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學生問了一個這樣的問題:在大學裡遇到自己的輔導員是稱呼輔導員合適,還是老師合適?因為她稱呼輔導員,有同學笑話她,朋友們認為應該是稱呼老師恰當一些,請問到底怎麼稱呼才不失禮數呢?
不得不說,大學裡的輔導員算是比較特殊的一個職業了,你說他是老師吧,大多數都是不帶課的,你說他不是老師吧,又感覺像是老師,畢竟從小到大在學校裡管我們事情的一般都是班主任老師,加之有些大學輔導員還是會上一些課的,所以稱呼老師應該沒啥毛病。但有些剛上大學的學生可能就有點懵,到底叫什麼才好,讓人哭笑不得的是每年的新生中都會有不少的學生直呼輔導員為「輔導員」,有的是"輔導員老師」,雖然這樣叫沒啥問題,也沒啥可吐槽的,但我聽著就是想笑,很好笑,一種直男的氣味撲面而來。
先說一下我們那個時候吧,剛進大學最先接觸的就是導生了,也就是大三的學長,帶我們去報到、去宿舍、熟悉校園,等我們安置好後,輔導員就來我們宿舍打招呼,導生直接喊的是「寧姐」,所以我們一百多號新生就直接跟著喊「寧姐」了,所以我們連猶豫的機會都不曾有,畢竟,在大一剛進大學的時候,導生在我們眼裡就是學習的楷模、榜樣,一般只要是他帶我們做的事情,我們都是不會有一絲絲懷疑的。
稱呼「老師」,顯得尊敬
我也問了其他學校的學生,也有很多稱呼老師的,或者是「姓+老師」這種,尤其是對於年紀偏大的輔導員,這種稱呼很受聽,畢竟在學校裡,最正統的當屬師生關係了。其次就是在正式場合,尤其是那種領導很多的場合,更要稱呼為老師,顯示出你對輔導員的充分尊敬,領導看了也欣慰,別問我為什麼這麼喜歡拍馬屁,因為這是大家都懂的潛規則,畢竟大學裡包括助學金、獎學金、貧困生認定、勤工儉學、黨團建設等工作都是輔導員負責的,即使你很優秀,也要低調一點,畢竟人在屋簷下,是吧!
稱呼「導員」,顯得專業認可
在大學四年期間,我從沒有聽過有學生喊我們輔導員為「導員」的,結果我一問別的學校的學生,很多人都說他們喊自己輔導員為"導員「,後來經過進一步探討才知道,這是對輔導員這一工作的專業度認可,發自內心的尊重,畢竟老師這個詞現如今已經大眾化了,沒有一點獨特性,反而」導員「二字既獨特又表達了學生們對輔導員老師的認可。
稱呼「X姐」,拉近距離
如今的社會是一個快餐時代,大學裡也是如此,即使你和輔導員第一次見面,但只要你來一聲「X姐」,那感覺就像是認識許久的朋友一樣,這沒誇張,真的,話術真的可以改變社交的效率。除此之外就是很多大學輔導員比較年輕,畢竟這一職業需要天天和學生打交道,年輕一點自是好,加之很多年輕人,當輔導員沒有架子,沒有包袱,所以很容易和學生玩到一起,稱呼「X姐、X哥」自然要更合理一些。
你們在大學把自己的輔導員稱呼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