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大結局的《以家人之名》,高開低走的態勢是囿於家庭劇的框架還是滿足於現代人的吃瓜心態?劇情後半段的愛情線雖填補了一些&34;愛好者的意淫,但也使本有的純真缺失。
本來被三位頗有靈氣的小演員吸引,觀看前兩集時,一直期待著不要那麼快長大,慢一點,再慢一點。
也許是還想看小尖尖奮不顧身的保護小凌霄,也許是還想看小尖尖拉著小子秋的箱子一遍遍從石級上推下去,那傲嬌、氣惱的樣子,讓人不由得想起小時候,那樣傻,卻又那樣真。
劇中經典又震撼的一幕當數陳婷出走了,也是第一次撥動淚點。
痛失愛女的陳婷掙脫不出悔恨的牢籠,她恨自己,同時也不能原諒凌霄,面對凌爸的避而不談,她只能選擇離開。
當她拉著行李箱走出小區時,本想著悄無聲息的消失,卻遇到了放學回家的凌霄和李尖尖。有點不知所措,也有點內疚,只想快速逃離現場。當小尖尖高喊著:你不要凌霄了嗎?她能怎麼說?要還是不要?如果想要得到解脫,逃離當事人才是如今唯一的選擇。她只能忍痛說出:&34;
這一幕悲涼又溫情,陳婷決絕的背影,小尖尖歡快的跳躍,讓凌霄在拋棄與珍惜中得到救贖,也給後續的劇情埋下了種子。
小子秋是惹人憐愛的,他單薄、瘦小的身影第一次出現時,透著一點怯懦,些許渴求。當媽媽把他暫時寄養在小尖尖家中時,直接對著李海潮叫了一聲爸,那種乾脆,那種迫不及待,也正體現了他的擔心與害怕,擔心得而復失,害怕一切似夢。
當媽媽獨自去深圳打工,一切真的化為泡影,他回到了鄉下外婆家。如果就這樣走下去,按照外婆的觀念,上幾年學後,外出打工賺錢、結婚、生子,平平淡淡。
但李海潮的出現給他的人生帶來了無限可能。
看到昔日懂事的孩子在幹農活,髒兮兮、孤單單,看到自己時,那綻放的明媚笑容是如此珍貴。他決定把孩子帶走,撫養他,愛護他。
自此,兩家五口的生活開始了。
李爸(李海潮)、李尖尖、賀子秋住在樓下,凌爸(凌和平)、凌霄住在樓上,每天早起吃飯時,樓下用根棍捅一下,就相當於集結令了。一日三餐,兩家五口都圍坐在樓下的餐桌上。
這個餐桌見證了歡笑,也應該見證離別。
凌霄和子秋高三了,正面臨人生新的轉折點。有時候的改變是不由自主,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此時的陳婷與子秋的親生爸爸悉數登場,打著為了孩子好的名義,捍衛自己血緣的至高性。
陳婷已有新家庭,女兒的出生彌補了先前的缺憾,現定居新加坡。一場車禍,帶走了陳婷老公的生命,自己也幾近癱瘓,無法自理。新家庭的婆家關係急於撇清關係,自家人也無力承擔更多,最後希望的重擔落在了剛成年的凌霄身上。
子秋的爸爸也組建了新家庭,移民定居了英國,奈何膝下無子,打起了多年前被拋棄的子秋的主意。赤裸裸的打擊,加上誤會,子秋為了減輕家庭負擔,保護家人免受傷害,選擇出國。
意外組建的家庭,在一連串的意外來襲時,能不能守住固有的溫情?
答案是能。
但距離隔絕了溫度,時間製造了疏離。
人是會變的,情感也是會慢慢沉澱與變異的。
九年的時間,李尖尖從一個學生變成了一個職場人,與學姐開辦工作室。一年一年的等待,一年又一年的希望落空,不知從何時起,她不再抱有幻想。曾經親密無間的兩位哥哥變成了手機通訊錄裡純粹的節日問候對象。
此時,劇情走向剛剛來到中段,回國後重聚的三人正值風華,工作、愛情正是一個尋覓的過程。後續是如何扭轉頹勢,和好如初,順便上演了一幕假兄妹間的愛情宣誓。
這部劇以親情為引,試圖論述&34;與&34;,哪個更為牢固、可靠?但太美滿、狗血的結局給本劇塗抹了一層暈染的濾鏡,模糊了現實與臆想的邊界,衝淡了主題的深刻性。
如果僅僅是前20集,沒有那麼多彎彎繞繞,短小、精悍,或許更為傳神、獨特!不過,劇中演員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值得一看的!
PS: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