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中美科技博弈之際,作為國家最高學術機構的中科院卻發生了這樣一件事。
7月15日消息,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所屬核能所(全稱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有90多名科研人員集體辭職,他們大多都是擁有博士學位的年輕科研人員,其中70多人擁有編制。辭職的人數幾乎佔據整個研究所人數的一半。
此事已經引起輿論關注,有關部門正調查背後原因。7月19日,中科院黨委成立的專項工作組已抵達該地開展調查工作。此事也震動中央,國務院辦公廳、科技部、中科院等單位成立的專項工作組也將介入調查。
沃德社會氣象臺顯示,截止目前,全網產生相關話題討論量達5896條。從事件的發展趨勢來看,前後出現了二次峰值,分別是7月16日和7月21日,原因分別是一幹部稱以違背黨規黨紀為由立案調查此事、國務院介入調查。
相關人士表態
核能所回應:據合肥中科院人事處一工作人員稱,他們於6月份集體向該研究院提出離職,且都自願申請離職,現離職手續都已經辦完。還透露這些科研人員是被挖走的,離職也屬於正常人員流動。
一位疑似核所科研人員:院方強制為核所更換保安,核所科研人員認為自身權益被侵犯。
辭職原因為何?
因換保安集體離職的理由,網民並未信服。借用馬雲的話來分析,離職原因主要是以下兩種,一是錢沒給到位,二是心手委屈了。但是此次人員離職非同一般。人數規模大,時間集中,專業敏感,像是有組織有預謀的一場辭職行動。
網絡上流傳一種論調,90多人集體離職與院內兩領導權力博弈脫離不了關係。一個是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新任院長劉某,一個是核能所所長吳某。
劉某,2019年12月上任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到任後,劉某實行改革,將所內的大部分權力歸到了院內。這很可能令吳某心生不滿,鼓動手下忠誠人員以集體辭職作反抗。而劉某在網上的風評也不大好,批評劉某鍾愛女學生,任人唯親,有舊官僚主義作派。
吳某,2019年11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長期從事核科學與技術研究工作,是中科鳳麟創始人。有網友透露,吳某想在外開公司。五月開會時就以金錢、豪車為誘惑邀請所內人員上車南京的中科超精公司或者在青島建立公司。關於核所近況,一內部人員稱,「這兩年申請不到大的科研項目,沒有錢,人才就走了。核所每年離職率是院裡最高的。」或是出於經濟原因,90多人離開中科院體制,紛紛加入其開辦的民營公司。
辭職後去哪兒?
不少網民表示,若沒有下家單位,90多名科研人員怎敢輕易辭職?大多數網民同意「去相關的技術成果投資公司了」這一說法。
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院招聘簡章上,我們看見了吳某創立的中科風麟團隊向中科瑞華、中科超精、中科超安、中科石金等公司提供技術支持。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院也在其中佔據部分股權。
除前面提及的南京中科超精外,合肥的中科超安可能性也很大。6月15日,核所研究員與研究院因更換門禁發生後不久,6月18日,中科超安就改名為中科核能了。
若90多名研究員真的加入中科風麟團隊合作的技術公司,那最終還是聽從吳某的命令,只不過不再屬於國家體制內人員。
截止目前,官方暫未明確定論離職的真相。但從核能所人才流失的現象來看,有關部門需加強對科研人員的重視,了解其需求,留住科研人員,防止科研人員轉行,技術研究中斷,科研成果失敗。此前,長徵五號發射頻頻失利據說是因青年骨幹人才流失。事實證明,留住人才比培養人才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