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5 11:36
不刷顏值、不消費明星與網絡話題,電視劇《溫州兩家人》在央視收官。這部劇在豆瓣網上拿到8.1的高分,比《溫州一家人》播出時7.8的評分還高,破了狗尾續貂的續集宿命。好評來得悄無聲息,編劇高滿堂當居首功。接受採訪時,高滿堂意味深長地說:「我想當《溫州兩家人》的故事結束時,可能明天還會發生這樣的故事,但是它有它的警示性。這也是現實題材電視劇的特點。」
在《溫州兩家人》之前,當代商戰劇很難口碑與收視兼得。究其原因,連創作者都很有些說不清道不明,只有如《大宅門》、《喬家大院》這樣,把商人放進過往年代裡才能吸引觀眾,一旦回到現實,哪怕有真人真事為原本,也都播得尷尬,前些年的《青瓷》、《大時代》製作不可謂不精,明星不可謂不多,故事內涵深刻,就是收視低迷。
兩年前的《溫州一家人》收視、口碑雙贏,但那部戲吸引觀眾的其實是溫州商人從無到有的創業傳奇,到《溫州兩家人》,才可以算是第一部故事情節完全由商業邏輯推動,且劇情緊湊又自然,毫無造作的商戰劇。
《溫州兩家人》的成功源自於高滿堂的劇本紮實。簡單說,至少兩點讓人驚喜。第一,全劇沒有小三兒,這也能成為驚喜說來可笑,但的確如此,這些年的現實題材劇逃不開小三魔咒,尤其是有錢人身邊,必有第三者插足婚姻。而《溫州兩家人》裡,兩個資產數十億的企業家和他們的太太、子女之間發生的矛盾衝突、情感糾葛處處自然且合乎人物身份,編劇並沒有故意設置俗套的戲劇衝突,每個橋段的起承轉合在觀眾眼中皆是新鮮的。比如,侯三壽和太太離婚的原因是企業經營理念不合,從細微的小衝突到侯三壽賣掉創業二十年的公司,導致妻子最終的決絕。第二,劇情隨時能留住觀眾。現在流行的編劇理念認為,要想做到這點,就要加快節奏,設置更多的劇情衝突,簡單說,就是十幾分鐘就要有事兒發生,演員也要極致、情緒化表演。商戰劇難免在商言商,一直讓普通人覺得與生活距離很遠。而《溫州兩家人》憑藉編劇紮實的現實功底,每處情節都能做到令觀眾有代入感和共情共鳴,是真正的接地氣。
高滿堂
《溫州兩家人》的製片人侯鴻亮和編劇高滿堂合作過《闖關東》、《鋼鐵年代》、《老農民》、《溫州一家人》,他評價高滿堂是一個特別開闊的人,他的作品總是把目光投向大時代的小人物,平民劇屢屢被寫出史詩味道。「拍《老農民》時,高滿堂把中國農業史學了一遍,拍『兩家人』時,他又把商業併購,加入WTO的各種商業規則學習了一遍,這部戲裡所有涉及商業的情節,包括開頭請柯林頓做廣告,全都是真事,都是高老師一個人一個人地聊出來的。」侯鴻亮說。回顧高滿堂過往的創作,《闖關東》到《家有九鳳》到《老農民》到《溫州兩家人》,他很少重複同類題材,他的靈感與素材都植根於生活,每一部都從零開始。高滿堂坦言:「採訪時,最開始溫州話一句聽不懂,必須找翻譯。這需要有耐心,有股心勁兒,否則客觀的困難太多。」
關於富二代,高滿堂講了個很生動的故事:「我在溫州,找了一堆年輕企業家,有個二十多歲資產已經十幾億的年輕人,一來就說:『高老師我把你賣了,賣了五十萬你知道嗎?』原來《溫州一家人》剛播時,他就把這五個字給買斷註冊了,電視劇播火了,這五個字他轉手就賣了五十萬,又投入到《溫州兩家人》的項目裡。我跟他們聊天,聊他們喜歡的,感興趣的,很快就被他們打動了,生活就在你面前,人家富得有道理,玩得有道理,別憤憤不平。」
《溫州兩家人》熱播說明現實題材電視劇的魅力和活力——在消費明星顏值、猛刷網絡話題、借力粉絲的「輕題材」層出不窮之際,紮根現實生活的好故事、有說服力的人物形象依然能吸引觀眾。隨著近兩年玄幻劇、古裝劇等電視劇以及網劇的流行,如今現實題材電視劇的路越來越窄也是不爭的事實。接受採訪時,60歲的「高齡編劇」高滿堂有話要說。
高滿堂認為,如今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一定要把眼光放得更遠,格局更宏闊。「大家都在享受改革開放帶來的紅利,更應該尊重創業者、改革者,那些敢於站在風口浪尖上的人,但我們電視劇很少關注這群人,現在大家一提現實題材電視劇,肯定會想到婆媳劇。這是現實題材最大的困境。我希望,大家(編劇們)都不要再揮霍才華,浪費觀眾情感,唯有如此,現實題材才能走得更遠。」
在高滿堂看來,格局不夠開闊導致的必然結果就是故事同質化。他說:「我參加過一個青年編劇討論會,討論了六個劇本都是青春題材的,最後我總結的時候被他們嘲笑了,因為六個故事我聽起來,完全分不出來。這是個什麼問題?這是如今我們的劇本同質化已經到了我認為無法容忍的程度。故事的同質化必然帶來市場的同質化,所以當我們打開電視看現代題材電視劇時,基本上看到開頭就能猜到結尾。這種市場的誘導又加重了故事的同質化。另外,我們的從業人員,把這種創作的便利不斷傳染給新的從業人員,這是一條捷徑,但是走得人多了就是大路、就不是捷徑了。第三,同質化的內容只能靠話題博關注,因此現在連演員都會提出一些奇葩要求,現在的很多老演員願意讓女演員、小孩來追他,你說都60來歲了,他提這個要求,必須有女孩追我。還有的女演員也五六十歲了,說必須有『小鮮肉』來追我,我認為特噁心,太噁心了。」
面對當下影視界IP大熱現象,高滿堂的態度很警惕也很包容,願意跟隨潮流做出改變,但絕不認同原創不重要的觀點,「我一直在提醒編劇,千萬不要進入一個孤芳自賞的世界裡。你覺得你的敘事很有道道,但是人家不願意看,這時候就應該思變——傳統編劇要學習現代敘事方式。任何藝術離開變化兩個字,就沒法傳承。現在的趨勢是打碎邏輯再去尋找邏輯,編劇們得適應這種方法。」對於新興事物「網劇」,高滿堂的反應也讓人出乎意料。沒想到,高滿堂不僅看網劇,居然已經著手創作了。他說:「有人提出非愛情不成網劇,非虐心不成網劇,我覺得這是暫時的,網劇最終還要走向現實主義,最終還是會歸結到藝術的真理,向善向美向真。我這人對啥事都特好奇,所以看了網劇之後還真想寫一個,已經開始構思了。這個作品我相信大家還能隱隱地看出來這好像是高滿堂的東西,但是又會覺得不像,還特別好玩。我也想輕鬆一把。」
據北京晚報
14510146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