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房企也資金鍊緊張?開發商振振有詞:我沒錢了

2020-12-23 鳳凰網房產

來源: 光宇吐樓市

房地產市場那會還好的時候,我就奉勸各位一定要有心理準備,其實既是對開發商的提醒,也是對購房者的提醒。因為我深深感受到,這次真的不一樣。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個定位再也不是說說而已,真的看到了執行的力度和決心,所以一切都會變,都會扭轉過去的不好的局面。

但是開發商們勁頭正酣,哪顧得了以後,只看眼前,購房者也容易被眼前的跡象所迷惑,不考慮開發商今後能否可持續發展。

01 為了規模擴張,開發商不惜一切代價

本來,這兩年,無論是信貸、信託還是發債都緊緊鎖住了開發商的咽喉,依靠外力加槓桿的路越來越窄,唯有通過自己降價回籠資金,然而這條路也並非那麼輕鬆。

降價看似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但到了開發商那裡卻異常複雜。然後似乎不降價就很難有出路,一些頭部房企率先促銷降價,可以說收穫不少。

但是得大多數開發商還沉浸在過去,還對政策的放鬆抱有幻想,希望藉助政策的調整來一個大翻身,所以要想發展,就得靠規模擴張,俗話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這話倒沒毛病,但要看你付出什麼樣的代價,不少開發商可以說為了拿地不惜一切代價。

開發商們為了追求規模化,不惜一切代價舉債拿地甚至地王,最後又趕上房地產調控,限購限售限價等政策讓過去衝動的開發商陷入了尷尬境地。資金成本上漲,負債率持續走高。

龍頭房企負債規模已經逼近萬億元,部分中小房企槓桿率也非常驚人。房地產開發屬於資金密集型行業,對資金需求較大,因此房地產企業的融資能力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發展前景。

而開發商又沒有通過降價促銷贏得購房者的青睞,如果市場調控繼續,那麼此前一些高負債企業就可能處在資金鍊斷裂的邊緣上,大有飲鴆止渴之勢。

沒有地的在爭地,拿了地的又稱為地奴,背上累累負債。這是一種難以言表的感受,很難用簡單的好與壞來評價開發商面臨高價拿地困擾的心情。總之,誰難受誰知道。

02 房企頻暴資金鍊斷裂危機 不乏千億房企

過去我還經常奉勸購房者,一定要買大開發商的房子,有保障,但現在看來,哪怕是大開發商都要小心謹慎了。不是所有的大開發商都值得信賴,因為有些可能是紙老虎。

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龍頭房企資金鍊疑似斷裂,500多個家庭因為項目停工而不能及時收房的消息可以說也引起了我對行業的思考。曾經的千億房企,2017年底剛到千億,便喊出了進軍2000億的目標,2019年卻已掉出千億房企隊列,令人唏噓。這可能還真不是個案,或許只是行業的冰山一角,但是大多數網友想想之前該房企的豪氣,現在想想還真是後怕。

如果一些房企還只是資金鍊緊張,那麼很多房企宣布破產就更讓你無話可說了。近日,江蘇又有兩家房企正式宣布破產,旗下總價數億的房產全都掛牌拍賣。這兩房企分別是揚州市永達房地產有限公司、如皋綠源置業有限公司。前者的拍賣涉及金額高達數億元。

安徽上周又有3家房企破產,令人唏噓。截至到現在,今年以來已經有208家房企宣布破產,最可怕的是,房企破產了,可以申請清算;留給業主的,卻是爛尾樓和辛苦的奔波之路。

該來的總會來,只是沒想到來得這麼快。很多人把這歸為這次春節突發病的影響,要我說,不能全怪這個,壓倒一些房企的,並非只是這次特殊情況。實際上,激進加槓桿的粗放發展模式早已為其埋下安全隱患,註定將有大批房企為自己的急躁冒進行為買單,只是這次特殊情況加速了這一天的到來。

實際上,此前央行報告中就警示過,一些房地產企業負債率較高,償債壓力較大。無論是居民債務還是企業債務都已經發出預警,很高了。

03 開發商不能按期交房,業主該怎麼辦?

房企出事了,業主也要跟著買單。平時我總是能接到這樣的諮詢,開發商遲遲交不了房該怎麼辦?我心想,如果因為某種原因晚交幾個月都是小事,如果開發商面臨著資金鍊斷裂或破產那就麻煩了。如果有人接手還算幸運。

我也沒辦法,只能安慰這些業主,我作為一個媒體人也幫不了什麼大忙,只能說呼籲一下,但最好還是先跟開發商談,最重要的是看他們的態度如何,如果他們不講理,那就只能走法律程序。

據媒體近日報導,來自河南的鄭阿姨,遭遇了奇葩事。好不容易買了房,也交了房,卻被攔在門外整整三年。開發商說只有加買了車位,才給鑰匙讓進門。這樣明目張胆的捆綁銷售,開發商為何如此肆無忌憚?

原來跟上邊提到的大開發商是一樣的,也是因為開發商沒有給施工方錢,施工方才想出的無奈之舉。開發商更是振振有詞:我沒錢!還想讓業主來還債。

這真的就有點無賴行徑了。我覺得如果真有困難,相信很多業主也能理解一些,如果態度好尚情有可原,怕就怕一些開發商無賴不講理,那就真沒辦法了。

首先,購房者買房之前要多做功課,考察開發商資質,儘量選擇品牌大開發商。我這麼說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哪怕再用心都不能做到萬無一失。大開發商畢竟機率小一些,如果真是攤上了,比起小開發商來也好處理一些。

其次,不要急,多跟開發商私下進行協商解決。不到萬不得已,不要採取過激行為。否則,自己也可能得不償失。

再次,保留相關證據材料。購房者一方面應當搜集開發商延期交房的相關證據,另一方面應當保留關於延期交房造成的額外損失的證據。

最後,這也是實在沒招的招了,走法律程序。若是跟開發商協調不成,可以去法院提起訴訟,要求開發商賠償自己的損失。但也要做好耗時耗力的準備。

相關焦點

  • 380家房企破產!這對樓市意味著什麼?我們應該怎樣「避坑」?
    眾所周知,近十年來,房地產行業如日中天,但就在這大好春天的行業裡,仍然有不少房地產開發商避免不了被市場淘汰的命運。據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8月14日,全國已經有380家房企發布破產公告,平均每天約2家房企被清算。
  • 起底川系房企聖樺集團:百強成色不足卻畫千億大餅
    當棚改落幕、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趨向降溫,這家2019年銷售額僅為161.5億的房企,通往千億目標的路徑在哪?如今,棚改漸漸落幕,三四線城市的地產狂歡落下帷幕,多布局在三四線的聖樺集團喊出千億目標,機會和路徑恐怕都要打個問號。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劉璐認為,現階段中小房企衝規模已經比較艱難了。「2016年左右的這一輪樓市大行情,屬於爆發式的增長,雖然成就了多家房企的千億夢想,但也已消耗了很多的樓市購買力。尤其今年再疊加疫情因素,樓市成交量和成交額很難再有大幅度的增長。」
  • 2021年到期房企債務規模預計將達12448億元 同比增長36%
    ,一些資金實力原本就不足的房企,將面臨資金鍊斷裂和違約等方面的風險。上萬億的償債規模,在市場火熱時,也許不是什麼大問題,大進大出、快進快出、借新還舊,等等,都是房企的老套路,且百試不爽。因此,那時候,也沒誰去關注房企的資金問題,反正銀行就是房企的提款機,想怎麼提錢就怎麼提錢,想提多少就提多少,只要能拿出抵押物就行。不管是大房企還是小房企,只要有銀行擔著,就不愁出現資金鍊斷裂風險的。負債算什麼,不夠就借唄。
  • 49家房企掛牌轉讓,新規出現,開發商不好過了?
    一些房企更是直截了當,意識到沒有能力解決高負債,直接從房地產退出。一些企業申請破產,另一些企業則直接出售資產,比如華僑城和中國金茂,它們分別出售了4家公司,並計劃繼續出售。上半年,樓市銷售低迷,房企回款受到影響,但房地產開發投資卻一路狂飆。樓市資金鍊承壓,金融風險上升,新的調控政策之下,房企難再任性「買買買」,銷售慘澹而開發投資火熱的樓市別樣風景迎來終局。
  • 閩系房企告別「黃金時代」!曾是「地王收割機」,今成負債高企!
    隨著房地產行業的快速增長,房地產行業的規模也在不斷的擴大,很多房地產企業也從最初很小的規模,變成了市值百億、千億的房地產企業,但部分房企規模在增長的同時,也有部分房企「掉隊」了,出現了下行的趨勢,甚至有的房企還由於資金鍊斷裂,出現了破產、倒閉的現象,最近兩年時間,國內已經「倒下」的中小型房企達到了幾百家
  • 樓市「困獸鬥」:開發商一周降價60萬,剛需可以開始「撿漏」了?
    正因如此,接下來開發商的苦日子怕是要來了。因為今年在疫情的影響下,第一季度,開發商本就顆粒無收。 要知道,現在各大房企債務壓力非常大。據統計,2020下半年境內外融資債券到期規模約5588億元,比去年增加58%,開發商的整體償債壓力巨大。 更重要的是,隨著樓市金融政策收緊,這些開發商的融資渠道也越來越窄。特別是最近,央行三番兩次對貨幣政策的表態,足以說明,下一步降息的腳步會放慢。
  • 2020年「千億」大考,有房企負增長跌出
    千億是腰部房企的門檻 如果王健林說的先賺個「一個億」是小目標,那麼衝擊千億就是所有中小房企的一個大目標。 「千億」雖不完全代表了高盈利能力,但跨過這道坎,可暫被稱為「規模房企」。
  • 近期眾房企降負債動作越發頻繁 70%房企「踩線」眾房企主動「降檔」
    如果「三道紅線」全部踩中,開發商的有息負債將不能再增加;踩中兩條,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不得超過5%;踩中一條,增速不得超過10%;一條未中,不得超過15%。而在所統計H股的40家房企中,上半年財務指標處於綠色檔(三條未踩線)房企6家,佔比15%;黃色檔(一條踩線)房企17家,佔比42.5%;橙色檔(兩條踩線)房企10家,佔比25%;紅色檔(三條踩線)房企7家,佔比17.5%。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紅色檔的26家房企中,不乏頭部房企和千億規模房企的身影。
  • 安陽又一開發商破產驚爆朋友圈,還有可信賴的開發商嗎?
    比如獲取土地難度大、銷售走量不高、產品質量不突出等,所以它們往往比大房企更難活下去。不過這個事件,幸運的是,該小區是已交付的小區。但如果你買的是期房,房子沒建完,房企就破產了,往往結果就是樓盤爛尾。這時你只能祈禱有「接盤俠」出現,或者開發商後續有資金補上繼續建完。
  • 銳見|千億房企「生死時速」,哪些沒完成年度任務?
    「千億巨無霸」之間的規模爭奪戰並沒有因為疫情而截止,反而愈演愈烈。 2010年,萬科銷售額達到千億。11年後,「千億」房企從1家擴容至43家,「百億」陣營已有160家,TOP10門檻更是提升至2404億元。「碧恆萬」不出意料地繼續穩居三甲,合計銷售額超過2.1萬億元。
  • 70%房企「踩線」 眾房企「借新還舊」調整負債結構
    如果「三道紅線」全部踩中,開發商的有息負債將不能再增加;踩中兩條,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不得超過5%;踩中一條,增速不得超過10%;一條未中,不得超過15%。而在所統計H股的40家房企中,上半年財務指標處於綠色檔(三條未踩線)房企6家,佔比15%;黃色檔(一條踩線)房企17家,佔比42.5%;橙色檔(兩條踩線)房企10家,佔比25%;紅色檔(三條踩線)房企7家,佔比17.5%。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紅色檔的26家房企中,不乏頭部房企和千億規模房企的身影。
  • 2020年前兩個月,全國90多家房企相繼破產!
    自2019年以來,因為資金鍊斷裂導致破產的也有一些知名房企,比如:全國500強銀億集團、五洲國際、新光集團、中弘控股等。 2 徐州又一家開發商破產 名下13套房被拍賣 今年1月份,我在阿里拍賣發現,中佳(徐州)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正在破產清算,其名下13套房正在被拍賣,另外一套房位于楓林學府,另外12套房均位於南區加州玫瑰園
  • 樓市破產併購潮來襲,青島剛需購房要避開小開發商
    膠南的同泰華府,又或者叫綠地海月名都,如今再次陷入了沉寂,業主們奔走相告,依舊是遙遙無期;市北的晶藍公館,已經停工大半年了,投資方如果再不解決資金問題,估計也是以爛尾收場;還有西海岸新區的當代華府和夢時代8號,都是因為資金鍊斷裂,陷入了停工爛尾的泥潭。
  • 新增9家有6家來自大灣區 千億規模房企擴容至44家
    此前,已經有龍光、佳兆業、禹洲、合景泰富、時代中國、中駿和新力先後宣布銷售額首次突破千億。後來者的加入,讓2020年千億房企陣容進一步擴大,截至2021年1月14日,已經有37家房企銷售額超過千億元。加上還未公布業績的幾家房企,銷售額超過千億的房企數量至少有44家。2019年千億房企數量是36家,比2018年增加了8家,而2020年新晉千億的房企數量至少在8家以上。
  • 2020年,200多家房企宣告破產!透露出樓市什麼信號?
    大家好,我是小司。很多朋友都喜歡看樓市信息,尤其是房價下跌、房企倒閉這種消息。目前看,中國房企大概迎來了2008年後,最艱難的一年。所以一旦房企的資金鍊出現問題,很有可能就會被淘汰掉,無論公司大與小。就像2019年破產的房地產企業中,其中不乏全國百強房企。銀億集團作為全國五百強的著名房企在負債500億元的重壓下,於2019年6月突發申請破產,曾經的首富也至此跌落神壇!
  • 聚焦疫情下的房企創新突圍⑩南京財經大學專家:抓住剛需需求 打折...
    房產「零成交」成新常態,房企面臨著資金鍊斷裂的風險。同時,在此次抗擊疫情「居家隔離」的過程中,不同群體對於住房的需求產生了新的變化。因此,如何降低疫情對房地產行業的負面影響並針對疫情期間出現的住房新需求開展營銷,已成為了當下社會廣泛關注和行業熱議的話題。線上賣房難 解禁才是賣房時新冠肺炎對房地產行業線上及線下都造成了影響。
  • 千億房企旭輝集團一個月內在城南連拿兩地塊!這旭輝到底是啥來頭
    雖然只拍賣了一宗地塊,但由於該地塊貴為城南限價地,也是引起了多家房企爭奪。最終,在經過1個小時的激烈叫價之後,旭輝以658萬/畝的價格成功突出重圍,奪得城南新區【2020】-31號宗地。關注料哥的都知道,早在11月19日該地塊已經拿出來拍過,當時也可以說是備受矚目,但讓人意外的是,競拍期間,眾多開發商叫價小心,在經過近一個小時的拉扯後,碧桂園以600萬元/畝的價格落錘,不過卻因為未達底價導致流拍。而此次該地塊重出江湖,引起眾多房企的爭搶。
  • 新增9家有6家來自大灣區,千億規模房企擴容至44家 - 經濟觀察網...
    此前,已經有龍光、佳兆業、禹洲、合景泰富、時代中國、中駿和新力先後宣布銷售額首次突破千億。後來者的加入,讓2020年千億房企陣容進一步擴大,截至2021年1月14日,已經有37家房企銷售額超過千億元。加上還未公布業績的幾家房企,銷售額超過千億的房企數量至少有44家。2019年千億房企數量是36家,比2018年增加了8家,而2020年新晉千億的房企數量至少在8家以上。
  • 去紅線行動,哪家房企安全了
    如果「三道紅線」全部踩中,開發商的有息負債將不能再增加;踩中兩條,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不得超過5%;踩中一條,增速不得超過10%;一條未中,不得超過15%。而在所統計H股的40家房企中,上半年財務指標處於綠色檔(三條未踩線)房企6家,佔比15%;黃色檔(一條踩線)房企17家,佔比42.5%;橙色檔(兩條踩線)房企10家,佔比25%;紅色檔(三條踩線)房企7家,佔比17.5%。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紅色檔的26家房企中,不乏頭部房企和千億規模房企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