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9家有6家來自大灣區,千億規模房企擴容至44家 - 經濟觀察網...

2021-01-18 經濟觀察網

經濟觀察報 記者 田國寶 1月14日,華僑城發布2020年業績,全年實現合同銷售額1051億元,成為年內第8家新晉千億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此前,已經有龍光、佳兆業、禹洲、合景泰富、時代中國、中駿和新力先後宣布銷售額首次突破千億。

後來者的加入,讓2020年千億房企陣容進一步擴大,截至2021年1月14日,已經有37家房企銷售額超過千億元。加上還未公布業績的幾家房企,銷售額超過千億的房企數量至少有44家。

2019年千億房企數量是36家,比2018年增加了8家,而2020年新晉千億的房企數量至少在8家以上。在未公布業績的房企中,華發的銷售額有望達到千億,但也有個別企業可能會從千億陣營中消失。

劉祥是一家千億房企營銷負責人,他發現,新晉千億的房企都有幾個共同的特徵,第一,重倉長三角和珠三角;第二,一二線城市佔比相對較高;第三,聯合營項目貢獻的業績比重相對較高。

在他看來,隨著「三道紅線」和「兩個上限」等房地產長效機制落地,經營槓桿會逐步取代財務槓桿成為房企發展主要依賴對象。其所謂的經營槓桿也是萬科董事長鬱亮說的管理紅利,鬱亮曾多次公開表示,房地產從金融紅利邁入管理紅利時代。

「2020年雖然規模創新高,但行業分化洗牌也加劇,個別企業出現經營困難。」劉祥表示,2021年房地產行業還將持續分化和洗牌,「對於一些企業來說,規模可能不再重要,活下去更重要。」

珠三角新增5家

早在2020年12月,禹洲和中駿宣布實現千億銷售金額。2021年1月,兩家閩系房企先後公布業績,禹洲全年銷售額1049億元,同比增加近四成;中駿銷售額1015億元,同比上升了26%。

與禹洲和中駿的主戰場在長三角不同,以珠三角作為大本營的龍光、佳兆業、合景泰富、時代中國也先後宣布躋身千億陣營。粵港澳大灣區取代長三角成為新的千億房企搖籃。

其中龍光2020年銷售額為1206億元,同比增加了四分之一;合景泰富實現銷售1036億元,同比增加兩成;佳兆業銷售額1069億元,同比增加21%;時代中國銷售1003億元,同比增加28%。

6家千億房企俱樂部的新會員,禹洲和時代中國銷售額從2019年700億元級別進入千億規模;龍光是從960億元踏入千億,其他房企從800億元級別進入。

華發股份雖然沒有公布2020年銷售業績,但2019年銷售額達到922億元,距離千億僅有不到80億元的差距。

根據克而瑞和中指院等第三方機構數據,新希望地產2020年銷售額為1033億元,首次實現千億規模。加上新希望地產,2020年新晉千億房企數量是9家,2018年共有13家房企首次進入千億陣營。

9家新晉千億房企中,珠三角佔到了6家,其銷售額主要貢獻地也來自珠三角區域。

2020年半年報顯示,珠三角為龍光貢獻了近一半的銷售額,為佳兆業貢獻了六成。時代中國130個項目中,有121個位於廣東省,銷售佔比更是接近九成。合景富泰的銷售業績中,珠三角和長三角兩個都市圈貢獻了超過7成業績。

2018年和2019年兩年,長三角經誕生了超過10家千億的房企,2020年仍是房企業績的主要票倉。長三角和海峽西岸兩個區域,為禹州貢獻了八成以上的銷售額,為中駿貢獻了65%的銷售業績。

千億房企擴容

截至1月14日,銷售額超過千億的房企達到了37家。加上陽光城、中國鐵建、祥生控股、藍光發展、濱江集團等還未公布業績的房企,全年千億房企數量有望達到44家。

35家千億房企中銷售額增幅最大的10家房企中,6家首進入千億。銷售額增幅明顯的是綠城中國和中國金茂,前者全年銷售額同比上升58%,後者同比增加了43%。

全年銷售額超過5000億元的5家龍頭房企銷售業績增幅普遍平緩,除了恆大增加20%和萬科增加11%外,碧桂園、融創和保利的增幅均在10%以內。

2020年銷售面積同比增幅前10名中,除了恆大為第一陣營房企外,其他9家的銷售規模均在3000億元以下,其中綠城和金茂增幅位居前列。另有新城控股、首開股份、富力地產、中梁控股、綠地控股和招商蛇口等6家房企銷售面積同比下降。

另一家業績下滑的房企是華夏幸福,雖然還未公布全年業績,但根據三季度業績來看,其銷售額下滑幅度超過六成。克而瑞和中指院的排行中,華夏幸福銷售額跌出千億陣營,其2019年銷售是1451億元。

2020年千億房企中,銷售均價超過2萬元/平方米的房企有8家,數量與去年持平,但角色出現較大的變化。其中招商蛇口跨度最大,從2019年1.3萬元/平方米均價跨入2020年2.2萬元/平方米。

金地和華潤的銷售單價也突破2萬元大關,中梁、龍光、首開、綠地、美的和禹洲等房企的銷售單價漲幅也超過了10%。而碧桂園、恆大、金科、建業等房企銷售單價在萬元以下。

劉祥認為,銷售單價高低在房地產發展的不同時期意義不同。在規模擴張的過程中,不同能級的城市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加規模,「3000億元級別的銷售額,可能布局一二線就足夠了,一旦想要達到5000億元的規模,沒有三四線肯定是不行的。」

上述閩系房投拓人士也表達類似的看法,他指出,在企業布局從低能級城市向高能級城市換擋過程中,政策風險較大。比如,由於棚改退出,導致三四線市場吸引力下降,而重倉三四線城市的房企業績可能被拖累。

雖然大部分千億房企2020業績均獲得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從銷售單價變化不難發現,部分房企通過以價換市來保持業績增長或現金流穩定。已經公布的35家房企中,有16家銷售單價出現下降。

其中恆大、中海和合景泰富的銷售單價同比降幅超過10%,旭輝、遠洋和佳兆業的銷售單價降幅也超過8%。萬科、碧桂園、融創和保利等頭部房企的銷售單價也都出現不同幅度的下降。

機遇風險並存

2020年初,由於市場變化及疫情影響,多數機構和企業判斷全年銷售規模將下降5-10%,但從前11個月成交來看,全年房地產銷售額有望繼續創新高。

在「三道紅線」和「兩個上限」政策加持下,2021年房地產何去何從,成為擺在每一家房企面前的一道選擇題,如何回答這道題,關係著企業戰略布局和選擇。

在劉祥看來,爭取規模上的進步,依然將是未來一年多數房企的選擇,但在方式方法上會出現較大的變化。在規模與風險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這是劉祥和上述閩系房企投拓人士的共識。

在以往認知中,擴規模勢必要加槓桿,三道紅線要求下,繼續加槓桿政策風險和經營風險越來越大。一旦2023年監管層對不達標房企進行穿透式的強降槓桿,企業很可能會元氣大傷。

一些房企逐步意識到,在不加槓桿或降槓桿的情況下,未必不能繼續保持規模穩定增長。但兩個前提,第一,企業本身土地儲備區域分布和成本相對合理;第二,企業在拿地、操盤、運營、管理等方面具備較強的優勢。

「只要我有好地,可以找有錢的合作方。」劉祥認為,未來越來越多房企會走上合作道路,與同行合作,與外部資源合作,這一方式不增加槓桿,但可以保持規模持續上升。

他認為,這是鬱亮所說管理紅利(經營槓桿)時代下的一種形式,即吸引外部優質資源的能力,「我有好地,沒有能力,可以找有能力的企業來操盤;我有能力,但沒好地,可以找有好地的企業合作。」

上述閩系房企投拓人士表示,最近兩年,其所在公司也開始大量介入合作項目,尤其是地方小房企的項目,以少量啟動資金和操盤佔據一定比例股份。而這一業務的毛利要高於傳統開發業務。

政策和市場的深度調整,對於一些房企是挑戰,但對於另一些房企則是機遇。尤其是土地儲備較為優質、槓桿相對不高、融資成本較低的房企,在未來市場競爭中可能會通過蠶食其他房企的市場份額進一步增長。

從拿地銷售比來看,銷售金額超過800億元的56家房企平均比重為23%,其中5家頭部房企的平均拿地銷售比為18%,2000-4000億元房企拿地銷售比為27%;100-2000億元房企拿地銷售比是23%;準千億房企拿地銷售比為25%。

拿地銷售比超過40%的有6家房企,分別為建發國際、華發股份、寶龍地產、中交地產、綠城中國和濱江集團。此外,龍湖、中駿、龍光和中海等房企的拿地銷售比也超過35%。而世茂、新力、富力和弘陽等房企的拿地銷售比則在10%以下。

相關焦點

  • 新增9家有6家來自大灣區 千億規模房企擴容至44家
    經濟觀察報 記者 田國寶 1月14日,華僑城發布2020年業績,全年實現合同銷售額1051億元,成為年內第8家新晉千億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此前,已經有龍光、佳兆業、禹洲、合景泰富、時代中國、中駿和新力先後宣布銷售額首次突破千億。
  • 超500家房企宣告破產 房地產「大洗牌」時代真的來了
    7月30日,對房地產的定調上升至最嚴時刻,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風來了,豬也能飛上天,風停了,摔得最慘的也是豬」。2019年,中小房企也經歷了有史以來最危險的一年。
  • 上半年228家房企破產,這意味著什麼?
    最近來自人民法院的一個公告,瞬間引發了人們的熱議:截止到6月30號,房企破產數量達到228家。新聞一出,該數字引發了市場的熱議。畢竟房地產市場關乎到每一個人利益,一直都是國民熱議的核心話題之一。通過梳理近兩年的數字發現,從2018年到20019年上半年,一共有幾百家房企破產。截至到6月30號,今年房企破產的數量已達228家,在討論這個數字的的時候,一定要放在整個市場大背景之下去進行分析和看待。實際上,目前國內房地產企業數量在10萬家的級別以上。
  • 銳見|千億房企「生死時速」,哪些沒完成年度任務?
    「千億巨無霸」之間的規模爭奪戰並沒有因為疫情而截止,反而愈演愈烈。 2010年,萬科銷售額達到千億。11年後,「千億」房企從1家擴容至43家,「百億」陣營已有160家,TOP10門檻更是提升至2404億元。「碧恆萬」不出意料地繼續穩居三甲,合計銷售額超過2.1萬億元。
  • 躋身千億俱樂部,時代中國2020年銷售增速達28.1% - 經濟觀察網...
    面對疫情影響、融資環境趨緊的大環境,克而瑞研究中心數據統計,百強房企在2020年末交出一個全年累計全口徑銷售增速達12.4%的結果。時代中國控股有限公司(01233.HK,以下簡稱「時代中國」)則逆勢突圍,最終實現2倍於百強房企平均水平的銷售增速。
  • 《2020·第一財經中國上市房企價值榜》——資本市場表現榜單解讀
    期末淨負債率從2019年底160.5%的基礎上進一步下降至150.7%,在投資力度增加的同時負債結構有小幅改善;現金短債比較年初提升0.27,達到0.98,現金基本可覆蓋短債。上半年公司整體平均融資成本6.26%,較2019年下降0.09個百分點。
  • 近30家房企密集發債 美元債多、「借新還舊」是主流
    在2020年底針對銀行的「兩道紅線」落地,以及元旦後「三道紅線」的試點企業即將擴容等外部消息刺激之下,2021年開年,房企在債市展開「搶跑」。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1月截至10日,已有近30家房企發行債券,據測算,境內外債券發行規模已達550億元。業內分析指出,歷年首月均為房企債券融資的高峰,疊加房企對金融環境預期緊張,由此出現了房企加快新年發債節奏搶跑債市的現象。
  • 2020年超400家房企破產!廣東數量居首位
    不過,倒下的房企也不在少數。 通過人民法院公告網,以「房地產」為關鍵詞檢索,並剔除了重複分發企業、及非房地產企業的名單後統計出,2020年全國共計有408家房企發布了相關破產文書。
  • 2020年地產目睹之怪現狀:破產房企超270家,違約債務暴漲533%
    2020年10月9日,一則來自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公告顯示,廣州源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因下落不明,無法送達民事裁定書。不過,最終破產清算工作還是順利完成了。針對2020年的破產房企,貝殼研究院高級分析師潘浩表示,根據統計局公布數據全國約有十萬家房企,相對基數而言,270家依然是小概率的個案。
  • 2020年「千億」大考,有房企負增長跌出
    千億是腰部房企的門檻 如果王健林說的先賺個「一個億」是小目標,那麼衝擊千億就是所有中小房企的一個大目標。 「千億」雖不完全代表了高盈利能力,但跨過這道坎,可暫被稱為「規模房企」。
  • 房企以價換量促銷搶收?3家房企拿地額超去年!
    50強房企月均拿地金額1900億,33家房企拿地額超去年 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50家代表房企1-8月月均拿地均值為1906.4億元,明顯高於2019年月度均值。
  • 美的置業5月銷售123.8億創單月紀錄 淨負債率降至89%融資成本降低
    去年,美的置業取得合約銷售額約1012.3億元,同比增長約28.1%,首次挺進千億房企陣營。雖然面對新的市場形勢,美的置業方面表示今年不談目標。但公司目標2022年銷售規模達2000億元,在2019年的千億基礎上,再多創造一個千億銷售。
  • 房企年初「吹的牛」能實現嗎?這幾家尷尬了
    但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樓市逐漸從低點復甦,房企業績實現增長。  據中新經緯客戶端統計,截至2020年11月末,在公布2020年業績目標的40家規模房企中,已經有越秀地產、中國恆大、建業地產、時代中國、中國金茂5家房企提前完成全年的銷售目標,業績完成度在90%-100%的房企則有15家。
  • TOP30房企前11月11家完成預期目標,2家提前達標
    文 | 解紅娟距離「年終考核」不到一個月的時間,TOP30房企在業績銷售額方面都有明顯的增長,不僅在預期完成數量上有新增,甚至還有2家房企提前達標。新增5家房企完成預期目標2020年10月,TOP30房企中僅恆大、招商蛇口、陽光城、雅居樂、中國金茂、龍光地產這6家房企完成預期目標。
  • 又是別人家公司!房企濱江派全員消費券最高2萬
    (原標題:別人家公司又在發福利了!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別人家的公司」又在發福利了。相較於去年年底的31位,上升了9個名次。當很多房企還在為今年的銷售任務而傷透腦筋的時候,濱江集團頻頻派發福利的舉動顯得十分「任性」。在此之前,濱江集團董事長戚金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其他房企在減員,我們在增員,其他房企在減薪,濱江集團會結構性加薪。」
  • 三道紅線終結房地產「三高」:房企拼規模速度時日終結
    碧桂園、恆大、萬科、融創等12家房企,參加完8月20日住房城鄉建設部(以下簡稱「住建部」)和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召集的重點房地產企業座談會後,被要求在9月底提交最新的資產負債表,主要包括「三道紅線」涉及的剔除預收款項後的資產負債率、淨負債率和現金短債比等指標。
  • 3號線一期試運行圓滿完成/多家房企提前完成全年目標
    從房企目標完成情況來看,克而瑞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1月末,超6成房企的目標完成率達到90%以上。其中,恆大、金茂、濱江、越秀、時代5家房企在11月份提前達成了全年目標,業績表現相對突出。不過,部分房企完成全年目標有一定壓力。四季度以來,雖然上市房企普遍加大供應和營銷力度,但目前市場整體的去化壓力仍然較大,12月仍需加緊供貨、加速去化、衝刺全年目標。
  • 1.86萬億企業年金成績單來了,龍頭老大突破3000億,還有6家躋身「千億俱樂部」
    新一期數據亮點紛呈:今年一季度全國企業年金管理總規模增至1.86萬億元,同比增長3千億元,猛增約20%。在企業年金總規模攀升過程中,行業首現管理規模突破3000億元的機構,千億級年金管理機構也擴容至6家。
  • 近期眾房企降負債動作越發頻繁 70%房企「踩線」眾房企主動「降檔」
    而在所統計H股的40家房企中,上半年財務指標處於綠色檔(三條未踩線)房企6家,佔比15%;黃色檔(一條踩線)房企17家,佔比42.5%;橙色檔(兩條踩線)房企10家,佔比25%;紅色檔(三條踩線)房企7家,佔比17.5%。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紅色檔的26家房企中,不乏頭部房企和千億規模房企的身影。
  • 千億級公司增至10家
    而在前述千億級金融租賃公司之下,4家資產規模偏小的金租公司去年人均創利數據頗為驚人。而三家公司的資產規模分別只有162.5億元、502.4億元和226.9億元。   千億級金租公司增至十家   此前多年疾步前行,金融租賃行業在2019年放慢了資產規模的擴張速度。數據顯示,前述50家公司去年末總資產為2.67萬億元,較年初增長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