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電影《金剛川》強勢登陸各大電影院,由於前段時間的《八佰》自上映以來獲得了行業內外的好評,而觀眾對於這一類的戰爭片也存有一定的好感。
乘著觀眾對這類電影的熱情還沒冷卻,《金剛川》迅速上線。而這部電影的導演也恰好是執導《八佰》的管虎。
但是卻有人覺得《金剛川》不夠「味道」,因為它遠遠拍不出當年抗美援朝的真實感。
「趕出來」的電影
從前大製作的電影耗費大量的拍攝時間,演員從進劇組開始可能長達數幾個月或者一年以上。
王家衛曾經有一部電影叫《東邪西毒》拍攝時間還超過了兩年已久,導致投資方怕成本過高,於是請來了劉鎮偉救場。
劉鎮偉二話不說,利用原班人馬馬上打造了一部賀歲版搞笑無釐頭的喜劇電影。
劉鎮偉僅僅用了幾個月的時間便把電影拍攝完畢,將投資方的損失減到最低,而且還獲得不錯的票房成績。
這一類電影耗費時間短,成本低後來一度成為了電影市場中的主流。
而如今電影市場百花齊放,但同時競爭激烈,大家講究質量的同時更追求速度。
《金剛川》也不例外,導演們只短短地利用2個多月的時間便把《金剛川》孕育成人,推出市場。本打算借著《八佰》的東風坐收漁人之利,但可惜的是觀眾並不買帳。
《金剛川》不是一部搞笑喜劇,它是一部正經八裡的戰爭片,這就在市場做出了一個準確的定位。它的趣味性降低,更多是表達戰爭敘事性描述,不是演員隨意隨性自由發揮,嬉皮笑臉就完事。
用2個月的時間完成一部經典的戰爭片,挑戰的難度非常大。
但是製片方很聰明,既然時間上要趕速度,那就在人力上多費功夫。
一個導演做不完的事,我就啟用兩個甚至三個導演,以小故事的方式完成整部電影的拍攝。
但是這又大大降低了觀眾的觀賞性。因為三個導演都有自己的風格,在電影裡可以看出三個導演的風格不一。
在電影中,三個導演的執導內容是獨立的但是又需要融合,然而在這融合的過程中,還是有相當讓人不滿意的地方。
每個主演在電影中的角色並沒有特別地鮮明突出,還沒有讓觀眾熟悉便匆匆地更換場景。
另外,這部趕出來的電影有許多細節沒有處理好。
例如爆炸的場景,雖然大家都知道爆炸可以令一個人屍骨全無,也可以把一個人炸得開花,但是在電影中用特效處理過的爆炸現場宛如好萊塢的科幻電影不夠真實。
另外由於趕時間,電影採取了多方位對戰爭進行描述,例如我方軍人的角度,敵軍方的角度。
這樣換位拍攝必須要抓取一個度,一旦這個「度」抓不好,就恰得其反,讓人感到重複性太重,而觀眾的體驗感也會隨之下降。
許多觀眾反應,這部電影重複感佔據了一定的分量,但這其實是可以省略的。
和歷史相距甚遠
《金剛川》設置的背景是抗美援朝期間,這是由真實事件改編而成的電影。
按道理說它應該很接近歷史故事才對,但可惜的是,《金剛川》並沒有。
在電影上映後,許多觀眾紛紛吐槽這一點都不真實,相比起當年的抗美援朝,電影表現出來的遠遠不夠。
有不少的網友紛紛打開書本,一段段地給電影更正,現實的橋是志願軍用自己的手一點一點地搭建,並且相當牢固,即使坦克車也可以安全通過。
大橋設置的高度也不對,歷史的橋梁是水下橋,在水下是20到50公分的,現實中即使飛機飛過,肉眼也是看不到的,並且現實歷史中,修橋不是修了一座橋,而是還修了一些,並沒有通行,主要是誤導美軍的飛行員,為志願軍們通過橋梁爭取更大的機會。
而在電影裡,只為了「好看」,拍成了橋被精準的炸掉,炸掉了之後修,修了之後又炸,炸了又修。
而且故事情節簡單,絲毫沒有體現出當年金剛川歷史的殘酷性,這就是《金剛川》電影,遠遠拍不出現實歷史的一些原因。
當然,這也只是一些原因之一。
最令人感到無奈的是,電影的個人情感色彩太過濃厚。
對於一部戰爭片而言,關注點應該在戰爭本身,應該多點展現志願軍勇敢大無畏的軍人精神。
不過,其實《金剛川》是參考好萊塢的災難片或者戰爭片的緣故,才在電影中添加小人物的感情。
在西方電影中,在這類型的電影是會插入小人物的感情以增加電影的渲染力,同時也起到煽情的作用。
但是將西方的拍攝手段強加到中國的電影中,顯得有些水土不服。中國戰爭片有自己獨特的魅力,像是《小兵張嘎》、《亮劍》、《鬼子來了》等等的影視作品沒有過多的感情戲,但是卻贏得了觀眾的喜愛。
在《金剛川》中更應該表達的是典型的抗美援朝精神,私人的感情猶如鴻毛,主次要分明。
在歷史當中,這場戰爭無疑是慘烈的,前一刻還是親密的戰友,後一秒陰陽相隔,有許多人走著走著就沒了,但是大家都沒有退縮,依舊勇敢地前進,勇於和美國軍隊做對抗,和連天的炮彈做戰鬥。
橋沒了,立馬去修,再被炸毀,再去修建,儘管環境惡劣,但是志願軍們上下一心,團結一致,共同完成任務。
但是電影總歸是電影,不可否認的它依舊是一門藝術。身為藝術的本身,不可避免地需要加工,導演也想到了這點,畫面需要藝術感,同時也需要震撼力。
因此他們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特效方面,以增強畫面感。
在這方面,《金剛川》的特效是做得相當足夠,尤其是在動作方面還有對整個大環境的布局,每一根草都似乎有生命的。
不可否認的是,這部電影上映後沒有《八佰》來得劇情緊湊,扣人心弦。但是這部電影還是有一定的看點。
雖然沒有百分百地完整還原當時的戰爭場面,但是我們還是從電影裡頭看見每個戰士都沒有退縮,為了不讓敵人發現,藏匿在草叢裡一動不動,漫天轟鳴的戰鬥機也沒有讓戰士們打退堂鼓,他們都是值得尊敬的志願軍。
演員的演技上線
《金剛川》的劇情雖然吐槽連連,但是本著劇情不足,演員頂上的特點。演員的演技並沒有讓大家失望。
主角張譯同樣也是拍攝過《八佰》的演員,另外他在《紅海行動》、《我和我的祖國》裡都有不錯的表現,他的代入感很強。
張譯的「真」讓不少的觀眾也跟隨他的身影來到了戰爭的現場。
張譯在電影裡飾演的高炮排長張飛,讓人看到了面對危險,勇敢面對的志願軍。而主演過《戰狼》的吳京同樣也是演技在線。
兩人已經算是飾演同類電影的專業戶,但是兩人對待這部電影還是相當認真,在拍攝的時候接受相關的高炮操作訓練,為的是讓自己更貼近歷史人物。
李九霄、魏晨、鄧超同樣也是演技在線的演員,實力演員既是票房的保證,同樣由於其演技過硬因此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趕拍攝進展會相對順利,提高其拍攝的速度。
而像《金剛川》這樣的戰爭片更需要的是專業又有好演技的演員,可見導演在選角方面也是尖銳的,寧可選對好演員而不是選擇流量多但是經驗少的明星。
《金剛川》這部電影在2個月的時間內由零到全,的確讓人感到驚奇,用最短的時間打造頂尖的戰爭片,整部電影耗費了4億元,妥妥地用金錢來趕進度。
一部這樣類型的電影其實以2個多月的時間真的不太足夠,就算是演員不分晝夜地拍攝,全劇組上下24小時布景,做好準備,其實是不夠的。
可是他們卻找對了好演員。《金剛川》除了展現出當時環境的惡劣,戰爭的殘酷外,更重要的是表現出志願軍的大無畏精神,不求回報,視死如歸的軍人精神。
結語
《金剛川》這部電影講述了抗美援朝的艱辛,每個志願軍其實都是十七八歲的孩子,本該是大好的青春,但是他們選擇了當一名志願軍,並且為此拋頭顱灑熱血也在所不惜。
一個人倒下了,後面還有人不斷地補上,他們雖然都是普通的孩子,但是他們確實最勇敢的戰士。《金剛川》的最大本意也是告訴我們志願軍的偉大。
年輕的一輩不懂從前的歷史,年老的一輩回首從前的艱辛而熱淚盈眶,從前的志願軍離世的離世,殘廢的殘廢,老去的也老去,但是他們從來沒有後悔當一名志願軍,因為這是他們的使命,為人民服務,為人民作出貢獻,為人民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他們不是把自己的生命看作低廉,而是用自己的生命為人民以後的將來鋪設一條康莊大道。
我認為《金剛川》還是有值得觀看的價值,它雖然沒有大程度地還原歷史故事,但是起碼它讓我們看到了志願軍的不容易,也讓我們大致地了解從前的歷史。
如今拍攝這類的戰爭片的人並不是很多,但是希望日後能有更多的導演去拍攝這類風格的電影,給年輕的一輩看看,讓他們懂得自己身在這個安寧社會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