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某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員集體辭職,原因是領導上任就降工資?

2020-12-24 騰訊網

7月15日,有媒體報導,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下設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核安全所」)90餘名科研人員集體出走,引起廣泛關注。

多人辭職

上述科學島中層幹部告訴記者:「核所最高峰的時候有500人,這幾年人才快速流失,去年開始只有200個人了。這下90多個人辭職,現在就剩100人左右。」

至於人才流失的原因,其解釋稱:「核所原先是一個搞核材料的研究室,之後擴張成一個研究所,攬下國家的幾個大項目。但這兩年申請不到大的科研項目,沒有錢,人才就走了。核所每年離職率是我們院最高的。」

「今年院領導上任後改革,降低基層科研人員工資。」上述中層幹部說。

集體辭職現場。受訪者供圖

不過,對於工資變動情況,核所一名科研人員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從我的角度來看,這兩年收入是平穩的。疫情發生之後,我的科研工作都忙不過來了,沒怎麼關注工資。」

導火索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集體辭職事件的導火索,是院方強制為核所更換保安,核所科研人員認為自身權益被侵犯。此前,核所自行聘請了保安。

一名疑似核所職工的用戶在知乎上寫道:「院方不在任何提前溝通情況下拆門禁,還有不少保安巡邏,把研究所前後門鎖住,對科研人員沒有一點尊重,有些女同事都驚恐哭了。」

6月15日衝突現場視頻截圖。受訪者供圖

「目前我們按照黨紀黨規在內部整頓,事情暫時平息了,90多位辭職的今天(6月28日)也沒來上班,人事處在清理人員,資產處宣布清理資產了。上升到黨紀黨規,又立案調查了,估計多少有些震懾力。」這名幹部介紹,目前有90多人辭職,空出70個事業編制。

「核所很多職工學歷是中科大本碩博,平均年齡為31歲。讀了22年書,博士出來有個事業編制,1個月工資1萬多元,很多人都有科學家園的福利房。現在說不要就不要了,太可惜。」這名幹部稱。

房產信息平臺顯示,科學家園是公寓房,2011年竣工,均價17000元/平方米。

三研究所被裁撤

科學島原有安徽光機所、等離子體所、智能機械所、固體所等10個科研單元。2019年,院方裁撤了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先進位造技術研究所、應用技術研究所這3個科研單元。其中,先進位造技術研究所設在常州。被裁撤後,該所部分課題組併入其他所。

在知乎上,一名疑似先進位造技術研究所職工寫道:「我們所在裝備製造業自主創新方面做得還是很不錯的,為常州當地的產業經濟作出不少貢獻。不知新上任的院領導是不是看不上我們產業化,十幾年的老所說撤銷就撤銷了。雖然給所長安了一個新位子,也算是安撫好了,可我們底下這麼多人何去何從?」

「核所工作正常」

7月1日,核所大門前。

7月1日8時許,記者前往科學島核所,看到工作人員陸續入所上班,且需要在門口刷門禁卡,門口有一名保安人員。這名保安說,自己所屬保安公司受僱於院方,幾天前來核所接替了之前的保安公司。他還說,吳宜燦也正常上班,「我昨天還看到他了」。

7月9日,上述科學島中層幹部向記者表示:「這兩周核所沒有辭職的。目前其他所沒有人跟風辭職。」

錢沒到位又寒了心?

一般來說,科研人員出走,或者說員工離職,就兩種可能性,一是錢沒給到位,二是寒了心。

粗略掃讀了一遍報導,這次出走事件,二者皆有:

錢沒給到位,是說換了新領導後,把之前的項目給裁撤了,編制也很混亂,人員工作地點也可能大幅變動,換了別家公司,我估計照樣也大批員工離職;

寒了心就是這次更換安保,因為是涉密項目,更換時難免過於強硬。個人設想,說不定也是因為新領導想立威,用安保來施壓科研人員——在職場有一定閱歷的話,相信都能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精確。

合理的晉升途徑,應當是探索的方向。

就科研人員出走,才引起重視和關注,但社會範圍內的離職很常見,通常離職都是因為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或者沒有持續晉升空間,通常都是這兩種。

對普通人而言,跳槽只是換工作,但對專業科研人員,跳槽其實不容易,能否匹配所學的專業?能否超越現有待遇?

集體跳槽,似乎說明這兩點都解決了,那麼如此寶貴的人才,研究院為何沒能留住,應該探索的是這個問題,而不應該指責科研人員。

換位思考,科研人員並非不愛國,相反國家應該尊重科研人員的訴求,勇於創新,鼓勵創新,國家才能激發科研人員的熱情。

對於科研人員集體出走事件,具體的原因內幕還在調查中,不做評論,但是發表一下個人的觀點:

1、國家機構要尊重科研人員等高知識分子,相信幾十名科研人員不會僅僅因為換保安的事情就放棄已有的一切,集體出走。

2、知識分子也要以大局為重,在個人得失面前以整體為重,當前中美衝突不斷升級,周邊不穩定因素在急劇增加,作為中國科學界的核心,必須要強調科技有國界,保守機密!

來源:清北讀書。

相關焦點

  • 90多科研人員集體離職事件,科研人員薪資為什麼如此低!中科院黨組...
    日前,「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所屬某研究單元90多人集體離職」相關信息引發各界關切。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7月20日在官網表態,中科院黨組7月17日研究決定成立專項工作組,工作組於7月19日已抵達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開展調查工作。
  • 中科院90多人集體辭職去哪兒了?
    正值中美科技博弈之際,作為國家最高學術機構的中科院卻發生了這樣一件事。7月15日消息,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所屬核能所(全稱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有90多名科研人員集體辭職,他們大多都是擁有博士學位的年輕科研人員,其中70多人擁有編制。
  • 媒體:是什麼讓中科院90餘名科研人員集體出走?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員集體出走,其中大多數是博士畢業,並擁有事業編制。這在中科院系統內引起廣泛關注,在網絡上也引起熱議。據《中國經營報》報導,已有90餘名科研人員辭職,均為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核所」)職工。有中層幹部解釋稱:「(核所)這兩年申請不到大的科研項目,沒有錢,人才就走了。」另據了解,集體辭職事件的導火索,是院方強制為核所更換保安,核所科研人員認為自身權益被侵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 中科院90多名科研人員集體離職,貓膩背後的正面意義
    文/咖啡最近,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有90多名科研人員集體辭職,消息一出,立馬刷爆各個平臺,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對於這一罕見的現象,該科學院的人事部就此事回復是正常人員流動,他們都是自願離職的,可能是有人挖「牆角」。根據知情人稱,其實這所科學院最近幾年人才流失非常嚴重,最高峰的時候竟然有500人,2019年時,該科學院只有200人,最近90多人集體辭職後,也就剩下100人左右了。
  • 中科院合肥研究所辭職事件:如果工資提高,科研人員還會辭職嗎?
    這個不好說,因為到現在我們都還沒有知曉中科院下屬合肥科研所為何那麼人辭職的根本原因,現在的都是推測,只是一個估計,現在只有國家的調查組將所有事件的來龍去脈調查清楚,公布於眾,我們才能夠知曉整件事情的答案。
  •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近百人集體辭職:多為博士畢業,有事業編制
    關於人才流失的原因,一名中層幹部解釋稱:「核所原先是一個搞核材料的研究室,之後擴張成一個研究所,攬下國家的幾個大項目。但這兩年申請不到大的科研項目,沒有錢,人才就走了。核所每年離職率是我們院最高的。」本報記者郝嘉奇合肥報導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員集體出走,其中大多數是博士畢業,並擁有事業編制。這在中科院系統內引起廣泛關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坐落在一個美麗的半島上,得名「科學島」。
  • 中科院90多人辭職,是9千的工資還是更換保安這件事,到底誰錯了
    近日,針對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所屬某研究單元,90多人集體離職,中國科學院官網在發通報,國務院辦公廳,科技部,中科院等單位成立專項工作,近日赴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就其下屬研究所職工離職事件展開深入調研。
  • 中科院核所90多人集體離職,待遇太低還是改革刺激?
    7月15日,中國經營報報導,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下設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核所」)90餘名科研人員集體出走,引起廣泛關注。16日,澎湃新聞採訪的研究院人事處一名負責離職管理的工作人員稱,離職於6月份發生,「他們都是自願離職的,現離職手續都已經辦完。」據新京報報導,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回應稱,離職屬於「正常的人員流動」,工作人員稱「這種人員流動一直存在,辭職人員也都有自己的安排和去向。辭職是部分職工個人選擇,目前上述單位在職員工們均正常工作。」
  • 「90多名科研人員集體離職」,博士們放棄編制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日前,「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所屬某研究單元90多人集體離職」相關信息引發各界關切。中科院黨組7月17日研究決定成立專項工作組,工作組於7月19日已抵達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開展調查工作。該工作組由中科院黨組成員、秘書長汪克強任組長,中科院機關相關廳局負責同志組成。來源:中國科學院官網究竟為何離職?據媒體此前報導,90餘名離職的科研人員,大多數是博士畢業,並擁有事業編制。
  • 年內百名科研人員離職,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正常流動
    新京報訊(記者 張靜姝 實習生 薄其雨)16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回應新京報記者稱,此前媒體報導今年以來「90餘名科研人員辭職」離職一事,屬於「正常的人員流動」,工作人員稱「這種人員流動一直存在,辭職人員也都有自己的安排和去向。」
  • 中科院研究所90多人集體離職,傳遞了什麼信號?
    事實表明,中科院90多名研究人員集體出走,正在輿論場引起越來越大的風暴。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些讀書人義無反顧,如此決絕地離開體制內國家級科研單位?辭職的人員中很多都是博士,讀了22年書,擁有事業編制,每月工資1萬多元,還有福利房。
  • 中科院90多人集體離職驚動國務院!不要事業編制、不要福利房
    近日,一則「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所屬某研究單元90多人集體離職」的消息引發各界關切。公開資料顯示,中科院是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是中科院所屬最大的綜合性科研機構之一。《中國經營報》報導提到,可能是由於待遇問題,導火索則是強行更換保安,而知乎上則有自稱職工的匿名用戶表示,是由於新上任領導的改革以及核安全所領導的煽動。待遇問題?按理說在合肥一月一萬多,還不操心房子,這待遇也不差啊。另外有科研人員稱,這兩年收入平穩,並且疫情發生後,科研工作都忙不過來。可見,待遇問題之說,似乎並不成立。
  •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近百人集體辭職 官方回應:正常流動
    16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回應新京報記者稱,此前媒體報導今年以來「90餘名科研人員辭職」離職一事,屬於「正常的人員流動」,工作人員稱「這種人員流動一直存在,辭職人員也都有自己的安排和去向。」
  • 中科院合肥一研究所90多人集體離職:多為博士畢業,有事業編制
    來源:澎湃新聞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員集體出走,其中大多數是博士畢業,並擁有事業編制。這在中科院系統內引起廣泛關注,在網絡上也引起熱議。據《中國經營報》報導,已有90餘名科研人員辭職,均為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核所」)職工。有中層幹部解釋稱:「(核所)這兩年申請不到大的科研項目,沒有錢,人才就走了。」另據了解,集體辭職事件的導火索,是院方強制為核所更換保安,核所科研人員認為自身權益被侵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 中科院一研究所90多人集體離職,人事處:被挖走的
    國務院辦公廳牽頭成立專項工作組赴合肥調研據中科院官網消息,為落實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聽取中科院有關情況匯報,並要求國務院辦公廳、科技部、中科院等單位成立專項工作組,近日赴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就其下屬研究所職工離職事件展開深入調研。
  • 中科院核所上百博士集體離職,所長回應:丟掉鐵飯碗去做事業了
    今年7月,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集體離職事件引發關注,100多名科研人員在6月集體離職,其中大多數是博士畢業,並擁有事業編制,一度引發輿論軒然大波。當時,知乎上有人質疑稱離職的科研人員可能是被所長吳宜燦「挖牆腳」到自己的企業裡去了。
  • 月薪過萬,住房福利,中科院核所員工為何還要辭職?3個原因
    儘管已有一個多月,但中科院合肥核所90餘員工集體離職事件仍在發酵。簡單說,就是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下屬的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下文簡稱「中科院核所」)的90多名科研人員一夜之間集體辭職:不幹了!只是,痛定思痛,我們要重視科研領域的3個主要傷疤。1、科研人員工資不高科研人員的構成,80%都是博士級別,20多年的寒窗苦讀,如果家底不殷實,多少都得掏個差不多。而目前科研人員的工資多少?也就一萬多塊!普通科研人員還到不了這個數!一年工資加獎金充其量也就10多萬,甚至比不上普通網紅一天的所得。
  • 中科院核所辭職人員去哪了?都驚動了國務院辦公廳,事實是什麼?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武漢核能研究所發生集體科研人員辭職,只能說明該所領導層出了問題,沒有關心愛護廣大科研人員。驚動了國務院辦公廳,專門成立了調查小組去調研,記住,是調研,不是調查,這種新現象,肯定引起相關部門關注了,是好事是壞事,肯定要搞清楚中科院研究人員的工作環境、科研條件、薪資待遇、管理機制等方面應該沒有大的問題,集體辭職一定有深層次的原因,應該深入調查,對症下藥,補齊短板。
  •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到底經歷了什麼?
    7月15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中層幹部證實,近期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已有90餘名科研人員辭職,此事已經引起了領導的注意,目前正在調查離職風波背後的原因。此次辭職的90餘名科研人員其中大多數是博士畢業,並擁有事業編制。科研人員集體「出走」在中科院系統內和社會均引起了廣泛關注。
  • 中科院合肥一研究所90多人離職,院方穩如泰山:編制不要了太可惜
    90多名研究人員集體出走引發熱議,7月16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回應稱,這屬於"正常的人員流動",辭職人員都辦理了正常的辭職手續。該研究院曾多次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等國家級科研獎項。該研究院某負責人透露,核所的科研人員最多時有500人,近幾年人才頻繁流失,再去掉這次辭職的90多人,就只剩100人左右了。他介紹,核所最初只是一個研究核材料的研究室,後來一步步擴大成研究所,接下了數個國家級項目。但最近幾年這樣的大項目申請不下來,人就辭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