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必知,誦經的基本儀軌與順序!

2021-01-08 凡心問禪

佛言;「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深入經藏,可以說只要是佛弟子,就一定會去做,也一定會去行持的一件事。

在民間有句話說;「不聽,不聽,和尚念經。」這句話雖然聽起來不好聽,但卻很充分的說明了出家僧眾人是會誦經,亦是天天誦經的。其不單單是出家僧人,在家佛弟子亦是會去持誦經典。佛弟子必知,誦經的基本儀軌與順序。

南無阿彌陀佛

一、供養諸佛菩薩。

供養;指的是供養諸佛菩薩,供養佛法僧三寶。我們需要在佛菩薩像前供上一杯清水,點燃一支香或三支香。有條件的佛弟子,可以供上一些瓜果點心。

二、頂禮諸佛菩薩。

頂禮;禮拜諸佛菩薩,向佛菩薩像頂禮三拜,念誦「南無釋迦摩尼佛」或「南無觀音菩薩」一遍至多遍。

如家中沒有佛像亦或沒在道場的情況之下,合掌念誦諸佛菩薩聖號,心中觀想諸佛菩薩進行頂禮也可。

早晚課

三、皈依

立於佛像前或觀想諸佛菩薩,合掌念誦以下偈子;「諸佛正法賢聖僧, 直至菩提永歸依。我以所修施等善,為利眾生願成佛。」三遍。

皈依大家都知道也明白,皈依是皈依與「佛、法、僧」三寶。這首偈子,前兩句為皈依,後兩句為發願。為什麼要誦這個偈子,而非持誦晚課中的「三皈」?其實是有意義的,這首偈子所表明的意思有兩點,一是表明自己的學佛、信佛堅持不懈的態度。二是時刻提醒自己,學佛、信佛,並不是為了自己貪圖安樂,而是為了更好利益眾生。

四、開經偈

在經文開頭,大家都能看到《開經偈》其內容如下「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意。」

在誦經之前,我們需要先持誦《開經偈》三遍,但需加上「南無某某會上佛菩薩」。如我們持誦《心經》《金剛經》之時,就需將「某某」換成「般若」。持念「南無般若會上佛菩薩」。如持誦《楞嚴經》的時候,就念「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以此類推。

《開經偈》是一代女皇「武則天」所寫,因此偈從書寫到如今,獲得佛教祖師大德的一致認可,流傳到如今並也沒有其他偈語能夠超越此偈。所以一直收錄於經典之中,這句話亦深意破豐,非凡夫俗子可以領悟。

五、誦經

念誦完開經偈之後,我們就可以開始正式的誦經了,如果大家是從經文開篇念誦,那麼爐香贊業不能少哦,如經中記載的「譯師」,如「鳩摩羅什三藏法師」等等譯師,亦需持念。

如果大家是因有事,從中間接續,那麼誦讀《開經偈》之後翻到多少卷續誦就好了!

六、回向

誦讀結束,那麼就是回向了,回向之前,大家記得念誦「補闕真言」哦!回向的方法有諸多,一般分為大回向與小回向。

大回向;就是回向十法界一切,將誦經的功德,回向給諸眾生。小回向;就是回向自己的「冤親債主、歷代宗親」或他人的「冤親債主」等等。

以上就是誦經的基本儀軌與順序了,你學會了嗎?雖然是基本的儀軌與順序,但對於初學者來說,難免會覺得很「麻煩」?但麻煩,歸麻煩,這點麻煩,相對於「開智慧」來說,那麼就不算什麼了。願大家,福慧長增,六時吉祥,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焦點

  • 簡單實用的誦經儀軌,建議學佛人都收藏!
    翻開一卷佛經  心香一瓣  跟著讀誦  片刻間獲得寧靜  這種簡單、令人法喜充滿的幸福感  相信很多佛弟子都有過此般體驗  二千多年前  佛陀遊化恆河兩岸應機說法  弟子們「如是我聞」  記錄下了許多佛陀的智慧  或解答人生疑惑或消除眾生煩惱  幫助我們在佛法中獲得法寶  對於佛弟子來說  誦經儀式是怎麼樣的呢?
  • 佛弟子在家如何正確誦經?
    信佛、研習佛法,讀經、誦經是作為一名佛弟子的基本功課。那麼作為一名皈依佛門的在家弟子應該如何正確誦經呢?誦經時有沒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簡要介紹一下。首先,誦經時心態的調整至關重要。
  • 佛教:佛弟子在家誦經時,你需要注意這10個問題!
    佛教:佛弟子在家誦經時,你需要注意這10個問題!對於佛門弟子而言,每天念經、誦經、學佛、念佛這是必修的功課,也是最基本的功課。既然誦經有著這麼重要的意義,那麼,佛弟子在家誦經時,有沒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 誦經六步儀軌
    宗舜法師誦完《涅槃經》後,我寫了點東西,談了一下誦經的心得。原本以為這樣枯燥的文字,沒有人看的。沒有想到,閱讀量比其他的文章還多,而且有很多朋友覺得很對他們的路子。因此,想給這些初學的朋友,列出一個誦經的最簡單實用的儀軌(儀式)來,方便大家。
  • 「財神誦經日」黃財神加持修法儀軌
    【黃財神心咒】黃財神加持修法儀軌 【七種不需花錢的布施】《財神誦經日》大家發財廣行布施【黃財神祈禱文】※ 《黃財神介紹》 ※ 黃財神加持修法儀軌 願一切眾生財富具足,廣行布施!請吃素、護生、念佛、誦經、持咒、點燈、煙供、施食、施藥 ...集資淨障,恆時吉祥!回向 世界無有災難、刀兵止息、離諸疾疫,眾生無病離苦、消災增福、早證菩提。願法友及所有見聞者,同得法益、祈願正法久住!
  • 誦經的好處!
    佛弟子最好每天都能夠誦經:好比一個道場,必須天天要有早晚功課,要是一個寺院,沒有人誦經,做早晚功課,那慢慢的鬼神就住進了寺院裡了
  • 「經功浩力不思議」,道教為什麼極為重視誦經功德?
    因此,不論是以齋醮禮誦為事,還是以符咒丹鼎為功,凡是修道之人都應該把誦經禮懺作為自我修行的入門之舉。秉持丹誠一念,以清靜心而持誦經典、演教法壇,這是一名道人的基本修持,也是其宗教生活的日常。其實,不只是道教,世上的其他宗教也都有各自尊奉的典籍,也都會把誦讀經典作為信仰儀式和宗教修持的必要手段。然而,尚有一些不明內理的人仍會去追問,通過念經,真的可以起到一些不可思議的神奇功效嗎?
  • 最簡單有效的放生儀軌,這樣做放生功德福報最大最圓滿!
    經常會有佛弟子在微信上問6師兄,放生的時候要念什麼才如法呢?其實,就算你什麼也不念,放生的功德也是很大的。但如果說要更圓滿如法,那麼放生儀軌必不可少。在沒有師父主持,自己放生的時候,可按下面這個簡單的儀軌恭敬行之。無量功德,阿彌陀佛!1、稱名(念三遍):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
  • 佛弟子在家敲木魚念經,怎麼還能敲出罪業?
    很多佛弟子跟隨師父修行幾次,或者與同修共同參加了幾次法會,學佛信心大漲,想要以最莊嚴的形式在家學佛做功課,便向師父請上一個木魚,擺在家中開始誦經念佛,日日虔誠禮拜。但是,有的蓮友在請回家之後,卻給自己帶來了很大的煩惱!
  • 上香有哪些儀軌
    供佛、供香雖有儀軌種種,而究其實,都是旨在喚起、培扶修持者的誠敬心,並使之堅固光明。若無誠敬在內,則一切外在的舉止言行無論如何嚴整,也是刻板無光,難增智慧功德。正如《金剛經》所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誠敬至極,「縱在凡夫地不能圓得佛經所說之功德,而其所得亦已難以思議。」
  • 佛弟子一定要清楚這點
    真正的佛弟子,皈依三寶後一定知道要尊敬三寶,因為這也是修福的方便,這對我們無論是舊修還是新入門的弟子,加持力和增福力都非常巨大的。奉事師長之後就是尊敬三寶,這也是修福慧的方便之法。皈依三寶後,要親近善知識,依教奉行。要知道跟隨這樣的好的善知識,不知道我們前世是發了什麼大心,今生才能有足夠的因緣遇上,才可以遵循佛法,學習佛法。
  • 上香的儀軌
    供佛、供香雖有儀軌種種,而究其實,都是旨在喚起、培扶修持者的誠敬心,並使之堅固光明。若無誠敬在內,則一切外在的舉止言行無論如何嚴整,也是刻板無光,難增智慧功德。正如《金剛經》所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誠敬至極,「縱在凡夫地不能圓得佛經所說之功德,而其所得亦已難以思議。」
  • 佛弟子的「玻璃心」
    昨天,偶翻臉書,看到了一位傑出社運界臉友的一段感言:  「因為是法師,告別式不放影片,不念吊念文,只誦經,
  • 替身食子儀軌
    註:這是格魯派常用的替身儀軌。不是單獨做的,是加在《三分食子》的最後做的。《三分食子》的儀軌我知道有人翻譯了,但是沒有公開,也不知道啥時候公開,所以不要問我要了。emm……是不是很氣人,哈哈哈哈……好吧,說點有用的。
  • 心經回向文,最簡單的心經回向文,心經念誦儀軌
    弟子__真心求懺悔(三稱磕頭)心經念誦儀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儀軌  《心經》,是世界上篇幅最短、含義最深的宗教經典。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精華。念誦《心經》不僅使人茅塞頓開,洞見人生真境與真理,還會在不知不覺中改變生命,進入胸襟開闊、妙不可言的快樂境界。
  • 誦經不靈?百歲老僧說:做到這3點,效果就大了
    佛經是記錄佛陀教法的經典,在佛弟子的眼中佛經是無比神聖的。歷來因為讀誦、抄寫佛經出現的神奇事跡很多。比如。星雲大師講過:有的人用筆抄錄經佛經,筆頭能結出舍利子;有人至誠專心讀經,經書裡面掉落舍利子;甚至有人因為誦得舌頭都長出舍利子了等等,像這樣的奇事是屢有傳聞的。
  • 掌握誦經的竅訣,這樣誦經功德更加殊勝圓滿!
    比如你業障現前了,你親人眷屬生病了,要消業要治病,打算念誦《地藏經》,這個是你今天要誦經目的,那麼你要先把這個想法告訴菩薩,然後請菩薩來加持你,通過你接下來的誦經來幫你消業,幫您治病。如果你不做個誦經前的祈請發願,最後你雖然誦經、回向了,但是業障重的人,誦經的質量就不高,至心又不夠,最後變成了照本宣科,菩薩也加持不到你。
  • 八關齋戒儀軌【大乘顯宗】
    為了方便新人受持讀誦,我們為大家提供念誦儀軌,如有與自己傳承不同之處,請按照自己上師傳承念誦。(此儀軌為喇榮學院上師傳承)>10、遣除道障攝略祈禱文11、四臂觀音修法12、三十七堆曼茶羅(自選)備註:下面開始念誦八關齋戒儀軌,這時候需要起身,在佛堂、佛像面前磕三個頭,跪著念誦下文。
  • 清明節亦可「在家祭祖」,不妨試試佛教這幾種儀軌
    貢品供養在祭臺上獻上貢品。佛菩薩像誦經備好經書,認真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