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運動健將、蹦床世界冠軍蔣逸奇做客五星體育廣播《運動魔法時刻》欄目,給大家科普了蹦床小知識。一起來看看她帶來的分享吧
01Q:蹦床這個項目是如何起源的呢?
蔣逸奇:蹦床這個運動,最早是從法國流傳過來的。
早在上個世紀,法國有一些雜技團的演員,他們在走鋼絲的時候把蹦床放在下方作為安全圍網。如果你在走鋼絲的過程中掉了下來,那蹦床只是作為保護的一個措施。後來在一場表演中從鋼絲上掉了下來,但是他很機智地在蹦床上做了一些翻滾、起跳的表演動作,讓所有的觀眾都覺得好像是故意設計的場景。然後他們又通過對蹦床的改進,慢慢演變成了專業的運動項目。
02Q:那現在您接觸比較多的是少兒蹦床多一點呢?還是成人蹦床你接觸得更多一些呢?
蔣逸奇:我現在接觸得更多是給小孩子娛樂用的蹦床。
因為最早,作為運動員,我們練這個項目都是有一些危險性的,又太專業了。其實不太適合小朋友或者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去玩。
後來,因為有很多小朋友對起跳很有天賦,也有能夠飛在空中的那種天性,覺得喜歡蹦床的人很多,有很多人對蹦床進行了改進、研發,做出了很多適合小朋友的蹦床。而我自己退役以後,在做一些小朋友、少兒的培訓,教他們如何正確地跳或玩蹦床。
03Q:作為奧運項目的蹦床又是如何發展的呢?
蔣逸奇:奧運會中蹦床具有一定的獨特性,它要在空中連續地完成十個騰空起跳和反轉動作,這個有別於很多同類型項目,比如跳水、體操——它們都沒有連續性的在高空動作。所以蹦床具有它獨特的欣賞性。
現在的蹦床項目在奧運會中,男女以個人的項目在蹦床尚連續地完成十個高難度的成套動作就可以完成比賽。
在過程中,我們從高度、質量、難度和位移——蹦床上我們能看到上面有一個長方形的框,中間還有一個很小的正方形的框,我們的運動員要求在連續完成十個動作的前提下不能出框,其實對於這麼高的高度來說是比較難的。有一點像我們以前的高空定點跳傘,要落在原地,高質量的成套動作就是要結合高度、難度,位移小。如果你能連續完成十個動作前提下都能夠保證在小框裡,就是一套完整的、優質的動作。
同時,由於我們現在國內的、世界各地的蹦床運動員水平越來越高,我們會看到大部分的運動員可以在網上連續地做5~6個三周的空翻動作,每一個動作都有轉體、團身、曲體等各種身體姿態和不同的向前、向後的動作結合。
對於觀眾來說,我們希望看到更漂亮的、更有質量的動作,像放煙花的感覺——就是先跳到空中,然後綻放。你能夠欣賞的感覺。像董棟、高磊這些奧運會選手,他們做動作美觀的程度就讓人感覺像放煙花。
04Q:是否能跟我們分享一些走向世界冠軍的故事呢?
蔣逸奇:我從98年國家剛剛成立蹦床運動項目開始,我就從技巧項目轉型到蹦床項目。
最初我是練習技巧,那個時候還沒有蹦床。2000年奧運會,蹦床正式成為比賽項目,中國才開始開展。當時我們隊員都是從技巧、跳水、體操等項目轉過來的,當時練的時候,國內也沒有練得好的,我們屬於第一批,自己摸爬滾打就這麼上來了。
在整個過程中,我自己小時候也特別調皮,也不太願意聽教練的話,經常有從蹦床上掉下來,受傷、崴掉的經歷。
【Q:這種經歷有沒有過想放棄?】一開始的時候沒有。真正開始想放棄的時候是:經過很多努力,仍然在比賽中沒有拿到好成績,我就覺得這個項目不是用來「玩」的,它要達到一定的高度,很難。然後我就不太想練了,因為自己的夢想太高了,很小的時候沒有太多的實力就揚言說我要成為世界冠軍。
【Q:那是如何一步步取得這個成績的呢?】我覺得是一路上經歷了很多教練給我的鼓勵,包括隊友、父母,他們特別的支持我。我媽媽在任何時候都會鼓勵我,說你一定可以成功的,你小的時候付出了那麼多努力,通過一定時間的積累你才會綻放。我小的時候還不太明白她的話,但是慢慢長大之後,就越來越堅信我一定能夠成功。
05Q:如果說小朋友是4-6歲的年齡段,適不適合玩蹦床呢?
蔣逸奇:我退役以後帶小朋友體操和蹦床項目,我們這邊最小的小朋友就是4歲。
4歲的小朋友練的蹦床項目並不是我們看到的比賽的正規蹦床,我們會有一些專門針對小朋友的運動器材。我們訓練館的器材也是小一號的,相對來說彈性會小一點,對小朋友來說安全性更高;還有小朋友在沒有完全發育成熟的情況下,家長可以在旁邊作為保護,預防他在沒有辦法控制自己身體的情況下會彈到別的地方。
小朋友喜歡跳,是因為有一種制空感,但是恰恰是這種制空感給他們帶來了危險。小朋友自己並不能懂得去避免。那麼家長可以在帶他們玩的時候一個是要看周圍有沒有尖銳的物體會撞到、還有一個是看蹦床周邊有沒有很好的保護措施。
如果小朋友能夠安全地玩蹦床的話,其實對他們各方面都是有好處的。
06Q:我們在新聞中也的的確會看到小朋友摔倒、磕到,甚至更嚴重的問題,小朋友練習蹦床有沒有什麼要注意?
蔣逸奇:作為系統的訓練來說,小朋友在完全沒有訓練基礎的前提下是不會讓他們練蹦床的。
剛剛來的小孩會進行一些綜合的身體上的能力開發,比如力量、靈活性、穩定性,他在地上能夠有一定的運動能力之後,才讓他嘗試跳蹦床。而且前期可以使用直徑小一點,家長手能夠到他,對小朋友有實質性的保護;對小朋友來說,即感受到了蹦床的彈性,同時又不會因控制不住自己飛出去。
相對來說,小的時候對他有這樣一個培養和開發,對他長大之後自己玩蹦床或者說他已經得到了起跳、落網的能力後再系統的訓練他會更安全。小朋友對這種運動會有自身的肌肉記憶,等他長大了就會有自我保護的能力了。
蹦床世界冠軍媽媽的選擇|蹦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