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表明,到2019年,中國人均商品房持有面積僅30㎡左右!
中國最少還有四億人無商品住宅。正常情況下,70%的人買房都是屬於第一次置業,並沒有太多經驗。了解房子信息基本都是靠網絡渠道,因為開發商很少有給你說實話的,身邊親友也是一知半解,難免掉進開發商的「陷阱」。今天《商品房銷(預)售管理辦法》來給大家聊聊關於買房幾個關鍵問題。
進售樓部的第一件事!
關於房地產的資質證書和審核程序非常複雜,和消費者息息相關的第一件事就是能否正常交易,產權是否清晰,到售樓部可以先看是否有《商品房預售許可證》,這是商品房能否正常上市交易的最後一道憑證,如果有的話那麼其他證件都是齊全的,因為商品房買賣的五證都是必須按順序辦理,如果沒有預售證,那麼在不是必須買該樓盤的情況下儘量不要選擇。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出賣人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與買受人訂立的商品房預售合同,應當認定無效。所以不管售樓處人員如何保證,都不可信,因為你無法預測以後能不能正常辦理,浪費的錢可能是很多人半生的積蓄。
規劃配套要看清
對於很多剛開發的新區和城邊區域的住宅來說,眼前的配套並不是很完善,大都處於規劃中,每個售樓處都會有一個讓你聽起來接近完美的規劃說辭,如果是第一次置業並且是剛需的話最好先了解清楚,售樓部人員說的規劃僅限於口頭,只能作為參考了解一下,開發商為了宣傳,並不完全真實準確,可以先在售樓部了解以後去當地政府官方網站上看看是否這個區域的規劃確實如此,如果是正式能落地的規劃,相關部門都會按規定公開信息,尤其是學校,醫院,地鐵等至關重要的規劃。
廣告宣傳和合同籤訂
開發商會打出很多讓人眼花繚亂的廣告吸引客戶,如「買房就送精裝修」,「超大綠化面積」等等。如果這些承諾沒有籤訂合同,開發商是不需要承擔責任的,而且大部分開發商的樓書或者宣傳廣告頁最下方一般都會印有一行小字寫上「一切以最後完工為準」或者「本廣告的內容尚未最終確定」類似的一句話。不要小看這句話,這是後期出現問題開發商逃脫責任的重要手段。關於商品房選擇的細節很多,希望大家仔細甄別。
關注樓市,關注我,買房不掉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