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對開發商下手的「大哥」判刑!侵吞329套房,搞垮多個房企

2020-12-27 澎湃新聞

攫取土地5.8萬餘平方米,房產329套,犯罪數額超過13億;數百名業主無法入住新房,多家大型企業資產被吞併,最終破產收場……

從普通商戶起家的張遠鋒,十幾年間,竟構建起一個龐大的犯罪網絡,讓惠州、河源兩地深受其害。

12月24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對該案二審宣判,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張遠鋒因詐騙、敲詐勒索等6個罪名,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其他團夥也均被判處有期徒刑。

600餘冊卷宗鐵證如山,指控著張遠鋒團夥的犯罪事實,這一盤亙多年的犯罪集團,面對掃黑除惡的重拳出擊,轟然倒下。

掌控家族人員資產

註冊十數家公司偽裝

1971年,張遠鋒出生在河源的一個小鎮。作為家中長子,張遠鋒高中未畢業,就跟著父親開始學做生意。

20世紀90年代,張遠鋒跟隨父親到惠州發展,在惠城區開蛇餐館、經營木器廠、炒賣土地等,積累下原始的資本。

36歲那年,張遠鋒父親去世,其後,他利用其長子、丈夫、父親的身份,逐漸掌管家庭和家族資產。

在親友眼中,張遠鋒為人十分霸道。弟媳張歌稱,家公去世後,留下了一棟房、一塊地和幾千萬元存款,這些財產均由張遠鋒夫婦管理,沒有分給其他家族成員。

「大家怕他就像怕瘟神一樣,都不敢靠近。」張歌說,無論在生活還是生意上,家族成員均要聽從張遠鋒的指示安排,如果有人提出反對意見,張遠鋒會直接動手打人。

張遠鋒的妻子和弟弟,常因事情沒有辦好,或違背他的意見遭到毆打。

從犯劉康曾和張遠鋒合夥做生意多年,他記得這樣一件事:張遠鋒兩個弟弟幫張遠鋒做了許多事,但沒得到太多利益,其中一個弟弟不想幹了,跑到外地,張遠鋒不允許,弟弟只好又乖乖回來。

對家族人員和資產的高度掌控,為張遠鋒的生意版圖擴張提供了便利。

從張遠鋒處查到大量房產證。

惠州警方供圖

為了掩蓋騙取銀行貸款和詐騙他人財產的企圖,張遠鋒以自己和其他家族成員的名義,一共註冊了十數家公司。

「張遠鋒是通過放高利貸發家的,這些公司並沒有實際運作。」張歌說,開這些公司只是為了方便到銀行貸款,以及與他人走帳。當張遠鋒吞併其他公司的物業、地皮後,就將物業掛到不同公司名下。

安排不同家族成員在公司擔任法人、股東等,並利用這些公司開立帳戶、籤訂合同、申請貸款、轉帳、提起訴訟、僱用人員……

這樣一來,張遠鋒就為自己的違法犯罪活動,披上了公司的合法外衣。

瞄準地產商設套

侵吞對方物業

2004年,張遠鋒團夥開始瞄向惠州、河源兩地的房地產開發商。

利用開發商急需資金周轉的心理,以及對套路貸的伎倆和危害缺乏認識,張遠鋒以「行規」為由,欺騙對方籤下書面與實際借款利率不一致的協議,不斷布下巨額套路貸陷阱。

張遠鋒家中的保險柜,專門存放套路貸合同。

惠州警方供圖

在籤訂借款合同時,張遠鋒往往出具一份書面協議,還有一份口頭約定,實際執行的口頭約定,利息遠高於書面協議,在借出款項時,還要再收取一筆砍頭息。

比如,張遠鋒借100萬元給別人,先轉帳18萬元給對方,然後讓對方取現18萬元給回張遠鋒,張遠鋒才轉剩餘的82萬元給對方。

這樣一來,對方實際只收到82萬,卻產生了100萬元借款的銀行流水憑證。

為了確保設套成功,張遠鋒專門請了律師為自己出謀劃策,出庭應訴。

不斷利滾利後,當借款人實在還不起錢,張遠鋒就以銀行流水顯示的借款起訴對方,查封對方的抵押物業,再通過拍賣完成侵佔。

這些侵佔來的物業,張遠鋒繼續用於銀行申請抵押貸款,然後放貸給他人,以此循環。

在劉康看來,張遠鋒放貸的目的根本不是為了利息,就是為了侵吞對方地產。他說,這些受害者都是當地有名的地產開發商,陷入張遠鋒的套路貸陷阱後,一個個資金鍊斷裂,物業被逐漸蠶食。

2014年,源東集團因資金周轉問題,向張遠鋒借款8200萬元,實際收款6100萬元,這筆借款從此成了源東集團的噩夢。此後,因不能及時還清本金,張遠鋒不斷虛增債務,讓源東集團籤下新的借款協議。

幾年間,源東集團先後籤了約30份協議,實際借款1.1億元,但被張遠鋒將債務虛增到近5億,公司資產被大量侵吞。

企業破產樓盤爛尾

攫取土地超過5.8萬平方米

2004年至2018年間,張遠鋒團夥以這樣的手段,共實施詐騙犯罪13宗、敲詐勒索犯罪1宗。

截至2018年6月案發,張遠鋒團夥名下土地已超過5.8萬平方米,房產總面積超過7.2萬平方米,僅銀行存款就達到1.68億元。

長期的犯罪活動,對當地產生了惡劣的影響。河源恆益廣場、大隆財富廣場等樓盤被張遠鋒等申請查封後,項目無法完工,數百名業主不能如期接收物業。

世貿三期、大隆財富廣場等樓盤至今爛尾,光耀集團、眾望集團等公司先後破產。

張遠鋒家中的保險柜,專門存放套路貸合同。

惠州警方供圖

受害者楊某是其中的開發商之一,這段經歷讓他至今後怕。

「因為張遠鋒,我們公司資金鍊斷裂,無法運作,所有人同時找上門,樓盤工人要工資、業主要說法、建築商和材料商要我支付款項……」楊某說,當時他十分害怕,只好把家人和小孩送到外省生活。

僅楊某開發的樓盤,就有400名業主受害。

然而,直到站上被告席接受審判,張遠鋒仍拒不認罪,企圖以民間借貸的藉口為自己開脫。

「廣東高院在堅守程序公正,充分保障被告人權益的前提下,對該案進行了認真審查。」承辦法官趙志春告訴南方日報記者,被害人對借款協議內容是否明知,不影響對張遠鋒等人「非法佔有」目的的認定,該案證據足以顯示,張遠鋒等人的行為完全符合《關於辦理「套路貸」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中「套路貸」的規定。

在鐵證面前,妄圖脫罪的張遠鋒等人,最終受到依法制裁。

鑑於該案受害者眾多,法院已陸續啟動退賠工作。南方日報記者了解到,對張遠鋒團夥從被害人處獲得的房產、車輛等特定財物,原則上按原物返還;已轉讓的,如非善意取得,應予追繳,無法追繳的被告人應按相應價值退賠。

「大快人心!」聽到判決結果的那一刻,楊某用四個字,描述自己的心情。

對話

合法外衣不能改變犯罪本質

該案數額巨大、受害者眾多,案發後引發了廣泛關注。宣判後,南方日報記者專訪了廣東高院刑四庭法官趙志春,以及廣東省刑法學會副會長、廣州大學法學院教授邵維國,對該案進行進一步解讀。

張遠鋒欺騙對方籤下

大量書面與實際借款利率不一致的協議。

惠州警方供圖

記者:

該案有多個爭議焦點

比如是否構成詐騙

是否構成黑惡犯罪

法庭是如何作出認定的?

趙志春:套路貸與民間借貸的根本區別在於,民間借貸中,出借人只是想要借款人應付的本金和利息,不會弄虛作假來掩蓋真實的借貸金額。

與之相反,本案套路貸中,出借人除了想要借款人應付的本金和利息外,還通過弄虛作假來非法佔有借款人的其他財產。

大量證據顯示,張遠鋒通過重複計算本金、利息及隱匿還款等「套路」方式騙取財物。

我國刑法對詐騙行為的具體構成並未作出具有實質性內容的規定,隨著詐騙犯罪形式的複雜化與犯罪手段的多樣化,已不能片面簡單要求被害人與被騙人必須是同一人,交出財物必須是出於自願,否則會縮小詐騙罪的適用範圍,不利於打擊犯罪。

張遠鋒等人主要以民事訴訟來實現虛假債權,其實是一種訴訟詐騙,本質上是為了非法佔有他人財物。

此外,張遠鋒等人有組織、有預謀地多次實施違法犯罪行為,為非作惡,欺壓百姓,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也符合兩高兩部對惡勢力犯罪集團的認定。

記者:

您怎麼看待法庭

對該案作案手法的評判?

邵維國:這個判例很有指導意義。這是一種新的套路貸類型,行為人並不通過打電話或小廣告等方式,用無抵押、優惠利率等誘餌,廣泛吸引不特定人來貸款,而是定向掌握急需資金又籌款無門的地產企業或個人的信息,有針對性地向其談判借款。

行為人預設好「利轉本」「利滾利」「口頭約定高利息、紙面籤訂低利息」「無痕跡收砍頭息」等套路,此後,通過其實際控制的公司大規模向銀行貸款,再通過上述套路轉借給他人,並主要藉助訴訟、仲裁、公證等合法外衣,來達到侵佔別人財產目的。

行為人甚至還會通過包裝自己是大資本家的優勢來威嚇對方,或偶爾使用威脅手段,使對方接受實質不公平的借款合同。

這樣的作案手法,外表「合法性」更強,但非法佔有他人財產的犯罪本質並未改變。

來源:南方法治

點分享

點個讚

原標題:《專對開發商下手的「大哥」判刑!侵吞329套房,搞垮多個房企》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千億房企也資金鍊緊張?開發商振振有詞:我沒錢了
    開發商們為了追求規模化,不惜一切代價舉債拿地甚至地王,最後又趕上房地產調控,限購限售限價等政策讓過去衝動的開發商陷入了尷尬境地。資金成本上漲,負債率持續走高。龍頭房企負債規模已經逼近萬億元,部分中小房企槓桿率也非常驚人。房地產開發屬於資金密集型行業,對資金需求較大,因此房地產企業的融資能力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發展前景。
  • 2020年前兩個月,全國90多家房企相繼破產!
    2020年1、2月 全國93家房企相繼破產 據統計, 2019年 全國528家房企破產2020年1月1日至2月8日,全國93家房企相繼破產。
  • 「雙11買了套房!」秒殺價最低19.8萬、特價房5-7折……百萬套房源...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導讀:「今年雙十一買了套房。」小紅書上一位名為[小翅膀]的用戶曬出了她「雙十一」剁手的成果:上海長寧區的一套房。從看房到給定金只花了5天時間。在房地產業內,2020年被稱為「在線賣房元年」。
  • 成龍大哥也被坑?千萬豪宅被拍賣,竟因開發商?
    我是雲熙,今天咱們來聊聊成龍大哥吧!成龍大哥也被坑?千萬豪宅被拍賣,原因竟在開發商?之後我們在各大領獎臺、慈善晚會上見到他的身影,他不只是一位功夫明星,還是一位社會活動家、慈善家,都說偶像是為了我們傳遞正能量的,而成龍大哥一直在身體力行的實踐著,所以在國人心中才有這麼高的地位。最近成龍大哥因為房產的事情上了熱搜,千萬豪宅被拍賣,竟是因為開發商欠債,那麼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 圈錢6億、房企破產跑路!涉嫌虛假宣傳,開發商開「空頭支票」?江北...
    一批買房人遭殃…… 拿房後發現開發商宣傳的配套成了「空頭支票」 一批業主崩潰 最近,江北的一大批買房人 又遇到糟心的事了~ 1 南京一房企破產
  • 安陽又一開發商破產驚爆朋友圈,還有可信賴的開發商嗎?
    比如獲取土地難度大、銷售走量不高、產品質量不突出等,所以它們往往比大房企更難活下去。不過這個事件,幸運的是,該小區是已交付的小區。但如果你買的是期房,房子沒建完,房企就破產了,往往結果就是樓盤爛尾。這時你只能祈禱有「接盤俠」出現,或者開發商後續有資金補上繼續建完。
  • 開發商還能撐得住?
    原本指望春節期間迎來返鄉置業潮的開發商,這一計劃也「泡湯」了。2月居民基本都待在家裡不出門,樓市成交量可想而知。部分城市甚至出現了「零成交」的局面,雖然有房企開展了線上看房的活動,不過對於成交量並沒有帶來太大的幫助,這個過程持續到了4-5月份。好不容易過去了,但對於開發商們來說,已經浪費掉三分之一的時間,也使得一整年成交量沒達到預期效果,最重要的是錯過了返鄉置業這個大利好。
  • 鄭州多家房企被罰!泰山譽景開發商河南坤眾置業有限公司榜上有名
    截止2019年4月16日,鄭州市城市管理局分2次公布了鄭州市2020年行政處罰公示(法人),共計56家企業受到處罰,19家房企「上榜」,累計罰金約1816.14萬元,處罰事由涉及無證預售、未取得施工許可證擅自施工、未依照法規規定向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提出書面驗線申請等等問題
  • 萬科兩年前三個字一語成讖,開發商「咳嗽」,購房者「久病成醫」
    何止是萬科,長達三年多的樓市調控讓房企現金流壓力倍增,在房地產予取予奪的姿態走在被打回原形的路上的時候,今年一到二月份,全國商品住宅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同比都下降了超過三成,如果折算成購房款來說,一套房的首付就已經虧掉了。「活下去」已經不再是一家房地產企業的善意提醒,而是整個房地產行業都在經歷的「至暗時刻」。
  • 1萬/㎡,搶徐州品牌房企高品質新房,只有104套
    就在剛剛,我得到消息:徐州大龍湖南板塊,品質樓盤—藍城沁園,即將推售5#景觀王座,僅104套房,戶型127㎡,預計房價1萬/㎡! 1萬/㎡買藍城品質新房,只有104套房! 講真,現在的徐州樓市,對預算有限的改善買房人,真的太殘忍了,品質的樓盤貴,便宜的樓盤品質感又欠缺。 所以,一旦有品質感十足,價格合適的樓盤,勢必要被搶!
  • 49家房企掛牌轉讓,新規出現,開發商不好過了?
    一些房企更是直截了當,意識到沒有能力解決高負債,直接從房地產退出。一些企業申請破產,另一些企業則直接出售資產,比如華僑城和中國金茂,它們分別出售了4家公司,並計劃繼續出售。上半年,樓市銷售低迷,房企回款受到影響,但房地產開發投資卻一路狂飆。樓市資金鍊承壓,金融風險上升,新的調控政策之下,房企難再任性「買買買」,銷售慘澹而開發投資火熱的樓市別樣風景迎來終局。
  • 房企紛亂的南龍湖,坤達江山築想輕鬆收割後浪,現實沒那麼簡單!
    本地房企如康橋、正商早在多年前布局此地,近年來,很多房企大牌碧桂園、龍湖、孔雀城、正榮等也紛紛入駐,讓南龍湖的樓盤市場更加波瀾壯闊。 今天來說一個本地房企開發的樓盤,坤達江山築。 02 坤達江山築,位於南龍湖紫荊山路與107連接線交匯處。
  • 房企做東請客吃飯
    老秦將點明武漢所有舉辦媒體聯誼活動的房企名字,以供參考 ,並不否定之前所做出的成績 只是這種開發商目前在售的項目,不會再有多的附加值,很有可能出現一些類似於被併購或被包銷的偏差,也就是常說的中小開發商 所以,開發商未來還有沒有地,是新周期裡購房者需要認真考慮的維度 最後一種是土地多、項目更多的央企
  • 多個開發商親承參加!新會城區靚地能超預期?
    3月初,新會樞紐新城首場土拍吸引了多家知名房企參加,地塊樓面價超過最高限價,是近半年內有超最高限價的地塊! 作為圭峰山下的寶地,即將掛牌的靚地塊一直受到眾多知名開發商的青睞。作為新會富人區的集中地,翡翠園、頤景藍天、尚景園的二手樓基本是一席難求。
  • 16家房企推"無理由退房""差價返還"賣房方案
    北京商報記者統計,截至2月24日,已經有16家全國性房企發布了「無理由退房」的方案,其中除了設定最長直到收房前的「置業反悔周期」外,部分企業更是給出了「差價返還」的保障措施。在外界看來,開發商目前推出的一系列措施,除了增加與客戶間的黏性外,都是為了千方百計刺激出因疫情影響滯後釋放的市場需求,力保業績安全。
  • 樓市「困獸鬥」:開發商一周降價60萬,剛需可以開始「撿漏」了?
    今年的樓市可謂「冰火兩重天」,先是年初的多地「零成交」,但不到兩個月,樓市便開始回暖,在不停的降息降準、降超前儲蓄率的大環境下,天價豪宅開售遭圍搶,如同搶白菜,多個城市的限價盤「搶房潮」。
  • 臥室不見了、「湖景房」沒湖、奇葩袖珍窗……鬼才開發商,你遇到過...
    而此時,又有許多業主發現了房子的問題,隨後,他們共同找到了嶺海香瀾郡瑜院的開發商。"當時一共三十多個戶型,有五個戶型出現錯誤。" 開發商表示,出現錯誤的戶型其中就包括劉女士購買的那套,之所以會出錯是因為蓋房子太著急,把圖紙弄錯了。
  • 房產下半年磨刀「割韭菜」:房企復甦,房價提速 購房者:告辭!
    是不是有一種房產復甦「坐高鐵」的提速感,以及房企房價正要磨刀「割韭菜」的既視感?影響房價的因素很多,比如上層的政策、金融的貨幣、市場的土地、購房的人口等都是互相影響並且共同促進的。房價上漲不能都是開發商的原因,作為買賣雙方,購房者對買房,不,是對炒房的熱衷也是一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