物被毒蛇咬在口中一樣,就會心驚膽戰,毛骨悚然,這樣淫慾帶來的無邊熱惱,就會立即變得清涼了。這是克制淫慾的最簡便的方法。【原文】若偶起慾念,即想毒蛇吞己男根。(此法妙極。
  • 印光大師的一件小事,為何令弘一法師敬服,說他是天下緇素之楷模
    上一節說到印光大師覺得徒弟明空浪費糧食,是對佛祖的不敬,出言訓斥了一番。弘一法師看到明空眼裡的淚水直打轉,趕忙過去以客人的身份勸解。定眼一看,明空的碗裡果然還殘留著幾顆飯粒,只得委婉勸說:「師侄,你跟隨我師兄的日子不短了,須知道我師兄最是惜福的,容不得糟蹋半粒糧食,還是聽我師兄的話吧!」這件小事,在弘一法師心靈裡引起了強烈的震撼。
  • "楞嚴大悲兩咒,是每日必須要念,不可間斷的"(印光大師)
    諸咒降魔之力,以《楞嚴》為最勝;當日阿難證須陀洹初果地位,尚且仗此脫離淫席。次則《大悲心咒》,為觀世音菩薩所說;觀世音具十四種無畏功德,故降魔之力亦宏。但持咒功夫,必須平日持得爛熟,否則魔到臨頭,恐字句都記憶不起,何能通利?何能相應?
  • 印光大師:為什麼如此的得道高僧大修行人,還得這種慘病?
    或將謂如此大修行人,尚得如此慘病,佛法有何靈感④利益乎。汝等心中所知者小,故稍見異相,便生驚疑。無善根人,遂退道心。倘造惡之人現得福報,亦復如是起邪見心。不知皆是前因後果,及轉後報重報,為現報輕報,及轉現報輕報,為後報重報等,種種複雜不齊之故也。  參考譯文  過去的印度有位戒賢論師,德高一世,道震四竺(四天竺國)。
  • 印光大師文鈔嘉言錄白話有聲書-01
    嘉言錄重排序——《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文(印光大師著/圓濤法師白話譯)白話譯文:   淨土法門的義理極其高深玄妙
  • 印光大師:無所住而生其心
    布施是六種萬行的第一條,舉布施為例,其實就說明了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乃至所有的修行方法,都應當在修行時候,不要執著「色聲香味觸法」。   這段《金剛經》經文中省略了其他的方法不說,只例舉了布施來涵蓋其它的方法。其實,其它的修行都應當「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我、人、眾生、壽者相,修一切善法」。
  • 《印光法師文鈔》七三編補:12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補 書信
    原著:印光法師演播:胡克錄音:張振平剪輯、混音:徐國雲
  • 印光大師:外道的問題
    若不分辨,則尚以丹法為負郭田,不能如莊復真之直下舍彼而取此耳。光豈好辯哉,誠恐含糊其詞,致閣下二門皆不得其益矣。(《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一·書·75頁·復酈隱叟書)3.深信佛言,了無疑惑,方名真信。切不可以凡夫外道知見,妄生猜度,謂淨土種種不思議勝妙莊嚴,皆屬寓言。譬喻心法,非有實境。
  • 《印光法師文鈔》七三編補:34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補 書信
    原著:印光法師演播:胡克錄音:張振平剪輯、混音:徐國雲文字校對
  • 印光大師:早晚虔誠憶佛念佛,各盡所能救濟蒼生,便勝造七級浮屠
    印光法師合掌施禮,誠摯地說:「阿彌陀佛,這新版經書並非我所求,如果珍藏有舊版古籍,不妨請出來觀賞。」那店主精明,料定這齣家人是個識貨的行家,便拿出兩部紙張發黃的舊書來。印光法師一看,兩眼閃出異樣的光芒來!
  • 印光法師:什麼是「敦倫」?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三第127頁 復神曉園居士書)每日推送以印光大師文鈔為主的精選淨土內容,若您修習淨土法門或對淨土法門感興趣,歡迎關注本公眾號。
  • 《印光法師文鈔》四續編下:065 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卷下
    原著:印光法師演播:胡克錄音:張振平剪輯、混音:徐國雲文字校對:郭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