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核所90多人集體離職,待遇太低還是改革刺激?

2020-12-20 鈦媒體APP

7月15日,中國經營報報導,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下設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核所」)90餘名科研人員集體出走,引起廣泛關注。

16日,澎湃新聞採訪的研究院人事處一名負責離職管理的工作人員稱,離職於6月份發生,「他們都是自願離職的,現離職手續都已經辦完。」據新京報報導,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回應稱,離職屬於「正常的人員流動」,工作人員稱「這種人員流動一直存在,辭職人員也都有自己的安排和去向。辭職是部分職工個人選擇,目前上述單位在職員工們均正常工作。」

至於離職的原因,眾說紛紜。中國經營報報導提到可能是由於待遇問題,導火索則是強行更換保安,而知乎上則有自稱職工的匿名用戶表示,是由於新上任領導的改革以及核所領導的煽動。據報導,目前此事已經引起了領導的注意,真正的原因正在調查中。

沒有錢,人才就走了?

據中國經營報報導,有中層幹部透露,核所原先是一個搞核材料的研究室,之後擴張成一個研究所,攬下國家的幾個大項目,但這兩年申請不到大的科研項目,沒有錢,人才就走了。核所每年離職率是整個研究院院最高的,最高峰時有500人,這幾年人才快速流失,去年開始只有200個人了。

據了解,很多職工學歷是中科大本碩博,平均年齡為31歲,有事業編制,月工資1萬多元,有科學家園福利房。一名科研人員表示:「從我的角度來看,這兩年收入是平穩的。疫情發生之後,我的科研工作都忙不過來了,沒怎麼關注工資。」

中國經營報報導稱,集體辭職事件的導火索,是院方強制為核所更換保安,核所科研人員認為自身權益被侵犯。此前,核所自行聘請了保安,雙方在6月15日保安交接當日發生衝突,前述中層幹部解釋稱:「核所之前聘請的保安到期了,也不給人家續籤、不付錢。院長約談核所領導班子之後,說好更換,而且由院方付錢。衝突一直持續到晚上11點,30多名特警到來。核所有涉密的項目,我們換正規的保安公司和換門禁卡,才能防止外人進入工作區域。」

這些說法都在相關討論中遭到質疑。網友普遍認為,核所的工資並不算低,更多拿著更低薪資的科研人員都在勤懇工作;而因為換保安就集體離職說服力也不夠強。不過,科研人員待遇不如網紅甚至五線明星的現狀,依然引發了人們的質疑。

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科研人才在科研院收入並不是很高,加上最近幾年各大高校頻頻挖角,高校給出的科研經費和薪資待遇都要比科研院高出1-2倍。「那大家都為了養家餬口,幹嘛不去賺的更多的地方呢?如果一些業務能力強的博士去民企的話,很可能年收入在百萬以上。」

改革犯眾怒?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經營報報導中提到,核所目前域名後綴為與研究院官網一致的「cas.cn」,中層幹部稱,這是此次改革強制核所改用的,之前的後綴為「fds.org.cn」。但報導前文中並未提到所謂的「此次改革」。

據知乎某自稱「老人」的匿名用戶介紹,改革的主要內容包含:1、機構改革,減少審批層級,實現管理扁平化;2、研究所調整,裁撤科學院下設10個研究所中的三個,將人員進行整合;3、成立資產處、國際合作處等新機關。

對於改革,有員工認為是削弱了研究所的權利,引發眾怒,也有人稱,削弱研究所權利本身是削弱所長實權,對基層員工影響不大,並不是離職原因,實際是被削權的所長煽動員工以集體辭職威脅研究院停止改革,而員工之所以能夠被煽動,則是由於核所一直以來的風氣便是溜須拍馬、唯所長馬首是瞻。

此外,有自稱核所員工的匿名用戶透露,所長還向員工保證離職後可以加入自己的公司,享受高薪和股權。而據新京報採訪的研究院工作人員透露,離職員工「基本上都是到相關的技術成果投資公司去工作,都辦理了正常的辭職手續」。同樣,澎湃新聞採訪的研究院人事處一名負責離職管理的工作人員稱「這90多名科研人員確實是被挖走的」,似乎證實了這一說法。

知乎名為「知乎用戶」、簡介為「科大訊飛 軟體開發工程師」的用戶稱,核所一直以來離職率高居不下,是因為「核所裡面科研成績一點沒有,宣傳卻是越吹越大。工作是溜須拍馬,雜務纏身,還要陪吳老闆打排球,但是真正在科研上卻一點助力沒有,反而被所裡各種刁難。一線的科研工作者想要施展才華卻沒有機會,不會迎合領導就被排擠。受不了的人都走了。」

公開信息顯示,核所所長名為吳宜燦,他於2019年11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核所官網顯示,6月17日,該所召開2020年中工作進展會,吳宜燦強調,核所作為合肥物質研究院的一員,將繼續堅定支持研究院新形勢下各項改革。

(鈦媒體編輯石萬佳綜合自中國經營報、新京報、澎湃新聞、知乎)

相關焦點

  • 中科院研究所90多人集體離職,傳遞了什麼信號?
    事實表明,中科院90多名研究人員集體出走,正在輿論場引起越來越大的風暴。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些讀書人義無反顧,如此決絕地離開體制內國家級科研單位?辭職的人員中很多都是博士,讀了22年書,擁有事業編制,每月工資1萬多元,還有福利房。
  • 中科院下屬研究所90餘人離職,為何驚動國務院?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中科院下屬研究所90餘人離職,為何驚動國務院?原創 佟西中 中國新聞周刊國務院派出調查組可以看出對事件的重視7月15日 ,一則《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員「出走」》的報導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報導稱,合肥研究院旗下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90餘名科研人員,放棄編制與福利房集體離職。
  • 中科院一研究所90多人集體離職?國務院介入!
    中科院合肥研究所90多人集體離職一事,近期引起廣泛關注,雖然真正的原因還未公開化,但是據離職者統一反饋,幾乎都存在著對待遇不滿的現象。據中科院離職人員反饋,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其一是「唯論文」式的晉升模式。
  • 中科院90多人集體離職!年薪十萬和年薪百萬怎麼選?
    最近,合肥中科院90多人集體離職事件成為了社會關注的一大焦點。中科院,作為國家最高級別、最具權威的科研機構,卻發生了匪夷所思的技術人員集體離職事件。
  • 中科院90多人集體離職驚動國務院!不要事業編制、不要福利房
    近日,一則「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所屬某研究單元90多人集體離職」的消息引發各界關切。公開資料顯示,中科院是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是中科院所屬最大的綜合性科研機構之一。核所回應稱,90多人離職屬於「正常的人員流動」。如果是個普通公司,百人離職也不會引起太大的關注,但事業單位就不一樣,讓人們覺得這絕非簡單的正常離職。關於他們離職的真正原因,眾說紛紜。
  • 中科院90多名科研人員集體離職,貓膩背後的正面意義
    文/咖啡最近,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有90多名科研人員集體辭職,消息一出,立馬刷爆各個平臺,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對於這一罕見的現象,該科學院的人事部就此事回復是正常人員流動,他們都是自願離職的,可能是有人挖「牆角」。根據知情人稱,其實這所科學院最近幾年人才流失非常嚴重,最高峰的時候竟然有500人,2019年時,該科學院只有200人,最近90多人集體辭職後,也就剩下100人左右了。
  • 中科院一研究所90多人集體離職,人事處:被挖走的
    國務院辦公廳牽頭成立專項工作組赴合肥調研據中科院官網消息,為落實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聽取中科院有關情況匯報,並要求國務院辦公廳、科技部、中科院等單位成立專項工作組,近日赴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就其下屬研究所職工離職事件展開深入調研。
  • 中科院90多人集體辭職去哪兒了?
    正值中美科技博弈之際,作為國家最高學術機構的中科院卻發生了這樣一件事。7月15日消息,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所屬核能所(全稱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有90多名科研人員集體辭職,他們大多都是擁有博士學位的年輕科研人員,其中70多人擁有編制。
  • 放棄事業編、福利房 誰能一次性挖走中科院90多人?
    (原標題:中科院派工作組赴合肥,調查「90多人集體離職」事件)日前,「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所屬某研究單元90多人集體離職」相關信息引發各界關切。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7月20日在官網表態,中科院黨組7月17日研究決定成立專項工作組,工作組於7月19日已抵達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開展調查工作。
  • 中科院核所辭職人員去哪了?都驚動了國務院辦公廳,事實是什麼?
    中科院下屬合肥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90多個員工集體離職的事件,都驚動了國務院辦公廳。此次事件中集體離職的都是一些博士以上事業編制。我們期待調查結果,科技人才是一個國家發展動力。馬偉明院士給我國發明電磁彈射器,我國航母一個飛躍,拉近或者超越式航母。
  • 90多科研人員集體離職事件,科研人員薪資為什麼如此低!中科院黨組...
    日前,「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所屬某研究單元90多人集體離職」相關信息引發各界關切。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7月20日在官網表態,中科院黨組7月17日研究決定成立專項工作組,工作組於7月19日已抵達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開展調查工作。
  • 中科院合肥一研究所90多人集體離職:多為博士畢業,有事業編制
    來源:澎湃新聞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員集體出走,其中大多數是博士畢業,並擁有事業編制。這在中科院系統內引起廣泛關注,在網絡上也引起熱議。據《中國經營報》報導,已有90餘名科研人員辭職,均為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核所」)職工。有中層幹部解釋稱:「(核所)這兩年申請不到大的科研項目,沒有錢,人才就走了。」另據了解,集體辭職事件的導火索,是院方強制為核所更換保安,核所科研人員認為自身權益被侵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 「90多名科研人員集體離職」,博士們放棄編制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日前,「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所屬某研究單元90多人集體離職」相關信息引發各界關切。中科院黨組7月17日研究決定成立專項工作組,工作組於7月19日已抵達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開展調查工作。該工作組由中科院黨組成員、秘書長汪克強任組長,中科院機關相關廳局負責同志組成。來源:中國科學院官網究竟為何離職?據媒體此前報導,90餘名離職的科研人員,大多數是博士畢業,並擁有事業編制。
  • 中科院核所上百博士集體離職,所長回應:丟掉鐵飯碗去做事業了
    今年7月,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集體離職事件引發關注,100多名科研人員在6月集體離職,其中大多數是博士畢業,並擁有事業編制,一度引發輿論軒然大波。當時,知乎上有人質疑稱離職的科研人員可能是被所長吳宜燦「挖牆腳」到自己的企業裡去了。
  • 中科院90多人辭職,是9千的工資還是更換保安這件事,到底誰錯了
    近日,針對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所屬某研究單元,90多人集體離職,中國科學院官網在發通報,國務院辦公廳,科技部,中科院等單位成立專項工作,近日赴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就其下屬研究所職工離職事件展開深入調研。
  • 吳宜燦回應中科院核所集體離職事件:這件事早已經結束了
    在一度沸沸揚揚的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下稱「中科院核所」)集體離職事件數月後,中科院核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宜燦出現在了12月9日舉辦的「全球資本促進國產醫療器械產業發展論壇」上。 「這件事早已經結束了。對我而言,無非是100多個博士從那個窩挪到了這個窩,丟掉了鐵飯碗去做了另一項事業,但歸根結底還是搞科研轉化。」吳宜燦說。
  • 他們大多是博士畢業 有事業編制 月工資一萬多 卻集體離職了
    據媒體報導,針對此前有媒體報導稱中科院合肥某科研院所屬研究所博士集體離職事件,中科院派出工作組展開調查。目前,有關部門正在調查離職風波背後的原因。據悉,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是中科院院士。這幾年該所人才快速流失。去年有200個人。這次90多個人辭職,現在就剩100人左右。這兩年,該所申請不到大的科研項目,沒有錢,人才就走了。
  • 見微知著——中科院90名科技人才集體辭職,這說明了什麼?
    這次事件只是一個縮影,它折射出體制內管理亟需改革。從這次合肥中科院90多名技術人員集體出走的事件來看,個人認為,體制內的管理在以下方面必須改革。1.管理層必須拋棄官本位思想。因此,他們無視一線工作者的尊嚴,無視一線工作者的待遇,無視一線工作者的所有需要。因為他們把自己定位「官」的角色,所以他們需要一線工作者的阿諛奉承。於是真正有品格、有才華、不屑於媚上的英才要麼英才無用武之地,要麼處處受刁難。於是,庸者無德者上,有品格有才華者下,一個不良的環境就這樣誕生了。
  • 前中科院科學家:離開了中科院,我的工資漲了10倍
    近期," 中科院合肥研究所 90 多人集體離職 " 吸引了不少媒體的關注,在我們影響力。中科院應該是待遇高。條件好的」高大上「工作地點,而科學工作者們也是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的。雖然這離職的90人為何離職還不得而知,但 " 因不滿而出走 " 這樣的言論也依然在坊間流傳。不管研究成果,寫不出論文就別想晉升研究所與大學類似,研究所的職業發展是: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其中副研究員相當於大學中的副教授。
  • 媒體:是什麼讓中科院90餘名科研人員集體出走?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員集體出走,其中大多數是博士畢業,並擁有事業編制。這在中科院系統內引起廣泛關注,在網絡上也引起熱議。據《中國經營報》報導,已有90餘名科研人員辭職,均為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核所」)職工。有中層幹部解釋稱:「(核所)這兩年申請不到大的科研項目,沒有錢,人才就走了。」另據了解,集體辭職事件的導火索,是院方強制為核所更換保安,核所科研人員認為自身權益被侵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