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兄弟之3:蕭庭生與小梁帝

2021-02-13 蓮花岸

少年庭生與童年小梁帝

琅琊榜主題曲中有一句:傾餘生風骨同守。這首歌是以靖王蕭景琰的視角唱給梅長蘇的。但他們二位終於也沒有什麼餘生可傾,梅長蘇太早離開,蕭景琰的一生,其實大多數時候都是孤獨的。

風骨同守他們兄弟二人沒能得傾餘生,另外兩個人倒幫他們做到了,那就是琅琊榜第二部《風起長林》中的蕭庭生與小梁帝。

說他們二人風骨同守,不能繞開一個人:蕭平章。

因為蕭平章的扮演者是黃曉明,直接導致《風起長林》未播之前便被很多榜粉唱衰,但事實證明,碰到好的劇本好的團隊,咱們黃教主還是非常靠譜的!電影《無問西東》也可以證明這一點。

蕭平章是蕭庭生收養的孩子,他的父親是與蕭庭生一起在掖幽庭長大並同時被梅長蘇救出的三個罪奴孩子之一。他也是直到結婚多年後才知道自己的身世。蕭庭生沒有因為他是收養的孩子,對他有任何另眼看待,還把繼承長林王位的長林世子名份給予平章。也正因為如此,平章從來都不曾懷疑過自己的身世,知道身世後也沒有任何心理陰影。蕭平章的人設非常完美,可以說沒有缺憾,比梅長蘇還要完美,除了同樣英年早逝。

他有勇有謀有擔當。作為長林王世子、長林軍副帥,在戰場上,他是運籌帷幄、身先士卒、保家衛國、屢建奇功、深受愛戴的年輕將軍;在朝堂上,他是心思敏銳,懂平衡知進退有擔當能言善辯的長林世子。更勝只管軍事,似乎不怎麼理朝政懂權爭的長林王蕭庭生;

為人臣,雖然他貴為長林世子,在淺薄多疑的皇后面前,他知道收斂和分寸,不在小節上授人以柄;在與年幼的太子蕭元時相處時,亦兄亦臣不越規矩;在疼愛他的皇上面前,舉止有度從不恃寵生驕。所以得知平章死訊,小梁帝才痛心如失愛子吧?

為人子,蕭庭生與蕭平章父子之間,心意相通互為倚重,既是父子也是知己;蕭平章為救弟弟平旌中毒後,原本還可活命,但得知父親在邊境身陷險境,仍不顧自身安危,千裡救父,終於把年輕的生命獻給了家國和父親兄弟;回想祁王被父親梁帝賜毒酒自盡前說了一句話:子不知父,父不知子。祁王的兒子蕭庭生與平章這一對沒有血緣的父子就太幸福了!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句旁人聽不懂的話,父子兩便彼此明了;行事打仗時的那種默契度,真是全無縫隙。蕭庭生在劇中始終是一個淡定從容寵辱不驚生死無懼的人,唯有平章死時,長吼當哭;也難怪平旌會感覺到大哥去世後父親非常寂寞與孤獨。

為人夫,蕭平章的妻子是蒙大統領的侄孫女蒙淺雪,兩人真是伉儷情深。雖然妻子因為萊陽王夫人暗害,結婚多年一直沒能懷上孩子,但平章對小雪始終寵愛包容愛惜有加,待她既是知心愛人,也似妹妹、女兒一般;所幸平章去世後,還留下遺腹子可稍慰親人;

為人兄,平章對弟弟平旌的疼愛,幾乎是兩部琅琊榜中兄弟情之集大成者。從言語到表情眼神小動作,以及背後為平旌做的事。平章事無巨細為弟弟著想,疼愛弟弟更勝他父親蕭庭生。若無平章前面的疼愛包容和支持,平旌安能在琅琊閣上如此無憂無慮度過自己十餘年快樂時光、成長為一個心中沒有一絲陰霾的陽光少年?所以即使知道平章不是親生哥哥,也絲毫不減他對兄長的敬與愛。平旌不幸中毒後,平章更是不惜動用先皇(蕭景琰)賜給長林府的調兵金符,在小梁帝和蕭庭生都不在京城的情況下,調動京城周邊軍隊捉拿濮陽纓尋求解藥。此舉相當於告訴皇帝及朝臣,他長林王府、他蕭平章,若是想造反,就算不用遠在邊境的長林軍,就在京城周邊也是有這個能力的!這是何等的魄力與擔當!

正是因為這樣,平旌從昏迷中醒來後,才無法接受大哥平章為自己而死、無法原諒林奚遵從平章的安排用他的命換了自己一命。平旌成長的分界線太清晰,是一條生與死的分界線。在他中毒昏倒前,總是一臉笑,最後一次明亮的笑臉,也是回頭看一眼他的哥哥蕭平章後便昏死過去;而當他從昏迷中醒來,再次趕到北境軍中,看到的就已經是蕭平章的遺容了。心碎啊!

蕭平旌、林殊、蕭景琰,三人都曾經是笑容明亮的陽光少年,都是因為一場生死,改變了他們年輕的容顏。

成長於他們三人,太過陡峭。

要說的是蕭庭生和小梁帝,繞這麼遠的路說蕭平章幹什麼呢?因為這樣完美可靠的蕭平章突然英年早逝,讓故事的走向出現了不可控的變數,變數在哪裡?在長林王,在長林王府。

若蕭平章在,以他的正當年輕、聲望已立、既手握重兵又懂得朝廷權衡,在體弱多病的小梁帝去世後,長林王府當可安然無恙;但蕭平章一死,長林王年事已高戎馬一生不涉權爭,平旌年少更是不懂朝政,而長林王府早已是功高蓋主有說反就反的能力讓各方忌憚的存在——這當中,埋伏著太多變數!

小梁帝又會怎麼做呢?

在琅琊榜結尾處,尚為幼童的小梁帝就和少年庭生嬉戲追鬧,口口聲聲地叫著庭生哥哥。在平章去世之前,身為君主的小梁帝與庭生私下裡也是如當年般兄弟相處:庭生親自照顧小梁帝吃藥;鬧刺客時親自替他守夜;責備他不注意身體,還是當年那個兄長;小梁帝在這個年邁王兄面前,私下說話有時甚至還帶著一點撒嬌口氣,著實溫馨;朝堂之上,只要是長林王提出的建議,小梁帝幾乎是無有不準,即使他自己也不一定認可。在長林王憑直覺判斷北境有異動可能出現戰事,要提前做戰爭準備而遭朝臣們集體反對時,小梁帝也準了長林王,就因為信任這位王兄。當然,事後也證明長林王是對的。平章為救平旌調兵圍山,連荀大統領都認為茲事體大忍不住要密奏皇上,小梁帝得知後也完全不予追究。這種信任的程度是:朕的天下可與王兄共享。

小梁帝在世時,自然沒有問題,但世事不如人願。小梁帝病入膏肓不久於人世,太子蕭元時才十三歲。這個時候,他本應該擔心兒子年幼,坐不穩大梁龍椅掌不了天下。可他最擔心的卻不是即將成為小皇帝的兒子,而是年邁的王兄長林王蕭庭生!擔心他功高遭忌又不屑權爭,沒有他這個皇帝弟弟的庇護,為國戎馬一生的他的王兄在新朝會不得善終!若蕭平章還在,他原本不用擔心這些。以平章之能之忠,一可護王府周全,二可安大梁邊境,三可保新帝天下。對於長林王一家的忠誠,小梁帝哪怕半絲也沒有疑心憂慮過。這一點,小梁帝真是有其父蕭景琰遺風。他與蕭庭生,於私是兄弟(庭生是祁王遺腹子,同時又是蕭景琰義子),於公是君臣,兩人既兄弟情深,又君臣義重。

死前日夜不安,經過深思熟慮後,小梁帝臨終前就做了一件事:在與皇叔寧王商量後,把皇族與重臣召集起來,當眾託孤,以進為退,索性賦予長林王更高更重的權位。對於長林王這樣一個手握重兵的王爺來說,這個唯一託孤大臣的權位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他說反就能反,廢了小皇帝自己坐天下易如反掌,而別人卻無奈他何。

是什麼樣的信任,才能讓一位皇帝做出如此決定、立下這樣的遺囑?不,信任完全在其次。其實就連寧王、甚至荀首輔這些人,也都相信長林王的忠心為國,並不擔心他會反。新皇的舅舅荀首輔後來搞出許多妖蛾子,也只是擔心長林王府後人有可能反,如荀飛盞反嘲叔叔:長林之罪,罪在將來。信任在其次,那這樣的遺囑是基於什麼呢?兄弟情義。小梁帝立此遺囑不是因為信任長林王要託孤託天下,雖然他確實無條件信任長林王,而要保護長林王,讓他能得一善終,讓長林王府得以保全。

所以,小梁帝當眾託孤後,看著頭髮花白的長林王蕭庭生,用最後一絲力氣掙扎著叫了兩聲「哥哥」死在他懷中的場景,著實讓人淚下如雨啊。

帝王與兄弟之間有這樣的情義,在以往的影視劇中,非常罕見。勉強接近的,大約也就是《雍正王朝》中十三爺與雍正之間的兄弟之情了。

再贊!小梁帝真不愧是蕭景琰的兒子!

回頭再來說蕭庭生。若無赤焰冤案他的父親祁王冤死,他極可能坐上皇位。論皇家血統,他最正宗。所以才有前面梅長蘇勸蕭景琰不要把庭生的身世告訴他,擔心知道太多人心會變,劇中看不出庭生是否知道自己是祁王之後。不過,這些都已經不重要:蕭庭生讓梅長蘇和蕭景琰教育得太好。

所謂長林風骨,在蕭庭生一身。

劇中有兩處,可作蕭庭生此人此生註解。

一處是蕭平旌在國喪期間打了一場至少可保大梁邊境十年太平的大勝仗,卻因抗旨要面臨朝廷問罪。琅琊閣主藺晨(真長壽啊!熬死了三任皇帝梁帝、景琰、小梁帝。)面對林奚擔心長林王爺不擅權爭保不住蕭平旌求他出手時,說了這樣一番話,大意是朝廷權爭這種事,蕭庭生非不能也實不為也,他只是不屑。事實如此。在朝堂上,因為太后與荀首輔的推波助瀾,群情洶洶無視蕭平旌立下的、他父兄也不曾建立的不世之功,反而要問他罪。平旌申辯自己要抓住戰機所以不得不抗旨,面對荀首輔責問「若皇上旨意不合心意,難道要廢黜皇上不成」的誅心之論時,蕭庭生淡然一句「也不是不可能」,當真是語出驚人震懾朝堂!所有人大氣都不敢出,小皇帝元時甚至蕭平旌都驚著了;一直在後宮等消息的太后聽說更是嚇壞了,之前還振振有詞的荀首輔也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蕭庭生自知病重時日無多,藉此所有人閉嘴不敢說話的機會,當眾向小皇帝講了一番為君之道,聲明長林王府無人戀棧權位可放棄榮華富貴,同時警告荀首輔不要再試探他父子的底線,便牽著蕭平旌離開朝堂。雖然走了幾步便當堂吐血不支(不是氣的,是原本病重),但雖在病中,其平非議駁朝臣護平旌教皇帝一氣呵成,氣勢之霸氣側漏威嚴磅礴大義凜然,依然無人敢當其鋒芒。

正如藺晨所說,真要文鬥,蕭庭生怕誰來著?他確實是不屑為之。飛盞因為擔心平旌獲罪,曾拜見蕭庭生希望他出面組織朝中同情平旌的朝臣,以制衡荀首輔那幫人,結果竟被蕭庭生拒絕。他的理由是,朝堂上一旦形成派別,立場就會大於是非——真理啊!我們現實的生活中、職場上何曾不是如此?君子不黨,誠不我欺!長林王寧可背負霸氣之名強勢壓下這件事帶走平旌,也不願意給小皇帝元時、給大梁朝堂製造一個黨爭政治生態。

這才是梅長蘇、蕭景琰曾經期待的傾餘生要相守的長林風骨啊!

另一處是蕭庭生臨終前跟平旌說的那幾句話。他說自己一生吃了很多苦、嘗盡世態炎涼,但卻有三件幸事。其一是他得遇恩師教養、先帝收養,撫平所有創傷(梅長蘇、蕭景琰);其二是他得遇兩代明君(蕭景琰、小梁帝);其三是膝下有平章、平旌這兩個好兒子。這三件幸事,應該可抵他遭遇的所有不幸吧?尤為難得的是,他讓平旌在自己死後放下長林這個名號,去過自己喜歡的生活。這個時候,小皇帝元時在位,太后一族輔政,蕭平旌剛剛以一場大捷消除了大梁邊境最大的隱患,國家正是太平之時,也是長林功成身退之機。尤其是蕭平旌,原本就在琅琊閣長大,性愛自由不喜拘束,為父老兄亡邊境不寧才不得不挑起長林重擔。但長林無反心,朝臣有懼意,此時若繼續執著於長林名號,必然會導致猜忌不斷陰謀不斷,徒增大梁內耗。沒有父親和兄長支持,蕭庭生肯定不願意平旌獨自面對這樣的局面。他素知自己的小兒子性喜自由,但他若不發話,只怕蕭平旌會把守護長林名號看成父兄遺志,放棄自己想過的生活、傾盡一生之力也要背起這沉重的負擔,所以才在臨終前特別叮囑他放下長林吧?這個放下,也是保護。蕭庭生,真是無愧祁王、梅長蘇、蕭景琰三兄弟之遺養教化,情深義重、心境開闊、目光長遠、提得起放得下,當真是好一個長林王!

不為長林所累應該也是長林風骨,至少是梅長蘇的長林風骨。不過,蕭景琰可就不一定了。長林軍番號被撤,景琰的棺材板確實要壓不住了!

衣冠葬王陵,屍骨歸梅嶺。

戎馬一生,蕭氏庭生終於要回家了……

(待續)

相關閱讀連結:

琅琊榜上看兄弟(1):梅長蘇&蕭景琰

琅琊榜上看兄弟(2):蕭景琰的孤憤

相關焦點

  • 梁帝臨死前喊庭生哥哥感動人心,但是他並沒有很好地保護蕭庭生
    在官方發布通告的時候,風起長林就未播先衰,很多人看了演員表,海報以及黃教主,紛紛表示累覺不愛,一些網友更是表達了無胡歌不琅琊的觀點。但是在這樣一片唱衰的環境下,風起長林憑藉其精彩的劇情依然拿下了8.5的高分,可見還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電視劇,推薦還宅在家裡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 一生寬和一身正氣:長林王之於孫淳,孫淳之於蕭庭生
    長林王是全劇最「走心」的角色之一,由於孫淳把長林風骨演繹得太過傳神,以至於許多觀眾在連聲讚嘆其演技精湛之外,更不禁聯想:孫淳本人和長林王之間是否有什麼相似之處呢?  長林王的一生:滲透骨子裡的忠義  讓我們先來解析一下長林王。被梅長蘇解救於掖幽庭,被靖王景琰收養於宮內,雖為罪奴出身,但蕭庭生從最關鍵的少年時期開始,就受到優良的教育及忠義之士的薰陶,並與梁帝情同手足。
  • 《琅琊榜之風起長林》能否延續前作神話呢?(回復片名獲取資源)
    四個月前的琅琊山上,蕭平旌被罰潛入碧潭底撈寒晶石,正與小童嬉鬧。蕭平章來到琅琊閣,拿到了他前些時日所求問題的答案。與小弟蕭平旌匆匆一晤便要啟程。金陵城內,大殿之上梁帝與長林王爺蕭庭生及眾大臣議事。梁帝僅憑蕭庭生一句推測便賜他兵符為長林軍增援,此舉引得皇后的胞兄、內閣首輔荀白水不滿。負責軍資調度補給的中書令宋浮擔憂梁帝體衰而太子年幼,恐長林府功高欺主,暗示荀白水自己將有所動作。
  • 回望琅琊榜之傾餘生風骨同守
    為人子,蕭庭生與蕭平章父子之間,心意相通互為倚重,既是父子也是知己;蕭平章為救弟弟平旌中毒後,原本還可活命,但得知父親在邊境身陷險境,仍不顧自身安危,千裡救父,終於把年輕的生命獻給了家國和父親兄弟;回想祁王被父親梁帝賜毒酒自盡前說了一句話:子不知父,父不知子。祁王的兒子蕭庭生與平章這一對沒有血緣的父子就太幸福了!
  • 琅琊榜:靖王登基後,為何要隱藏蕭庭生身世?長林王臨終前才說出
    長林王臨終前才說出殿下其實就如同他的父王梁帝一樣,梁帝也曾經心懷天下,和林燮,言侯一樣是熱血青年,但是在登上帝位之後,手握權勢的感覺,真的足夠讓一個人忘記本心,他開始動手清理這些扶持自己上位的勢力,動作狠辣。
  • 琅琊榜:藺晨崩潰的一句話,蕭庭生無緣琅琊榜,都怪梅長蘇
    琅琊榜:藺晨崩潰的一句話,蕭庭生無緣琅琊榜,都怪梅長蘇遍識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囊盡天下英才的琅琊榜一直是天下英雄一生的嚮往
  • 琅琊榜:梅長蘇改變了蕭庭生兩次命運,一次掖幽庭,一次想謀反!
    這樣的權勢與地位,不僅僅是因為蕭庭生是武靖帝的義子,也是因為他自身能力的原因。蕭庭生為官為將之時是戰功赫赫功勳卓越,而他為人對事也是正派豁達不偏不倚,這才是讓朝堂與皇家都對他敬重不已的根本原因,就連後來的梁帝蕭歆,也是對他極其的信賴和倚重。
  • 《琅琊榜之風起長林》:看完48集,我斷言琅琊不會出下一部了!
    《風起長林》已近尾聲,很多人都不捨得琅琊的故事就此完結,我也是這樣,十分不舍。近兩年電視劇裡少有的精品,如果說《琅琊榜》還略微帶有一些瑪麗蘇和金手指的話,那麼《琅琊榜之風起長林》就更是取其精華,捨棄糟粕了為什麼我敢斷言琅琊不會再出第三部了,或者說不會繼續風氣長林的故事往下拍了呢?
  • 琅琊榜:蕭庭生有四個稱號,長林王僅第2,第1個最尊貴秒殺長林王
    書接上文,關於蕭庭生,想必已經是眾人都熟悉的人物了,不像在第一部裡面,那裡的蕭庭生大概就是一個打醬油的,以祁王遺腹子的身份出現在劇中,但是風起長林裡,老王爺可是整部劇的靈魂與脊梁,堪稱大梁的國之脊柱。蕭庭生的稱號沒有梅長蘇那麼多,但也不少了。
  • 琅琊榜:蕭元啟臨死前,暴露了他與蕭庭生的真實關係,蕭平旌懵了
    書接上文,琅琊榜之風起長林,是繼琅琊榜之後又一大作,當初總說,沒有胡歌就不看琅琊榜了,最後還是沒忍住看了並且一發不可收拾,其實吧,自己心裡也很清楚
  • 風起長林:三位前朝舊人,一位皇子,一位閣主,為何蕭庭生最難忘
    在電視劇《琅琊榜之風起長林》裡面,一共有三位舊人,從前朝武靖帝蕭景琰時代,傳承到了當朝梁帝蕭歆時代。這三位舊人,從當初的豆蔻年華,青春年少,搖身變成了如今的兩鬢斑白,垂垂老矣,他們分別是:長林王蕭庭生,寧王蕭景亭,琅琊閣主藺晨,而雲南王府穆青只活在回憶裡,從未露面。
  • 琅琊榜:飛流結局不明,蕭庭生晚年一句話透露答案,真相令人心痛
    但令他沒想到的是,梁帝受奸臣蒙蔽,下令將林家以及其率領的軍隊盡數殲滅,於是七萬英魂就這麼葬在了他們用生命堅守的地方——梅嶺。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林家小兒子林殊活了下來,並且因火寒毒的緣故面目全非,赫然成了另一個完全陌生的人,他就是梅長蘇。
  • 《琅琊榜之風起長林》蕭庭生的家國情懷
    《琅琊榜之風起長林》是《琅琊榜》的續集。《琅琊榜》胡歌飾演的梅長蘇深入人心,整部電視劇每個細節都值得推敲,良心的編劇導演造就一部精品的佳作。《琅琊榜》的高收視率是對整個製作團隊最好的回報。當然《琅琊榜之風起長林》這部劇作為延續,從個人情仇上升到家國情懷。
  • 《琅琊榜》:蕭庭生的一句話,不僅道破飛流下場,還暗示自己將死
    談到《琅琊榜2之風起長林》這一部劇,蕭庭生可謂是劇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看點,每一次他的出場小編總覺得他是自帶氣場,儒雅又霸氣。他在劇中有一句話說了兩次,這句話不僅道破飛流下場,還暗示自己將死,將全劇連接了起來。
  • 骨灰粉能看出,《琅琊榜之風起長林》和上一部「一脈相承」
    上一部裡因為父親(祁王蕭景禹)被冤而命運坎坷的蕭庭生,也已經老成一個伯伯。從新劇情可以看出,在梅長蘇不在的日子裡,蕭景琰一直把蕭庭生當親生孩子一樣養在身邊,所以蕭庭生和現在的梁帝是一起長大的。看著蕭庭生和現在梁帝的相處,完全可以想像蕭景琰是怎麼教育孩子的。蕭景琰受夠了父子之間和兄弟之間的猜疑,他一定是苦心教育孩子們要信任、要有愛。所以,蕭庭生和現在梁帝的關係,真的是毫無芥蒂的親密,簡直就是君臣關係中的一股清流。(嚶嚶嚶~景琰時不時就出現在臺詞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