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實用的誦經儀軌,建議學佛人都收藏!

2021-01-18 網易

2021-01-14 06:20:55 來源: 掌心的大微笑

舉報


  東臺市觀音禪寺

  祈願:正法久住,法輪常轉!


  翻開一卷佛經

  心香一瓣

  跟著讀誦

  片刻間獲得寧靜

  這種簡單、令人法喜充滿的幸福感

  相信很多佛弟子都有過此般體驗

  二千多年前

  佛陀遊化恆河兩岸應機說法

  弟子們「如是我聞」

  記錄下了許多佛陀的智慧

  或解答人生疑惑或消除眾生煩惱

  幫助我們在佛法中獲得法寶

  對於佛弟子來說

  誦經儀式是怎麼樣的呢?

  『誦經儀軌』

  要點:

  1. 供養 2. 頂禮

  3. 淨業真言 4. 開經偈

  5. 誦經 6. 補闕真言

  7. 回向

  ■ 供養

  誦經前,清潔雙手身形端莊,在佛或菩薩的像前供上一杯清水或點上一支香做供養。

  ■ 頂禮

  向佛像頂禮三拜。稱念佛菩薩名號三稱,若沒有條件頂禮的,可合掌念三次。一聲南無,意即皈依、皈命、頂禮。

  ■ 淨業真言

  誦經最重要的是身口意三清淨,一般在念誦經典之前念誦淨業真言,提醒我們誦經過程中不乾淨的話別說、不乾淨的行為別做,不乾淨的心思別動,旨在提醒我們以一種純淨、恭敬的心態,以無比清淨之身心來讀誦佛經,以表示對佛法的虔誠和恭敬。

  通常在念經前念誦一段淨口業真言:

  淨口業真言

  ǎn

   唵。

  xiū lì xiū lì mó hē xiū lì

   修 唎 。 摩 訶 修 唎。

  xiū xiū lì sà pó hē

   修 唎。 薩 婆 訶。

  ■ 開經偈

  誦經之前一般都會念四句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在誦經、讀經之前一般都會念誦開經偈,以表示對佛經典的敬意,提醒自己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宛若在佛陀面前聽聞佛法一樣恭敬。

  ■ 誦經

  誦經的方式有很多,大致有默讀,即在心中默誦而口不動;有朗讀,跟著經文按一字一句朗誦;也有唱誦,根據一定的韻律將經文唱誦出來;還有經年累月專門持誦一部經典,作為自己的修行法門。

  ■ 補闕真言

  補闕真言又稱補缺真言,一般在讀誦完佛經,咒語後讀誦。常有人在念誦過程中不小心念錯了經文,又或者漏念了內容,而內心不安。可以在誦完經後加念《補闕真言》,使誦經功德更加圓滿。

  補闕真言

  ná mó hē là dá nà,duō là yè yē。

  南 謨 喝 囉 怛 那,哆 囉 夜 耶。

  qié là qié là。jù zhù jù zhù。

  佉 囉 。俱 住 。

  mó là mó là。hǔ là,hōng。

  摩 囉 。虎 囉,吽。

  hè hè,sū dá ná,hōng。

  賀 賀,蘇 怛 拏,吽。

  pō mò ná,suō pó hē。

  潑 抹 拏,娑 婆 訶。

  ■ 發願回向

  我們常在念誦結束後選擇與自己相應的回向偈念誦,譬如: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回向,就是轉向、施向的意思。將誦經所做的功德,分享到指定的方向,祈請三寶加持成就某個心願。

  不要擔心自己的功德會因回向而減少,回向意味著與眾生分享,能讓我們走出那個困於一己得失的小我。一個人做功德,再怎麼樣都是有限的,好比一滴水暴露在陽光空氣之中,很快就會蒸發。但是把功德回向給所有一切眾生,就好比將這滴水注入大海,永不乾涸,廣大無邊。

  誦經儀式繁多,一言以蔽之就只有兩個字「恭敬」越恭敬越好!

  『常見的問題解惑』

  ■ 誦經過程中途要離開或休息,如何做才比較如法?

  很多信徒在讀誦佛經,誦完一品或一卷休息時或要離開,可用蓋經布把經文蓋上,合掌問訊再離開。回來繼續讀誦佛經時,先問訊,再揭開經布開始讀誦佛經。

  ■ 家中的經書如何擺放?

  平日佛經擺放,需放置在家中至高清淨處,用乾淨的紅布或黃布包裹。

  ■ 經書的擺放有順序講究嗎?

  經書即為佛法,需以一顆恭敬心對待。經書的擺放要講究一定的順序,佛經要放在其他書籍的上面。由上而下依次為:原文佛經、佛經註解、佛學書籍、聖賢言論、其他書籍。

  ■ 誦經有功德嗎?

  夢老說,誦經有功德是因為我們讀經的時候,心理產生般若的「明」,從而產生的「照慧」。我們在深入經藏的過程中,照破無明。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佛弟子必知,誦經的基本儀軌與順序!
    南無阿彌陀佛一、供養諸佛菩薩。皈依大家都知道也明白,皈依是皈依與「佛、法、僧」三寶。這首偈子,前兩句為皈依,後兩句為發願。為什麼要誦這個偈子,而非持誦晚課中的「三皈」?其實是有意義的,這首偈子所表明的意思有兩點,一是表明自己的學佛、信佛堅持不懈的態度。二是時刻提醒自己,學佛、信佛,並不是為了自己貪圖安樂,而是為了更好利益眾生。
  • 誦經六步儀軌
    宗舜法師誦完《涅槃經》後,我寫了點東西,談了一下誦經的心得。原本以為這樣枯燥的文字,沒有人看的。沒有想到,閱讀量比其他的文章還多,而且有很多朋友覺得很對他們的路子。因此,想給這些初學的朋友,列出一個誦經的最簡單實用的儀軌(儀式)來,方便大家。
  • 師父問答:人們老是說學佛人很孤獨,他們是真的孤獨嗎?
    問: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守護神嗎?答:本來生而具有,隨著惡多善少,慢慢護法神都離開了,反而多了很多冤親債主。如果念南無阿彌陀佛願往生極樂,阿彌陀佛和十方諸佛菩薩都是我們的守護神。問:人們老是說有的人學佛的很孤獨,他們是真的孤獨嗎?
  • 生活處處是道場,在家學佛的八點建議!
    1、學佛就是學佛做人慈悲待人,智慧做事佛教是適應救度一切人的智慧與慈悲之法。如果把它理解為某一種或某幾種陳舊的教條模式都是錯誤的。有的人每天都在忙著家庭瑣事、忙著工作經商,偶爾才有那麼兩個鐘頭到寺院裡聽一點佛法,有沒有用呢?當然是有用的,但這種作用卻微不足道!所以,我們不能簡單地將學佛作為生活中的點綴,而是要將它落實到生命的實處!常常聽到有人說:我也想學佛,可沒有那麼多時間到寺院來,沒有時間聽經,沒有時間念佛。
  • 上香有哪些儀軌
    供佛、供香雖有儀軌種種,而究其實,都是旨在喚起、培扶修持者的誠敬心,並使之堅固光明。若無誠敬在內,則一切外在的舉止言行無論如何嚴整,也是刻板無光,難增智慧功德。正如《金剛經》所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誠敬至極,「縱在凡夫地不能圓得佛經所說之功德,而其所得亦已難以思議。」
  • 【學佛問答】經常做夢作為陰界之主在陽界巡查是怎麼回事?
    學佛有問必答:個人所夢見的,不代表客觀事實。一切眾生包括鬼王,都受業力的牽引在六道中輪迴不止(佛菩薩示現的鬼王除外),在業力的主宰下,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除了念佛靠佛力解脫生死輪迴。三界之內(欲界、色界、無色界)都是大梵天王管轄,而大梵天王已在佛陀的教化下皈依佛陀。
  • 最簡單最有效的放生儀軌(一定要收藏)
    放生最大的意義,是先放人一條生路,給人方便、給人救濟、給人離苦才最為重要。我們應該隨緣放生,不要刻意放生。花草有花草的生命,物品有物品的生命,保護它,珍惜它,延長它的生命,這才是佛教徒應有的護生觀念。
  • 「財神誦經日」黃財神加持修法儀軌
    【黃財神心咒】黃財神加持修法儀軌 【七種不需花錢的布施】《財神誦經日》大家發財廣行布施【黃財神祈禱文】※ 《黃財神介紹》 ※ 黃財神的身、口、意、福業、功德等又化身成五色財神,即黃財神為意、紅財神為口、白財神為身、藍財神為福、綠財神為功德化身,而黃財神是集所有財神的化現總合,眾生修習財神法的功德利益是非常殊勝的,可讓修持者具足因緣福報,以發心向善,不致被生活窘境所困擾,方便安心求道;而修習財神法門,只要以虔誠之心持誦念咒,即可獲得黃財神的加持庇佑,能使人財利具足,免除經濟壓力及一切的窮境
  • 誦經念佛的人,為什麼會改變命運?答案在這裡
    誦經念佛的人,命運為什麼會改變?學佛不僅能夠得到智慧,學佛之後生命完全不同,哪怕只是念一句佛號功德就大得不得了,念佛獲益多多。學佛以後會知道,人的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我們種下什麼因,就得什麼果。因果從來不會欺騙眾生,惟人自欺,無視因果。到頭來,果報還是要自己承受的。
  • 孫麗:讓父母兒女都學佛,是一家人最大的福報
    就連拍攝電視劇《甄嬛傳》時,孫儷也專門舉行了一個簡單而隆重的放生祈福法會,劇組短時間募捐了兩萬多善款,買了三百多斤鱔魚、四百斤泥鰍、五百斤田螺,在出家師父的帶領下誦經祈福,隨後去河邊放生。 孫儷從小信佛,但學佛不過是近幾年的事情。她有一位在上海的師父,常常見面。有時候,進寺廟燒香讓信佛變得很功利。但是學佛和信佛不同,學佛是在煉心,畫畫也是。
  • 心經回向文,最簡單的心經回向文,心經念誦儀軌
    不契理那不是佛法了,不契機眾生不得受用,一定要契機契理,讓一切眾生都得到真實的受用,這才行。所以每一部佛經都契機契理。心經回向文,最簡單的心經回向文心經回向文  心經回向文一:如果時間緊,可以這樣回向:  弟子__願以此所誦《般若波羅蜜多心經》__部之功德,回向給弟子__累生累世的冤親債主,歷代宗親。
  • 「經功浩力不思議」,道教為什麼極為重視誦經功德?
    因此,不論是以齋醮禮誦為事,還是以符咒丹鼎為功,凡是修道之人都應該把誦經禮懺作為自我修行的入門之舉。秉持丹誠一念,以清靜心而持誦經典、演教法壇,這是一名道人的基本修持,也是其宗教生活的日常。其實,不只是道教,世上的其他宗教也都有各自尊奉的典籍,也都會把誦讀經典作為信仰儀式和宗教修持的必要手段。然而,尚有一些不明內理的人仍會去追問,通過念經,真的可以起到一些不可思議的神奇功效嗎?
  • 孫儷:讓父母兒女都學佛,是一家人最大的福報!
    孫儷從小信佛,但學佛不過是近幾年的事情。她有一位在上海的師父,常常見面。有時候,進寺廟燒香讓信佛變得很功利。但是學佛和信佛不同,學佛是在煉心,畫畫也是。就看她這微博曬出抄寫的《心經》的書法作品,金色墨汁,令人滿目生輝,字跡清秀,迥脫塵氛,抄誦佛經,孫儷產子和坐月子都很安心。孫儷常說一個詞:「發心」。這是一個佛教用語,世俗而偷懶的解釋是「發自內心」。「很多人胎教說要聽音樂,但我強烈建議所有的孕婦都去畫畫。這也是一種『發心』,自己快樂了,整個人的狀態也好了,對寶寶也是好的。」
  • 學佛解謎讀佛經《心經》不能去讀,這麼多年很多人都弄錯了!
    即便是不學佛的人也都知道《心經》,似乎《心經》不僅是佛法般若智慧的承載,還是許多人以佛為師的「敲門磚」,想要穩一穩自己的心,那就讀讀《心經》,跟著師父做功德,讀讀《心經》也能讓回向的果報上達天聽。那麼,你真的會讀《心經》嗎?
  • 上香的儀軌
    供佛、供香雖有儀軌種種,而究其實,都是旨在喚起、培扶修持者的誠敬心,並使之堅固光明。若無誠敬在內,則一切外在的舉止言行無論如何嚴整,也是刻板無光,難增智慧功德。正如《金剛經》所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誠敬至極,「縱在凡夫地不能圓得佛經所說之功德,而其所得亦已難以思議。」
  • 學佛人一定要懂,不然,損失很大
    有一位網友說了這麼一句話,他說,現在很多學佛只學到一層皮毛的人,基本上都會犯下一個錯誤。那就是不知道該如何「回向」,甚至還有一些涉獵佛學不久的人,都不知道佛門所言的「回向」究竟是為何物。這是一個好問題,「回向」這一詞在佛教中常常會被人們提到。過去我曾遊歷過不少古剎廟宇,在很多廟堂之中,我經常看到僧人誦經拜佛完畢之後,一些修為深厚的老僧就會提醒他們趕緊做回向。
  • 南懷瑾老師:初步學佛要以《普賢行願品》的教導為基礎
    《圓覺經》的文字很美,文字後面的意義則很不簡單,不僅要度一切眾生,沒有時間性,永遠永遠入世救人,最苦難的時代,在最苦難的地方,都要來。這是菩薩發心,這一段可參考《普賢行願品》。每一個學佛的人都應該先讀《普賢行願品》,至少我當年學佛是這樣。《普賢行願品》裡有一句:「虛空有盡,我願無窮。」
  • 學佛在家誦經就好了,不用去寺廟,這樣對嗎?
    我們念佛誦佛的都知道,當我們要皈依佛門的時候,有皈依佛也有皈依法,皈依佛門之後叫做皈依僧人。如今這個社會,早已沒有佛祖來住事了,而約束我們的是法,那世應該讓誰來住呢?肯定是僧人了,僧人是佛法的傳承者,也是發揚者,僧人說佛法,還會教化眾生,他是我們的皈依之處!
  • 佛教:為什麼自己念佛誦經的功德很小?學佛人一定要知道!
    事實上,很多文章似乎都有「禪意」,但其實不是關於佛法的。佛法是關於心法的,是告訴你如何用自己學到的心法去看待事物的本質,如果你對一個人很討厭,但是也要教對方如何豁達,這樣的文章是教人盲目克制,忍耐,如果積壓負面情緒,還能克制自己多久?一篇真正的佛法文章應該教會人們自己去看待事物。
  • 佛教:佛弟子在家誦經時,你需要注意這10個問題!
    佛教:佛弟子在家誦經時,你需要注意這10個問題!對於佛門弟子而言,每天念經、誦經、學佛、念佛這是必修的功課,也是最基本的功課。既然誦經有著這麼重要的意義,那麼,佛弟子在家誦經時,有沒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