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宜燦回應中科院核所集體離職事件:這件事早已經結束了

2020-12-28 觀察者網

在一度沸沸揚揚的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下稱「中科院核所」)集體離職事件數月後,中科院核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宜燦出現在了12月9日舉辦的「全球資本促進國產醫療器械產業發展論壇」上。

「這件事早已經結束了。對我而言,無非是100多個博士從那個窩挪到了這個窩,丟掉了鐵飯碗去做了另一項事業,但歸根結底還是搞科研轉化。」吳宜燦說。

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宜燦介紹最新科學轉化成果。

論壇上,吳宜燦專門介紹了其以及團隊自主研發的「麒麟刀」。「將科研成果轉化成生產力是國家戰略。在我和團隊18年的科研努力下,首個精準放射治療系統產品『麒麟刀』在去年5月6日拿到了醫療器械註冊證,而背後的核物理等基礎研究我們則進行了30年。」 吳宜燦表示,「麒麟刀」的研發經費絕大多數來自於自籌。

吳宜燦口中的「麒麟刀」,是一套精準放射治療系統,腫瘤病人基於系統中獨特的核物理放射模型,來接受光子/電子、質子、中子等不同程度的治療,並最終達到劑量小、速度快、更精準的效果。

2019年12月10日,「麒麟刀」精準調強放射治療計劃系統在南京對外發布,並將在南京投產。

2020南京國際生命健康科技大會舉辦過程中展出的中科超精「麒麟刀」設備。

記者了解到,以「麒麟刀」為載體的中科超精(南京)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中科超精」)坐落在南京江北新區,公司由吳宜燦與團隊作為技術方共同持股約30%。2020年含元資本投資中科超精,含元資本創始人胡煜出任了中科超精董事長一職。

胡煜告訴記者,「3年來,在與吳院士的不斷溝通中,我們共同萌發了要將該技術落地成放療設備的想法。『麒麟刀』的誕生是為實現我國二甲以上的近萬家醫院放療設備國產化為首要目標的。」

2020年12月5日,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區黨工委專職副書記羅群來到中科超精,實地調研「麒麟刀」項目運營情況。

儘管「麒麟刀」還未進入規模化的生產階段,但其作為首個國內自主研發、並有望在放療設備領域實現國產替代的產品,頗受資本方的青睞。

賽富亞洲投資基金創始管理合伙人閻焱表示,以每百萬人口對應放療設備的數據來看,WTO標準為2~4臺,美國為12臺,日本為7臺,歐洲國家為7~8臺,而中國目前為1.52臺,仍有巨大趕超空間。他將中科超精看作是是醫療領域的「華為+龍芯」。

而從全球範圍來看,放療設備的頭部企業有瑞典醫科達、美國瓦裡安,國內品牌除了中核安科銳、海爾旗下的盈康生命外,鮮有自主研發產品。

吳宜燦表示,高校、高科技企業、科研院所、金融資本「四合一」的科技成果轉化模式已經在其團隊得到了確認。「未來,我們可以大膽地繼續往前走了。」

相關焦點

  • 中科院核所上百博士集體離職,所長回應:丟掉鐵飯碗去做事業了
    8月,中科院宣布此事已作內部低調處理,被質疑過的所長吳宜燦還新添了重要職務。而當時,吳宜燦本人被問及「核所集體離職事件」的調查進展及處理結果時,中科院合肥院院辦的一位工作人員以不接受採訪為由拒絕透露。不過,在集體離職事件發生四個多月過後,中科院核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宜燦出現在了12月9日舉辦的「全球資本促進國產醫療器械產業發展論壇」上。這次論壇以中科超精(南京)科技有限公司為載體,其中吳宜燦和團隊正在推進國內首個精準放射治療系統產品「麒麟刀」的產業化。
  • 中科院研究所90多人集體離職,傳遞了什麼信號?
    90多名博士集體從中科院核研究所集體離職,不僅是「挺可惜」這麼簡單,也不僅僅是一次停留在輿論場的風暴,而是一個切切實實的極其危險的信號。中科院旗下有眾多科研院所,位於合肥市蜀山區科學島的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簡稱合肥研究院)是其中之一。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簡稱核所)是合肥研究院旗下研究機構。
  • 中科院一研究所90多人集體離職,人事處:被挖走的
    早前消息!據中國科學院網站昨天(20日)消息,日前,「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所屬某研究單元90多人集體離職」相關信息引發各界關切。中科院黨組7月17日研究決定成立專項工作組,工作組於前天(7月19日)已抵達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開展調查工作。
  • 中科院核所90多人集體離職,待遇太低還是改革刺激?
    7月15日,中國經營報報導,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下設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核所」)90餘名科研人員集體出走,引起廣泛關注。16日,澎湃新聞採訪的研究院人事處一名負責離職管理的工作人員稱,離職於6月份發生,「他們都是自願離職的,現離職手續都已經辦完。」據新京報報導,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回應稱,離職屬於「正常的人員流動」,工作人員稱「這種人員流動一直存在,辭職人員也都有自己的安排和去向。辭職是部分職工個人選擇,目前上述單位在職員工們均正常工作。」
  • 中科院下屬研究所90餘人離職,為何驚動國務院?
    為落實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聽取中科院有關情況匯報,並要求國務院辦公廳、科技部、中科院等單位成立專項工作組,近日赴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就其下屬研究所職工離職事件展開深入調研。為何集體離職?
  • 放棄事業編、福利房 誰能一次性挖走中科院90多人?
    (原標題:中科院派工作組赴合肥,調查「90多人集體離職」事件)日前,「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所屬某研究單元90多人集體離職」相關信息引發各界關切。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7月20日在官網表態,中科院黨組7月17日研究決定成立專項工作組,工作組於7月19日已抵達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開展調查工作。
  • 中科院90多人集體離職驚動國務院!不要事業編制、不要福利房
    近日,一則「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所屬某研究單元90多人集體離職」的消息引發各界關切。公開資料顯示,中科院是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是中科院所屬最大的綜合性科研機構之一。這些個年輕人說不要還就真的不要了,難道他們找到了比這條件還要好的地方,條件比事業單位送房還要更誘人?核所回應稱,90多人離職屬於「正常的人員流動」。如果是個普通公司,百人離職也不會引起太大的關注,但事業單位就不一樣,讓人們覺得這絕非簡單的正常離職。關於他們離職的真正原因,眾說紛紜。
  • 中科院90多人集體辭職去哪兒了?
    正值中美科技博弈之際,作為國家最高學術機構的中科院卻發生了這樣一件事。7月15日消息,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所屬核能所(全稱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有90多名科研人員集體辭職,他們大多都是擁有博士學位的年輕科研人員,其中70多人擁有編制。
  • 中科院90多名科研人員集體離職,貓膩背後的正面意義
    文/咖啡最近,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有90多名科研人員集體辭職,消息一出,立馬刷爆各個平臺,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對於這一罕見的現象,該科學院的人事部就此事回復是正常人員流動,他們都是自願離職的,可能是有人挖「牆角」。根據知情人稱,其實這所科學院最近幾年人才流失非常嚴重,最高峰的時候竟然有500人,2019年時,該科學院只有200人,最近90多人集體辭職後,也就剩下100人左右了。
  •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近百人集體辭職 官方回應:正常流動
    16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回應新京報記者稱,此前媒體報導今年以來「90餘名科研人員辭職」離職一事,屬於「正常的人員流動」,工作人員稱「這種人員流動一直存在,辭職人員也都有自己的安排和去向。」
  • 中科院90多人辭職,是9千的工資還是更換保安這件事,到底誰錯了
    近日,針對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所屬某研究單元,90多人集體離職,中國科學院官網在發通報,國務院辦公廳,科技部,中科院等單位成立專項工作,近日赴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就其下屬研究所職工離職事件展開深入調研。
  • 90多科研人員集體離職事件,科研人員薪資為什麼如此低!中科院黨組...
    日前,「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所屬某研究單元90多人集體離職」相關信息引發各界關切。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7月20日在官網表態,中科院黨組7月17日研究決定成立專項工作組,工作組於7月19日已抵達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開展調查工作。
  • 「90多名科研人員集體離職」,博士們放棄編制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日前,「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所屬某研究單元90多人集體離職」相關信息引發各界關切。中科院黨組7月17日研究決定成立專項工作組,工作組於7月19日已抵達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開展調查工作。可關於他們為什麼集體辭職,信息卻含糊不清:曾有該單位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他們都是自願離職的,現離職手續都已經辦完。」也有工作人員表示,「離職原因與待遇並無直接關聯。」該單位人事處一名負責離職管理的工作人員曾透露,「這90多名科研人員確實是被挖走的,但離職屬於正常人員流動。」
  • 中科院某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員集體辭職,原因是領導上任就降工資?
    7月15日,有媒體報導,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下設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核安全所」)90餘名科研人員集體出走,引起廣泛關注。多人辭職上述科學島中層幹部告訴記者:「核所最高峰的時候有500人,這幾年人才快速流失,去年開始只有200個人了。這下90多個人辭職,現在就剩100人左右。」
  • 中科院一研究所90多人集體離職?國務院介入!
    中科院合肥研究所90多人集體離職一事,近期引起廣泛關注,雖然真正的原因還未公開化,但是據離職者統一反饋,幾乎都存在著對待遇不滿的現象。據中科院離職人員反饋,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其一是「唯論文」式的晉升模式。
  • 中科院調查「90多人集體離職」事件+李國慶行拘期滿後首發聲+TikTok暫停英國設全球總部+​日計劃邀請臺積電建廠【網際網路快報】
    如果計入每張3元的服務費,7月20日全國預售票房已經超過百萬。(新浪財經)科技人中科院派專項工作組赴合肥,調查「90多人集體離職」事件!日前,「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所屬某研究單元90多人集體離職」相關信息引發各界關切。
  • 年內百名科研人員離職,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正常流動
    新京報訊(記者 張靜姝 實習生 薄其雨)16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回應新京報記者稱,此前媒體報導今年以來「90餘名科研人員辭職」離職一事,屬於「正常的人員流動」,工作人員稱「這種人員流動一直存在,辭職人員也都有自己的安排和去向。」
  • 中科院90多人集體離職!年薪十萬和年薪百萬怎麼選?
    最近,合肥中科院90多人集體離職事件成為了社會關注的一大焦點。中科院,作為國家最高級別、最具權威的科研機構,卻發生了匪夷所思的技術人員集體離職事件。
  • 他們大多是博士畢業 有事業編制 月工資一萬多 卻集體離職了
    據媒體報導,針對此前有媒體報導稱中科院合肥某科研院所屬研究所博士集體離職事件,中科院派出工作組展開調查。截圖此前,中國經營報報導,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員集體出走,其中大多數是博士畢業,並擁有事業編制。這在中科院系統內引起廣泛關注。
  • 中科院合肥一研究所90多人集體離職:多為博士畢業,有事業編制
    來源:澎湃新聞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員集體出走,其中大多數是博士畢業,並擁有事業編制。這在中科院系統內引起廣泛關注,在網絡上也引起熱議。據《中國經營報》報導,已有90餘名科研人員辭職,均為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核所」)職工。有中層幹部解釋稱:「(核所)這兩年申請不到大的科研項目,沒有錢,人才就走了。」另據了解,集體辭職事件的導火索,是院方強制為核所更換保安,核所科研人員認為自身權益被侵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