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大平臺視頻、網劇很多都比TVB好看,究其原因,我覺得是大勢所趨。近年來內國演藝文化事業飛速發展,日新月異,無論是編劇水平還是演員的演技都在不斷提高當中,而對比TVB的製作水平,總體來說,顯然已經掉了一個檔次,而且他們的演員班底已經到了青黃不接的尷尬地步了。
時代變遷實為大勢所趨
現在能被我談論的港劇真是少之又少,其實那個年代的輝煌TVB已經做得很好了,這些年江河日下的原因也許很多。近年來的劇我基本上沒追過,唯一一部從頭看到尾的就是去年的《金宵大廈》,如今這些面孔可真是且看且珍惜了,好劇只能說可遇不可求。
1. 輝煌時代
回看80、90年代的香港TVB,應該是它的黃金時期了。那時候有著53年歷史的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為香港300多萬個家庭用戶提供多元化的電視娛樂節目,更是演藝明星夢想起航的天堂。TVB培養出臺前幕後的華語影視明星數以百計,劉德華、劉嘉玲、粱朝偉、任達華、周星馳、古天樂、張家輝等等眾多大家熟知的明星都是來自TVB。
2. 漸漸褪色
大概在2005年後,TVB便漸漸開始沒落了,儘管還有一部分的老將們不遺餘力地拍戲,出演各種角色,但是收視情況並不容樂觀。TVB也有拍一些新劇,比如最新法證查案劇《法證先鋒IV》,然而熱度不高,收視率平平。更值得一提的是,該劇是李施嬅離開TVB的告別之作,李施嬅已經為TVB效力16年,她雖然說TVB永遠是她的家,感恩感謝這個大家庭,但是還是要出去「闖一闖」,其中的原因也不必細品答案自在心中。
人望高處,為生存、金錢也好,為發展空間也罷,藝人們一個接一個地紛紛離開,隨著越來越多的明星演員離開TVB,昔日輝煌的TVB日漸褪色。
TVB製作水平沒有進步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我總是覺得近年來港劇的製作水平和十幾年前差別不大。也許是TVB的製作人覺得自己有先天的優越感吧。不過看著彆扭,那千篇一律的布景和金碧輝煌暴發戶風格;一如既往的創作模式,沒有創新,很多都是新瓶裝舊酒。從《我的野蠻奶奶》到《野蠻奶奶大戰戈師奶》;從《金枝欲孽》到《金枝欲孽2》;《師奶兵團》是港版《絕望的主婦》;《妙手仁心》是港版《實習醫生格蕾》;《上海灘》中有《教父》的影子;《宮心計》又帶著一些《大長今》的味道……幾乎在每一部TVB電視劇中,你都能找到其他作品的影子。
TVB演員已經青黃不接
近年來提起港劇,想必大家會想起一個名詞——師奶殺手,這是大家對港劇藝人的稱號,說明目前TVB的觀眾群體就是師奶級別的人了。究其原因就是近年來TVB拍的基本都是歷史、武俠、記實相關的電視劇,而相反言情類、宮鬥類的電視劇較少,類型過於單一,而後者恰恰是受眾面比較廣的劇目,男女老幼的觀眾都會喜歡看。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許多有能力的藝人集體離去,而年輕新生一代又接不上,這正是TVB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大量演員進軍內地,人才不斷輸入,讓內地演藝文化事業更蓬勃發展,TVB的綜合實力與內地的差距越來越大了。
結語:
我是看港劇長大的,曾經的刑偵劇、律政劇、武俠劇、宮廷劇、時裝劇、生活劇、年代劇豐富多彩,《大時代》、《笑看風雲》、《創世紀》、《天龍八部》、《我和春天有個約會》等等經典電視劇,回憶滿滿讓我難忘。眾觀如今的演藝圈,港劇正一步步走下坡路,取而代之的是眾多娛樂平臺推出的視頻、網劇,品類繁多,我們可以隨時一鍵切換,隨心所好。
「英雄難再盛,終有落幕時」,TVB就如一部熱播劇,好戲盡頭終散去,我覺得TVB已經無力挽狂瀾之勢了,我對港劇已經沒有觀看的衝動了。除了懷念昔日的經典,也是跟隨大勢,切換頻道看網劇咯!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