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抗美援朝周年勝利70周年,國內很多關於抗美援朝的影視劇紛紛出爐,最近炒的最熱的應該就是這部將在10月25日上映的《金剛川》。近期公布首部預告片,但預告片一上線網上就出現了一些不同的聲音。很多人質疑抗美援朝的《金剛川》預告片中為什麼面對的不是美軍,而是小貓小狗般的南韓軍隊,是不是和歷史描述的不一樣?為什麼要選擇這樣一場沒有美軍的戰役拍攝?
首先《金剛川》的故事並沒有歪曲歷史,故事背景面對的就是殘餘的韓國軍隊。關於大家的疑問我們一點點來梳理一下:
1953年4月,朝鮮停戰協議敲定重談後,南韓李承晚政權反對停戰協議,百般阻撓和談的進行,居然大言不慚的說即使聯合國軍退兵,南韓部隊還會堅持打下去。於是在6月在美方已經接受中朝提出的6月25日停戰協議和戰俘方案的前提下,李承晚政權居然私自破壞協議對朝鮮戰俘下手,炮製出「朝鮮戰俘逃亡」的鬧劇。
6月18日韓國李承晚政權私自推出「就地釋放」的政策,在韓國釜山等四地打開戰俘營,讓朝鮮俘虜自由外逃。然而在朝鮮戰俘逃出後,安排秘密警察將逃出戰俘直接押送至當地居民家進行控制。在差不多2天內,戰俘營逃出的朝鮮俘虜居然消失了有2萬5千餘人。而李承晚政權居然宣稱朝鮮俘虜並不想回朝鮮,自願加入南韓軍隊,試圖通過此方式來破壞戰俘方案和停戰協議,以戰俘來挾持聯合國軍和中朝。
此招一出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勃然大怒,英法澳加等國立即要求李承晚按照協議內容找回消失的朝鮮戰俘,並嚴厲要求南韓軍隊必須按照聯合國軍司令部指揮,而且聯合國軍最高司令官發表聲明,將此事責任全部甩給了韓國李承晚當局,聲稱此事與聯合國軍毫無關係,完全是李承晚當局一手炮製,即使這樣原定於6月25日的停戰協議無法進行。
這次南韓破壞停戰協議的做法嚴重影響了雙方的信任,讓中朝也感覺到了未來戰爭形勢的嚴峻。如果及時給李承晚政權一個記得住的教訓,未來李承晚恐怕更為有恃無恐。於是電影《金剛川》描述的戰事「金城戰役」就因運而生了。
在1953年7月13日我志願軍20團所轄的67、68、60、54軍;以及加強21軍;9兵團第24、23軍共24萬餘人,向金城以南西起金化、北漢江一線韓國第6、8、3、5、9師、首都師、美軍第3師發起進攻。本次戰役歷時15天,我志願軍第20兵團將戰線向南擴張了140多平方公裡,消滅韓軍5.2萬人,用一場艱苦而完美的戰役讓李承晚政權認識到了現實,有力的促使了停戰協議籤訂。
而《金剛川》反映的故事情節主要就是金城戰役我志願軍後勤保障上發生的故事,第20兵團於7月2日召開後勤部大會,要求志願軍後方勤務司令部派出副司令員吳先恩會同第2分部,全力進行保障,抽調共2700餘輛汽車保證後勤保障運輸,趕運物資1.5萬噸,炮彈130萬發、炸藥23.4萬公斤。《金剛川》故事就在此發生。
PEEKER品客評論:《金剛川》真真正正面對的是南韓軍隊,並沒有正面面對美軍,但是「金城戰役」的後勤保障重要性,絕對不亞於任何一場抗美援朝戰事,也為了之後韓戰走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不僅要記住《上甘嶺》對面美軍衝鋒陷陣的戰士,也要記住《金剛川》為了前線保障英勇獻身的英雄,要記住那場戰爭中為了和平獻身的每一個人,我們不會忘記你們。
聲明:本媒體部分圖片、文章資料來源於網絡,版權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本文原創文字版權屬於品客PEEKER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