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比起《金剛川》的保守,真實的抗美援朝才是大國政治的犧牲品

2020-12-02 深海裡的星

戰爭片行列,向來並沒有那麼容易收穫所有人的認可,畢竟歷史的重現不容易,也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接受那些沒有經歷過任何美化的現實。

所以電影《金剛川》的上映,一方面面臨抗美援朝70周年的關鍵時期,另一方面,在以犧牲換取的和平面前,那確實是一段過於嚴肅也不該有任何藝術加工的過去。

很多人不喜歡電影的呈現,認為其中混亂的剪輯並沒有給予這部作品足夠的嚴謹性,或是說在於尊重歷史本身,也並沒有完全真實的重現,但我看完,卻依然感動於電影中刻畫出的那種中國人不畏犧牲,即使失敗也永遠不能放棄的精神。

其中光是演員張譯的演技,就足以讓我為這部電影寫點什麼。

我們始終生活在一個平和而美好的年代,即使通過文字敘述或是親歷者的口述讓我們恍惚中有種感同身受的錯覺,但我們始終只是旁觀者,也斷不可能真的能以一個完全客觀的角度去評論關於戰爭或是關於犧牲的對錯。

我並不喜歡如今人們的過於理智,所以想要換一個角度來談一談這部作品,走出電影情節和邏輯之外,單純談一談曾經的先烈為我們如今的和平究竟犧牲了什麼。

比起對於抗美援朝時期的記憶,更多人可能更印象深刻的還是屬於中國最屈辱,最無能為力的抗日戰爭前夕,那時無論是鴉片戰爭,還是八國聯軍侵華,都能如此輕易的分割中國的土地和利益,說到底也是因為那時候的我們很弱小,而抗美援朝的勝利,可以說直接奠定了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站起來的契機。

那代表著我們終於有能力保護自己,並且再也不可能去籤訂那些喪權辱國的霸王條款,而戰爭說到底是政治因素背後的犧牲品,面對美國全精英化部隊和更先進的武器,中國士兵可以以十低一的勇氣勇往直前,也正是始終流淌在每個中國人內心深處的精神。

《金剛川》故事所講的是1953年抗美援朝的最後時期,志願軍為了在金城發動最後戰役,必須在暗流湧動的金剛川搭橋渡河,卻又面臨著美軍持續轟炸的危險,最終只能以血肉之軀一次次修補戰爭中的木橋,甚至搭建一座生命之橋的故事。

電影剛上映之際就曾在各主流媒體上掀起激烈的討論,正如《八佰》一般,所有人義正言辭的中心論點,也始終是關於電影是否有真正的尊重歷史,而這,也正是戰爭片始終很難得到所有人認可的關鍵原因,每個人以過來者的身份理智,卻忽視了對於戰爭本身來說,他的犧牲和痛苦永遠都不止是屬於其中一方的。

電影分化了幾個視角,一個是以中國志願軍出發,刻畫以如何渡橋為主的犧牲,另一方面,也刻畫了關於美軍炸橋為主,卻也是因為自己戰友的犧牲而失去理智的原因。

所以我想起在我看《八佰》時它確實有帶給我一份不適感,說到底也是因為作為飛在天空中的國際社會,他們在以犧牲來妄圖論一場戰爭的對錯時,其本身就是顯得十分冷血並且殘忍的。

他們把這一切變成了可以評判的,但很顯然戰爭本身是沒有對錯的,因為無論是作為一個人中國人還是日本人,或是美國人他們本身的犧牲都是事實發生的,而我們唯一能做的,是去制止戰爭,並且去審判在這期間毀滅人性的罪惡。

那麼我們去探索韓戰的前因後果,很顯然會比糾結於一次短暫的勝利要現實的多。

二戰之前,幾乎整個非洲都還是英法殖民地,二戰之後,民族主義思想高漲,也開始讓國家獨立自主的意識越來越強。

所以對於當時處於分裂的南韓和北朝來說,吞併彼此統一朝鮮半島都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但朝鮮依附蘇聯,韓國依附美國,他們都希望得到背後老大哥的支持,也才能真正的有恃無恐。

所以雖是一場小國之內戰,其背後牽扯的卻是實打實的大國利益糾葛,而對於美蘇爭霸來說,雙方實力相當才更不敢輕易將戰爭擴大,所以他們都會儘可能將一切保持在可控的範圍之內。

那麼當時的中國對於雙方來說,都是一塊想要收割在自己麾下的香餑餑,可泱泱大國,長期的戰亂確實讓中國整體實力受損嚴重,而抗日戰爭最終能取得勝利,其實也還是因為中國尋求了蘇聯的幫助。

也因此後來中蘇之間籤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原本如此,中蘇之間的關係也該越來越好才是,但同為社會主義國家,當時蘇聯考慮的卻是如何讓中國成為他的附屬,而中國經歷如此多的變故,也早已意識到獨立自主的重要性,這也就讓中蘇之間不知不覺埋下了一個隱形炸彈。

當然這點隔閡顯然美國也是看得到的,所以當時也為中國留下了一個又一個示好的臺階,企圖用這種曖昧的態度緩解中美的關係。

這樣一份表面和諧實則暗藏殺機的局面最終在朝鮮出兵之後被打破,可以說戰爭的開端確實是朝鮮先挑起來的,也因為準備充分,讓朝鮮很快侵佔了韓國首富。

美國當然不能坐視不管,於是一方面在聯合國做了各種小動作,另一方面派出第七艦隊到臺灣海峽,阻止中國解放臺灣,並且以「須採取緊急軍事措施,以恢復國際和平與安全」為由,組建了一支以美軍為主的聯合國軍進入了韓國。

美國當時,其實有幾方面的考慮,畢竟朝鮮敢發動戰爭,背後一定有人有所指示,而和中國撕破臉皮,其實也有部分原因在於中國獨立自主意識的強大已經讓美國明白到這不再可能是一個會任人宰割或動搖主權意識的國家。

但確實美國也並沒有想過將這場戰爭擴大,畢竟二戰結束不久,要是因此而讓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間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對哪個國家而言都是無法承擔的代價。

所以當時美國總統杜魯門是曾下達明確命令聯合國軍不得跨越韓國和朝鮮的分界線的,但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違背了命令,他的特立獨行給了他盲目的自信,並且認為這一次是可以統一整個朝鮮半島的。

而當他跨過38線之後,對中國的威脅一下子凸顯了出來,當時收復臺灣受阻,而越南還是法國殖民地,如果朝鮮被滅,那麼對於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陣營來說,一但爆發衝突,中國將面臨三面受敵的困境,因此,中國也斷不可能坐視不管。

但出兵還是不出兵,對當時的中國而言也絕對是一個兩難的問題。因為蘇聯不願意與美國爆發正面衝突,從最開始承諾會提供一切武器支持,到後來變成僅僅空軍支援以及最後甚至連空軍支援都一再推脫,都讓毛主席他們明白,我們靠不了任何人,只能靠自己。

而在另一方面,美軍部隊裝備精良,是如今的中國解放軍怎麼也趕超不上的,但最後毛主席等人還是決定出兵,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其實也是多方面考慮之後的結果。

中美雙方雖然實力懸殊,但在當時看來,朝鮮多山的地勢佔據了一定的優勢,況且中國的後援更容易,而美軍的後援橫跨整個太平洋,無論怎麼看,美軍也不可能真的將戰爭擴大,所以這註定是一場局部戰爭,而中國也註定在這場戰爭中不會吃虧。

當然因為雙方都不退縮也讓這場戰爭打的很焦灼,在後來所通報的具體傷亡數字裡,雖然可能並不完全準確,卻能讓我們在其中清楚看到戰爭的殘酷性。

「2014年10月29日,中國大陸民政部、總政治部清查確認,將儘可能多的士兵列入烈士後,得到抗美援朝烈士為197,653名,衛生勤務保障戰線共救治傷員838,417名,其中傷員383,218名,治癒歸隊217,149名。」這是我國給出的數字。

而美國方面公布的傷亡數字是:「根據美國韓戰老兵紀念碑上數字,聯合國軍總共死亡628,833人,受傷1,064,453人,失蹤470,267人。其中美軍死亡54,246人,受傷103,284人,失蹤8,177人」。

一個人代表一個家庭,而在這場戰爭的犧牲背後,則是千千萬萬個破碎的家庭,正如電影《金剛川》裡,張譯所飾演的張飛,胳膊沒了一條,腿被炸飛了一條,卻依然在一瘸一拐之後戰鬥到最後一刻,誰不怕疼,誰不怕死?但在那一瞬間,渴望結束戰爭之後的勝利讓每個人只能勇往直前,甚至想著哪怕最後只有一個人能回家,也能代表著千千萬萬的亡靈。

電影以金城戰爭為故事背景,或許很多人知道這是抗美援朝的最後一戰,卻也有很多人不知道在當時韓國總統李承晚直到最後也是拒絕在停戰協議上簽字的,這樣的愚昧,其實代表了無數個以狹隘的利益來忽視人命的犧牲的魔鬼。

戰爭永遠是我們都該儘可能迴避的,從來不會因為一場戰爭最後勝利了就如何,那些犧牲換來的代價,從來沒有一個國家或是哪一個人能承擔的起。

犧牲了多少英烈?還有多少沒找到的骨骸在不知名的地方等著回家?我們又如何給他們的家庭或是他們的後代一個交代?這些都是我們應該面對的問題,也是作為一個主張戰爭的人最該反思的部分。

但我們永遠叫醒不了一個裝睡的人,正如如今臺灣問題,那些可以輕易被洗腦的青年人,堅信他們以為的正義,殊不知臺灣問題存在的本身,那以分割叫囂著平等自由,一直就是一場巨大的歷史恥辱。

日本陸戰史研究普及會曾編著過一本《韓戰》,文中寫道:中國軍隊的這種勇敢戰鬥精神和堅韌性,到底來源於什麼呢?那大概不單純是強制和命令。可能是因為對共產主義的信仰,對帝國主義的憎惡,堅信現在進行的這次戰爭是「正義戰爭」,這些都滲透到了中國軍隊官兵的心靈深處,不,是已經滲骨髓之中。

銘記戰爭的烙印,永遠不遺忘歷史,是如今我們唯一能做的,2014年開始,每年清明節,我們都會迎接一批英烈的遺骸回國,這是一場跨越六十多年的等待與期盼,也代表了那份精神的延續。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義無反顧成為一名中國軍人,異國他鄉的亡魂,以祖國,以人民為己任,那些我們無法想像的犧牲,是他們將那份信念刻也進了每個中國人的骨子裡。

感謝閱讀!圖片來自電影《金剛川》

撰文/深海裡的星,歡迎關注,以文字傾聽世界的力量。

相關焦點

  • 金剛川:抗美援朝戰爭片《金剛川》的真實背景是這樣的
    由管虎執導,吳京張譯主演的抗美援朝戰爭片《金剛川》發布首張概念性海報,海報上,英勇的志願軍戰士正在冒著生命危險極速穿過一座架在濁浪滔天江面上的木橋,這條江就叫金剛川,本片就是關於這座橋的故事。 管虎導演這是一部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的電影,在1953年,當時的抗美援朝戰爭已經進入尾聲,志願軍發起的夏季反擊戰也已經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 《金剛川》:紀念抗美援朝英雄
    、郭帆、路陽聯合執導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由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鄧超領銜主演。該片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講述志願軍戰士們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以血肉之軀頑強拼搏的英勇事跡。關於導演合拍的電影裡,如果是獨立成為電影的單元還是比較好拍的,如這兩年的國慶大製作《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故鄉》,就是可以是比較好的製作。但導演合拍也會出現一些不融合的情況。如在這部《金剛川》就是一個例子。
  • 《金剛川》背後的真實歷史:抗美援朝最後一戰—金城戰役
    再有3天,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金剛川》就要上映了。眾所周知,由於各種原因,國內抗美援朝題材的影視作品非常少。而適逢抗美援朝戰爭70周年以及近期中美關係急轉直下等特殊的時間節點,《金剛川》的上映,確實是讓我等影迷翹首以盼。
  • 從《金剛川》裡看懂我們為何要紀念抗美援朝
    國慶節以來,一批優秀的國產電影紛紛與觀眾見面,這兩天上映的《金剛川》就是一部關於抗美援朝的電影。電影沒有選擇抗美援朝初期波瀾壯闊的大戰役,也沒有描寫上甘嶺這種家喻戶曉的戰爭。而是以戰爭結束前最後一個月的金城戰役為背景,以防空兵與工程兵為主角,講述了一段確保前方補給線的故事。
  • 《八佰》之後,抗美援朝《金剛川》再次一股熱血襲來
    然而,了解歷史的都知曉,真實的八百壯士四行倉庫保衛戰,因為某種政治原因,因為屈辱而悲壯的讓人難以言說。今天,推薦一部讓我們可以真正理直氣壯的壯烈激昂的電影,《金剛川》。這時候的世界裡,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有了兩個戰勝國大國,自然而然的當起了老大,但彼此又不對付。於是自作主張把朝鮮半島以北緯38度為界限,一分為二的南北兩部分,各自管控著。這就是著名的「三八線」。朝鮮分為南北朝鮮後,兩邊自主管理,兩位老大實際操控。到了1948年,乾脆各自獨立成現在的「韓國」和「朝鮮」。
  • 也來說說《金剛川》和抗美援朝
    《金剛川》看完,用李成儒的三如話來說真的是如鯁在喉,如芒刺背,如坐針氈,我自己再加一個言之無物。對電影有多期待就真的有多失望。那三位著名導演請問對的起這個七十周年紀念大電影的名號嗎? 娛樂圈感覺真是個相互捧臭腳的內卷圈子,資源>顏值>運氣>天賦>實力,還附帶產生了眾多所謂的二代或者裙帶,你看運動員基本就沒有所謂的世家,因為那玩意純實力加天賦,不努力根本沒戲,包括老是被罵的國足,連續兩代既努力又有天賦的是很少的,概率極低,《金剛川》眾多明星,著名導演都有三位,感覺不是來認真拍戲純粹為了政治正確混個臉熟,還真不如建國建軍兩部。
  • 電影《金剛川》抗美援朝題材巨作即將上映,你追了嗎
    近日,一部抗美援朝題材電影《金剛川》於2020年10月23日正式上映,這部影片,是為了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而拍攝的巨作。,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一段鮮為人知的英雄事跡。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最後階段,志願軍們在金城面臨著最後一場大型戰役。敵方不斷向前線投放戰力,志願軍們卻物資匱乏,在那個時候,一個溝壑的戰士需要合分一個蘋果是常事。敵我力量懸殊,志願軍以血肉之軀修補著戰火的防線;在暗流湧動的金剛川上,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畫卷緩緩展開。
  • 金剛川打得有多殘酷?電影拍得算保守了,真實的情況更加殘酷
    不知道大家看沒看由三位大導演聯合執導,多位重量級明星加盟的抗美援朝的電影《金剛川》,沒錯,這部電影拍得還是挺不錯的,儘管因為拍攝時間短,一些內容做得不是很到位,但你否認不了這部電影的質量還算不錯的,但大家知道嗎?這部電影其實拍得還是蠻保守的,真實的金剛川要更加殘忍一點,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真實的金剛川吧!
  • 《保家衛國》10.25起映 披露抗美援朝真實影像
    | (1/5) 《保家衛國》10.25起映 首次披露抗美援朝真實影像 | (2/9) 1905電影網訊近日,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中國電影人合力推出「抗美援朝系列電影」,其中《金剛川》、《最可愛的人》正在熱映。
  • 吳京《金剛川》大熱,更值得期待「雪藏」20年史詩《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金剛川》,一上映就大火。電影的故事發生在抗美援朝戰役的最後階段1953年,一支志願軍為了掩護大部隊,在金剛川冒著敵機的轟炸修橋渡江。當時,這支部隊僅有兩架高射炮,戰鬥環境異常艱苦。吳京和張譯飾演的排長,也先後在戰鬥中慘烈犧牲。
  • 金剛川打得有多殘酷?電影拍得太保守了,真實的情況更加殘酷
    不知道大家看沒看由三位大導演聯合執導,多位重量級明星加盟的抗美援朝的電影《金剛川》,沒錯,這部電影拍得還是挺不錯的,儘管因為拍攝時間短,一些內容做得不是很到位,但你否認不了這部電影的質量還算不錯的,但大家知道嗎?這部電影其實拍得還是蠻保守的,真實的金剛川要更加殘忍一點,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真實的金剛川吧!
  • 抗美援朝影片《金剛川》來襲,為何叫金剛川,原來這才是英雄史詩
    隨著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日的臨近,一部反映抗美援朝的戰爭題材劇《金剛川》也於日前定檔,今日將在全國影院上映。那麼這部影片為什麼叫做《金剛川》呢?它的故事背景又是抗美援朝戰場上的哪場戰役呢?
  • 《金剛川》票房破6億,熱映背後,莫忘抗美援朝這段悲壯史
    《金剛川》取材於1953年抗美援朝最後大決戰——金城戰役影片講述修橋工兵為了保障部隊通行,用血肉之軀築起生命之橋,劇中演員賣力的演出詮釋了戰爭的殘酷,以及志願軍戰士不畏生死的悲壯慘烈卻能讓當時擁有世界最先進飛機和炮彈是世界「霸主」,始終炸不斷一座橋,最終低頭認輸:這才是《金剛川》想要傳達的真正神跡
  • 張譯一人撐起一部戲,三個導演的《金剛川》這樣打開抗美援朝。
    由管虎、郭帆、路陽聯合執導的抗美援朝題材戰爭片《金剛川》昨日全國公映。《金剛川》採用了前者的多線敘事,這樣做的好處是讓觀眾立體性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戰友情珍貴以及對手眼中志願軍各種「不可能」的震撼。當然四段故事在銜接上瑕疵明顯,比如不知是否出於害怕觀眾看不懂心理每個視角下都把已經發生故事重複一遍,字幕也重打一遍。
  • 《金剛川》-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永存
    作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的獻禮片,《金剛川》上映了,首日票房破億,基本上也符合前期的預想,但是同樣有些人期望值過高,與現實嚴重不符。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是保衛和平、反抗侵略 的正義之戰。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力量源泉及其獲得勝利的根本原因,是偉大的抗美援朝鬥爭的正義性。70年前,中國人民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毅然派出志願軍抗美援朝,完全是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舉。所以,志願軍將士才會有愈戰愈勇的旺盛鬥志和高昂士氣,才能不斷創造出驚天地、泣鬼神的戰爭奇蹟。
  • 《金剛川》:緬懷抗美援朝戰士,不畏強敵血戰到底
    《金剛川》是由管虎、郭帆、路陽聯合執導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由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領銜主演,鄧超特別出演 。該片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講述志願軍戰士們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以血肉之軀頑強拼搏的英勇事跡。該片於2020年10月23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
  • 《金剛川》:緬懷抗美援朝戰士,不畏強敵血戰到底
    《金剛川》是由管虎、郭帆、路陽聯合執導的抗美援朝題材電影,由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領銜主演,鄧超特別出演 。該片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講述志願軍戰士們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以血肉之軀頑強拼搏的英勇事跡。
  • 抗美援朝大片《金剛川》 主角原型是連雲港人
    抗美援朝題材大片《金剛川》   將於10月23日上映
  • 抗美援朝大片《金剛川》,這個電影,只能得0分
    由管虎、郭帆、路陽共同執導的抗美援朝大片《金剛川》定檔在10月25日,這天也正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日。毫無疑問,這是一部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的大片。《金剛川》的預告片我已經看過了,就憑預告片,出於我個人對抗美援朝的偏愛,我給電影打10分。不過我給的評分雖然高,並不影響我吐槽。我同時也給這部電影0分!
  • 為何說《金剛川》,遠遠拍不出抗美援朝那種真實感?
    但是卻有人覺得《金剛川》不夠「味道」,因為它遠遠拍不出當年抗美援朝的真實感。「趕出來」的電影從前大製作的電影耗費大量的拍攝時間,演員從進劇組開始可能長達數幾個月或者一年以上。和歷史相距甚遠《金剛川》設置的背景是抗美援朝期間,這是由真實事件改編而成的電影。按道理說它應該很接近歷史故事才對,但可惜的是,《金剛川》並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