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導,針對此前有媒體報導稱中科院合肥某科研院所屬研究所博士集體離職事件,中科院派出工作組展開調查。
此前,中國經營報報導,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員集體出走,其中大多數是博士畢業,並擁有事業編制。這在中科院系統內引起廣泛關注。目前,有關部門正在調查離職風波背後的原因。
據悉,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是中科院院士。這幾年該所人才快速流失。去年有200個人。這次90多個人辭職,現在就剩100人左右。這兩年,該所申請不到大的科研項目,沒有錢,人才就走了。
《中國經營報》報導稱,此次集體辭職事件的導火索,是院方強制為所裡更換保安,所裡科研人員認為自身權益被侵犯。有視頻顯示,更換保安的時候,院方人員與有關人員發生了言語衝突。所裡人員要求保安將院方人員「趕出去」,並禁止攝像。
據悉,所裡很多職工學歷是中科大本碩博,平均年齡為31歲,有事業編制,1個月工資1萬多元,很多人都有科學家園的福利房。現在說不要就不要了,太可惜。所裡一名黨委委員表示,離職是比較正常的事情。
如果此次離職正常,輿論也就沒啥可說。有關領導可以說這件事很正常。可能在某些領導眼裡,人才嘛,就得流動,這樣才能盤活人才資源。再說了,現在每年畢業的博士人數不算少,有走的就有來的。還有,可能所裡也不需要那麼多博士,離職就離職了吧。
這只是推測而已。事實上,無論從我國人口數量規模說,還是人才需求角度看,我們的博士不是多而是少。教育興國,科技強國,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恰恰需要大批人才。需要人才不能只是嘴上講,而是要拿出尊重人才、愛惜人才的行動,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讓他們靜下心來搞科研。
科研院所需要改革體制和運行機制,要有人才第一的思想,否非長官意志第一,而非一切向權看。人才若得不到尊重,他們失去歸屬感、所得感,也就是遲早的事兒,離職也就不可避免。如果多數專業人才都離職了,剩下的行政管理職能部門還能幹啥?他們會生產出科研效益嗎?科研單位,最該珍惜的是科研人才。
事業需要人來幹。科研事業需要科研人才來幹。這個時代,實際上就是得人才者得得天下的時代。國家方方面面的事業,都需要用留住人才,為人才提供寬容、舒心的工作條件。
所以我們要問,一個研究所,人才流失嚴重,90多人辭職,這種現象真的是正常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