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念佛要回向,誦經要回向,放生也要回向。然而「回向」到底是什麼意思?又有什麼意義?還有人會擔心:把自己所做的功德回向給他人,那我的功德是不是越來越少了呢?
01什麼是「回向」?
回向是一個佛教用語,指佛教修學過程當中,將自己所修的功德,智慧,善行,善知識,不願自己獨享,而將之『回』轉歸『向』與法界眾生同享,以拓開自己的心胸,並且使功德有明確的方向而不致散失。
所謂回向,就是從自己的方面,迴轉朝向他人的方面,這是屬於心力的感應,這是由於自己的心力通過諸佛菩薩的願力而達於所要回向的對方。
這像天空的太陽光通過反射物(如鏡或金屬體)的折射,便可使戶外的太陽光照射到室內的黑暗處。室內的黑暗處,雖未直接曝曬到太陽,卻已接受了回向而來的太陽光。
02功德回向給別人我吃虧了嗎?
有的人問:把自己所做的功德回向給他人,那我的功德是不是越來越少了呢?對於這個問題,印光大師說:譬如一燈燃百千燈,其燈光明了無減損;若不相燃,其光亦不增大與久。回向時當知此意。不但為自己父母、恩人如是,即怨家亦如是,方能上契佛心、下結眾緣而解眾怨。
回向如同以燈點燈,此燈未滅,它燈已亮。而光明共照。要比僅自己這一盞燈的光明更亮。也就是說,把功德回向給他人,他人受益,自己的功德也會多起來。如果回向法界,或者眾生,功德更大。
《地藏經》講:複次地藏,未來世中,若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知中種少善根,毛髮沙塵等許,所受福利,不可為喻。
「複次地藏,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形像、菩薩形像、闢支佛形像、轉輪王形像,布施供養,得無量福,常道在人天,受勝妙樂。若能回向法界,是人福利,不可為喻。」
由此得知,我們把自己做的功德回向給更多人,功德不會因此變少。就如陽光,不會因多一個人減少一分熱量,也不會因少一個人增加熱量。我們把功德回向給所有眾生,功德不但不會因此變少,反會更大。
03「回向」的妙用
古德說:「三寶門中福好修,一文施捨萬文收;不信但看梁武帝,曾施一粒管山河。」
「回向」是佛教的專有名詞,在佛教的道場裡,每天做過早、晚課誦後,必定要「回向」;偶爾信徒家有婚喪喜慶的佛事,最後也都要「回向」。往生佛事有往生的回向偈,祈願祝禱有祈福的回向偈……
那究竟什麼叫「回向」呢?一般人都不容易了解,回向就是「寄存」的意思。你有了錢,放在家裡不安全,把它存到銀行裡;做了功德,希望帶給父母健康、家人平安,希望讓往生者得生佛國,這就是「回向」的意義和妙用。
我們了解之後就會知道,這是多麼討巧的法門,所以古德說:「三寶門中福好修,一文施捨萬文收;不信但看梁武帝,曾施一粒管山河。」回向之妙,能不信乎!
04正確的「回向」
若求世間有為有相福德,則須以無私無我之大慈悲心(如四無量心),回向廣緣法界眾生同沾利益。此感得之有相福德,當較回向自身、眷屬來得高廣。
若求三乘菩提修學之無障無礙,當以回向遮障自己之冤親債主為優先。何以故?以六道有情之同理心,皆是欠債當還故。若回向明確,表還債之心真誠實在,冤親債主易感受故,則障道之緣自然減小乃至消失。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仔細分析一下,我們平時做任何好事,不管是自己發心還是師父帶領我們做的,你的這個心念裡,是不是都夾雜著凡夫的分別念?這個極容易把自己的功德摧毀掉。所以一做完馬上回向,趁著自己還沒後悔,趕快回向,轉小向大,化有漏為無漏,把你的功德錢趕快存到阿彌陀佛的銀行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