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車半個世紀的成昆鐵路,為什麼堪稱「神話」?

2020-12-28 交通發布

一條修建於半個世紀之前的千餘公裡鐵路線,開創了18項中國鐵路之最、13項世界鐵路之最,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曾被聯合國稱為「象徵20世紀人類徵服自然的三大奇蹟」之一。

它就是成昆鐵路,起於四川省成都市,止於雲南省昆明市。時至今日,成昆鐵路通車整整50周年。

挑戰築路「禁區」

在中國高鐵建設成就笑傲全球的今天,成昆鐵路的一系列數據依然讓人驚嘆:全線設計7處螺旋形、圓形、燈泡形盤山展線,13次跨越牛日河,8次跨越安寧河,47次跨越龍川江……

這條1090.9公裡鐵路線,一路奇峰聳立,溝壑縱橫,地形地質極為複雜,驚險無比。

成昆鐵路線路為何這樣設計?

上世紀50年代,為將西南地區與關中、華北、華中等地連接起來,並打通西南地區與首都北京和東南亞地區的聯繫,黨中央做出建設成昆鐵路的決定。

1952年,由原鐵道部在重慶成立的西南設計分局派出勘測人員,冒著生命危險,跋涉於金沙江、大渡河等山高谷深之地選線勘測,提出了東線,中線,西線三大線路走向的比較方案。

前蘇聯專家看好地勢相對平坦、新修建距離短的中線方案,斷言西線根本就是修建鐵路的「禁區」。1954年9月,按照前蘇聯鐵路技術標準初步設計的成昆鐵路中線方案送往北京鑑定,採用中線方案幾乎已是板上釘釘。

豈料,南京大學地質系師生的一次實習改變了成昆鐵路的線路走向。1954年6月,南京大學地質系主任徐克勤教授帶領20餘名實習生到攀枝花礦區踏勘,發現攀西地區蘊藏著豐富的煤、鐵和有色金屬資源。參加成昆鐵路選線的中方工程師王昌邦隨即提出放棄中線方案,考慮西線方案的建議。

事實上,西線方案確實更有政治、經濟意義。從政治層面講,西線方案經過地多為少數民族聚居區,可改善當地交通條件和生活水平,促進當地社會發展與民族團結。

從經濟上講,西線方案經過的眉嘉平原、西昌盆地、滇中高原,盛產糧食和經濟作物,攀西地區的煤鐵資源和有色金屬可以建設大型鋼鐵廠,大渡河、雅礱江的水電資源亦可得到開發利用。因此,周恩來總理在召集各部門反覆研究後,初步決定採用西線方案。

此後,原鐵道部和原地質部先後抽調五千餘名工程地質人員,再次深入橫斷山區和攀西大裂谷進行勘測,基本形成了由成都向西南,逆大渡河、牛日河而上,穿越海拔2280米的沙馬拉達隧道,沿孫水河、安寧河、雅礱江,下至海拔1000米左右的金沙江峽谷,再溯龍川江上行,至海拔1900米左右的滇中高原的築路方案。

此方案一經公布,便受到諸多國外專家的質疑。一些外國專家認為,「中國人簡直是瘋了」「成昆鐵路即使建成了,狂暴的大自然也必使它在十年內變成一堆廢鐵」。

但中國的鐵路專家認為雖然築路難題很多,但皆有辦法解決,最終確定了穿越攀西大裂谷的西線方案。

舉國之力奮戰成昆

1958年7月,成昆鐵路開工儀式在全線最長、海拔最高的沙木拉打隧道舉行。1964年,中共中央作出了三線建設的戰略決策,成昆鐵路作為重點項目,受到了毛澤東主席的關心和重視,他說:「成昆鐵路要快修,鐵路修不好,我睡不好覺。沒有錢,把我的工資拿出來。沒有鐵軌,把沿海鐵路拆下來。沒有路,我騎著毛驢下西昌。一定要把成昆鐵路打通!」

號令出,動若風。一時間,原先人跡罕至的深山峽谷帳篷點點,令人望而卻步的懸崖峭壁上,炮聲隆隆,硝煙瀰漫。

在缺乏現代化大型築路工具的情況下,鐵路人靠著簡單的鐵錘、炸藥、風槍、翻鬥車,跨越一條條河流,鑿通一座座高山,徵服一個個難題。

屢創築路傑作

舉全國之力奮戰成昆,先後有上萬名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會戰攻關,創造了一批築路傑作。

為克服西線方案穿越小相嶺分水嶺的巨大高差,中國工程技術專家將展線技術運用到了極致設計出著名的眼鏡形「樂武展線」、燈泡形「白果至乃託展線」、麻花形「韓都路展線」和繩圈形「兩河口展線」,被譽為技術與藝術的巧妙結合。

成昆鐵路全線建有橋梁991座,各種橋梁技術的創新運用達到了當時世界先進水平。建設跨度112米的剛性梁柔性拱橋——迎水村大橋、採用懸臂灌築法修建大跨度預應力混凝土橋梁——孫水河五號橋等,實現了我國鐵路橋梁建設史上裡程碑式的發展。

灑滿血汗的英雄路

與此同時,戰鬥在一線的基層連隊和鐵路工人經受了嚴峻的考驗。成昆鐵路全線需完成路基土石方量9687萬立方米,在築路工具不發達的情況下,幾乎全靠人力完成。

心懷著「讓高山低頭,叫河水讓路」和「革命何懼生與死,泰山壓頂不彎腰」的革命精神,修路戰士們付出了巨大犧牲。鐵道兵戰士徐文科在隧道施工時遇險,高喊革命口號壯烈殉職;熊漢俊不幸跌入龍骨甸大橋橋柱中,與大橋澆築為一體;1968年8月,沙木拉打隧道發生特大泥石流,87名鐵路工人不幸遇難……

據統計,成昆鐵路每修建一千米就犧牲2名建設者,僅攀枝花到昆明不到300千米的鐵路就犧牲了525人。目前,成昆鐵路沿線共有22座烈士陵園,長眠著約2100名烈士,幾乎每個新建火車站都有一個烈士陵園或墓地,默默注視著來往的列車,守護著這條由血汗鑄就的英雄路。

一條路開出一片新天地

1970年7月1日,南北兩輛列車在西昌相遇,10萬人參加通車慶典。歷時12年,成昆鐵路終於建成。

成昆鐵路開通之時,也是攀枝花的鋼鐵「出爐」之日。攀枝花的鋼鐵源源不斷運往全國各地,使得該城快速崛起,2018年之前GDP增長一直居四川省之首,是中國最大的鐵路用鋼、釩製品、鈦原料和鈦白粉生產基地。

成昆線開通後半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建成,目前航天發射活動已經突破百餘次,成為世界知名的航天城。每次發射所需要的原料、裝備和高精太空飛行器,都是通過成昆線運送的。

如今,以成都、樂山、西昌、攀枝花為關鍵節點,川西「工業走廊」已蔚為大觀,集軍工、重工業、文化、旅遊為一體,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成昆線不僅是西南地區工業化的引擎,也是沿線各民族同胞脫貧致富的發動機。成昆鐵路縱貫涼山彝族自治州,曾因地處偏遠、交通閉塞,在上個世紀上半葉仍停留在「刀耕火種」年代。

成昆鐵路的建成通車,開啟了涼山州經濟發展的新紀元。如今,涼山州大力發展種植業,洋蔥、馬鈴薯、捲心菜、菸葉等遠銷國內外。2000年成昆鐵路電氣化開通後,運輸能力提高1倍,涼山州彝族同胞開始大規模外出務工,2018年達到129.56萬人,勞務收入218.27億元,19.94萬貧困人口脫貧。

每年「火把節」、彝歷年前後,成都局集團公司積極增開臨客,增開對數不斷遞增,助力當地旅遊產業發展,帶動沿線群眾脫貧致富。

功勳鐵路再煥青春

從建好使用到成功運營,成昆鐵路打破外國專家「狂暴的大自然也會把它變成一堆廢鐵」的預言,轉而成為世界公認的人類建築史上的神話。

如今,這一「神話」面臨的不僅僅是狂暴大自然的考驗。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縱深推進,川西地區經濟社會迅速發展,對成昆鐵路運輸的需求也不斷提高。

2008年至2009年,成都局集團公司對線路設備逐漸老化的成昆鐵路進行了全面改造,客車速度從改造前的時速90公裡提升至120公裡;成都北至攀枝花段近800公裡幹線的上行貨物列車牽引噸位提高,有效地緩解了運力緊張矛盾。

2010年5月,汶川特大地震恢復重建的重點項目——成昆貨車外繞線建成通車,貨物列車在花龍門站分流,沿成昆貨車外繞線進入成都北站解體或編組,成昆鐵路入成都樞紐實現「客貨分流」,解決了樞紐擁堵問題,再一次大大提升了運能。

高鐵時代,在中國鐵路史上留下輝煌印跡的「神話工程」——成昆鐵路歷久彌新,再煥青春。

2020年1月16日,作為四川省打造西部綜合交通樞紐的重點工程——昆鐵路複線成都至峨眉段開工。5年後,成都至昆明的新鐵路將建成通車,屆時全程運行時間將縮短一半以上……一個個新的「神話」還將在這裡延續。

張雅凌 綜合

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 供圖

責編|李寧

相關焦點

  • 成昆鐵路擴能改造工程永仁至廣通段通車運營
    日前,中國鐵建所屬中鐵十二局二公司參建的成昆鐵路擴能改造工程永仁至廣通段正式通車運營。 成昆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全長860公裡,通車後成都至昆明列車運行時間將由此前的20小時縮短至7小時。永仁至廣通段北接四川省攀枝花市,南接廣昆鐵路複線,全長120.42公裡,是我國西南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
  • 自強的力量——成昆鐵路通車50年記
    這是一條人民的幸福路,半個世紀運行不輟,為國家建設、地方發展、民族團結進步發揮了難以估量的巨大作用。……成昆鐵路建成通車50年來,通過電氣化、擴能改造等方式不斷提升、提速、跨越,無論在過去,還是在新時代,無不彰顯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
  • MV丨建成通車50周年!來「成昆線上聽風雨」
    成昆鐵路北起四川成都,向南經過四川盆地、橫斷山脈、雲貴高原,抵達雲南昆明,全長約1100公裡。  到今年,成昆鐵路已經建成通車50周年了。  在成昆線待了二十多年的成都供電段作業車司機廖平創作了歌曲《成昆線上聽風雨》。通過歌曲,來一起感受建成通車50年的成昆鐵路帶給我們的精神力量。
  • 成昆鐵路昆明至攀枝花6161/6162次公益火車即將恢復開行
    這趟列車自從1970年成昆鐵路開通以來,已經安全運行了近半個世紀,卻沒怎麼漲過價,它的使命就是方便百姓脫貧致富。成昆鐵路金沙江鐵路橋建成通車後,成昆鐵路與貴昆、川黔、成渝鐵路相連,構成了西南環狀路網,加上寶成、湘黔、黔桂三條通往西北、中南、華南的鐵路通道,改變了新中國成立前西南地區幾乎沒有鐵路的歷史,也對沿線城市政治、經濟
  • ...擔負光榮使命 學習先進經驗 高水平高質量建設成昆鐵路紀念館...
    今年是攀枝花開發建設55周年,也是成昆鐵路建成通車50周年,為更好地傳承和弘揚「成昆精神」,在省委的大力支持下,我市正加快推進成昆鐵路紀念館、英雄紀念碑建設前期準備工作。9月15日,市委書記賈瑞雲在率隊拜訪中國鐵道建築集團有限公司總部時,專程前往鐵道兵紀念館暨中國鐵建展覽館進行參觀考察。
  • 「復興網評」成昆鐵路50年變遷,彰顯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
    本文轉自【央視網】;這是成昆鐵路龍骨甸車站到羊臼河車站間的3條展線之一的「桐模甸」展線一景(無人機照片,6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胡超 攝30多萬築路大軍艱苦奮鬥,犧牲2000餘人,打通連接川滇兩省的鋼鐵大動脈;一代代「成昆人」持一把鍬、一把鎬與嚴寒、酷暑、災害做鬥爭,維護成昆鐵路暢通50年;半個世紀運行不輟,為國家建設、地方發展、民族團結進步發揮了難以估量的巨大作用,這條英雄的鐵路、艱辛的險路、人民的幸福路,歷經半個世紀的風雨,煥發出新的青春。
  • 成昆鐵路50年丨從熱鬧到冷清 他與普雄站的滄桑五十年
    趕車的老鄉1970年7月1日,成昆鐵路全線通車。當時,這條鐵路是西南地區人民走出大山的唯一出路,是其他地區連接西南片區的重要動脈。修建成昆鐵路時,國外學者將鐵路沿線稱為「地質博物館」。它全長1100千米;地質鑽探達212000多米,挖探13000米,比較線勘測11000千米,地質測繪1500平方千米……50年滄海桑田,這條老鐵路現狀如何?連日來,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走訪成昆線上的多個點位,對話和成昆鐵路有關的人們,揭秘被歲月塵封的故事。
  • 成昆鐵路複線峨米段果園屯隧道順利貫通
    (四川涼山州訊)12月20日,由中鐵北京工程局承建的成昆鐵路複線峨眉至米易段果園屯隧道提前10天順利貫通,為加快成昆鐵路複線峨米段的建設起到積極作用。 據悉,果園屯隧道是成昆鐵路複線峨米段的重要工程,全長620米,設計時速160公裡/小時,工程地質條件複雜,屬中山河谷地貌,位於四川省涼山州德昌縣安寧河河谷階地與山地過渡區,地形起伏較大,植被發育較差,最大埋深不足26米,
  • 2243.9米 成昆鐵路複線金鳳村雙線特大橋完成架梁
    日前,從中鐵二十一局成昆複線峨米段10標傳來好消息:經過31天奮戰,全長2243.9米的金鳳村雙線特大橋橋梁架設完畢,為成昆鐵路複線僅剩的峨眉至米易段如期建成開通再推進一步。新建成昆複線全長約850公裡,是國家鐵路建設重點項目,設計時速160公裡。按照計劃工期,成昆鐵路複線將於2023年全線建成通車。屆時,將在成都至昆明間形成一條快速鐵路大通道,沿線行經的大小涼山地區、攀西地區群眾出行將有極大改善,對於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成昆鐵路複線距全面建成再進一步
    四川在線記者 王眉靈 成昆鐵路複線建設又有新進展!12月22日,從中鐵二十一局成昆複線峨米段10標傳來好消息:經過31天的奮戰,全長2243.9米的金鳳村雙線大橋橋梁架設完畢,為成昆鐵路複線僅剩的峨眉到米易段如期建成開通再推進一步。
  • 成昆線上聽風雨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全長約1100公裡的成昆鐵路 北起四川成都 向南經過四川盆地、橫斷山脈、雲貴高原 抵達雲南昆明 開創13項世界之最 被聯合國稱為「象徵二十世紀人類 徵服自然的三大奇蹟之一」 到今年 成昆鐵路已經建成通車50周年了 在成昆線待了二十多年的
  • 成昆鐵路永遠的七號橋墩!列車每過鳴笛30秒,烈士熊漢俊於此長眠
    他們不分晝夜,夜以繼日地工作,為的就是早日開通成昆鐵路,讓人民早日享受到便利的交通。整日整夜的超負荷工作讓熊漢俊變得疲憊不堪。有一天晚上,鐵路戰士正在向橋墩裡澆築水泥,突然間,過度勞累的熊漢俊失足跌進40多米的橋墩裡。此時此刻,水泥照常向裡澆築,沒等戰友們緩過神來,潑天一般的水泥瞬間淹沒熊漢俊大半個身體。
  • 20世紀人類徵服自然三大奇蹟
    今天的主角是我們四川人的驕傲——今年通車50年的成昆鐵路,它是連接川滇兩省的鋼鐵大動脈,和阿波羅登月、第一顆人造衛星並稱20世紀三大奇蹟!」成昆鐵路工程美國阿波羅宇宙飛船登月活動(前)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被聯合國組織評為「象徵20世紀人類徵服自然的三大奇蹟」
  • 歌詞:我們是光榮的鐵道兵一一紀念成昆鐵路通車50周年
    鐵道兵的豪情鑄精神,誓把成昆鐵路全打通!鐵道兵,嘿,鐵道兵,個個都是光榮的兵,人人都是真英雄。鐵道兵的壯舉震乾坤,誓叫襄渝鐵路全貫通!2020年7月28日作者簡介:王印祥,原籍河北省霸州市,1959年12月底生於北京市朝陽區,大專畢業,湖南省湘潭市群眾藝術館館員。平日創作歌詞作品.。
  • 「成昆鐵路」再起航開往下一個春天
    1970年7月1日,四川省涼山州西昌火車站旁袁家山一帶,舉世矚目的成昆鐵路在此舉行通車典禮,彩旗飄揚,萬人空巷。跨過歷史的長河,50年後,成昆鐵路盛名依舊。這條北起四川成都、南至雲南昆明,綿延1100公裡的鐵路歷經風雨,仍是中國西南大地的交通「大動脈」。加快西部大開發,讓西部地區的經濟動起來。1958年,黨中央一聲令下,成昆鐵路建設啟動。
  • 喜德沙馬拉達:成昆鐵路懸崖上的火車小站,深藏大涼山的崇山峻岭
    稅可以:作家,旅行者涼山州喜德縣的沙馬拉達鄉,對於外地人來講,在成昆鐵路坐火車,路過沙馬拉達的人很多,但到過喜德縣的人並不多,更少有人沿山路鑽進崇山峻岭的深處,去沙馬拉達實地看看。由於這裡地處崇山峻岭的大涼山深處,交通極為不便,1970年成昆鐵路開通後,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日子裡,火車成了當地人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雖然陽光普照,但山谷中衝出來一陣接一陣的大風,在耳邊颳得嗚嗚作響。由於沙馬拉達所處的地方,一年四季大風不斷,所以,成昆鐵路上的沙馬拉達站,常被人稱之為「風之站」。
  • 坐著高鐵看中國:情滿成昆路 愛灑大西南
    假日第七天,讓我們坐慢火車,親臨世界鐵路建築史上的奇蹟,感受闖過禁區的光影記錄,見證「歷史的豐碑銘刻血色浪漫」。這是一條英雄的鐵路。「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青天」。成昆鐵路沿線「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30多萬築路大軍肩扛手抬,逢山鑿路、遇水架橋,歷時12年建成通車。
  • 今天中國多條鐵路通車開工,「選日子」有什麼講究?
    一位交通業內人士告訴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年底各地集中通車也是歷年慣例,今年事、今年畢,完工通車迎接「十四五」。另外,馬上就元旦、春運,現在通車也可以發揮作用。 至於為何集中選在今天?他認為,12月26日是2020年最後一個周末,這是主要原因。
  • 坐著高鐵看中國 這條「象徵20世紀人類徵服自然的三大奇蹟」的成昆...
    全長近1100公裡,開創1 8項中國鐵路之最、13項世界鐵路之最,被聯合國稱為「象徵二十世紀人類徵服自然的三大奇蹟之一一10月7日,《坐著高鐵看中國》來到成昆線。從熱鬧的錦城出發,穿越蜿蜒川西的涼山,到達雲貴高原的春城。可以攜帶家禽乘坐的火車在哪裡?「懸崖車站」背後有什麼感人故事?這條鐵路與西唱衛星發射中心有哪些不解之緣?
  • 從客運到貨運,從熱鬧到冷清,他見證成昆線小站50年
    【成昆50年】1970年7月1日,成昆鐵路全線通車。當時,這條鐵路是西南地區人民走出大山的唯一出路,是其他地區連接西南片區的重要動脈。修建成昆鐵路時,國外學者將鐵路沿線稱為「地質博物館」。它全長1100千米;地質鑽探達212000多米,挖探13000米,比較線勘測11000千米,地質測繪1500平方千米……50年滄海桑田,這條老鐵路現狀如何?連日來,紅星新聞記者走訪成昆線上的多個點位,對話和成昆鐵路有關的人們,揭秘被歲月塵封的故事。一座不再熱鬧的老站,就像一個即將退休的工人,不再忙碌,卻仍留有幹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